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邗江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无误的一项(3分)A.颓圯pǐ熠熠yì恣意zhì百舸争流gěB.戕害qiāng饿殍piǎo赭色zhě茕茕孑立qióngC.蛩音qióng镂刻lòu静谧mì锲而不舍qìD.遒劲qiú缱绻juǎn袅袅miǎo怡笑大方yí2.选择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3分)A.激扬文字:赞扬美好的事物虽有槁暴:晒干B.君子生非异也:天赋、资质日参省乎己:介词,对C.君子不齿:不屑一顾梦亦同趣:有趣味D.侣鱼虾而友麋鹿:伴侣皆通习之:普遍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A.《前方》中有一段动物大迁徙的场面,也许算不上细致,但紧扣作者的议论,为后文奠定了基础。B.由于质量不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现象,使得中国的小家电没有形成大品牌的优势。C.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仪式。D.孙老师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工作认真,一丝不苟,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班级学生的成长。4.选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3分)A.“游子悲故乡”这种思念故乡的感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B.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C.专家认为,不要在孩子面临困难时不闻不问,而要帮助孩子分析困境,教会解决的方法。D.中国队夺冠的梦想终于在西亚实现了,压抑了半个月的郁闷和焦虑终于豁然开朗。5.把下列句子的序号填入横线处,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通向西方的贸易通道,从西安出发,经新疆的南路和北路,到达中亚、西亚各国,再由这些国家转道至欧洲。_______________。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香药之路。①“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通道②与茫茫沙海、驼铃叮当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样③其路线是由广东、福建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国南海,至波斯湾、红海④史料记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在中国秦汉时期便已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7\n⑤而欧洲商人则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⑥中国商人将中国丝绸、陶瓷、香料、茶叶、漆器等物产运往欧洲A.④①②⑥⑤③B.②①④③⑥⑤C.③⑥⑤④②①D.①②④⑥⑤③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李庭芝生时,有芝产屋栋,乡人聚观,以为生男祥也,遂以名之。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王昱守随,庭芝年十八,告其诸父曰:“王公贪而不恤下,下多怨之,随必乱,请徙家德安以避。”诸父勉强从之,未浃旬①,昱果为部曲挟之以叛,随民死者甚众。淳祜初,举进士,中第。辟荆帅孟珙幕中,主管机宜文字。珙卒,遗表举贾似道自代,而荐庭芝于似道,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兴国,即弃官归,为珙行三年丧。似道镇京湖,起为制置司参议,移镇两淮,与似道议栅清河五河口,增淮南烽百二十。开庆元年,似道抚京湖,留庭芝权扬州。庭芝初至扬时,扬新遭火,庐舍尽毁。州赖盐为利,而亭户②多亡去,公私萧然。庭芝悉贷民负逋,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兼浚他运河,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亭民无车运之劳,又得免所负,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又大修学,为诗书、俎豆③,与士行习射礼④。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德佑二年,宋亡。三月,大元将阿术使者持诏来招降,庭芝开壁纳使者,斩之,焚诏陴⑤上。七月,阿术请赦庭芝焚诏之罪,使之降,有诏从之。庭芝亦不纳。是月,益王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庭芝以朱焕守扬,与姜才将兵七千人东入海,至泰州,阿术将兵追围之。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裨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被执至扬州,朱焕请曰:“扬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于是斩之。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宋史·列传一百八十》)注:①浃旬:十天。②亭户:盐户。③俎豆:古代礼器。祭祀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④射礼:古代贵族男子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分四种,此处指乡射。⑤陴:城上女墙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留庭芝权扬州权:代理B.庭芝悉贷民负逋 贷:借C.兼浚他运河浚:疏通D.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放:免除,解除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庭芝善于安民的一组是(3分)①随必乱,请徙家德安以避②扶其柩葬之兴国③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④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⑤又大修学,为诗书、俎豆⑥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A.①②⑥B.①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⑥7\n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庭芝聪颖过人。他出生时,他家的房梁上长出了灵芝,乡人认为这是大吉之兆,于是就起名庭芝。他少年时就非常聪明,每天能背诵数千字的内容,智慧和见识也常常超过长辈。B.李庭芝知恩守丧。他在孟珙帐下听用,孟珙去世前遗表推举贾似道接替自己,又把李庭芝推荐给贾似道。李庭芝为报答孟珙的知遇之恩,弃官回家,为孟珙守丧三年。C.李庭芝拒不降元。南宋灭亡后,大元将领阿术派使者劝降李庭芝,结果使者被杀,诏书也被焚毁。后再次劝降,又被李庭芝拒绝。D.李庭芝拒元至死。朱焕利用李庭芝将士和妻子、孩子诱迫把守泰州城的副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投降,并最终请求将李庭芝处死在泰州。9.翻译(9分)(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2)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3分)(3)扬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3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1)诗中最能概括诗歌主旨的一个词是什么?(3分)(2)“披衣觉露滋”这个细节反映了什么问题?试作简单解释。(4分)(3)“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具体表达了怎样的遗憾与愿望?(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不能十步;▲,功在不舍。(荀子《劝学)(2)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3)余嘉其能行古道,▲。(韩愈《师说》)(4)纵一苇之所如,▲。(苏轼《赤壁赋》)(5)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6)耳得之而为声,▲。(苏轼《赤壁赋》)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7\n故都的秋郁达夫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道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象样。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北方人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岐韵,倒来得正好。北方人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枣子颗儿,在小椭圆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底。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者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12.简述本文的思路。(4分)13.“7\n说道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为何说“淡红色最下”?为何用秋草陪衬牵牛花?(4分)14.赏析划线的文字。(6分)15.请结合本文景物描写部分的内容,分析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节选)王富仁中国和西方的悲剧在哪里有着最接近的特征呢?我认为,是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悲剧中。例如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就呈现着与古希腊悲剧更相接近的美学特征。在这里,首先存在着人类为什么会产生悲剧观念的问题。它是在人类感受到自我与整个宇宙、整个大自然、整个世界的分裂和对立中产生的。在《精卫填海》中,“东海”体现的是宇宙的意志、世界的意志和大自然的力量。精卫为了寻找、享受自己的自由和幸福,被大海溺毙。她对给她带来巨大灾难的东海充满恐惧也充满仇视。精卫无法向东海屈服,她要填平东海,消除产生她的灾难的根源。但她力量的微弱和体现着宇宙、世界、大自然力量的“东海”的浩瀚,使她永远无法达到她的目的。而我们却在她的悲剧性的抗争中感到了她的情感的力量、意志的力量,感到了她的主体性的自我存在。在这里,有人类自我存在的悲剧意识,有贯穿于这个神话故事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意识是在精卫与“东海”的分裂和对立的意识中产生的,这种悲剧精神是由精卫对带给她灾难的“东海”的始终未泯的恐惧和仇视的情绪构成的,这种始终未泯的恐惧和仇视使她产生了坚定不移的意志,这种坚定不移的意志支持了她始终不懈的填海行动。所以,悲剧精神是人类特定情感、意志和行动的构成体。在《夸父逐日》的神话中,夸父不自量力,但也正因为他的不自量力,使他要与日竞走,终因焦渴而死,但却使他的生命充满了力量,充满了英雄主义的精神。我们把中国古代这两则神话故事同古希腊悲剧对照着思考,就会看到她们有极为接近的美学特征。在古希腊的悲剧中首先贯穿的是人和神的对立。在古希腊的文化中,“神”是体现宇宙的意志、世界的意志和大自然的意志的,人和神的对立就是人和宇宙、世界、自然的分裂和对立。在这种对立中,“神”的力量是奇大无边的,“神”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人类却不可能完全遵从神的意志,他有他不能没有的独立的愿望和追求。比如“神”不把火种交给人类,但人类需要火种,普罗米修斯违背神的意愿,偷了火种交给人类。他违背了神的意志,受到神的惩罚,就被铁链锁在高加索山上。但失败没有使他屈服,他在反抗宙斯的专制权力中表现了自己的力量,表现了自己的英雄精神。他的悲剧得到了人们的同情和怜悯。俄狄浦斯王注定要杀父娶母,这是神的意志。他无法逃脱自己悲剧的命运,但他一直都在努力反抗神的意志,正是他反抗自己命运的努力使他在自己的悲剧中站立着,表现了自己的崇高。悲剧人物之所以是悲剧人物,是因为他反抗的是主宰着整个人类的力量,这力量是他永远无法战胜的。在这种反抗中,人的主体性的力量才被发挥到了极致,人们才在悲剧人物的身上发现了自己所蕴藏的全部能量。在总体的审美形态上,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悲剧故事与西方古希腊的悲剧有着最为接近的特征,它们都在悲哀与力量的结合中表现出自己的崇高性。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们表现的是人在宇宙、世界、大自然面前的命运,是古代人的命运的悲剧。7\n1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在悲哀与力量的结合中表现出自己的崇高性”一语的理解。(6分)17.观众欣赏悲剧的原因是什么?(6分)18.本文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使用这些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6分)七、作文(70分)19.请以《常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参考答案:一、1.B2.B3.A4.C5.B二、6.B7.C8.D9.(2)州中发生水灾旱灾,马上就下令打开粮仓,不够就用自己家财救济他们。扬州百姓就像对父母一样感激他。(3)扬州自从打仗以来,堆积的尸骸到处都是,都是李庭芝和姜才造成的,不杀掉他们还等什么?参考译文:李庭芝出生的时候,有灵芝长在房梁上,乡人都聚拢观看,认为是生男孩儿的吉兆,于是就用来给他起名。年轻时聪明得很,每天能诵读数千言,而且智慧识见常常高出年纪大的人。王旻为随州知州,李庭芝十八岁,告诉他的叔父说:“王公贪婪而且不体恤百姓,百姓大都怨恨他,随州肯定要动乱,请把家迁往德安避难。”叔父们勉强听从了他,没过十天,王旻果然被部下挟持而叛乱,随州百姓死了很多。淳祜初年,考进士,及第。辟举到孟珙幕府,主管机宜文字。孟珙去世,临终表文举荐贾似道接替自己,又向贾似道推荐李庭芝。李庭芝因孟珙了解自己而感动,护送他的灵柩到兴国安葬,马上就放弃官职回家了,替孟珙守了三年丧。贾似道镇守京湖,起用李庭芝任制置司参议,改为镇守两淮,同贾似道商议在清河五河口设置栅栏,增添淮南烽火一百二十处。开庆元年,贾似道宣抚京湖,留下李庭芝暂管扬州。李庭芝起初到扬州时,扬州刚刚遭遇火灾,房屋全都被烧毁。州里靠盐取利,但是盐户大多逃亡,公私两方都很凄惨。庭芝将百姓拖欠的赋税全部宽免,借钱让他们盖房子,房子建成又免掉那些贷款,总共一年,官民的房屋全都盖齐。开凿河道四十里进入金沙余庆场,节省车辆运输。兼及疏浚其它运河,免掉盐户拖欠盐税二百多万。盐民没有车辆运输的劳役,又能免除所欠,逃亡的人都返回了,盐业很兴旺。又大规模地兴修学校,诵读诗书,举行祭祀,同士人操练射礼。元的将领阿术派人拿着诏书来招降,李庭芝打开营门放进使者,杀了他,在城墙上烧掉诏书。七月,阿术请求赦免李庭芝烧掉诏书的罪过,让他投降,诏书下达听从了他的建议。李庭芝还是不接受。这月,益王派使者用少保、左丞相的官职招降李庭芝,李庭芝派朱焕守卫扬州,同姜才领兵七千人往东面下海,到了泰州,阿术带兵追击包围他们。朱焕率城投降以后,驱赶李庭芝将士的妻儿来到泰州城下,偏将孙贵、胡惟孝等人开门投降。李庭芝听说情况有变,跳进荷花池,水浅没死成。被抓到扬州,朱焕请求说:“扬州自从打仗以来,堆积的尸骸到处都是,都是李庭芝和姜才造成的,不杀掉他们还等什么?”于是就杀掉了他们。死的那天,扬州的百姓全都落了泪。10.(1.)相思。(2)望月时间长(或答“思念深”)。(2分)望月是因为怀远,思念深,望月时间长,露水打湿了身体,需要披衣御寒(2分)(3)遗憾:不能将寄托思念的月光捧在手里赠送给对方。(2分)愿望:希望在梦中与对方相会。(2分)11.(1)骐骥一跃。驽马十驾。(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其心躁也。(3)作《师说》以贻之。(4)凌万顷之茫然。(5)渺沧海之一粟。(6)目遇之而成色。7\n12.先总写故都秋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故都秋景,其次借助议论揭示颂赞秋的原因,最后直抒胸臆,表达对故都的秋的热爱之情。13.秋的特点是清静悲凉,而淡红色是暖色,与此特点相冲突。以秋草的衰败烘托牵牛花的悲凉意味。14.联想、比喻、对比。(3分)以南国之秋的色彩不浓,回味不永(3分)反衬(1分)古都之秋的够味(特别来得清、静、悲凉)(1分)。15.秋花、秋槐、秋蝉、秋雨、秋实,此为形散;但它们都让人感受到秋的清静悲凉,此为神聚。16、悲哀的是人的力量微弱,永远无法战胜主宰整个人类的力量,但是,在明知失败而反抗的过程中,人表现了自己的力量,表现了自己的英雄精神,表现出自己的崇高性。17、(1)、在悲剧中,观众看到了人在宇宙、世界、大自然面前的悲剧性命运。(2)、悲剧人物让观众看到了人的力量,人的崇高。18、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便于读者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悲剧故事和古希腊悲剧的内容,便于比较。对比论证便于说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悲剧故事和古希腊悲剧共同的美学特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