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清江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模考试历史试题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50分钟 总分:5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24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24分。)1.温家宝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阐述“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观点与下列哪家学说基本一致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2.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旨在不断强化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军机处内景A.中央集权B.地方权力C.专制皇权D.丞相权力3.“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有关这一主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B.元朝时我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C.明朝设驻藏大臣加强西藏的有效管辖D.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新疆地区的统治4.近代中国史既是一部抗争史又是一部探索史,开启经济上工业化和政治上民主化的标志性事件是:A.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C.实业救国和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5.右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简图。图中A、B、C三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第一次世界大战C.洋务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大改造完成D.甲午战争辛亥革命土地改革完成6.《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说明了A.清政府与列强建立了外交关系B.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5C.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D.中国的反帝斗争蓬勃发展7.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8.2022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下列话题中他们最有可能提到的是:A.求同存异B.实业救国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九二共识”9.小明在研究某历史课题时搜集了以下几条历史信息,据此可以推测其研究的课题是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66年我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③1974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④2022年我国歼20试飞成功A.外交硕果,光耀祖国B.863计划,引领未来C.改革开放,改善民生D.科技强军,固我长城10.电影《西部牛仔》再现了远道而来的欧洲殖民者在屠杀印第安人的同时,强占他们的家园,掠夺他们的财产等有关场景,这一残酷的历史现象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是A.导致工人发动武装起义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导致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11.有人说,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下列对“转变”的理解正确的是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C.人类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D.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2.假如你是生活在16世纪的一位欧洲航海家,下列著作中你最有可能借阅的是A.《海国图志》B.《物种起源》C.《马可﹒波罗行纪》D.《天工开物》第二部分(非选择题26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8分,第14题9分,第15题9分,共26分)1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日关系年代尺5材料三:1972年9月27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田中角荣,双方进行了认真、友好的谈话。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声明》宣布: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守《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规定。《声明》宣布:双方决定从1972年9月29日起建立外交关系并尽快互换大使;同意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以及政府间的贸易、航海、航空、渔业等协定为目的的谈判;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中、日两国怎样的关系?请举一例史实具体说明。(2分)(2)材料二年代尺中A处影响日本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列举B、C两处中日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2分)(3)结合材料二、三,用史实说明台湾曾经是中国的一段历史“伤痛”。(1分)(4)结合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当今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是什么?(1分)(5)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日两国该如何交往?(1分)1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古今中外不少统治者对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都十分重视,其解决的成败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及政权的稳固和经济的发展,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1)商鞅变法出现在中国古代哪一时期?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什么?(2分)(2)唐朝农业发达,离不开生产工具的革新。请你列举这一时期出现的生产工具(两例)。(2分)(3)建国之初,党和政府采取怎样的措施,既恢复了农业生产又巩固了政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着怎样的土地政策?(2分)5(4)俄国在1861年改革中,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这一改革对其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5)结合中外历史,你能从农业生产的调整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15.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图二材料二:“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全力于工业生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三: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科技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22》(1)材料一中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与历史上哪一事件有直接关联?对世界历史发展而言有何影响?(3分)(2)中国古代的哪一项重大发明为欧洲人认识世界提供了技术支持?何时发明?(2分)(3)材料二所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分)(4)材料三中“中国错失第一次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与当时哪一个政策有直接关系?(2分)(5)材料三中说“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科技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该如何“亡羊补牢”?(1分)5初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CAACCBDDBAC二、非选题13.(1)唐朝时期中日友好交往(1分)。遣唐使来华或鉴真东渡(1分)。(2)明治维新(1分)。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1分)。(3)1895年中日两国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1分)(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5)各国都不能忘记历史且必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在和平友好的前提下,进行经济的交流和政治的协作。在理解与信任基础上通过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分)14.(1)战国时期。牛耕的推广(2分)(2)筒车、曲辕犁。(2分)(3)土地改革(1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1分)(4)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土地。(1分)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分)(5)要适时的调整农村生产关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切实维护农民利益(1分)(言之有理即可)15.(1)新航路的开辟(1分);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分)。(2)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1分)北宋(1分)(3)经济全球化(1分)(4)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闭关政策(2分)(5)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先进的科技,大力发展教育,努力培养人才(言之有理即可)(1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