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一中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政治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中与其错误相近的是( )A.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毕尔生: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C.王夫之: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惠施:飞鸟之影,未尝动也2、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指出,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的主要标志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增速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就业稳,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高于上年。价格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进”的总体特征是,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稳中有进”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②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中国气象局印发的《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2022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这说明(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 ②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③大气的运动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5、“克强指数”是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推出的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该指数包括三种经济指标,即“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的结合。“克强指数”的三个结构指标从不同角度显示经济运行状态,并且不同程度具有先行指标属性,集中提供了观察工业生产、能源消耗以及经济运行状态的一组定量观察指标。舆论认为,“克强指数”能够精确反映经济现状,不仅体现在上述三个指标更切合中国经济特征,还体现在具体数据的易于核实上。上述材料表明(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可以揭示事物发展规律 ②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④-8-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举行“3D打印、数字制造与第三次工业革命”分论坛。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械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 )①观念的存在能改造世界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②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③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连接纽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8、三十多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改革理念,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体现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改革,而时下提出的“顶层设计”则体现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要求,中国的改革必须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结合起来。对这两种改革理念理解正确的是()①推进实践发展和实现理论创新必须互相结合②“顶层设计”是对“摸石头过河”的辩证否定③“顶层设计”重视整体,“摸石头过河”重视局部④既要看到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又要认识到理论对实践的“超越”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在科学杂志《自然》发表论文称,自己当初提出的黑洞理论是有缺陷的。按照经典理论,黑洞内部不会放过任何物质信息,但最新理论却证明,能量和信息能够逃离黑洞。这样,黑洞是否存在值得怀疑。( )①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限的②科学需要质疑和自我否定③追求真理的过程永无止境④真理和谬误间没有确定的界限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0.下列古语与右面漫画所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唇齿相依,唇亡齿寒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11、纽芬兰岛等地的鳕鱼,因被过度捕捞而数量急剧下降。科学家发现,对鳕鱼的过度捕捞改变了鳕鱼的进化过程,导致了鳕鱼的早熟,使其形体变小、品质降低。鳕鱼“被早熟”体现了(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可违背 ②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④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8-“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将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材料说明()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属性,建立新的联系②整体具有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正是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3、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这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正确处理好(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两点与重点的关系14、数学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1.01的365次方=37.78343433289>1,1的365次方=1,0.99的365次方=0.02551796445229<1,有人对这三个等式解读为:每天进步一点,一年以后,你将进步很大,远远大于“1”;每天退步一点点,你将在一年以后,远远小于“1”,远远被人抛在后面,将会是“1”事无成;原地踏步,一年以后你还是原地踏步,还是那个“1”。这表明( )A.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B.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C.必须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15.因为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为克服超限效应我们应该()①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以保持事物性质稳定②正确把握辩证否定的实质③充分发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④恰当运用矛盾分析法,防止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6.2022年,“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领域的热词。“三期叠加”(三期即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的矛盾与问题逐步显现。已经高速发展33年的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有新的发展特征、新的发展动力、新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需要有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发展政策。这表明( )①发展经济要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②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与主观具体历史的统一④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7.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出现坏结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备才能无患。这就是底线思维,其中蕴涵的哲学智慧有(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对立面转化②忧患意识是人们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③应根据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提高活动的预见性④要把握事物质变的节点,防止质变的发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讲究天人合一和辨证施治。《礼记·内则》中明言,春天该多吃酸食,冬季多吃咸食;药王孙思邈则说,春季多甜食,冬天多吃苦,二者的观点虽有差异,但都建立在中医学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上,《礼记·-8-内则》的意图在于使健康者更加强壮,而孙思邈的话则主要针对身体虚弱者而言。上述材料强调( )①人们在不同季节应有不同的饮食特点②在同一季节不同体质的人应有不同的饮食特点③在不同饮食特点基础上找到了中医饮食普遍原理④在中医饮食普遍性原理中包含着不同的饮食特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机构改革( )①坚持系统优化,着眼提升政府机构的整体功能②坚持重点论,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③坚持矛盾分析法,正确处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④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政府机构改革的突破性飞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022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②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重点③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④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21.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哲学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①望梅止渴——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②舍本求末——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③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刻舟求剑——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教育部要求规范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 )A.辩证的否定的实质在于“扬弃”B.要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C.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坚持创新精神D.辩证的否定就是否定一切23、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创客”,创客这个群体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创客热衷于创新,自己掌握生产工具,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善于发现问题和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创意、设计、制造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我们能从“创客”身上学到的优良品质是( )①敢于质疑和探索,不断发现解决新问题②善于追问和思考,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③勇于拼搏和超越,突破真理适用的范围④勤于实践和创造,用实际行动成就梦想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24.为解决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严重空气污染问题,某地推出了环保鞭炮。其特点是:燃放后没有碎屑且不含硫磺,不仅没有刺鼻气味,还减少了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从哲学上看,环保鞭炮的诞生( )①显示了辩证否定观在推进生产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②揭示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证实了创新思维对推动人类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8-④说明了人们的创新思维源于人们的主观需求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25.有人认为,“乡愁”其实是从乡间走到城里的那个群体在“愁乡”,他们不光“愁乡”,还因找不到融入感而“愁城”;“乡愁”因“城愁”而生,“愁城”因“愁乡”而起。这表明()A.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决定了烦恼的产生B.特点鲜明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非实践的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必然变化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6.屈原的天问精神就是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需要这种精神。有这种精神,就九州生气、风雷滚滚;没有这种精神,这个国家和这个时代就暮气沉沉、死气沉沉。这表明()①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7.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先生指出:如果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那么网络之磨必然会催生以知识中产阶层为首的橄榄型社会。材料意在说明()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物质决定意识28.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其依据在于()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人们应该尊重规律、利用客观规律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社会基本矛盾D.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29.“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表明( )A.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是不相适应的B.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完全一致的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D.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0.2022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要真刀真枪推进改革,为今后几年改革造好势,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突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材料说明()①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②经济基础要适合上层建筑③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解决中实现的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材料:近年来,文艺批评领域流行一种风尚,那就是以西方文艺理论为标准,度量中国文艺作品,阐释中国文艺实践,裁剪中国文艺审美。一些理论家、批评家总以为只有当代西方的文艺理论先进、高明,中国的文艺作品只有合乎西方标准,才是佳作,否则,无论大众如何欢迎,都是次品。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三中部分理论家、批评家的观点。(8分)-8-32、材料:某省是文化资源大省,但是文化产业不发达。近年来,该省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抓住重塑市场主体这一关键环节,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限制,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扶持重点文化企业集团,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学习借鉴全国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将科技运用到文化产业发展中,大力发展高科技型文化产业。结合材料,分析该省在文化发展方面的措施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12分)33、材料:2022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结合材料,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我国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0分)34、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期,经济增长的要素和约束条件正在发生变化,结构性问题突出,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挑战,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不容忽视。党中央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审时度势,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线路图,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的改革,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有关知识,说明全面深化改革的依据。(10分)-8-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5:DBCDB6—10:CBCBC11—15:BCCDD16—20:DBABD21—25:AAAAD26—30:DAD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8分)答: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等主观条件的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材料中部分理论家、批评家用西方标准评价中国文艺,没有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把西方文艺理论不切实际地用来评论中国文艺作品和文艺实践,没有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③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反对文艺批评的歪曲理解,坚持文艺批评的正确方向。(2分)④文艺批评不应以某种文艺理论为标准,而应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分)32、(12分)答: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该省在文化发展中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推动文化发展。(3分)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抓住重塑市场主体这一关键环节,培育和扶持重点文化企业集团,抓住了文化强省的主要矛盾。(3分)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省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3分)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求我们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该省注重学习借鉴全国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将科技运用到文化产业发展中,大力发展高科技型文化产业。(3分)33、(10分)答:①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提出的创新的发展之路。(2分)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互联网+”更新了生产工具、促进了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2分)③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互联网+”推动了市场机制的改革和新的经济关系的建立。(2分)④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推动着人们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提高。(2分)⑤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实力。(2分) 34、(10分)答: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3分)②-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全面深化改革,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分)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全面深化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