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注意事项: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卡。试卷第I卷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2.答题前,请考生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及试卷密封线内规定填涂或填写的项目,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清楚,并在答题卡上填涂学号、准考号、座位号、考试科目等3.第Ⅰ卷(选择题)部分的答案,务必用2B铅笔正确涂于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如有误者,视为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的答案,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按照题号顺序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认真作答,考试结束,将试题最后一张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请保持答题卡面和试卷的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5分,共60分)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④购买蔬菜、水果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⑦浏览网站,写博客 A.①②③⑤⑦B.②③④⑤⑦ C.②③⑤⑥⑦D.②③④⑥⑦2.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___________及其产品。()A.物质活动B.精神活动C.生产活动D.艺术活动3.2022年5月23日,福州第八中学举办了第15届科技文化节暨春季运动会和首届班级文化节,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文化氛围,唱响了今年福州八中校园文化的主旋律,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②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③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文化鼓舞人④主旋律文化活动在文化生活中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4.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22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会议指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这样做的文化生活依据是()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5.2022年2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公开征求意见稿)》发布,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从文化角度来说,教育()①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和文化发展的走向②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13\n③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④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重要功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2022年农历“龙”年到来之际,不少商家推出各类产品展现传统生肖“龙”文化,深受百姓喜爱。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文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④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物质载体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割舍不断的感情。上述歌词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永远不变的8.2022年2月3日,失去双臂,却用双脚弹出生命音符的刘伟被评为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刘伟的颁奖词是: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刘伟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做一个物质、精神都富有的人B.要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C.要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D.要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去铸就人生9.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D.文化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左右一个人的命运10.如果您要是看见两个俄罗斯人打架,多半是因为他们喝多了;如果你看见两个印度人打架,多半是因为他们姓氏不同;如果你看见两个以色列人打架,多半是因为他们政治信仰的不同;如果你看见两个东方人在打架,80%是争着结帐:今天的费用我来结帐,我看谁敢和我抢……。上述材料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差异,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差异是由不同的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决定的②文化是一种竞争力③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融④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11.2022年3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4%。我国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①教育是先进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③教育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④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12.“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启示我们在与世界文化交流、借鉴中,要A.尊重文化多样性B.重视文化继承性C.理解文化发展性D.懂得文化先进性13.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晚上到成都吃火锅”。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①更新文化的传播手段②扩宽人们的文化视野③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④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4.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13\n: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C.相互尊重、推陈出新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15.2022年6月29日,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落下帷幕。我国杭州西湖以全票赞成顺利通过审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之所以重视文化遗产,是因为它()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是一定社会群体中时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③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6.岭南文化能与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睦相处,而且敢于和善于同异质文化进行直接嫁接,拿来为“我”所用,形成独特的文化流派。这表明岭南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的A.独特性 B.多样性 C.开放性 D.包容性17.文化传播有多种方式,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A.商贸活动B.人口迁徙C.互联网D.教育活动18.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19.清明节自唐宋成为民俗节日之后,在节俗内容不断扩张的同时,节俗的根本性质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较早地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这种趋向在都市表现得尤其明显,清明祭墓成为踏青春游的假日时光,墓前分享祭品的习俗变成了郊游的野餐。这一现象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传统文化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不应干预④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被文学界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21.2022年5月,一条名为《“丨”竟然是个汉字》的微博在网上疯传。“丨”不但是个字,念“gǔn”,而且还是一个多音字。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13\n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2.下列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23.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化进现在的歌词中。方文山的《青花瓷》中“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陈小奇的《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中“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A.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B.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C.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作品的创新D.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24.“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错误在于()A.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B.学习和接受外来文化C.不能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D.否定了传统文化25.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③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④容易让民族文化失去自己的特色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26.近年来,占星奇缘、十二星座解说、北斗星易学书、周公解梦等网络迷信,将旧时的街头算命改头换面,借助网络,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堂而皇之地进军校园,俘获了不少少男少女的心。对待网络迷信,青少年学生的正确态度是()A.兼收并蓄,为我所用B.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座位号C.崇尚多元,理性选择D.远离网络,洁身自好27.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总的来说,具有______特点。()①实用性②理论性③整体性④尖端性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8.“……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歌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29.北京师范大学重视塑造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品格。而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社会科学素养B.自然科学素养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3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晚唐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有人尝试把诗改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一一杏花村”。清明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民族传统节日13\n①属于封建迷信应取消②是中华民族特有的③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④蕴含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31.在古代中国,人们把理想的社会称为“大同”社会。追求“大同”,曾是一些思想家毕生奋斗的目标。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就带有明显的“大同”痕迹。从“大同”到“天下为公”属于传统文化继承中的继承。()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32.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分别是()A.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B.集体主义和改革创新C.集体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33.2022年5月18日,国家广电总局表示,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并明确要求播出电视剧时,不得在每集中间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这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是()①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杜绝文化市场的自发性②要尊重人民的文化权利,反对落后文化③要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④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服务人民为荣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4.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针的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C.努力研究,精益求精D.实事求是,力戒空谈2022年7月6日,“成长的足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与行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在海南省举行。3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A.社会主义荣辱观B.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②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③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④其建设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37.胡锦涛强调,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发展先进文化,应当()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③以“三个面向”和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为时代品格④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的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38.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核心、以为原则、以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A.为人民服务增进诚信意识集体主义B.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增进诚信意识13\nC.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增进诚信意识D.增进诚信意识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39.2022年的春夏之交,“最美”成为公共舆论中的高频词汇。从“最美教师”张丽莉,到“最美司机”吴斌;从“最美战士”高铁成,到“最美女公交司机”付秀丽,再到“最美孕妇”彭伟平······这一系列的“最美”平凡英雄身上展现出的爱和善良,让大家为之动容,使人间传统美德的光彩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些“最美”人物的事迹充分说明()A.传统道德与当今时代结合,彰显巨大生命力B.中华传统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40.下列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是( )①国家投入巨资建设天津市滨海新区②树正气,反腐倡廉的道德教育活动③“让世界充满爱――同心构建和谐社会”的演讲会④“倡导文明,传递爱心”公益短信大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简答题(40分)41.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材料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6分) (2)联系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进文化创新的作用有哪些?(4分)42.2022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9周年,中央号召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激扬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焕发人们建设文明风尚的巨大热情,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根据材料回答:(1)请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角度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6分)13\n(2)简要说明青少年应该如何弘扬雷锋精神。(8分)43.背景材料: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辨题: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8分)44.(共8分)文化的作用有什么?某中学高二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举例论证。甲同学:透过礼仪折射文化作用。奥运会上,欧美国家的颁奖嘉宾习惯以拥抱和吻面礼的方式对获奖运动员表示祝贺;来自泰国的运动员则习惯用“合十礼”向观众和裁判表示感谢。乙同学:透过国歌印证文化作用。2022年的全国两会上,以往的“奏国歌”改成了“唱国歌”,这一小的变动引起了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的共鸣。他们起赞“唱”国歌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有助于提振全民士气,唤起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丙同学:透过校园“读书节”说明文化作用。“读书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习品位,形成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丁同学:透过“嫦娥一号”实证文化作用。“嫦娥一号”成功撞月,成为太空探索史的里程碑。它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问:甲、乙、丙、丁同学分别从哪些角度揭示了文化的作用?(8分)13\n13\n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2—1期中考试试卷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座位号______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5分,共60分)承性主要是说对待传统文化;C.理解文化发展性强调不断前进;D.懂得文化先进性强调文化的性质问题,22.B【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文化继承与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A、C、13\n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座位号二、简答题(40分)41.(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6分)(2)联系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进文化创新的作用有哪些?(4分)【答案】(1)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13\n【解析】本题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9周年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民族精神知识的理解。(1)可以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四个方面回答。(2)可以从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等方面回答。乙同学的发言表明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分)13\n丙同学的发言表明了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若答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得分);(2分)丁同学的发言表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分)【解析】略13\n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