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2年上学期扬州中学高三地理开学检测试题2022.08一.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2022年6月21日(夏至日)上演了“天文大戏”——日环食现象。本次日环食始于非洲,穿过中东、南亚,进入我国境内。在我国穿过西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和台湾。图1为“环食带路径示意图(图中时刻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据此完成1~2题。1.我国最早出现食甚时,北京时间约为A.前一日11:40B.前一日22:40C.当日14:24D.当日14:402.该日我国A.最南点日出东北B.最北点有极昼现象C.各地正午日影朝北D.各地正午日影全年最短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顺序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③8/8\nD.①④③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主要会导致A.大气吸收①辐射减少B.地面吸收②辐射增多C.地面吸收③辐射减少D.大气吸收④辐射增多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3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读图完成5~7题。5.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6.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读图4完成8~9题。图48.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B.受沿岸暖流影响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D.受沿岸寒流影响9.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8/8\nA.纬度位置较低B.受西风影响较弱C.地势相对较高D.距地中海较近如图5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10-12小题。10.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①距水汽源地远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③地势南高北低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A.苔原带B.森林带C.森林草原带D.草原带12.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A.沼泽分布少B.太阳辐射强C.河流向北D.远离北冰洋2022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图6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读图完成13~14题。13.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A.16时~17时B.17时~18时C.18时~19时D.19时~20时图614.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读图7,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读图完成15~16题。15.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8/8\nA.③至④B.④至⑤C.⑥至⑦D.⑨至⑩16.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图7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图8为某湖泊(阴影部分)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7题。图817.下列各图示意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剖面,与实际情况最相符的是A BCD图9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完成第18题。18.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B.⑤—低纬信风带—东北风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图10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完成19~20题。8/8\n19.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B.我国东部地区盛行东南季风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D.北印度洋驶向亚丁湾的船只顺风顺水20.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B.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多锋面气旋为多雨带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图12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读图完成21~22题。21.与①地相比,②地A.此季节气温较低B.气温年较差较小C.此季节降水较多D.降水季节变化大22.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时北京时间大约是7月某日8时B.③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①地C.③地日落时间早于②地D.③地昼长年内变化幅度大于①②两地二.综合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共50分。2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本小题13分)。2022年6月17日中国天气网预报:“今明两日我国的天气格局依然为‘雨热两重天’”。图11为“该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8/8\n(1)描述甲地的天气,并解释其成因。(6分)(2)自设图例绘制我国主要雨带的位置,列举该区域需防范的自然灾害。(4分)(3)推测夏季风势力增强后,我国“雨”、“热”天气格局的变化。(3分)8/8\n2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本小题11分)。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图14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1)读图14,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5分)(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分)(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2分)(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2分)25.北美洲各类气候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密切相关。读图15、图16回答问题。(本小题14分)据图综合分析相关自然地理要素对A、B、C三类气候形成的影响。(14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小题12分)。8/8\n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22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7所示。图18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22年气温、降水的变化。(1)分别简述图1所示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4分)(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22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3分)(3)毛乌素沙地1995~2022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2分)(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3分)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