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宛(wǎn)然潭柘(tuò)寺迷望夙兴夜寐B、脉脉(mò)梵(fán)婀玲桑树巅游目骋怀C、潜(qiǎn)意识酾(shī)酒临江枕籍清流急湍D、舳(zhú)舻雨(yù)雪霏霏 桂棹庐冢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流掌声。B.随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她不得不去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可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挣的钱少得可怜。C.他搜集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图书来看,仿佛走进了令人应接不暇的名胜区,每跨一步总要点头叫绝,赞叹地说“平生初见”。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坐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英国一本杂志编的《野性大地》,摄影质量令人惊异,打开扉页那七八幅跨页图片,如同名角亮相,开场便一鸣惊人。B.鲸的“歌声”能表达很复杂的意思,但远不能与人的语言相提并论,因为鲸的“歌声”里没有能够代表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的名词。C.漫步桃园,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让人流连忘返;中国后还可去自费采摘,那柔软多汁的大桃更让你大快朵颐。D.某些商家违背商业道德,利用中小学生具有的好奇心理和在考试作弊并不鲜见的情况下,为“隐形笔”大做广告。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常以身翼蔽沛公。A.手巾掩口啼B.羽化而登仙C.顺流而东D.西望夏口5、下面这几首古诗分别描述了我国的六个民间传统节令的景象,选出对应正确且按由前到后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①云幕无多斗柄移,鹊慵乌慢得桥迟。若教精卫填河汉,一水还应有尽时。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③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④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⑤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⑥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A.⑥元宵、②清明、①七夕、④中秋、③重阳、⑤除夕B.③元宵、⑤清明、①七夕、④中秋、⑥重阳、②除夕C.⑥除夕、②七夕、①元宵、④中秋、③重阳、⑤清明D.⑤除夕、⑥元宵、②清明、①七夕、④中秋、③重阳-7-\n二、文言文阅读。(共16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10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于家。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本文有删节)【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难懂。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权贵有嫌其出位/其孰能讥之乎B.又言事,不见听/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乃放纵诗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C.(老妪)问解则录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7-\n10、把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4分) 译: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4分)译: 三、古诗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古诗,完成11~12题陌上桑(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11、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请梳理这首叙事诗的行文脉络,分为几解?并概括其内容。(6分)答:12、请简析秦罗敷这个“好女”形象。(6分)答:四、名句默写(每题1分,共10分)13、《氓》中女主人公在讲到婚后“氓”的行为变化的时候,怨愤地责骂氓: , 。14、《涉江采芙蓉》中的“,”两句,正把游子对故乡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婉。15、曹操在《短歌行》中,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这一思想的诗句是:,。16、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两句,以鸟和鱼为喻,表达了自己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之情。17、《离骚》中表现诗人执着追求理想,哪怕失去生命也绝不后悔的句子是:,。18、《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描写“流觞曲水”的雅致聚会时的天气状况是:,。19、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两句与李白的“朝如青丝暮成雪”意思非常接近,说明人生终有一死。-7-\n20、在《前赤壁赋》中,苏轼不仅对“不绝如缕,余音袅袅”的萧声做了精细的描写,而且还写了其强大的作用:,。21、《赤壁赋》中,苏轼通过“,”两句,表达了对自己生命短暂的感叹,对江水长流不息的羡慕。2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谈到了达到理想境地的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大志;二是要有足够的气力;三是有了“志与力”之后,还需有可借助的外物,否则也是不能到达的。其中对第三个条件表述的语句是:,,亦不能至也。五、现代文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23、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7-\nA.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B.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这主要是由于地方决策层有着盲目追赶的心态。C.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中国从唐朝就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D.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所出现过的人与事。24、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截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是()(3分)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D.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25、中国传统建筑同西方对比,有哪些闪光点?(3分)答: 六、语言基础运用。(3分)26、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问:地方法院究竟允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只填写“允许”或“不允许”即可。)答:()七、作文。(40分)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材料:去年央视晚间播放的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美食类纪录片,收视率很高,成为了人们的热门话题,不少观众在感叹深夜味蕾被刺激的同时,也深深怀念昔日妈妈留给我们的味道。其实不只是美味在舌尖上,感动也在舌尖上,幸福也在舌尖上。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触?请以“舌尖上的感动”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自选。-7-\n高一语文 答案一、1、D.2、A。3、B。4、C。5、A。二、6、A。7、B。8、C。9、D。10、⑴(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⑵(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三、11、【参考答案】全诗共分三解。第一解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以及人们对她的喜爱。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第三解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12、【参考答案】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通过她服饰的美丽和路人见到他以后无不倾倒的种种表现,“好女”的形象逐渐变得具体和彰明。通过罗敷与使君的对话,她抗恶拒诱,刚洁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她流利得体,同时又带有一点调皮嘲弄的答语中,还可看出她禀性开朗、活泼、大方,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不受侵害。四、13、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4、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1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1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1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18、天朗气清,惠风和畅。1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20、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2、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之相之五、23、A。24、D。25(1)建筑无城乡差别(2)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3)是一个循环营造的科学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一点一分)六、26、不允许。七、27【思路点拨】从材料中“深深怀念昔日妈妈留给我们的味道”,提示我们可以从亲情这一主题构思,适宜于选用抒情类散文或记叙文的文体。选材方面,我们可以选择描写身边朝夕相处的亲人,并借助于舌尖美味,抒写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要有真情实感。比如从妈妈做菜的味道,可以感知母爱怎样;爸爸做菜的味道,可以感知父爱怎样;姥姥做菜的味道,可以感知长辈的关爱怎样……【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7-\n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 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