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地理第六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的答案写在第Ⅱ卷前的答题表上。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最短时间距离”是指某铁路站点与其他铁路站点之间列车运行的最短时间之和,单位为百小时(100h),可用来表示铁路交通通达性。货物周转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货物吨数和它的运输距离的乘积。下左图为“中国铁路站点最短时间距离等值线分布图”和下右图为“几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铁路交通通达度最好与最差的站点分别是A.北京、福州B.广州、乌鲁木齐C.兰州、哈尔滨D.郑州、拉萨2、关于图中运输方式科学的理解是A.甲适宜哈尔滨至成都长距离运输B.快速文件由北京至拉萨选择乙方式最好C.丁是西安至兰州最重要的运输方式D.上海至福州丙运输方式受水文影响最大下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回答3~5题。3、四个区域中农业地域类型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的是A.甲B.乙C.丙D.丁114、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草场茂密,光、热不足B.乙--土壤肥沃,雨热适宜C.丙--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平原面积大D.丁--地面平坦,水网稠密5、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粮食商品率高B.乙-机械化水平低C.丙-水利工程量大D.丁-市场适应性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读图1、图2和资料,回答6~7题。6、图1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是A.城市化水平中部高,四周低B.城市化水平东西高,南北低C.城市化水平四周高,中部低D.城市化水平中部高,南北低7、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历史上一直是上海的金融商务中心,80年代后形成了以陆家嘴---外滩为核心的金融商务区(图2),有关其形成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经济发展速度快,市民购买力强B.城市交通通达度提高,交通便利C.政府政策规划,引导功能区形成D.延续早期土地利用方式,基础好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为承压水。承压水能够自由上升的海拔高度称为承压水位。承压水位相同的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水压线。承压水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底面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称为含水层顶板底面等高线。下图为“某区域承压水勘察站等值线(单位: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勘察站点②处的承压水埋藏深度是A.2米B.8米C.10米D.12米9、勘察站点①②③④四处可能出现自流泉的是A.①B.②C.③D.④10、如图所示,虚线表示等潜水位线,等潜水位距为8m11;实线表示等高线,等高距为10m。图中河流的流向和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是A.向西流,河水补给潜水B.向西流,潜水补给河水C.向东流,潜水补给河水D.向东流,河水补给潜水河流河口段是径流和潮流相互作用的区段,河口段水流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在一个潮流周期中经历涨急涨憩和落急落憩,其中落急是指落潮流流速由最大降低为0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泥沙频繁地悬扬和落淤、前进和后退。下图为河口流速(指向下游)和含沙量过程线示意图。据此回答11~12题。11、河口含沙量最大时刻出现在A.涨急时刻B.涨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C.落急时刻D.落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12、在一个涨落全潮过程中,泥沙总的运移情况是A.向上游移动B.向下游移动C.在原地不动D.向上游和下游皆有可能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城市3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3~14题。13、该地区地表温度A.数值高低与海拔和植被覆盖呈正相关B.变化与二环路内人口和工业外迁相关C.高值区由多中心向单中心发展D.数值变化会导致局地小气候趋于稳定14、该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借助A.遥感技术确定观测点位置B.全球定位系统获取动态监测图像C.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热岛与地表特征的关系D.数字地球控制城市热岛面积的发展读我国某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路径示意图,回答15~16题。1115、图中Ⅰ、Ⅱ、Ⅲ依次表示A.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B.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D.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16、该区域可能是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南沿海D.青藏地区17、下图左为坡面正午太阳高度角(H坡)与地面坡度β之间关系示意图,图右为我国某地(纬度为30°N)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于北京时间某日12:40根据正午时刻测得南坡不同坡面角的正午太阳高度值(坡面正午太阳高度角)所绘制图。据图判断: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位于A.10°N,120°EB.20°N,120°EC.10°N,110°ED.20°N,110°E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18~19题。18、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B.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C.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19、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劳务输出数量增加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水利工程移民增多11下图中P、Q、M、N为世界四个不同区域的年降水量示意图,回答20~21题。20、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A.PB.QC.MD.N21、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当地实际的是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B.Q地区旱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退耕还林还草还湿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建立自然保护区在苹果公司光鲜的表面背后,隐藏着中国制造工人血与汗的辛酸。全球代工厂中,中国是重中之重。苹果每台iPad利润达150美元,而中国工人仅能从中获得8美元,相当于售价的1.6%。回答22~23题。22.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下列各图中,最能反映当前中国所处地位组合的是A.Ⅰ、乙、②、cB.Ⅱ、乙、③、bC.Ⅲ、乙、④、aD.Ⅲ、乙、③、a23.要形成中国的“苹果”产业,我们最应该A.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产业和技术B.培育创新环境与创新文化,实现产业创新C.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4、调查发现a、b、c、d四地中某区域可能有石油分布,最有可能储存在11A.a地B.b地C.c地D.d地25、K处岩层最新,形成的原因最可能是A.a处侵蚀物的堆积 B.b处侵蚀物的堆积C.c处侵蚀物的堆积 D.本区域在地壳运动下沉过程中接受的新的沉积11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第六次月考座位号地理试题一、选择题(50分)(请把答案代号填在下表中)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24分)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AB长兴岛渤海海黄杭州湾40°N32°N120°E120°E题图1题图2水域河流港口城市铁路石油运河沈阳大连上海杭州南京材料一近50年来,长江入海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图3是图2中AB横断面0米以下等深线变化统计图。材料二辽河三角洲素有“北国江南”之称,单季粳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6%、水稻插秧机械化水平达55.3%,产量占全国50%以上,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等地,产量比上世纪90年代增长10多倍。材料三乙烯是化工行业最重要的原材料,目前大多用乙烯产量占炼油量的比重来衡量炼化产业链一体化进程。辽宁省炼油企业众多,2022年炼油量达到6352.1万吨,排名全国第一,但乙烯产量仅为106.8万吨,乙烯/炼油比为1.68%,长三角的上海的乙烯/炼油比为9.24%,近些年辽宁省石化企业亏损严重。(1)指出长江入海输沙量的总体变化趋势,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11(2)简述辽河三角洲水稻生产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10分)(3)分别指出辽宁与上海石化产业主导区位因素,结合材料简述辽宁石化产业如何实现持续发展。(8分)27、(10分)灰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固体物质悬浮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浑浊的天气现象。2022年初我国中东部地区灰霾天气的产生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密切相关。读我国南方某工业城市近年来月均灰霾天数与月均气温的年11(2)从交通视角分析治理城市灰霾可采取的措施(6分)28、(16分)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①②③④分别是什么大陆?①大陆的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哪里?(8分)(2)②大陆北部荒漠面积大于南部,原因有哪些?(8分)11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第六次月考地理试题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50分)26、(24分)⑴㈠变化趋势:输沙量减少。(2分)㈡判断理由:①1981年到2022年河流AB横断面面积增大(平均深度增加),(2分)②在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说明长江上中游生态环境改善,入海口泥沙量减少,泥沙沉积减弱。(2分)⑵㈠优势条件:①生长期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人均耕地面积广;④机械化水平高;⑤(单季稻)生长过程长,稻米质量好等。(5分,每点2分,三点以上5分)㈡不利条件:①水资源短缺;②(育苗期)易受低温冻害;③水稻种植历史较短,经验相对不足等(5分,每点2分,三点以上5分)⑶㈠辽宁:原料和燃料(2分)㈡上海:市场(2分)㈢①调整石化产业内部结构;②延长其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产业层次;③兼并中小石化企业,扩大石化企业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等。(4分,每点2分,三点以上4分)28、(16分)⑴㈠①是亚欧大陆②为非洲大陆③是澳大利亚大陆④为南美大陆(4分)㈡①大陆的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河平原,(2分)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中亚及中国西北、蒙古。(2分)⑵非洲(②大陆)北部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宽阔,副热带高压控制面积广,常年干旱少雨;东面为亚洲大陆,信风是从大陆内部吹来的干燥风;还有西岸加那利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4分)而非洲南部南回归线附近大陆面积较狭窄。东部的南非高原地势高,迎东南信风降水较多,为热带草原带。大陆西部为离岸信风,又受副高和沿岸11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所以热带荒漠仅分布在大陆西岸。(4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