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第36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1.关于哲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所有的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有人指出:作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科学,物理学直到今天仍然是科学形象的主要象征,不断为哲学发展提供科学演进、科学发现或科学革命等科学活动的重大案例。这体现了()①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源泉②具体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的指导③具体科学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古今异俗,新故异备B.我在故我思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D.心外无物4.根据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的观测,2022年11月19日到30日内将会有太阳耀斑以及黑子事件发生,同时还会有中等短波通讯衰退,同时提醒有关部门密切关注未来两周内的太阳活动和有关预报,做好应对预案。这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认识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A.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B.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5.爆发于非洲的埃博拉疫情以其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震惊了世界,世界卫生组织也集中力量加快对此疫情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2022年10月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上述材料说明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能够直接创造存在③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6.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下列对“真正的哲学”理解正确的是A.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B.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C.真正的哲学将会取代具体科学D.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6\n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2022年4月5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式开启第二阶段运行,将探索希格斯玻色子机制、暗物质、反物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等更多未知科学领域,并在微观尺度上还原宇宙大爆炸后的初期形态。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①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③宇宙的规律是客观的,人类正根据自身需要发展规律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近期虽然国内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面临出现较大的利空事件,但是央行通过对冲操作,保持了利率稳定。这说明A.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运动B.在特殊情况下,静止不一定需要条件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D.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10.德谟克利特“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物体的影像到达于感官引起的;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近代唯物主义者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上述观点①都认为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②都承认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③都认识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④都带有明显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1.日前,纽约时报刊出了一篇“避生羊宝宝,中国年底迎生育高峰”的文章,介绍了相关“羊年不宜生孩子”的情况。“羊年不宜生孩子”的问题可以从澳大利亚作家朗达拜恩所著《秘密》一书中找到些许答案。该书讲述了人的潜意识会影响人的个性和一生的命运,如很多属羊的人从小就受周围人的影响,被说成羊命不好。这样,有一部分人潜意识就会认为自己属羊,所以命不好,最终真的导致一生命运坎坷!这表明A.意识活动的直接现实性影响人们改造世界B.意识对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起着决定作用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意识对一个人的世界观形成起着基础作用12.2022年3月,中科院理化所与清华大学医学院联合研究小组研发出世界首个自主运动的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该机器的问世引申出了全新的可变形机器概念,将显著提速柔性智能机器的研制进程。该机器的成功研发佐证了①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③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④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突破客观规律的限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3.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6\n“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社会历史性B.客观规律性C.主观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14.“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缪误”。这说明真理具有A.条件性B.反复性C.客观性D.绝对性15.近期,中美科学家合作研究发现,被大多数除菌产品列为首个需要杀灭的细菌——葡萄球菌,不仅能起到消炎的作用,还能保护人体免受大范围炎症的困扰,它是人体皮肤的忠实“卫士”。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A.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B.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C.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D.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无条件的16.经过10多年的建设,2022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直接喝上了水质优良的汉江水,间接惠及人口近1亿。这项民生工程的竣工表明A.人们能够根据主观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B.人们可以根据联系的多样性创造新的联系C.人为事物的联系属于一种自在事物的联系D.有机整合各个要素可以发挥整体最佳功能17.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中央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的思路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整体和部分相辅相成,办事情必须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②系统由要素构成,关键要素能够优化系统的空间布局③联系是发展的条件,要善于建立联系促进发展④运动和静止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8.网络上有一句流行语:“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说明你挂了”。生活中人们常把“浮起来”称为成功,把“沉下去”叫做失败。其实在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A.事物发展的道路总是迂回的、曲折的B.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C.事物总处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过程中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成功人生19.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思想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到21世纪初已经变成现实。这一技术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但真正大规模地被企业采用还需要时间。因此,3D打印被称作“上上个世纪的思想;上个世纪的技术,这个世纪的市场”。这说明社会领域的新事物①总要经历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②出现时间总是早于旧事物③总能立即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拥护④需要人们的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n20.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上述讲话中关于对待失误和错误的三个态度,认识正确的是①“敢于承认”的态度,说明了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②“正确分析”的态度,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③“坚决纠正”的态度,符合发展的实质的根本要求④“三个态度″,都说明了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1.作家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一万小时定律”蕴含的哲理是()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B.发展的实质是量变引起质变C.一定范围内的量变对事物性质没有影响D.事物的发展必然经历曲折过程22.2022年3月28日晚,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正式开幕。根据中俄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两国在2022年和2022年共同举办青年交流年活动。这是两国继成功互办“国家年”“语言年”和“旅游年”之后,又一次重大人文交流活动。中俄不断加强文化交流,体现了()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B.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23.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A.邯郸学步B.唇亡齿寒C.吐故纳新D.因地制宜24.下列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凝固不变的B.没有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C.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D.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25.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曾这样比喻:“高中阶段就像一个人的腰,腰间无力,今后干什么都不行。”高中阶段在人生中如此关键,因此我们必须珍惜高中时光,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为今后成才打好基础。这就是说我们要()A.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B.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C.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非选择题(共50分)26.(12分)材料一:“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材料二:霍尔巴赫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材料三:恩格斯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1)上述材料的三种观点都属于哪个哲学派别?它的根本观点是什么?(3分)6\n(2)请结合所学《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对以上三种观点作出简要评价。(9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2年3月5号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近年中国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粗放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产业发展遇到阻碍,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在这种背景下,对国民经济贡献程度巨大,且增长强劲的互联网已然成为重要的经济引擎,未来的产业升级要靠互联网及相关产业发挥重要的拉动作用。“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融合创新,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升级。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提出“互联网+”计划的哲学依据。(10分)28.(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延迟退休是指国家综合考虑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等情况,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明确了顶层设计。延迟退休政策渐进渐行。然而,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其中不乏年轻人,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延迟退休”的忧虑。对社会高度关注的“延迟退休”,主管部门作出明确回应,延迟退休政策将采取小步走、渐进式,并承诺新政策将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提前若干年预告,让公众、特别是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这令许多担心该政策会“马上到”、“一刀切”的人松了一口气。这种考量全局的承诺、渐进式的改革节奏,彰显了改革进程中对民意的尊重。显然,今天的社会,不同群体的诉求复杂多样,矛盾交织交错,要确保政策科学、合理、可行,广泛的社会讨论和充分吸收民意必不可少。从公众的担忧处发现问题,在化解担忧中完善机制,应当是攻坚期决策的理性选择。公众期待,延迟退休的决策过程成为攻坚期改革的一个成功样本。运用事物发展状态的知识,分析说明主管部门的相关回应蕴含的哲学智慧。29.(20分)材料一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反复探索和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53年至1961年,针对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出生高峰出现,国家提出节制生育。第二阶段:1962年至1969年,针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出生高峰期,国家号召计划生育,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试点。第三阶段:1970年至1980年,国家开始在全国城乡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制定了“晚、稀、少”的生育政策。第四阶段:1980年至今,现行生育政策的提出、完善与稳定阶段。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作了明确规定,确立了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材料二目前,随着我国人口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即“单独二孩”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1)结合材料一,谈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不断完善的认识论依据是什么。(11分)(2)结合材料二,说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9分)6\n高二期中考试政治答案BDBACABBCCCBDABDCBDCABCAB26.(12分)(1)都属于唯物主义。(1分)根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分)(2)①材料一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3分)②材料二的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它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所以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3分)③材料三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科学地概括出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是物质,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3分)27.(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3分)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而互联网则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增加经济发展的动力,我们要坚持“互联网+”战略。(2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3分)“互联网+”计划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能增强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升级。(2分)28.(8分)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2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3分)延迟退休政策采取小步走、渐进式,体现了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3分)29.(20分)(1)(11分)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人口形势是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和完善的基础。(5分)②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也要因时而变。(3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反复探索和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3分)(2)(9分)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启动“单独二孩”政策是在研究人口形势变化,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的。(3分)②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启动“单独二孩”政策是党根据人口形势变化,逐步调整完善的。(3分)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