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中学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A.新月形沙丘C.山地梯田C.三角洲平原D.滨海沙滩2.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道路密度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道路网的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平均车行速度是指某地区各种汽车的平均行车速度。下图是某特大城市道路密度和平均车行速度等值线图。读图,完成第3~4题。3.甲地的值可能为()A.4.6B.5C.3.1D.3.84.甲处不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是()A.十字路HB.绿地C.卫星城D.商业区夏季风进退早晚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下图表示110°E~120°E区域夏季风前沿进退等纬度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10-\n5.图示范围内,夏季风最北可达()A.东北北部B.华北地区C.江淮地区D.华南北部6.下列年份,我国东部地区最易出现“南旱北涝”现象的是()A.1955年B.1965年C.1975年D.1995年河水浑浊度是指河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重要指标。水中的悬浮物一般是泥土、砂粒、微细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浮游生物、微生物和胶体物质等。下图为胡卡尔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7~8题。7.胡卡尔河水系河水最为浑浊的时期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近年来,胡卡尔河cd河段河水浑浊度不断升高,其主要原因是()A.气温年较差大B.降水强度较小C.植被覆盖度低D.河流结冰期短叶面积指数指植物叶片总面积与地表面积之比。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下图中四条曲线代表的是水能资源、年太阳辐射量、地势高低以及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变化趋势。据此完成第9~11题。9.图中曲线代表叶面积指数的是()A.①B.②C.③D.④10.据图推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山区叶片交错重叠程度最大B.叶片交错重叠程度大致东大西小C.平原叶片交错重叠程度最小D.叶片交错重叠程度受热量影响最大11.造成M地叶面积指数与周边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距海远,降水少C.盆地地形,热量充足D.云量少,光照强-10-\n下表是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影响企业成本上涨因素统计表,下图为某企业成本与产量变化曲线图(利润=总收入一总成本)。据此完成第12~14题。12.据表中数据分析,最先从该区域迁出的企业类型是()A.资金密集型B.资源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D.技术密集型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Q1~Q2企业成本低于收入B.Q2~Q3企业成本增加最快C.Q3~Q4企业成本低于收入D.Q4~Q5企业收入增加最快14.该企业要获得最大利润,需要维持的生产量是()A.QlB.Q2C.Q3D.Q4图1为1999~2022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示意图,图2为1999~2022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15.1999~2022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化速度快B.东南沿海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C.西部大开发D.西北地区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10-\n16.2022—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金、科技投入加大B.交通条件不断改善C.农业劳动力增加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垄膜沟植是指在田间起垄开沟,垄上覆盖塑料膜。下图是某地垄膜沟植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17.垄膜沟植最主要改善的是()A.水分B.地形C.热量D.土壤18.该地最可能位于()A.江西B.山东C.吉林D.甘肃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都江堰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读图,完成第19~21题。19.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如图a中适宜修建引水工程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20.河水侵蚀河岸易引起崩岸决口。“遇弯裁角”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治理岷江水患的成功经验。如图b中需裁去的是()A.甲角B.乙角C.丙角D.丁角21.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开发了水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保护其自身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至关重要。从这一角度考虑,在背景区内发生的下列行为对都江堰工程保护危害最大的是()A.上游破坏植被和湿地B.下游随意添加辅助设施C.上游乱建水利工程D.下游不断扩大灌区面积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比重差异且可以相混的流体,因此而产生的流动,称为异重流。读水库异重流形成示意图,完成第22~23题。-10-\n22.下列关于水库异重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黄河流域的水库异重流明显B.到达大坝的异重流有利于水库清淤C.漂浮物容易造成库尾污染D.三角洲泥沙来自于水库环流23.下列情形不能形成异重流的是()A.大风吹拂湖面B.河流人海C.冷暖气团相遇D.寒暖流交汇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表格所示为图中R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读图表,完成第24~25题。24.1978—2022年R河流域()A.径流季节变化增大B.土壤层变薄C.生物多样性增加D.下游泥沙沉积增多25.关于黄铜矿的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叙述正确的是()A.露天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填埋、复垦B.矿产冶炼导致土壤酸性大幅度增强——使用石灰中和C.矿产开采造成水资源枯竭———一跨流域调水D.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一—一建硫酸厂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集中表现的地带。下图为清代鄂尔多斯地区农耕推进的界限和幅度示意图。据此完成第26题。-10-\n26.影响图示农耕推进幅度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植被B.水分C.地形D.土壤下图是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读图,完成第27~28题。27.据图示信息可推测,该河流()A.冬季无结冰现象B.以雨水补给为主C.水位季节变化小D.下游径流量最小28.与1985~2000年相比,该流域2000~2022年水体面积大幅度减小的主要原因是()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D.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下图为手机软件Yahooweather的截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29~30题。29.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东半球C.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30.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段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C.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在扩大D.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较长的时段-10-\n二、非选择题31.斯里兰卡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别。自古以来,斯里兰卡就有“宝石王国”之称,其90%的土地含有宝石及半宝石类的石头,其种类占到世界的一半。宝石原岩以古老的变质岩为主,随地壳运动隆起上升到达地表,现普遍富集于冲积层中,埋藏浅。在斯里兰卡,大部分宝石从挖掘、淘洗到筛选均由人工进行,宝石开采、加工和销售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完成。(1)推测斯里兰卡开采宝石的最佳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2)分析斯里兰卡成为世界宝石贸易中心的优势条件。(6分)(3)指出制约斯里兰卡宝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4分)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n我国大樱桃(车厘子)是由欧荚引种的落叶果树,适宜在海拔300~600米生长,喜温喜光,需保水透气,最怕涝害和倒伏。山东烟台附近地区是其主产区(见下图)。当地大樱桃采摘期为春末夏初,果品低温保存效果好。大樱桃被誉为“水果中的钻石”,具有营养、药用和抗衰老的价值,2000年被确定为“绿色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运销手段不断改进,大樱桃产业发展前景光明(1)简述烟台大樱桃成为“绿色食品”的自然原因。(4分)(2)针对大樱桃的生长习性,提出保证其稳产的措施。(4分)(3)指出烟台大樱桃产业发展前景光明的依据。(6分)33.出游潜力是指居民潜在的出游能力,是衡量客源地居民旅游购买力的重要指标。下图为中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空间分异格局图,图中重点圈出了我国已形成的最主要的四个游客流入地。-10-\n简述我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四地成为最重要游客流人地的共同原因。(10分)-10-\n地理月考答案1—5:BCABB6—10:ADCAB11—15:CCCDC16-20:AADCB21-25:CDACD26-30:BDBDB31.(1)旱季。(2分)矿石多富集于河谷地带(冲积层),雨季河流流量大,所携带的矿石在河床(和中下游)沉积,旱季水位下降,河床裸露,便于采掘。(4分)(2)该国宝石(原矿)资源丰富、种类多、开采条件好;(2分)宝石生产、交易历史悠久;(2分)地租及劳动力价格低;(岛国)航空业和航海业发达,交通便捷。(2分)(3)生产过程多由人工完成,技术水平落后;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有限,相互之间缺少合作,难以形成竞争优势;(2分)生产过程粗放,容易破坏资源和污染环境。(2分)32.(1)果品成熟期气温偏低,虫害少,不需用农药;(2分)采摘期为春末夏初,不少害虫还未活跃,也可不用农药(2分)。(2)开挖排水沟防涝;深翻土壤提高透气性等。(2分)(3)大樱桃为绿色食品;营养、药用价值高;(2分)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2分)销售渠道的拓宽(如电商等平台);冷藏物流配送系统的完善。(2分)33.答案特征:我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空间差异大;(2分)东部地区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出游潜力较大;广大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出游潜力较小。(2分)原因:城市规模大,城市人口数量多;(2分)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周边地区,城市居民收入高、生活水平高;(2分)交通通达度高,便于游客出行、集散;大城市居民的旅游欲望强烈。(2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