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1.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A.AB.BC.CD.D2.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A.只有B.只有C.只有D.只有3.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B.去皮苹果放在空气中久置变黄与纸张久置变黄原理相似C.高纯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D.酸雨以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通常都与氮的含氧化合物有关4.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况下,224L 含有的分子数为B.1mol任何气体所含的原子数均为-18-\nC.28g CO所含的分子数为D.标况下,个分子的体积为1.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为的是 A.溶液B.100mL 溶液C.300mL KCl溶液D.150mL 溶液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氧气的质量为32gB.常温常压下,1mol 气体体积约为C.的摩尔质量为D.1L 的溶液中含的个数为3.已知某溶液中,,,如果溶液中还有,则应为( )A.B.C.D.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粒子直径在 nm之间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有丁达尔效应C.胶体中混有少量,可以采取过滤的方法分离D.在常温下,将饱和溶液滴加到NaOH饱和溶液中可制得胶体5.将某溶液逐滴加入胶体内,开始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A.溶液B.溶液C.溶液D.溶液6.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稀豆浆B.溶液C.碘酒D.食盐水7.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ABCD强电解质弱电解质HClO非电解质AlA.AB.BC.CD.D-18-\n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B.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D.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2.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B.;C.; D.;3.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B.C.D.4.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B.C.D.5.已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被氧化B.既被还原又被氧化C.是氧化产物D.是还原产物6.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B用激光笔照射鸡蛋白溶液有丁达尔效应鸡蛋白溶液属于胶体C某气体通入酸性溶液中紫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D用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溶液中无A.AB.BC.CD.D7.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18-\nA.将钠投入到足量水中B.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的水中C.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D.将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1.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B.C.D.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B.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C.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D.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气反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3.现有以下物质:晶体干冰 铜 蔗糖溶液 无水酒精 熔融的 盐酸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 能导电的是______.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4.A、B、C、D、E五种物质的焰色反应都显黄色,其中A为银白色质软的低熔点金属单质,B为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A、B与水反应都有气体放出,A与水反应放出的气体具有还原性,而B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可供给呼吸,同时都生成溶液C,C与适量的反应生成D,D溶液与过量的反应生成E,E加热能变成D.写出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加热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溶液和反应生成D的离子方程式: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18-\n1.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浓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现用该浓硫酸配制的稀硫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胶头滴管;烧瓶;烧杯;药匙;量筒;托盘天平。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稀硫酸时,还缺少的仪器有 写仪器名称;(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30mL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硫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C.将已冷却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E.改用_____________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 处(3)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操作为 ;-18-\n(4)配制过程中下列各项操作能引起误差的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取浓硫酸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C.将稀释后的稀硫酸立即转入容量瓶后,紧接着就进行以后的实验操作D.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E.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进行定容F.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线处-18-\n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答案和解析【答案】1.B2.D3.D4.C5.D6.B7.C8.A9.B10.A11.A12.D13.D14.C15.A16.B17.B18.B19.A20.D21.;;; 22.Na;;NaOH;;;; 23.玻璃棒、100mL的容量瓶(2)BCAFED 胶头滴管 (3)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注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使产生的热迅速散去 (4)ACE 【解析】1.解:甲醇生成氢气,为化学变化,故A不选;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原子核发生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范畴,故B选;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发生化学变化,故C不选;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化学变化,故D不选。故选:B。一般来说,物质的熔点、状态发生改变,为物理变化,而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为原子的重新组合,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但原子不会改变,以此解答该题。本题为2022年全国卷,题目考查物质的变化,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主要把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难度不大。2.解:纯碱成分是碳酸钠,属于盐,故错误;-18-\n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故错误;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故正确;根据反应中是否有化合价的升降,即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分散系是根据分散质微粒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错误;不是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和非金属是根据稳定单质中原子间主要作用力来分类的,故错误;属于判断合理的是;故选:D.根据有关概念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强电解质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弱电解质是指在水中不完全电离,只有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分散系是根据分散质微粒大小分类的;根据反应中是否有化合价的升降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金属和非金属是根据稳定单质中原子间主要作用力来分类的,据此判断.本题考查一些常见概念的判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抓住各概念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采用排除法是正确、快速解答此类题的捷径.3.解:“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为萃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纸张久置变黄因为纸张纤维间的空隙中会渗入很多霉菌之类的真菌孢子,苹果久置变黄是因为所含二价铁离子被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二者原理不相同,故B错误;C.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二氧化硅能与强碱反应,所以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故C错误;-18-\nD.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故D正确;故选:D.A.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B.纸张久置变黄因为纸张纤维间的空隙中会渗入很多霉菌之类的真菌孢子,苹果久置变黄是因为所含二价铁离子被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C.光导纤维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D.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硝酸型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本题考查了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的联系,涉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二价铁离子的性质、二氧化硅的用途、环境污染,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相关知识的积累.4.【分析】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悉物质的量与质量等物理量的换算,明确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和适用对象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标况下水为液态,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A错误;B.体分子可以是双原子分子、也可以是单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所以1mol任何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不都为,故B错误;C.28gCO的物质的量,所含的分子数为,故C正确;D.物质在标况下的状态不知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D错误。故选C。5.解:A、的NaCl溶液中浓度为;B、100mL 的溶液中浓度为;C、的KCl溶液中浓度为;D、150mL 的溶液中浓度为;故选D.根据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中含有离子的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来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难度较小,明确物质的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离子的浓度与溶液的浓度的关系来解答即可.-18-\n6.【分析】本题考查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与对象,根据理解温度、压强对气体摩尔体积的影响。【解答】A.氧气摩尔质量为,则1mol氧气的质量为32g,故A正确;B.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常温常压下,气体体积大于,故B错误;C.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其摩尔质量为,故C正确;D.氯离子浓度为氯化钡的2倍,氯离子物质的量为,溶液中氯离子数目为,故D正确。故选B。7.【分析】本题考查了电荷守恒的有关计算。【解答】溶液中的离子遵循电荷守恒,即溶液中的阳离子带电的电荷量与阴离子所带电电荷量相等设SO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根据电荷守恒:,解得,故C正确。故选C。8.解: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知,胶体粒子直径在之间,故A正确;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性质,故B错误;C.溶液和胶体都能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分离,故C错误;D.将饱和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形成沉淀,不能制得-18-\n胶体,故D错误。故选A。A.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C.溶液和胶体都能透过滤纸;D.将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长时间加热会形成沉淀。本题考查了胶体制备方法和胶体性质的分析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9.【分析】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能使胶体聚沉的物质有电解质溶液和带相反电荷的胶体。【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能使胶体聚沉,但不能溶解沉淀,故A错误;B.稀硫酸是电解质溶液,能使胶体聚沉,可使沉淀溶解,故B正确;C.溶液能使胶体聚沉,但不能溶解沉淀,故C错误;D.溶液能使胶体聚沉,但不能溶解沉淀,故D错误。故选。10.解: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到100nm之间的分散系.A、豆浆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之间,故属于胶体,故A正确;B、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故B不选;C、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故C不选;D、食盐水是溶液,不是胶体,故D不选.故选A.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可以分为溶液小于,胶体,浊液大于即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到100nm之间的分散系.本题考查了分散系的分类,应注意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11.-18-\n【分析】本题考查了强、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定义,注意非电解质的特征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原因是自身不能电离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属于盐,溶于水的部分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能导电;它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能部分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导电,属于弱电解质;二氧化硫常温下为气体,只有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虽在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但自由移动的离子不是自身电离,所以是非电解质,故A正确;B.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Al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能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导电,属于弱电解质,故C错误;D.是化合物,但其水溶液只存在乙醇分子,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能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乙酸根离子而导电,属于弱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A。12.解: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故A错误;B.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故B错误;C.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故C错误;D.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故D正确;故选D.A.碳酸钙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B.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Cu;C.氢氧化铜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D.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题目难度不大.13.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的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而的离子方程式中一水合氨不能拆开,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两组物质的离子方程式不同,故A错误;-18-\nB.的离子方程式为:,而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C.的离子方程式为:,而 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D.和的离子方程式都可以表示为:,故D正确;故选D.A.两组物质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但是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需要保留分子式;B.碳酸氢钾电离出碳酸氢根离子,碳酸钾电离出碳酸根离子,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C.碳酸氢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而碳酸氢钡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硫酸钡沉淀;D.两组反应都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为高考中的高频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注意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14.解: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选;B.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B不选;C.该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价、Cu元素化合价由价变为0价,所以有电子转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还属于置换反应,故C选;D.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不选.故选C.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明该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其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据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考查基本概念,知道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及特征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15.解:,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A正确;B.,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还原剂,故B错误;C.,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需要氧化剂、还原剂,故C错误;D.,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因此无需再加氧化剂,故D错误;-18-\n故选A.当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时,被氧化,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据此解答.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剂、还原剂反应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6.【分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氧化还原概念是解答的关键。【解答】A.双氧水中氢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只有氧从到0及,故被氧化也被还原,故A错误;B.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故B正确;C.水中氧元素是从到降低,故应当是被还原,是还原产物,故C错误;D.氧气中氧是从到0价,故应当是被氧化,是氧化产生,故D错误。故选B。17.解: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则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含银离子或,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故A错误;B.胶体分散系具有丁达尔现象,则用激光笔照射鸡蛋白溶液有丁达尔效应,说明鸡蛋白溶液属于胶体,故B正确;C.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均可被高锰酸钾氧化,则某气体通入酸性溶液中,紫色褪去,则气体可能为或乙烯、乙炔等,故C错误;D.观察K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则用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焰色为黄色,则一定含Na元素,可能含K元素,故D错误;故选B.A.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B.胶体分散系具有丁达尔现象;C.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均可被高锰酸钾氧化;D.观察K-18-\n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离子检验、胶体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及焰色反应,侧重物质性质及反应原理的考查,注意方案的合理性、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18.解:将等质量的钠投入到水、稀硫酸、稀盐酸中,放出的氢气的量相等;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的水中,首先是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则B项生成氢气最多,故选:B。如仅是钠参加反应,无论和何种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气的量相等,并注意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本题考查钠的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性质.19.【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侧重于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化合反应的判断,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注意把握反应的特点,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难度不大。【解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发生化合反应,符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特点,以此解答该题 A.为化合反应,C、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为置换反应,故C错误; D.为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A。 20.【分析】A.电荷不守恒; B.碳酸钙是难溶物质,应该写化学式; C.电荷不守恒; D.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解答】A.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单质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8-\n,故A错误;B.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故B错误;C.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D.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故选D。21.解:晶体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电解质;干冰不能导电,且自身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铜为金属单质,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蔗糖溶液是混合物,不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无水酒精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熔融的能导电,是电解质;盐酸是混合物,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电解质;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故答案为:;;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能导电的是;故答案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本题考查物质的导电性的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辨析,难度不大解题时紧抓住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以及导电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为条件.22.解: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Na,B为,C为NaOH,D为,E为,故答案为:Na;;NaOH;;;加热生成D和F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溶液和反应生成D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18-\nA、B、C、D、E五种物质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均含Na元素,A、B与水反应都有气体放出,A与水反应放出的气体具有还原性,B与水反应放出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则A为Na,B为,同时都生成溶液C,则C为NaOH,C与适量的反应生成D,D溶液与过量的反应生成E,E加热能够生成D,所以D为,E为,结合物质的性质及化学用语来解答.本题考查Na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明确焰色反应及氢气具有还原性、氧气具有氧化性推断A、B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23.【分析】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步骤选择使用仪器来解答;先根据计算出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出需要浓硫酸的体积,最后根据计算结果选择量筒的规格;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进行判断操作顺序;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操作进行回答;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根据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配制的稀硫酸的配制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可知需要使用的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所以还缺少的仪器为:玻璃棒、1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玻璃棒、100mL容量瓶;(2)配制顺序是: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一般用量筒用到胶头滴管量取,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适量蒸馏水,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线相平,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FED;-18-\n故答案为:BCAFED;胶头滴管;;(3)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的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注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使产生的热迅速散去;故答案为: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注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使产生的热迅速散去;(4)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取浓硫酸,量取浓硫酸的体积增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符合题意;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不必干燥,因为后来也需要加入蒸馏水,因此无影响,不符合题意;C.溶液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溶解后未恢复室温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导致所配溶液体积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符合题意;D.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移入容量瓶中的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不符合题意;E.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体积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符合题意;F.摇匀后液面下降,一部分溶液留在瓶塞与瓶口之间,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所以溶液浓度偏低,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E。-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