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期中模拟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7分)1.默写(10分)(1),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李白)(2)浮光跃金,。(《岳阳楼记》范仲淹)(3),又恐琼楼玉宇。(《水调歌头》苏轼)(4),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杜甫)(5)寂寂江山摇落处,。(《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6),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7)鸡声茅店月,。(《商山早行》温庭筠)(8),溪深而鱼肥。(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刘禹锡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怀,蕴涵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7分)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正可见阅历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既然我们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具体来说就是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多接chù社会,多了解人生,读无字之书,读有字之书。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和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wù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拓( )宽 接chù( ) 领wù( )(2)文中有错别的词语是“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名著阅读(4分)(1)艾青原名___________,成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上述诗句选自《艾青诗选》中的《________________》,鲜明地表现了艾青诗歌“_____________”的特点。4.学校开展“诵读国学经典,增强文化底蕴”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8分)\n(1)校团委准备于12月20日下午4点,在学校大礼堂举办“诵读国学经典,增强文化底蕴”的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全校同学参加。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则通知。(4分)(2)下面是小华同学写的一部分活动感悟,请你帮助修改。(4分)国学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国学经典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世做人的道理,【甲】在扩张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让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充盈在心田。【乙】通过学习国学知识,使我们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理解力,也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①【甲】处画线句子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改为“______”。(2分)②【乙】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5.文化常识(8分)(1)岳阳楼与武汉的______、南昌的______并称“江南三大名楼”。(2)刘禹锡,字梦德,有“______”之称。(3)______、柳宗元、______、王安石、______、______、______、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二、阅读理解(30分)(一)(18分)又见桐花开孙文公①这是周末最后一节课,口干舌燥地讲完教学内容、布置完作业,不经意间往教室窗外一瞥,惊讶地发现,才几天,窗外的几株大泡桐树已经花开满树了!②此时已过了清明,经历过一场风雨,春花们渐次凋零,风吹过,花落一地,不由令人感叹时光的流逝。略感欣慰的是,故乡的泡桐花却华丽地登场了。你看它们,一簇簇,一串串,一朵朵,数不胜数,像一个个身着紫色长裙的仙子,款款而来。春风吹来,花儿们轻轻摇曳,给人一种灵秀雅致、超凡脱俗的感觉。其形状,又像一把把高高举起的小喇叭,在蓝天的映衬下惬意地吹奏着赞美生活、赞美春天的乐曲。③泡桐是我们家乡标志性的树种,树上盛开的泡桐花多为淡紫色。这是像梦一样的颜色,浪漫、高贵还略带点神秘感,这也是我特别钟爱的颜色。听人说紫色是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融合而成的,而观赏泡桐花时的感觉正是如此:像年幼时在老屋外玩耍时那份安然、宁静;像父母的目光不经意间抚摸着自己般的暖意融融;像看到恋人牵着彼此的手缓步而行的甜蜜;像聆听节奏舒缓的歌谣时那般愉悦。④泡桐花有着一种淡淡的带着甜味儿的香。盛花时节,你若走过树下,便可嗅到若有若无、缥缥缈缈,似乎切近、又似乎辽远的这种别具一格的香味儿。春阳下,很多小蜜蜂围着花束“嗡嗡嗡”\n地飞舞着,估计它们也是特别喜欢这种带着甜味儿的香吧。香,肯定来自花蕊,那甜味呢?我小时候就仔细研究过,把泡桐花的花瓣和金色的花托小心地分开,嗬,原来在碗状的花托里面,盛着晶莹剔透的甜浆呢!用舌头轻轻一舔,啧啧,那掺着花香的优雅甜味儿令人回味不已!这甜味,沿着味蕾渗入了人生难忘的记忆。⑤回想起来,那时的童年真是物质匮乏却依然充满纯真快乐的。有时,我和小伙伴们还把花托们收集起来,拿着家里缝被子的大针把它们一个接一个地串起来,套在脖子上当作“项链”,然后在小巷里跑来跑去、呼朋唤友。⑥除了观赏,泡桐花还是一味良药呢。以其干花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治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腮腺炎等16种疾病,真可谓大有益于人类呢!⑦当泡桐花凋谢殆尽的时候,春天也会过去大半,夏之气息将初露端倪。而后,泡桐的叶子也将日渐长大,初如手掌,后如小扇,一片片丰盈的绿又将演绎一番夏日的色彩,展露另一种葳蕤而蓬勃的生机。所以,泡桐花虽凋落满地,也不使人感觉到忧伤,而是叫人能够看到接踵而来的希望。⑧曾百度过,泡桐花的花语是:永恒的守护,期待的爱。我觉得这花语恰如其分:有守护,有期待,有未来。当春日将尽,令人不免心有惆怅,但是想想自己钟爱的花朵曾经那么绚烂地开过,便会轻叹:足矣!更何况,我们还可以期待下一季的花开……⑨这使我想起我们的人生,无悔地跋涉过、执着地努力过、热烈地向往过,真情不灭,馨香长伴,希望永存!(选自中国散文网,有改动)6.文章从多个方面介绍了泡桐花,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6分)7.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1)略感欣慰的是,故乡的泡桐花却华丽地登场了。(从词语运用的角度)(2分)(2)你看它们,一簇簇,一串串,一朵朵,数不胜数,像一个个身着紫色长裙的仙子,款款而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3分)8.文章从头至尾都以第一人称“我”行文,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9.文章以“又见桐花开”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二)(12分)《湖心亭看雪》张岱\n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王子猷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⑴。时戴在剡⑵,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1)戴安道: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谯国(今安徽省北部)人。学问广博,隐居不仕。(2)剡(shàn):指剡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浙江嵊州。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余拏一小舟:(2)雾淞沆砀:(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夜大雪: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12.张岱和王子猷同样是雪夜出行,他们的精神风貌有什么不同?(4分)二、写作(33分)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回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接到回信,命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也命家人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世代友好。\n请以“宽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参考答案一、(37分)1(每空1分,共10分)(1)欲渡黄河冰塞川(2)静影沉璧(3)我欲乘风归去(4)寄书长不达(5)怜君何事到天涯(6)欲为圣明除弊事(7)人迹板桥霜(8)临溪而渔(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7分)(1)tuò 触 悟(共3分。每空1分) (2)知行和一 知行合一(共2分。每空1分) (3)既 又(共2分。每空1分) 3.(4分)蒋正涵《大堰河——我的保姆》《刈草的孩子》诗中有画(每空1分)4.(8分)(1)示例:通知全体同学:我校定于12月20日下午4点,在学校大礼堂举办“诵读国学经典,增强文化底蕴”的经典诵读活动,请全体同学准时参加。校团委12月18日(共4分。“通知”居中、称呼语顶格写1分,具体时间、地点和事件1分,右下角署名1分,表达得体1分。意思对即可)(2)①扩张 扩大(共2分。每空1分) ②删去“通过”或“使”。(共2分)5.(8分)(1)黄鹤楼滕王阁(共2分。每空1分)(2)诗豪(共1分。)(3)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共5分。每空1分)二、阅读理解(30分)(一)(18分)\n6.(6分)①花形像一把把高高举起的小喇叭。②花色多为淡紫色。③有着一种淡淡的带着甜味儿的香。④以其干花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共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7.(5分)(1)“华丽”的意思是美丽而有光彩,用“华丽”来修饰泡桐花的登场,表现了泡桐花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泡桐花的喜爱与赞美。(共2分。意思对即可)(2)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把盛开的泡桐花比作身着紫色长裙,款款而来的仙子,同时排比的句式也写出了泡桐花花开之盛,表现了泡桐花浓浓的生机与活力,表达出作者对泡桐花的喜爱与赞美。(共3分。指出修辞手法1分,效果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8.(3分)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对泡桐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9.(4分)①交代写作对象和行文线索——泡桐花;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12分)10.(1)撑(船)(2)白汽弥漫的样子(3)尽力,竭力(4)下大雪(共4分,每空1分。)11.(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2)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共4分,每题2分。)12.张岱雪夜出行表现了他傲岸自恃和独立不羁的精神风貌;王子猷雪夜出行表现了他潇洒率真,任性放达的精神风貌。(共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