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小学三年级(上) <br /> <br />心理健康教育 <br />教 <br />学 <br />设 <br />计 <br /> <br /> <br />第一课 照镜子 <br />【设计背景】 <br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小学对自我概念的认知主要还停留在具体的外部特征,但是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对自我评价开始有具体到抽象、由外显向内心发张。这个阶段是个体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与同伴的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逐渐认识自己,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研究与探索,必须通过多方面途径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悦纳自己,帮助学生调整好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之间的差距,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缺点,并在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和满足,以良好的个性迎接生活的挑战。 <br />【教学目标】 <br />1、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br />2、让学生认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 <br />3、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悦纳自己,才可以更好地成长。 <br />【教学重点】 <br />引导学生从认识自我的外部特征逐渐向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方向发展,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br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评价自己和他人。 <br />【教学准备】水彩笔、白纸、名片卡 <br />【教学过程】 <br />一、心情话吧 <br />1、阅读体验。学生阅读小磊的故事。 <br />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小磊的新同桌给了他什么样的感受?面对小军的这些行为,小磊是怎样想的? <br />3、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有时候,我们很容易忽略他人的优点,而过多的看到他人的缺点。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学会更多地发现别人的优点。 <br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小磊的故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既要看到他人的缺点,也要学会看到他人的优点。) <br />二、心海导航 <br />1、阅读体验。学生阅读材料。 <br />2、分享交流。学生分享:自己有哪些独特的地方?自己眼中的朋友拥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br />3、总结归纳。教师总结: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特质,这些特质没有好坏之分,可以让他人更好地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在看到他人不足的同时,还要多看到他人的优点。对待自己,看到优点的同时,更要看到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不断进步。 <br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分享,学生知道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全面认识自己。) <br />三、介绍我自己 <br />1、我的故事。学生拿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讲述自己小时候比较有趣的故事。 <br />2、分享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现在和小时候的相片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br />3、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我们一天天长大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身高、体重、长相等生理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想法、兴趣爱好等能力方面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正是因为这些变化,我们每个人才是独一无二的。 <br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自己身体、能力的变化,知道自己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br />四、我的多彩指纹 <br />1、学生把水彩颜料涂在手指上,在白纸上印出自己的指纹,制作出自己的创意指纹画。 <br />2、分享交流。学生分享:指纹画为什么没有两幅一样的? <br />3、总结归纳。教师总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刚刚创作的作品也是独一无二的,就如同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一样,我们每一个人也是独一无二的。 <br />(设计意图:学生体验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br />五、加油站 <br />1、学生独立完成加油站中的关于优点和不足的表格。 <br />2、分享交流。请个别学生和全班同学分享。 <br />3、总结归纳。教师总结:人无完人,我们要全面认识自己,只有尽可能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无条件改正自己的缺点,才可以不断进步。 <br />(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全面认识自己。) <br />六、亲子分享 <br />课后作业 <br />(设计意图:增进亲子间亲密关系以及沟通质量。) <br />【教学后记】 <br /> <br /> <br /> <br />第二课 兴趣的作用 <br />【设计背景】 <br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