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9月质量检测考试地理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区域的界线十分明确的是()A.人种分布区B.北方方言区C.俄罗斯D.热带雨林带2.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读我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的比较(2022年)图,回答3~5题。3.图中A、B分别为我国和美国第一产业的百分比,A、B的数值分别为()A.16.416B.1.641.6C.1.616.4D.16.41.64.我国与美国相比,在产业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太大B.第二产业比重太小C.第三产业比重太小D.第三产业比重太大5.上述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了()A.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美国差距较大B.我国发展商业和服务业的地理条件较差C.我国的人口素质较美国低D.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好,农业发达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8-6.原有工业区靠近铁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地理条件B.城市化水平C.区域的开放程度D.区域的对外联系7.从总体上看,该方案()①没有农业活动②以非农业活动为主③是周围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④可以带动周围乡村地域的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从空间分布形式看,规划工业区表现为________状()A.面B.线C.点D.岛读下面材料,完成9~10题。材料一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材料二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全线建成投产,大量源自中亚的天然气将陆续输入国内各省区市,“西气东输”的年输气能力将增加百亿立方米,相当于原先的近一半。9.下列因素中,修建“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类型B.城市分布C.河流状况D.人口10.“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有助于解决()①资源浪费严重②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③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④加强环境资源的管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近100年来,世界造船产业转移的趋势是,从以英国为主的欧洲转移至日本,然后到韩国,2022年中国将成为造船业第一大国。读图,完成11~12题。11.导致造船业转移的因素不包括()A.发达的科技-8-B.投入要素的比较优势C.承接国的优惠政策D.国际贸易的发展12.关于当前造船业转移对我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沿海地区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B.促进我国中部地区产业升级C.有利于东部重工业基地建设D.促进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13.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A.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C.便利的航运条件D.丰富的矿产资源14.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建设巨大航运网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D.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甲图是著名湖泊咸海,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5-17题:15.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风沙C.气温D.降水16.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可能的原因是()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C.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D.围湖造田,泥沙淤积17.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次生盐渍化D.沙尘暴下图为国家工商总局授予西湖龙井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平方公里。据此完成18~19题。18.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这主要得益于()A.手工炒茶,经验丰富B.历史悠久,文化优势C.知名品牌,产品形象-8-D.地理环境,独特形成19.对“西湖龙井的地理标志保护生产地域面积为168平方公里”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A.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B.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连续性C.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特色D.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区有差异性20.日本的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但日本每年却要大量进口木材,特别是一次性筷子几乎全靠进口。日本大量进口木材和一次性筷子是因为()A.日本的木材质量太差B.一次性筷子的生产量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日本不会生产C.为了大力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D.国内的木材不能满足本国需求21.你认为一次性筷子使用过后最好的处理方式是()A.焚烧B.卫生填埋C.作为造纸原料D.出口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2~24题。22.材料中说“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衡量指标通常是()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三次产业产值比重③人均国民收入④预期寿命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3.尼日尔目前处于________的发展阶段()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B.工业化C.高效益的综合D.不平衡的加速24.下面关于尼日尔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25.下面哪一条铁路线是山西煤炭外运专运干线()A.哈大线B.陇海线C.大秦线D.宝成线26.对山西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描述正确的是()A.继续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其余产业起辅助作用B.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C.扩大煤炭开采量,输出大量煤炭原材料D.大量对煤炭工业投资,减少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完成27~29题。-8-27.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A.a处B.b处C.c处D.d处28.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A.a处B.b处C.c处D.d处29.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A.防风固沙B.调节气候C.涵养水源D.美化环境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回答30~31题。30.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除了补给河流、调蓄洪水之外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下表所示情况发生原因无关的是()总面积/km2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数/个20世纪50年代83400284820世纪80年代709882305减少数量12412543A.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B.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C.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D.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31.导致我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水分蒸发B.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C.围湖造田,垦荒种粮D.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读下图,回答32~34题。32.下列地理分界线不经过秦岭—淮河的是()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B.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C.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D.常绿阔叶林带与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33.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错误的是()A.a——洪涝灾害B.b——夏季低温C.c——灌溉水源D.d——低温34.有关四大区域优势农产品的错误判断是()-8-A.a——水稻、柑橘B.b——小麦、大豆C.c——棉花、葡萄D.d——青稞、油菜读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35~36题。35.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36.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D.第二、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②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其社会经济通常是开放的④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区域是相对封闭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从工业化时期迅速崛起为领导城市,到沦为二战后萎靡不振的老工业城市,后经过著名的“匹兹堡复兴”而成为面目一新、充满勃勃生机的后工业化白领城市,匹兹堡的成功转型令人瞩目,值得借鉴。据此回答38~39题。38.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有()①地形平坦,水能丰富②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③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④利用五大湖和运河,水运条件十分便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9.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复兴”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积极整治环境②扩大工业规模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④大力发展传统产业A.①②B.②③-8-C.③④D.①③下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五个国家。该图表示2022年这五个国家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40题。40.国家⑤的三次产业按就业构成自高到低排列,依次是()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二、综合题41.材料一中国广播网2022年3月4日讯全国两会期间,中部六省电台联合推出大型直播《崛起中部――跨越发展十二五》。六省电台在北京腾讯新闻中心设立“中部六省2022全国两会联合直播间”,邀请参加全国两会的各省代表委员,参与联合直播,共商国是,共议热点,共话未来。材料二我国“中部地区”位置图。(1)在中部地区六省中,A是__________省,该省由于________资源丰富而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其资源输往渤海沿岸港口的两条铁路线是________和________。(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3)安徽省以长江、淮河为界可划分①、②、③三个区域,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填数码)区域。-8-(4)近年来,安徽省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请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该省的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回答)。地理答案一、选择题1―5CDDCA2―10DDDBB11―15ADADC16―20CADAC21―25CDAAC26―30BCDCC31―35CCSDD36―40DACDC二、综合题(1)山西煤炭大秦铁路神黄铁路(2)见下表:(3)①(4)经济方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社会方面: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环境方面:在资源开发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工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