揭阳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段考2历史(文科)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卷上)1.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法国1791年宪法特别规定,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国王只有根据法律,才能治理国家和要求服从。这说明此时法国A.工业资产阶级已掌握政权B.实行民主共和制C.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D.实行君主立宪制3.1925年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共快速发展的原因是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D.国共合作实现,大革命迅速发展4.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颁布特令,宣布“自1月1日起,凡侨居中国之外国人民,现时享有领事裁判权者,应一律遵守中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依法颁布之法令规章。”该段文告颁布于A.五四运动期间B.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C.北伐战争结束后D.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5.蒋介石曾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则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A.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B.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蓬勃发展C.抗日战争的爆发D.新中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肯定6.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①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②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③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C.②③④正确,①错误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7.岳飞冤死风波亭以后20年,朝廷派人到江西九江调查岳飞家产,拿到一份财产清单,清单上说,岳飞在九江的时候陆续买下旱田“十一顷九十六亩三角”,水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以及房屋“四百九十八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土地兼并的盛行B.岳飞原来是豪强地主C.国家授田制的推行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8.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时间最早应为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9.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6-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10.1948年,在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粒米一百元,寸布十五万,呜呼蒋介石,哪得不完蛋!”对这则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当时的国民政府实行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B.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导致蒋介石倒台的重要原因C.顺口溜中的现象对民族工业影响非常有限D.表明当时民众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强烈不满11.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有类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12.何谓美女?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标准。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而到了宋代,标准则变为文雅与自我克制,缠足后的纤纤小脚成为美女的重要条件。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女性文化涵养的提高C.男性审美观念的变化D.理学影响的逐渐扩大13.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崇。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A.《日知录》B.《明夷待访录》C.《变法通议》D.《天下郡国利病书》14.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18世纪中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B.“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15.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16.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17.“论者不察,以中国之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此说甚谬,夫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查西洋各国,数十年来,讲求轮船之制,互相师法,制作日新,独中国狃(拘泥,狃音扭)于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根据材料判断作者应是A.慈禧太后B.奕C.康有为D.孙中山18.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6-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的改革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19.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20.康有为说:“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邹容说:“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二者的共同依据是A.民主共和说B.社会进化论C.君主立宪说D.经世致用说21.“(他)是古典学者,善于使用古籍里利于改革的文字推陈出新,翻作今朝之标榜。”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A.坚持“中体西用”主张B.积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C.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法D.大力传播民主科学思想22.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3.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24.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A.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B.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D.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25.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重要原因是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26.文学、艺术虽然表达方式不尽相同,但在创作风格上却可以有相似之处。与名画《自由引导人民》具有相同创作风格的作品是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B.《人间喜剧》C.《巴黎圣母院》D.《日出·印象》27.有学者指出,培根(156l—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一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28.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A.三权分立说B.天赋人权说C.人民主权说D.社会契约论-6-29.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B.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D.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30.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停留了九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萌生的思想主张是A.民权主义思想B.民族革命思想C.社会革命思想D.发展实业计划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3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成”“扬威”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年)材料三:“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事件观点戊戌变法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辛亥革命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计划进行,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4分)(3)概括材料三中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按照这一原则,任选材料三表中的二种观点进行评价。(10分)32.(20分)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6-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徐中约费正清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中国近代史》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剑桥晚清史》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①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②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内藤湖南和徐中约各自的观点。请任选一种观点说明其分期依据。(6分)(2)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从什么角度认识清朝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3)根据材料三中两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8分)-6-揭阳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段考2历史(文科)试题参考答案1-5BDDCB6-10BDCDC11-15BDBAB16-20ABBAB21-25CDABD26-30CCDAC31.(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每点2分,共6分)(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与洋务派相比,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4分)(3)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2分)“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2分)。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2分)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辛亥革命:该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新政”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新文化运动: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主政治轨道的追求。【任意2点,共4分】32.(1)内藤湖南:中国近代史起于唐宋之交。(1分)。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起于明清之交。(1分)前者依据:①政治:唐代科举制打破社会等级和贵族门阀制度。②经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群体兴起;海外贸易繁荣;租佃制弱化人身依附关系;③文化:文艺世俗化趋向。【每点2分,任答2点得满分4分】后者依据:①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②新航路开辟,中西交流;③明清进步思潮,冲击传统思想体系;④早期西学东渐。【每点2分,任答2点得满分4分】(2)角度: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或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民族危机角度);(1分)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或近代化角度、文明融合角度)(1分)。(意思相近即可)分析:徐中约民族主义角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了中国主权,民族危机加深。(2分)费正清全球化角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近代化(文明融合角度):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2分)(3)①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2分)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2分)②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统一整体。(2分)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2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