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一中2022—2022学年度高二级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卷)政治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牌楼汉字、舞龙耍狮,就会想到中华文化,就有归属感。身在异国他乡,一声乡音的问候,一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②因人而异、因时而异③潜移默化、无影无踪 ④深远持久、难以抹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自1958年新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以来,一部部反映时代生活的电视剧就像缩微版的中国当代史,从服装到角色,甚至待人接物的方式,都在随着时代改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①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 ②社会变化必然推动文化的发展③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历史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如下图所示相互影响的关系。据此,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④→①→③→②D.③→④→①→②4.每年的9月3日10\n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伟大抗战精神研究、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材料说明()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②先进健康的文化是民族繁荣振兴的决定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素质④爱国主义已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5.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可见,信仰文化()①是国家硬实力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②对人的综合素质培养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③作为文化素养的核心,一经形成,永恒不变④给民族与国家的发展打上了深深的烙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微课”依托新兴媒体,以“短小精悍”的风格,正迅速成为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学活动;“微店”同样依托微博等新兴媒体,迅速走入公众生活。这说明()①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②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推广为标志的③新兴媒体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④网络文化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优秀文化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7.“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启示我们,在国际文化交流中()①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②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③必须汲取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④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8.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依靠创新支撑。国家重视科技创新的文化生活依据是()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有利于大众传媒手段更新③科技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有一位本土设计师,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重新设计了我国34个省市的图形字体。如下图所示10\n如果从文化生活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你认为以下观点最合理的是()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B.否定传统,独树一帜C.兼收并蓄,求同存异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0.近年来,中国音乐家叶小钢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为了创作其中描绘西藏独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喜马拉雅之光》,他7次前往西藏等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这表明()①文化走出去要创新表现形式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文化创新源自创作者的灵感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迅速走红。它通过讲述我国九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历史轶事和今生故事,让观众了解它们承载的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央视推出的此类节目()①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展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④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都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材料说明()①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③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④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2022年,一款由三星堆物馆推出的“古蜀萌眭”表情包走红社交媒体。表情包以三星堆青铜面具为原型,原本一脸严肃的青铜面具化身喜怒哀乐皆具的“古蜀萌娃”,再配上有趣的四川话,形象生动可爱。谈到表情包的推出,该馆负责人说,互联网的变革发展,推动了博物馆功能的不断拓展。青少年已成为博物馆“新公众”的主力军,微信萌系表情包可以加强博物馆与“新公众”的连接。“古蜀萌娃”表情包的推出给我们的启示有()①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10\n②融入时代元素,能够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③立足创新,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更好传承④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融合,便具有生机与活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祝酒辞中说:“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回答第14~15题。14.这种“和合”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A.创造精神 B.奋斗精神 C.团结精神 D.爱国精神15.与“上海精神”相通的“和合”理念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这告诉我们()A.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C.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常新的 D.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16.某地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设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从单纯的娱乐向更高精神层次的跃升,形成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该地的成功经验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A.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B.程袭农村传统文化,提高农民的道德修养C.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D.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17.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这是我们的骄傲。习近平点赞这四种“伟大精神”是基于( )①它们是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要求 ④优秀文化决定社会发展水平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18.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弘扬,民族精神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材料主要告诉我们()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10\n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9.2022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谈及党的新闻舆论媒体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这说明,党的新闻舆论媒体要()①把握好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促进文化大繁荣②大力发展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③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20.我们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个时代楷模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中共中央宣传部2022年1月25日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航天员群体“问鼎苍穹心向党”的坚定信念、“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创业豪情、“矢志一流谋超越”的进取精神、“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崇高境界。我们从航天员群体的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①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②有助于弘扬先进文化发挥强有力的示范导向作用③有助于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有利于坚持文化发展方向增强文化创造活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1.“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材料表明()①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在我国,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回答第22~23题。2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的积极影响是()①它满足了人们对各种各样文化的需求②它导致了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的多元化10\n③它便于以群众更为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道德教育④它便于以更加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文化知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在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逸事”。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①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和限制 ②控制大众传媒的发展规模和速度③提高辨别眼力、拒绝文化污染 ④弘扬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4.张岱年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哲学在本质上是知行合一的。思想学说与生活实践融成一片。中国哲人研究宇宙人生的大问题,常从生活实践出发,以反省自己的身心实践为入手处,最后又归于实践,将理论在实践上加以验证。”张岱年的观点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C.有了生活,就自然而然的有了哲学D.哲学是促进社会变革的巨大精神力量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25.(10分)工匠精神”是指工匠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他们不断雕琢产品,改进工艺,并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愉悦。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工匠精神,从鲁班、张衡、毕升等巨匠们惊世骇俗的发明创造,到普通匠人孜孜以求的精湛技艺;从精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国宝,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工匠们用智慧和汗水写成的。但是中国这种“工匠精神”井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当前,中国造得了大飞机、高铁、神舟飞舞,而大量产品却仍停留在低端水平,以致于大批国人蜂拥海外“扫货”,基至出现了将超市货架一扫而空的现象。这种反差让国人意识到:我们缺乏技术精湛的工匠,缺乏追求细节完美的“工匠精神”;只有重塑“工匠精神”,才能使中国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工匠精神在推动“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中的作用。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n“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22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首饰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2分)(2)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4分)27.(共14分)2022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南湖革命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的殷殷叮嘱,‘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它对开辟中国道路、彰显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红船初心做出了深刻呈现。在面向建党百年,面向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扛着历史、奔向未来,代代传承红船初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必将凝聚起更为磅礴的力量。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弘扬“红船精神”的重要性。(14分)28.(共12分)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撑着油纸伞定格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戴望舒笔下的油纸伞是极富中国特色的传统工艺品之一,早已传至亚洲各地,并发展出符合当地特色的油纸伞。油纸伞除了是遮阳挡雨的日常用品外,还是民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老人喜好象征长寿的紫色伞,日本传统舞蹈会以油纸伞作道具,宗教庆典中,也常看到将油纸伞作为遮蔽物撑在神轿上,以示圆满之意。现在日常所用的油纸伞多是作为艺术品和游客纪念品售卖。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设计系的刘伟学辞去工作,和他的两位同学离开都市,窝在山坳的祖屋里跟爷爷学做纸伞。2022年7月,在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上,刘伟学参展的10把油纸伞当即被巴黎的一家设计店铺预订,后续订单“呼啦啦”地飞来了。三个90后匠人使中国百年油纸伞,惊艳了整个巴黎家居博览会。10\n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油纸伞成功走向世界对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哪些积极启示?(12分)10\n静宁一中2022—2022学年度高二级政治试题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BACBADA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CCADBCDA题号21222324答案BDCA25.(10分)①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工匠精神是助推制造业升级的精神动力。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作用于经济.工匠精神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起着重要作用。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工匠精神推动劳动者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生产优质产。26.(16分)(1)①正确的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②立足社会实践,进行了文化创新,突出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主体作用;③利用现代科技和传媒手段,促进了文化的发展;④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优秀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了正能量。(每点3分,12分)(2)①开始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纳入学分考评;②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社团活动,比如举报优秀诗词朗读大赛,书法大赛等活动。(4分)【详解】(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诗词大会》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可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正确的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立足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科技和传媒手段、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培育了正能量等方面,说明其成功的原因。本题可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现代科技推动文化的传播、大众传媒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回答第(1)问10\n(2)本题可从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活动、开设相关课程等方面回答27.(14分)①“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②“红船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③弘扬“红船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不可估量的作用;④弘扬“红船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⑤弘扬“红船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顶住霸权主义、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重要精神力量。 28.(12分)①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④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⑤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