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2、Ⅰ卷选择题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Ⅱ卷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3、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19Na23Mg24Al27P31K39Si28S32Cl35.5Mg24Al27K39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下列反应的热效应形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A.铝粉与氧化铁反应B.氯化铵晶体与Ba(OH)2·8H2O反应C.锌片与稀硫酸反应D.钠与冷水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同一物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C.△H<0、△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金刚石,s)+O2(g)=CO2(g)△H1;C(石墨,s)+O2(g)=CO2(g)△H2;C(石墨,s)C(金刚石,s)△H3=+1.9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H1>△H2C.△H3=△H1-△H2D.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4.已知2H2O2(l)=2H2O(l)+O2(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途径Ⅱ与途径Ⅰ相比,可能是加了催化剂C.其他条件相同时,产生相同体积氧气放出的热量:途径Ⅰ>途径ⅡD.其他条件相间时,产生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途径Ⅰ>途径Ⅱ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kJ·mol-1B.500℃、30MPa下,将0.5molN2(g)和1.5mol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38.6kJ·mol-1-8-\n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反应热ΔH=2×(-57.3)kJ·mol-1D.已知2C(s)+2O2(g)=2CO2(g) ΔH=a,2C(s)+O2(g)=2CO(g) ΔH=b,则a<b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B.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是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C.在25℃,101kPa,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释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D.物质的键能越大,其具有的能量越大,物质越稳定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υ(A)、υ(B)、υ(C)(mol·L-1·s-1)表示,且υ(A)、υ(B)、υ(C)之间有如下所示的关系:υ(B)=3υ(A);3υ(C)=2υ(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3B2C B.A+3B2CC.3A+B2C D.A+BC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测得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出现的数据是()A.C(SO3)=0.4mol·L-1B.C(SO3)+C(SO2)=0.15mol·L-1C.C(O2)=0.3mol·L-1D.C(SO3)+C(SO2)=0.4mol·L-19.100℃时,将0.1mol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2NO2(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②NO2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A.②③⑥⑦B.①④⑧C.只有①④D.只有⑦⑧10.一定温度下,将1molPCl5通入一个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PCl5(g)PCl3(g)+Cl2(g),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PCl5为0.4mol,此时再向容器中通入1molPCl5,同样温度下再达到平衡时,测得PCl5为a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l2的体积分数增大B.PCl5的分解率增大C.a=0.8D.a.>0.81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物质的量CO2H2COH2O甲amolamol0mol0mol-8-\n乙2amolamol0mol0mol丙0mol0molamolamol丁amol0molamolamol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12.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13.FeCl2溶液呈浅绿色,其中存在着下列平衡:Fe2++2H2OFe(OH)2+2H+往该溶液中通入HCl,,发生的变化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D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深绿色14.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40%,则()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D、a>b15.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16.对于可逆反应2X(g)+Y(s)Z(g)△H=-Q(Q>0)的平衡体系,若改变下列一个条件,使化学反应速率减小,且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减小压强D.增加X17.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经粉碎的硫黄燃烧得较快、较完全B.实验室可以用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C.合成NH3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提高NH3的产率,应采取升高温度的措施D.对H2、I2、HI平衡体系加压混和气体后颜色变深18.已知2SO2(g)+O2(g)2SO3(g)△H=-197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molSO2和1molO2;(乙)1molSO2和0.5molO2;(丙)2mol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B.容器中反应物转化率α:α乙(SO2)+α丙(SO3)<1C.容器内c(SO3):c甲=c丙>2c乙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8-\n19.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有下列可逆反应xA(g)+B(g)2C(g),反应曲线(T表示温度,P表示压强,C%表示C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试判断对图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x=1C.若P3<P4,y轴可表示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D.若P3<P4,y轴可表示B物质在平衡体积中的百分含量20.可逆反应aA(g)+bB(g)cC(g)+dD(s) ΔH=QkJ·mol-1,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与温度(T)、反应速率(v)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T1<T2,Q>0B.增大压强,B的转化率减小C.当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D.a+b>c+d21.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L的固定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ΔH<0,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Y曲线表示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C.8min时的平衡常数与12min时平衡常数相等D.10~12min,升高温度使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二.填空题22.(10分)某研究小组将V1mL0.50mol/LH2SO4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所示实验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2)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验过程中将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8-\n(选填“一次”或“分多次”)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溶液混合后,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____________,记为终止温度。(3)研究小组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________22°C(填“高于”、“低于”或“等于”)。(4)由题干及图形可知此反应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应为_________mol/L。23.(10分)金属钨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制造硬质或耐高温的合金,以及灯泡的灯丝。高温下密闭容器中用H2还原WO3可得到金属钨,其总反应为:WO3(s)+3H2(g)W(s)+3H2O(g)请回答下列问题:⑴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⑵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为2:3,则H2的平衡转化率为;随着温度的升高,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减小,则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⑶上述总反应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成分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温度25℃~550℃~600℃~700℃主要成分WO3W2O5WO2W第一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钨丝灯管中的W在使用过程中缓慢挥发,使灯丝变细,加入I2可延长灯管的使用寿命,其工作原理为:W(s)+I2(g)WI2(g)。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b.WI2在灯丝上分解,产生的W又沉积在灯丝上c.WI2在灯管壁上分解,使灯管的寿命延长d.温度升高时,WI2的分解速率加快,W和I2的化合速率减慢24.(10分)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180molHI,480℃时反应:2HI(g)H2(g)+I2(g),体系中n(HI)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表:t/min0246810n(HI)/mol0.1800.1640.1520.1440.1400.140反应进行至10min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发现气体的颜色变浅。(1)0~2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达平衡时,HI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____。(2)某温度下上述反应平衡时,恒容、升高温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有利于提高HI分解率并增大反应速率的措施有a.使用催化剂b.增加HI的浓度c.升高温度d.不断将I2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4)要增大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可采取的措施是(选填字母)。A.增大HI起始浓度B.向混合气体中通入I2C.使用高效催化剂D.升高温度-8-\n25.(8分)某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2.4molA和1.2molB发生反应2A(g)+B(g)3C(g)△H>0并达到平衡状态。(1)试根据下列图象判断t2、t3、t5时刻采取的措施。t2:;t3:;t5:。(2)在相同条件下,若按下表a、b、c、d四种情况进行投料,达到的平衡与t1时刻的平衡等效(A、B、C的体积分数分别与t1时刻的平衡相同)的是___________(填“a”、“b”、“c”或“d”)abcdn(A)/mol1.01.201.2n(B)/mol0.50.30.30.6n(c)/mol0.31.83.6026.(10分)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1)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kJ·mol-12NO(g)+O2(g)2NO2(g) ΔH=-113.0kJ·mol-1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ΔH=____________kJ·mol-1。(2)将0.20molNO和0.10molCO充入一个容积恒定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2CO(g)2CO2(g)+N2(g)ΔH<0,在不同条件下,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状况如图所示。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四个C=O键形成就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b.当向容器中再充人0.20molNO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增大c.增大压强,NO的转化率减小d.向该容器内充人He气,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②N2的平均反应速率v(1~2)、v(3~4)、v(5~6)、v(7~8)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_________;③计算反应在第6min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若保持温度不变,此时再向容器中充人CO、NO、CO2、N2各0.060mol,平衡将______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27.(10分)苯乙烯是生产塑料和合成橡胶的重要基本有机原料,乙苯催化脱氢法是目前国内外生产苯乙烯的主要方法,其化学方程式为:-8-\n(1)已知:化学键C-HC-CC===CH-H键能/kJ·mol-1412348612436计算上述反应的ΔH=________kJ·mol-1。该反应在_______________条件下能自发进行。(2)工业上,通常在乙苯蒸气中掺混水蒸气(原料气中乙苯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9),控制反应温度600℃,并保持体系总压为常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掺入水蒸气能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解释说明该事实___________。(3)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下图表示L一定时乙苯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①X代表的物理量是。②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8-\n高二化学期中参考答案1-21BCDCDDBDBDABDACBBDDCC22.(10分)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一次最高温度低于1.5mol/L23.(10分)⑴K=c3(H2O)/c3(H2) 60%⑵吸热 ⑶2WO3+H2W2O5+H2O;⑷ab24.(10分)(1)0.002mol·L-1·min-177.8%(2)不变(3)c(4)D25.(8分)(1)增大生成物浓度、增大压强或者使用正催化剂、升高温度(2)a、d26.(10分)(1)-41.8(2)①ad②v(5~6)>v(1~2)>v(3~4)=v(7~8)③0.02逆向27.(10分)(1)+124较高温度(2)正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增加,加入水蒸气起稀释,相当于起减压的效果(3)①压强②L2>L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