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2-1期末试卷高二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下图回答1-2题。1.某两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面积十分接近,它们是:A.亚洲、北美洲与大西洋B.亚洲、非洲与印度洋C.欧洲、北美洲与大西洋D.欧洲、非洲与印度洋2.从B大洲最大港口至G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图2中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3.关于印度河平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印度河冲积而成B.是印度主要农业区C.分布有大片沙漠D.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4.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及特点是()A.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B.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C.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D.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9\n5.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一带的西南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反气旋的影响C.季风洋流的影响D.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6.乞拉朋齐成为世界多雨的原因是()A.地形和纬度的影响B.地形和洋流的影响C.地形和季风的影响D.季风和洋流的影响7.目前给印度农业造成巨大压力,主要来自()A.农村劳动力少B.水旱灾害多C.人口增长过快D.劳动力流失666688888.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③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④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读右图回答9-11题:9.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A.小麦 B.棉花C.黄麻 D.水稻10.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A.a工业区B.b工业区C.c工业区D.d工业区11.由孟买直线到加尔各答,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A.逐渐减少 B.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C.逐渐增加 D.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12.有关中亚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五国全为内陆国②古代东西方陆路骆队商人和“丝绸之路”均经过这里③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连云港~鹿特丹)从中亚腹地通过④中亚有4国同我国相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关于中亚的自然环境,说法正确的是()A.地处北温带,地势西高东低B.图兰平原气候湿润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境内多内流河、内流湖14.中亚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降水稀少B.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C.高原沙漠广布D.深居亚欧大陆内陆15.阿姆河和锡尔河都是内流河,它们同时流入()A.里海B.黑海C.巴尔喀什湖D.咸海16.咸海近年来不断缩小,原因主要是()A.气候干旱,降水越来越少,湖面缩小B.蒸发和灌溉的原因,汇入湖泊的河水日益减少C.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使湖面缩小9\nD.人们大肆围湖造田,扩大耕地,使湖面缩小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回答17-19题。17.该国大量进口粮食的主要原因是A.多水旱灾害B.人口众多C.耕地面积小D.土壤贫瘠18.若该国从美国大量进口粮食,合理的运输线应经过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马六甲海峡D.好望角19.有关图上数码所在地的正确说法是A.①地盛产黄麻B.①地降水量比②③④地都多C.③地铁、锰资源丰富D.④地盛产棉花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据此回答20~23题。20.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A.澜沧江B.怒江C.红水河D.雅鲁藏布江21.为发展湄公河流域的经济而新建的“泛亚铁路”的起讫是()A.西宁,河内B.昆明,新加坡C.昆明,曼谷D.拉萨,胡志明市22.对开发湄公河流域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②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发展④加强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23.关于湄公河、红河、恒河、尼罗河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B.都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或影响C.粮食作物都是水稻和小麦D.三角洲上都有国家首都24.东南亚最著名的矿产是()A.天然橡胶和油棕B.煤矿和铜矿C.锡和金矿D.锡和石油25.关于东南亚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马来群岛是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②中南半岛上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属热带季风气候③菲律宾群岛北部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④东南亚各地降水量差别很大,沿海多雨,内陆少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6.关于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东南亚各国(除新加坡外)都是发展中国家,多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②农矿产品的出口能换取巨额外汇,有利于经济发展③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新兴的工业国9\n④许多国家都努力发展加工工业,振兴本国经济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27.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地壳板块分布上来说,位于()A.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C.印度洋板块D.美洲板块28.在印巴分治过程中,交织着哪两大教派矛盾()A.佛教和印度教B.伊斯兰教和印度教C.印度教和基督教D.基督教和佛教29.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共同的地理特征之一是()A.绝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B.绝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C.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稻谷、棉花等D.首都为全国最大城市30.有关中亚地区的论述,正确的是()①在古代是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②该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③中亚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灌溉水源主要靠本地区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④中亚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色金属含量占世界重要地位,但缺少煤、石油、天然气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1.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B.地处西风带,深受湿润的西风影响,气候温湿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读沿40°N亚洲东西向的地形剖面图,完成32~33题。32.有关E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在国家是伊拉克B.地形以山地为主C.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D.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深刻33.有关F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B.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C.该地有所在国家最大的内流河D.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读“中哈输油管线(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34~35题。34.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壤次生盐碱化C.土地荒漠化D.气候变暖35.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来自中东,为了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从位置方面考虑除了中东外,较为理想的进口石油的地区是()①加勒比海地区 ②北非 ③东南亚 ④中亚 ⑤俄罗斯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9\n读右图,回答36—38题。36.图中处于两种环流影响的气候类型分布区是()A.①和②B.③和④C.②和④D.①和③37.④地区的植被类型为()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热带荒漠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草原38.⑤地区炎热干燥时()A.地球到远日点附近B.蒙古高压最强盛时期C.②地处于多雨季节D.我国东部盛行东南风读下图1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39~40题39.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工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40.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在2022年樱花盛开的季节,胡锦涛主席一行圆满完成了对日本的“暖春之旅”。此行进一步推进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41.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A.日本海B.渤海C.黄海D.东海42.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A.本州、九州、北海道B.北海道、本州、九州C.九州、本州、北海道D.北海道、九州、本州43.5月10日胡主席参观了松下电器公司。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该公司部分电器装配厂较早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这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能源B.劳动力C.技术D.交通运输读甲、乙两图,回答44-45题。44.甲、乙两湖所处的自然带分别是①温带荒漠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热带荒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④①45.造成两湖泊面积在缩小的人为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跨流域调水造成甲湖面积缩小9\nB.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造成甲湖面积缩小C.沙漠侵吞造成乙湖面积缩小D.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甲湖面积缩小二、综合题(共55分)46.读下图回答:(14分)(1)写出图中数码①-⑧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对比①、②两地的气候特点。 从降水分析:①地 ②地 。从气温分析:①地 _② 。(3)比较⑤、⑦两地气候的异同。4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2022年3月3日,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1)湄公河在图上的数码是_____,它在中国境内被称为_____江,最终流入______海。(2)该流域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分布,这种地形分布特征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3)该流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其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单项选择)A.贵州省B.云南省c.青海省D.西藏自治区(5)流域内各国具有各自的地理优势,易于形成互补。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国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国家的代码是____,世界重要的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代码是____,世界稻米出口量最大国家的代码是____________。9\n (6)我国与流域内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48.下图7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12分)(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49.读下图,图中箭头表示20世纪下半叶本地区产业转移方向,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2)A国除了多火山、地震外,还经常发生哪些地质灾害?并简要解释其原因。(3)图中A国夏季东南部沿海多降雨,冬季西北部沿海多降雪,请阐述其原因。(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哪些?请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中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9\n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2-2期中试卷高二地理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BDDCCD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ADDDBBDC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DDDBCCBCA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DCCCDCCBCD题号4142434445答案DCBAD二、综合题(共55分)46.(14分)(1)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温带大陆性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⑤热带草原气候⑥热带雨林气候⑦热带季风气候⑧苔原气候 (8分)(2)①降水多,分配较均匀 ②降水少 (2分)①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较差小 ②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2分)(3) 相似点:全年气温高,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不同之点:⑦地的降水比⑤地多(2分)47.(15分)(1)③;澜沧;南(3分)(2) 山河相间;侵蚀(切割)(2分)(3)气候湿热、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水稻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3分)(4)B(1分)(5)甲;丙;丙(3分)(6)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流域内各国国际大通道的建设;有利于流域内各国资源优势互补与市场共享;有利于流域内各国经济共同发展与繁荣。(3分)48.(12分)(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2分)(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1分)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2分)(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4分)(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3分)9\n49.(14分)(1)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2分) (2)滑坡、泥石流、崩塌等。(1分)原因:①A国多山,地形复杂,相对高度大;②A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岩石遭受强烈破坏;③A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3分)(3)A国(日本)为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上吹来,加之日本暖流的影响,太平洋沿岸(东南沿海)降水较多;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时,会携带一定的水汽,加之西北季风为寒冷气流,所以日本海沿岸(西北沿海)降雪较多。 (3分)(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②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④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原生产地地价昂贵,原生产地环境污染严重)。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5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