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选择题1---6、13、14、15按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其余题答在答题纸上。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9分)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竹子成为\n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D.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就确立了牢固的地位。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吴 祐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①。昔马援以薏苡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③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n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注:①兼两:同时使用两辆车。②薏苡(yìyǐ):一种草本植物。③啬夫:农夫。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下为权戚所望 望:希望,期望。B.远在海滨,其俗诚陋陋:粗劣,粗俗。C.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业:从事,做。D.与冀争之,不听听:采纳,听从。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B.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C.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D.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吴祐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B.吴祐父亲去世后,吴祐安于清贫自立自持,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C.农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父亲非常生气,逼着儿子回去认罪。孙性才去自首。D.吴祐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京城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1)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2)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n(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11分)二月二日①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②。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8)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9)诗歌中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如何表达情感的。(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如果一个国家“,”这样的国家终会灭亡。(2)荀子《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逍遥游》中,写高空中的大鹏和地上的人一样,都不能真正认识天“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其中“是”的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5分)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上海人,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对一个24岁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7岁成为驻美国公使、34岁出任外交部长的人来说,除了用“光芒四射”形容,你还能说什么?\n《联合国宪章》上签署的第一个名字,是三个汉字:顾维钧。1945年6月26日,在宪章签字仪式上,因中国代表团在发起国中按字母顺序列于首位,所以代宋子文担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20世纪30年代,一家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曾提到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认为“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了。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且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够超过他”。著名学者温源宁写过一篇印象记,起首便是:“无论什么时候想起顾维钧博士,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光芒四射的星星。”那是1934年,温源宁写道:“作为一名外交官,他的成就称得上辉煌,要加以逐一列举,人们将不得不从惊讶开始而以赞美告终……他从1912年5月出任内阁秘书开始,其政治生涯直到如今,凡是外交官员梦寐以求的最高职位他都已经得到了:驻美国公使(1915~1920)、巴黎和会代表(1918~1919)、国联理事会中国代表、驻英国公使(1920),并自1922年以后多次出任外交总长,而现在是驻法国公使。有一次,顾博士还做过几个月的代理国务总理。”50年后,温源宁在台湾去世之前,如果他还记得自己当年这篇充满“溢美之辞”的小文的话,他也许会微笑。因为顾维钧比温源宁文中所写的更加“光芒四射”,他经历了更多的大事件,也得到过更多的高职位。1986年,顾维钧在纽约逝世。《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都载文表示哀悼,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驻纽约总领事前往吊唁。温源宁笔下让人“从惊讶开始以赞美告终”的顾氏履历还需要加上:中国驻外使节升格后,担任驻法、英、美等国大使;1945年出席旧金山会议,参与起草和签署联合国宪章;1957年后担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庭长,直至1967年退休;晚年完成13大卷、500多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温源宁说:“他的朋友和敌人全都会承认,在国外代表中国利益的中国外交官中,再也不可能有比顾博士更好的了……出席巴黎和会时,顾博士已经由于是中国权益既有尊严又有才干的捍卫者而闻名于世。”年方而立的顾维钧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中,位居后进。但当需要向和会最高机构“十人会”报告山东问题时,他的前辈们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拒绝出席,或者拒绝发言,顾维钧勇于任事,出面侃侃而谈,痛陈山东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国的态度,并从国际法的角度雄辩地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这场精彩的发言成为和会当天的头条新闻。发言刚一结束,美国总统、英国首相便纷纷向他表示祝贺。\n随后,顾维钧在和会上展开穿梭外交,希望能争取到对中国最有利的结果。最终,在无望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而根据外交史学者的研究,“此时独力支撑代表团的顾维钧对拒签和约的最终实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踏入外交界的那天起,顾维钧的杰出表现一直证明着他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对他的评价——“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A.顾维钧年轻有为,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他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上名字的人。B.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认为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更堪作为典型的人,认为他平易近人,有修养,沉着和蔼,有耐心并且温文尔雅,想到他,人们都会联想到光芒四射的星星。C.温源宁高度赞美了顾维钧的人生经历,诸如担任驻美国公使,巴黎和会代表,国联理事会中国代表,驻英、法等国公使,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庭长等。D.顾维钧自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以来,一生在外交界纵横捭阖,为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对得起他的母校校长对他的评价——“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E.本文通过记述顾维钧的外交生涯,描写了他作为一名杰出的中国外交家的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外交家的感人形象。(2)作者多次引用别人对顾维钧的评价,这样写有何好处?(6分)(3)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被称为“中国权益既有尊严又有才干的捍卫者”,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4)顾维钧的外交生涯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当代青年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8分)第II卷表达题(80分)四、语言文字应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母亲_________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n(2)凡事__________,以至前怕狼、后怕虎,缺乏敢说敢为的气质。(3)他似乎很满意我对机器操作的叙述,可是我却___________,因为我自己对那机器的了解实在不多。A.如履薄冰谨小慎微小心翼翼B.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如履薄冰C.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谨小慎微D.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小心翼翼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近年,许多国际品牌成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追捧的对象,可面对纠纷时拿出的“双重标准”与“傲慢底气”让消费者很受伤。B.解禁不能只算“环保账”,“经济账”更要算,在解决降解技术难题和建立完整回收体系之前,解禁会让“白色污染”更严重。C.食品安全、国五条等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它们都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两会的意义在于解决民生问题。D.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主要有两种办法,即高压静电除尘和通过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但两种办法都不能完全清除甲醛。15.依此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控制特大城市规模的方案中,可以采取“堵”,也可以采取“疏”,,,,,。,即周边城市同城化,从而将外来人口吸引到周边城市中来,则可以在缓解中心城市过于拥挤问题的同时,保证人才和产业的聚集优势和规模效应。①但却违背公平的原则和人才自由流动的原则②提高外来人口进入大城市的门槛③这虽然可能有效④无非是严格户口发放⑤而如果采取“疏”的方案⑥采取“堵”的方法A.⑤②①③④⑥B.⑥④②③①⑤C.⑤④①③②⑥D.⑥②④③①⑤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境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n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①?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②?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③,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1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条新闻的要点(不超过25个字)。(5分)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到宇宙形成的初期。这颗恒星被编为HE0107—5240。其罕见之处在于:与其它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五、作文(60分)18、依据下列材料,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答案1、答案 C解析 “发展到鼎盛时期”错,原文只说“蔚成风气”。2、答案 B解析 原因表述错误,由第三段可知,原因主要是南方秀丽的山水可以使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3、答案 A解析 “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错,应源于竹子的特点与“历史上某些……产生深刻的影响”。4.答案:A解析:,“望”,此处是“怨恨”“责怪”之意。5.案:B6.答案:B解析:黄真被举荐为孝廉是在吴祐之后的事情,而且,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的是黄真。7.答案:\n(1)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落实“兴”“诚”“所慎”等词的翻译且做到语句通畅即可)(2)吴祐屏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祐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自己的衣服送给他的父亲。(落实“故”“具”“谢”“遗”等词的翻译且做到语句通畅即可)参考译文:吴祐字季英,是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南海太守。吴祐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祐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确实粗俗,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怨恨。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吴恢于是就停做了这件事。吴祐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从事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祐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后来被举为孝廉,将要前去应召,郡里给他饯行,吴祐跟小吏雍丘人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功曹认为吴祐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先不要多言。”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吴祐后来升为胶东侯相。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遇到)有到官府打官司的百姓,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双方和解。农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父亲得到衣服,非常生气,说:“我们有这样的官员,你怎么忍心欺骗他!”逼着儿子回去认罪。孙性又惭愧又害怕,拿着衣服到官衙自首。吴祐屏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祐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自己的衣服送给他的父亲。吴祐在胶东九年升为齐相,大将军梁冀上表推荐他任长史。到了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听说后请见梁冀,与他争辩,梁冀没有采纳(吴祐的意见),(并)愤怒地起身入室,吴祐也径自离去。梁冀于是把吴祐调出京城任河间相,吴祐于是就辞官回家,不再做官,亲自灌园种菜,讲授经书。九十八岁去世。8.答案: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盎然的画面(1分)。到江上游春的游客很多,到处是笙箫之声。就连花柳、蜂蝶也在欣喜、享受着美好的春光。(2分)作用:反衬后两联所抒发的思乡之苦。(或为下面抒写宦游之苦做铺垫)(2分)9.参考答案①借景抒情(正衬、烘托),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春天里美丽而欢乐的景色,抒发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n②第三联借用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宦游在外的辛苦(孤独)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③第四联乐景衬哀情作者埋怨新滩不解人意,新滩涨水就像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写出自己思乡之情浓重,不能归乡的无奈。(鉴赏点不同,说法各异,合理即可)(手法1分,情感1分)10.(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2.(1)答案:BC解析B项,形容顾维钧为光芒四射的星星的不是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而是温源宁;C项,“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庭长”不是温源宁提到的,且温源宁只是赞美了顾维钧1934年以前的人生经历。(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熟悉侧面描写的手法的作用,注意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①侧面烘托了顾维钧的人格魅力以及外交才干;②引用当时人物对于顾维钧的评论,使文章真实可信;③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可读性。(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准答题区间,即文章最后四段;然后,分别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述即可。①尊严方面:顾维钧在前辈们不出面的情况下勇于任事,侃侃而谈,痛陈山东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国的态度。②才干方面:顾维钧引用国际法,雄辩地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中国;顾维钧在和会上展开穿梭外交,在争取山东无望的情况下,他对拒签和约的最终实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文本,准确把握顾维钧的精神对我们当代青年人的启示作用;其次要结合生活实际有理有据地阐发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提示一:当代青年需要有爱国热情,有报国豪情。举例:①名校毕业,回国效力;②巴黎和会为国争光;③在《联合国宪章》上的第一个签字者。提示二:当代青年做人做学问要有理有据,德才兼备。举例:①英国报刊对他的推崇;②学者对他的赞美;③巴黎和会上的表现。提示三:当代青年想要成功,需要尊严和才干的统一。举例:①为国争光;②穿梭外交;③力拒合约。\n13.B小心翼翼:行人小心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如履薄冰:如同走在薄冰上一般。比喻做事非常谨慎。谨小慎微:在很细小的事情上也很谨慎小心。过分小心谨慎。14.解析:A项,成分残缺与搭配不当,后半句的主语应该是“公司”,“拿出”与“傲慢底气”不搭配;B项,语序不当,“环保账”与“经济账”互换;D项,结构混乱,“净化原理主要有两种”或者“净化主要有两种办法”。答案:C15.B注意“堵”、“疏”对应关系,关联词的前后搭配。16、答案:①什么叫文化②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③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每处2分)17、德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一句话1分,字数1分,“德国天文学家”1分,“首次”1分,“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1分。)18.提示:欲无必有,欲有必无。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这必须经过选择、鉴别和心灵的"巷战",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如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己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