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2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语文座位号______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艺术默契”与京剧的伴奏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默契”的形成和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又由于创作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但这变动乃是在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作用中自然出现的;任何一方如果突然间严重破环“默契”,那么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便趋于破裂,艺术作品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社会效果。就京剧的伴奏而言,使用简单的民族乐器早已形成“默契”。这种“默契”还不仅仅是出于谅解与定势,而且也符合求美求新的愿望。因为对许多老观众来说,主要以京胡伴奏唱腔自有其美妙的感受,特别像徐兰沅、王少卿为梅兰芳伴奏,在老观众心中都已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增加更多的音响只会起消极的作用。客观地看,这些伴奏与演唱之间也确有水乳交融之妙。虽然这样的珠联璧合已不易见于当世,但因心理定势的关系,老观众仍感到以苍劲或细腻的琴声来伴奏各种风格唱腔是最符合听觉要求的。同时老观众也并不保守,在伴奏的发展中,京胡加上了二胡,又加上了月琴;名琴师们还不断设计一些花过门、花点子、并在托腔①时准确运用琴声与唱腔的离合变化,这都已被接受并受到欢迎,所以双方的“默契”事实上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但是,当伴奏突然变为庞大的交响乐队时,由于背离原有的“默契”太大了,所以表示不能欣赏。这种不能欣赏,是受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默契”运动规律的制约的,不能简单地视为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生事物。不过,艺术“默契”虽然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事情,是在创作与欣赏这个大系统内所出现的一种规律性互动,却也必然受到系统之外的种种社会历史因素的制约。现在只就新观众对京剧演唱与伴奏的听觉感受来说,由于听的能力缺乏训练而未能入于唱腔与伴奏是过于单调以至于陈旧的。但从美学上说,京剧的佳妙是客观存在的,它的确蕴藏着中华民族创造的大量艺术精华。因此许多创作人员和热心人士深感对它的继承与发扬负有历史的责任,为此而进行种种探索以求改革振兴,试用交响乐队来伴奏京剧清唱就是这类探索的一种。这种探索,特别需要得到懂行的老观众在精神上的赞助与支持,这也是一种社会性的默契。[注]①托腔:戏曲演出时用乐器衬托演员的唱腔。1.下列对“艺术默契”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默契是创作者和欣赏者双方对京剧艺术所持有的一种理解和认识。B.艺术默契的稳定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双方的谅解、求美心理决定的。C.艺术默契的变动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相互依存关系趋于破裂而导致的。D.艺术默契的形成是受到艺术运动的规律和种种社会历史因素制约的。2.下列对京剧伴奏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以京胡为主的简单民族乐器为京剧半奏,获得许多老观众的充分认可。B.增加了二胡、月琴等民族乐器,标志着传统京剧伴奏的逐渐变化和发展。C.使用交响乐队为京剧伴奏,就完全背离了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默契。9\nD.京剧伴奏引进新乐器新形式,是为了振兴传统京剧艺术而作出的新的尝试。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接受现代庞大的交响乐队为传统的京剧演唱伴奏的表演形式,老观众就需要抛弃因循守旧的观念。B.只就听觉感受来说,即使训练听力并改变听觉的粗略状态,新观众也很难进入京剧艺术的佳妙境界。C.用交响乐队来伴奏京剧清唱,意味着京胡、二胡、月琴等简单的民族乐器将逐渐退出京剧艺术的舞台。D.有懂行的老观众的精神支持和缺乏听力训练的新观众的用心贴近,京剧探索中新的默契就可能形成。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崔护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护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院如故,而已锁扃之。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崔惊怛,莫知所答。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已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倚小桃斜柯伫立 斜柯:横枝B.嗣后绝不复至 嗣后:此后C.崔亦感恸,请入哭之 感恸:感动D.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 适人:嫁人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女子美貌多情”的一组是 ( )①有女子自门隙窥之②独倚小桃斜柯伫立③妖姿媚态,绰有余妍④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⑤须臾开目,半日复活⑥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9\n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年清明节,崔护至郊外,无意中发现一座花木掩映、清静优雅的庭院,意欲上前讨水,不料开门的却是一位美丽的姑娘,端出一杯清水给他解渴,并落落大方地望着他。B.第二年清明,崔护又去找那姑娘。虽然依旧是桃红柳绿,但大门紧闭,不见日思夜想的姑娘。面对明媚春光和灼灼桃花,崔护的的心情无限惆怅,于是他在左门题写了一首诗,两人的爱情就是由这首诗确立的。C.在小说的最后,也许是他们的真情感动了上苍,奇迹真的发生了。崔护竟将女子哭活过来,姑娘睁开美丽的双眼,恍如隔世般哀怨地望着崔护。二人悲喜交加,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D.这个爱情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耐人寻味的爱情,是要有一颗丰富敏感的心,有一份全身心投入的情才能寻获的,愿天下有情人,牢牢把握住生活中的每一次情缘。7.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0分﹚(1)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5分)(2)把下面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8.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5分)9.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5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2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2)风急天高猿啸哀,。,不尽长江滚滚来。(3)别有幽愁暗恨生,。(4)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5)吾师道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19题。(18分)惑奸谗抄检大观园(节选)①9\n①这里凤姐和王善保家的②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一时,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③的命来,妹妹别错怪了我。何必生气。”因命丫鬟们:“快快给姑娘关上。”②平儿丰儿④等忙着替待书⑤等关的关,收的收。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得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③凤姐只看着众媳妇们。周瑞家的便道:“既是女孩子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也让姑娘好安寝。”凤姐便起身告辞。探春道:“可细细搜明白了。若明日再来,我就不依了。”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探春又问众人:“你们也都搜明白了没有?”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都明白了。”④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色没胆量罢了,哪里一个姑娘就这样利害起来?况且又是庶出⑥,他敢怎么着?自己又是邢夫人的陪房⑦,连王夫人尚另眼相待,何况别人?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与他们无干,他便要趁势作脸⑧,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的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凤姐见他这样,忙说:“妈妈走罢,别疯疯癫癫的。”⑤一语未了,只听“啪”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巴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几岁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在我们跟前逞脸!如今越发了不得了!你索性望我动手动脚的了!你打量我是和你们姑娘那么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你就错了主意了!你来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儿!”说着,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儿细细的翻,“省得叫你们奴才来翻我!”⑥凤姐平儿等都忙与探春理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妈妈吃两口酒,就疯疯癫癫起来。前儿把太太也冲撞了。快出去,别再讨脸了!”又忙劝探春:“好姑娘,别生气。他算什么,姑娘气着,倒值多了。”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早一头碰死了!不然,怎么许奴才来我身上搜贼赃呢?明儿一早,先回过老太太、太太,再过去给大娘赔礼。该怎么着,我去领!”⑦那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脸,赶忙躲出窗外,只说:“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这个老命还要他做什么?”探春喝命丫鬟:“你们听着他说话!还等我和他拌嘴去不成?”待书听说,便出去说道:“妈妈,你知点道理儿,省一句儿罢。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你舍不得去!你去了,叫谁讨主子的好儿,调唆着查考姑娘,折磨我们呢?”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探春冷笑道:“我们做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就只不会背地里调唆主子!”平儿忙也陪笑解劝,一面又拉了待书进来。周瑞家的等人劝了一番。凤姐直待服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⑨来。【注】:①选自《红楼梦》第74回。因贾母的丫鬟傻大姐在大观园内拾到了绣春囊(青年男女表示情意的一种信物,是绣有暧昧图案的香囊),被贾赦之妻邢夫人得到,交给了掌管贾家内政大权的贾政之妻王夫人。王9\n夫人盛怒之下,责问当家人王熙凤之后,又下命令对住在大观园里的丫鬟、婆子们进行突击搜查。本段是众人来到贾探春住处欲搜检其丫鬟们时发生的故事。②王善保的妻子,是邢夫人的陪房、心腹。③指王夫人。④都是王熙凤的丫鬟。⑤贾探春的丫鬟。⑥妾生。⑦古代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时从娘家带过去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的奴才。⑧争脸面,争出风头。⑨暖香坞是大观园里的一座建筑,是贾四小姐惜春所住。11.下列对本段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题目中“惑奸谗”三字表现了曹雪芹鲜明的情感倾向。通过本段文字的印证,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对此次抄检行动是持否定态度的。B.贾探春对抄检反应激烈,持坚决对抗的态度,认为这是家庭矛盾的结果,终将为家庭招来祸害。C.本段故事暴露出了贾探春和王熙凤间针尖对麦芒的对立,可见她也是个封建宗法制度的叛逆者。D.探春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大厦将倾的现实时,激发出的悲愤、痛惜之情,就比贾府上下所有的主子来得更强烈、更真挚。实可谓一片赤诚!E.本段文字,每个人物语言特点鲜明,不模糊,不雷同,能充分体现人物性格特征。探春对王善保家的义正词严的训斥,就表现了她在贾府的地位很高,不容侵犯。12.第四段中划线的句子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的,这段内心活动为人物采取行动提供了哪几条理由?反映了该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13.作者是怎样写探春打王善保家的那一巴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14.结合节选文字,举例说明贾探春有哪些性格特征。(6分)第Ⅱ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2分)(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5.下面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寒暄(xuān)朱拓(tà)谬(niù)种吮(shǔn)吸B.盥(guàn)洗放诞(dàn)间(jiān)或笑靥(yè)C.跬(guí)步榫(sǔn)头残骸(hái)慰藉(jí)D.渣滓(zǐ)膏腴(yú)逡(qūn)巡帷(wéi)幄16.2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敕造归咎阿谀纨绔子弟B.唾弃愧疚草窠百无了赖C.黏液撬开杀戳臭名昭著D.烟蔼窈陷面颊沸反盈天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红楼梦》是一个“异数”,又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小说艺术高峰。B.作者对这个贵族家庭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这个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程。C.《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巧夺天工,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在描写贾府的没落过程中,作者就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艺术形象。D.王熙凤不仅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捉襟见肘9\n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40回中因心劳力拙而死去。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观察的结果,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贯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分不开。B.林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在与薛宝钗的竞争中,她所缺乏的,一是没有健康体格,二是不够温柔大气。C.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不是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D.孟子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意义。他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神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9.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部分判词,人物指代正确的一组是()①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②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③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④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A、林黛玉贾惜春妙玉史湘云B、王熙凤妙玉贾惜春史湘云C、林黛玉妙玉贾迎春李纨D、薛宝钗贾迎春妙玉史湘云20.下面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助修改。(3分)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请教,我们将不吝赐教,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并惠赠《实用投资指南》一册。 要求: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语,写入答题卡相应位置,至少写出三个。21.请仿照下面句子,再写出两种幸福的情景来。(4分)例句:在开满鲜花的小道上,一群群活蹦乱跳的少年追逐嬉戏是幸福的;在铺满黄叶的公园里,一对对银发夫妇相携漫步也是幸福的。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木偶或走,或跑;或立、或卧。一只木偶,活灵活现地表演。或哭,或笑;或喊,或叫。这只木偶,演得逼真极了。许多人在看,不住地鼓掌。人们都说:演得像,演得好!木偶在大庭广众面前出尽了风头。9\n别看木偶在台上摇头晃脑得意忘形,你到后台看看,有几根绳在牵着他呢。是走,是跑,是立,是卧,是哭,是笑,是喊,是叫,都由提线的人说了算。写作要求:领悟材料内涵,自选角度,确立中心,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2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语文答案1.D,区间主要在第一段。第一段有“'默契’的形成和发展是……的结果”的说法,第三段开头又有“大系统内……,系统之外……”的说法。文章开篇就说“任何艺术……”;而A项说“艺术默契”是创作者和欣赏者双方对“京剧……”,概念的外延过小,以偏概全。B项对“艺术默契的稳定”归因不全,原文还有“同时,……心理定势在起作用……”。C项与原文的说法混淆颠倒了因果关系;原文是说,严重破坏“默契”(即变动),“那么……依存关系趋于破裂”。2.C,区间主要在第二段。注意两处,一是“庞大”,一是“背离”。使用“庞大”的交响乐队,才出现“背离”太大的情况;而背离“太大”与“完全”背离又有差别。3.D,区间主要在第三段。原文有“不能简单地视为因循守旧”的说法,A项不正确。原文“听的能力缺乏训练而……”是已然,而B项“训练听力并改变……”那是未然的东西,不能混淆现实与设想、或然与必然的关系。用交响乐队来伴奏京剧清唱,只是探索的一种;并不如C项,绝对排斥传统的京胡、二胡、月琴等简单的民族乐器,或者它们之间的融合。4.C.应为“感到悲痛”5.B.“②④”体现多情,“③”体现美貌;其他三个不合要求。6.B.两人的爱情不是由这首诗确立的,两人一见钟情,各自苦思一年。7.①崔护托起她的头,放在自己的大腿上,一边哭一边喊道:“我在这儿呀!我在这儿呀!”(5分)②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能够供养活着的人,为死者办丧事,没有什么不满(遗憾)。(5分)9\n8.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9.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11.C、E, C项说“是个封建宗法制度的叛逆者”错误,相反,她是贾府大厦的最真诚的维护者。E项说“作者是为了表现她在贾府的地位很高,不容侵犯”,不够准确;12.王善保家的去拉探春衣襟的理由是:一个庶出的小姐并不可怕\自己拥有强大的主子\连王夫人都礼让三分\让探春恼火的应是王熙凤\出头的机会难得。(2分,答三条即可)可见她是个仗势欺人、自鸣得意、自作聪明、愚蠢势利之辈。(2分)13.是先写声音,再写这声音发自的动作。(2分)这样写凸出了这一巴掌打得响亮!打得大快人心,打得痛快淋漓,打得扬眉吐气,强化了探春嫉恶如仇,不畏强权的性格。(2分)14.【要点】:①伶牙俐齿,能言善辩;②不畏强权,敢作敢当;③见识深远,真知灼见。(第一条不作要求,能把二、三条概括出来,有例子、有分析,可给满分)【可选例子】:○1.探春知道有人来抄检,故意“命众丫头秉烛开门而待”;○2.公然申明:“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维护自己的丫鬟利益;○3.慨叹这次抄检是在“自杀自灭”;○4.探春步步紧逼,要凤姐明确回答“东西都翻明白了”;○5.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并痛骂其“狗仗人势”;○6.待书挖苦王善保家的,凤姐赞许“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奴”;从侧面写探春。○7.众人劝慰探春,结束。连王熙风都只有在服侍探春睡下后方才离去;○8.对抄检之事,不以为然,多次冷笑,顶撞二姑侄。【答案示例】:探春“秉烛开门而待”,敢于保护自己的丫鬟,怒打王善保家的,顶撞王熙凤,这些抗议!体现了探春的嫉恶如仇,敢作敢为的性格;对抄检,探春议论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探春的话一针见血,直捣要害,明示贾府的危机,可见探春还是个有远见有胆识的不同凡响的女子。15.D,“谬间跬藉”音误16.A,应为“百无聊赖杀戮烟霭”17.C,详见必修三第99-103页的“名著导读”18.D,(A句式杂糅,B.否定不当,C否定不当)19.B20.不得体的词语请教不吝赐教鼎力相助惠赠改正垂询竭诚为您服务全(大)力相助敬赠21.略【参考译文】9\n博陵人崔护,姿容非常秀美,性格孤傲清高,很少和人交往。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某年清明节,他一个人到都城南郊游,遇到一户人家。院子占地一亩左右,院内的花草树木长得密集茂盛,只是静悄悄的,好像没人。敲门敲了很长时间,才有一个女孩,边从门缝里看他边问道:“谁呀?”崔护把自己的姓名告诉了她,恳求道:“我一个人出来赏春游玩,因喝酒而口渴得难受,想向您讨杯水喝。”那女孩反身入屋,端了一杯水出来,打开门让他进入院内,并搬了一把椅子给他坐。自己却独自靠住一株小桃树的横枝站着,显得很有情意。(在绿叶红花的映衬下,那女孩)妖娆娇媚,异常美丽。崔护想挑逗和她搭讪,但她不接腔,只是一直脉脉含情地看着他。崔护告辞离开时,(女孩)送到门口,好像不能忍受离别之情,(怅怅的)回院去了。崔护也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返回都城,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去过。等到第二年清明节时,崔护忽然想起那女孩,再也抑止不住思念之情,就急忙前去探寻。(到那儿后,看到院子)大门和墙壁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院门用锁紧锁着。于是在院门的左扇上题写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又过了几天,因偶然的机会,崔护又到都城南郊,就再去探望那女孩。听到屋内有哭声,敲门询问,有一个老汉开门出来问道:“你莫非是崔护吗?”崔护答道:“我是崔护。”老汉又放声哭道:“是你杀死了我的女儿”崔护大惊站起,不知怎么回答。老汉说道:“我的女儿刚刚成年,平日里也读些诗书,还没有订婚嫁人。自去年以来,常常心神恍惚、魂不守舍。那天我和她外出,回来时,看到左扇大门上有诗句,她读后回到屋里就患病不起,于是几天没吃饭就死了。我已经老了,我这女儿之所以迟迟没找婆家,是想找一个靠得住的人,用他来作我养老送终的依靠。现在因你而不幸夭折,难道不是你杀死了她吗?”说完又独自大哭起来。崔护也感到悲痛,请求进屋哭祭女孩。(进屋一看,那女孩)还像活着一样在床上躺着。崔护托起她的头,放在自己的大腿上,一边哭一边喊道:“我在这儿呀!我在这儿呀!”喊了不多一会,(那女孩竟然)睁开了眼睛,过了半天,完全活了过来。她父亲大喜,就把女儿嫁给了崔护。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