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A.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失B.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C.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D.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2.汉人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批评先秦某一思想流派“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这一流派是:A.法家B.墨家C.儒家D.道家3.《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其表述的观点是:A.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于是从武帝以后,汉代的做官人渐渐变成都是读书出身了……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以下的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确立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5.《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大一统”B.糅合了多个学派的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的传统儒学6-10-\n.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并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A.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B.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D.面临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7.宋代张载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设立“义仓”,“义学”,“义冢”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A.重建上古宗法制度B.社会矛盾日趋激化C.强化对户籍的管控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8.顾炎武认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材料反映顾的主要观点是:A.空谈误国导致明朝覆亡B.程朱理学导致危机加深C.政治腐败加速明朝瓦解D.八股取士严重束缚思想9.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淸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10.亚里士多德认为:“使用奴隶与使用家畜的确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用身体提供生活必需品。……很显然,有些人天生即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下列哪一观点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这一逻辑:A.对于不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B.对于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C.奴隶和自由人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D.正义与否在于是否使用和奴役奴隶11.古希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了许多理性的言论。下列各项与智者学派的观点相符的是:A.“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B.荣誉远比财富、名声等东西更重要”C.“一切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D.“生好还是死好只有神知道”-10-\n12.西方哲学家罗素说:“通常谓之‘近代’的这段历史时期,人的思想见解和中古时期的思想见解有许多不同。其中有两点最重要,即教会的威信衰落下去,科学的威信逐步上升”,下列事件能够为其观点提供佐证的是: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C.殖民扩张D.德意志的统一13.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14.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该启蒙思想家主张:A.天赋人权说B.分权制衡说C.社会契约论D.三权分立说15.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A.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B.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D.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16.初唐诗坛有传世作品的作家约三百多人,如果选一代表诗人的话,应首推唐太宗李世民,《全唐诗》收有唐太宗诗作88篇。唐太宗创作的诗作:A.有利于唐朝文学繁荣B.促进了科举制的完善C.推动了盛世局面出现D.推动帝王文学的形成17.19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该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冲击了基督教神创论B.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C.引发了科学领域论战D.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18.元朝马致远的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昭君出塞故事,其笔下的汉室奸佞当权、外族凭陵,官员都是一批“干请了皇家俸”却不能“安社稷、定戈矛”-10-\n的废物;汉元帝本来宠爱昭君,却因异族索要而只能恨恨地唱:“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鸿沟。”这充分反映出:A.元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B.理学空谈误国的惨痛教训C.士人无缘政治只好戏说历史D.汉族文人的家国衰败之痛19.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之所以能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B.民众群体更为广泛C.迎合民众文化需求D.内容贴近民众生活20.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21.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②重视实用技术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④理论体系完整A.①④B.①②C.③④D.①③22.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D.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23.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A.首先对客观的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D.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24.路德主张“因信称义”-10-\n,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一主张:A.与“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基本一致B.使教会与神职人员无存在必要C.把人们从繁琐的宗教仪式中解脱出来D.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25.有学者认为,“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说明:A.欧洲在世界市场占主导地位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商品输出是世界市场的纽带D.科技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26.英国作家霍尔金的小说《指环王》长期不为中国观众所了解,好莱坞将《指环王》搬上银幕之后,《指环王》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说明:A.小说的影响力不如电影B.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艺术的推广C.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D.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27.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C.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28.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临安后,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在临安城,他能够看到:A.阅读《三国演义》的文人B.穿着棉布的市民C.吟唱京剧的艺人D.违反“海禁令”的囚犯29.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10-\n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30.“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材料表明古代山水画:A.属于古典浪漫主义B.具有唯心主义色彩C.兴盛于宋元时期D.可能受道家思想影响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礼”是孔子的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的是秩序,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也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如果“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主是代虚无飘渺的“天”执政,完成“天”所赋予的工作。……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只是剥夺了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而未受灭绝式镇压。材料二:理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就要弄明白理学为什么起这么大的作用?为什么能够成为主流思想?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四书”,引导读书人。他还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如以《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为例,说明理学从儿童抓起,要求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要遵从“礼”的规范。——《“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之我见》-10-\n材料三: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四: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了什么政策?其意义怎样?(6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理学产生的经济、思想条件。(2分)(3)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体现“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6分)32.14世纪以后,人文精神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然而,如果是简单的“复古”,那就不是“再生”了。“文艺复兴”之所以具有开辟新时代的意义,就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富于创造力的“时代精神”。它具有一种把中古时期远远甩在后面的前进冲击力。——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材料二: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它喜爱完全属于异教的古典文学,它的思想趋势是提升人性。但这不必然意味着人文主义反对上帝或教会。”——【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材料三: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l500年以后的世界》(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2分)材料二反映文艺复兴运动有何特点?(4分)(2)材料三中的“一个独立的共和国”是哪一国家?(2分)这个国家的政体是如何证明“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2分)-10-\n(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文精神得以弘扬的主要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近代欧洲大事年表(部分)1473—1543年哥白尼在世1483—1546年马丁·路德在世1509—1547年亨利八世在位1509—1564年约翰·加尔文在世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发表1564—1642年伽利略在世1571—1630年开普勒在世1632—1704年约翰·洛克在世1642—1727年牛顿在世1643—1715年路易十四在位1689—1755年孟德斯鸠在世1694—1778年伏尔泰在世——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同一类别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0-\n沁县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ADCBDDACACACC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ADCCBCDDDBCBC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答案】(14分)(1)政策:独尊儒术(1分),也允许其他学派发展(1分)。意义: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确立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有利于思想文化多元化(2分)。(2)条件:商品经济的活跃;(1分)佛道教对儒家思想的冲击。(1分)(3)不脱儒家思想理路: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每点2分共4分)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每点1分共2分)32.【答案】(14分)(1)人文主义精神。(2分)宣扬人性;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披着宗教外衣(不反对上帝或教会)。(4分)(2)美国。(2分)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是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成功实践。(2分)(3)由文学艺术领域发展到社会政治领域。(4分)33.(12分)【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同一类别信息,自拟论题。如:提取信息为“1473—1543年哥白尼在世”、“1564—1642年伽利略在世”、“1571—1630年开普勒在世”、“1642—1727年牛顿在世”,可以拟定论题: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其次,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如: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地心说”。最后,对所论述内容进行简要的总结。如:随着近代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进步,近代自然科学也得以产生,并获得重大的发展。-10-\n【答案】论题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与发展阐述: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随后,宗教改革在许多地方兴起,如约翰·加尔文在瑞士、亨利八世在英国的改革。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论题二:启蒙运动的兴起与扩展阐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由此掀起了启蒙运动。17世纪,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如约翰·洛克提出的分权学说。18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他们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专制统治。论题三:近代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阐述: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近代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如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地心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明了“日心说”的正确性,并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开普勒提出“行星是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经典力学体系,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