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县一高高二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B)普快、普通班级用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2.董仲舒《春秋决狱》中有这样一则案例,“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此案例主要说明A.春秋战国时期人文主义盛行B.汉武帝开始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汉朝完全废除了严刑峻法D.汉朝司法实践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3.李贽对下列发生的事执反对意见的是①对中国民间的四大爱情悲剧(梁祝、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的主人翁的遭遇愤愤不平 ②对孔子的盲目祟拜 ③对道学家的虚伪“阳为道学,行若猪狗”④武则天以女性身份当皇帝A.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②-15-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5.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是A.它是封建社会的一种进步思想B.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儒家经典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D.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7.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来限制君权的思想主张出现于A.秦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C.隋唐时期D.明末清初8.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剧烈变革动荡B.思想家的纷纷出现C.诸侯之间争夺霸权D.生产力的显著进步9.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古代出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师。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李贽的《焚书》《藏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10.宋明理学中“认识论”经历了从客观唯心主义转向主观唯心主义,在这一历程中理学家们获得“认识”的主要途径分别在于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格物”“格心”-15-C.“存天理,灭人欲”D.吸纳佛教和道教思想精华11.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12.“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它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13.普罗泰格拉出生于公元前480年前后,他曾与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结为挚友,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沉船失事。结合材料,关于普罗泰格拉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A.生活于雅典民主制的奠基时期B.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人文思想C.否定神的权威,受到神的报复D.其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本质14.苏格拉底曾说:“我……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肉体,而是要保护灵魂。”这表明他( )A.崇尚民主B.保护贵族C.重视道德D.尊重知识15.司马迁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意思是追求认识天和人的关系,这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尤其是古代史上的几位著名思想家,他们表现得更为突出。下面关于他们的说法错误的是A.普罗泰格拉——以人为研究对象B.苏格拉底——关注人及人的内心世界C.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D.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最高级的16.智者运动兴起的基本条件是A.古代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B.资本主义的萌芽-15-C.工业革命的开始D.反封建运动的广泛开展17.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据此理解,苏格拉底A.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B.赞同知识为少数人掌握C.认为知识与美德都重要D.强调判断标准就是知识18.在伦理观上,孟子认为“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此,他们提出的最重要的主张分别是实行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C.兼爱和自我节制D.人治和法治19.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20.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良善的。因此我们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他的这段话旨在A.强调世俗权力大于教会权力B.铲除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C.宣扬教会权威源于世俗权力D.否认教会和神职人员的权威21.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论基督教徒的自由》一文指出:“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而得生’。我们的得救,无需借助机构来实现。”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讲诚信的人一定会因为他的信义而重新被他人认可B.有信义的人一定会因为其信义获得新生C.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的事先安排D.世间俗人直接对话上帝,灵魂就可得到拯救22.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下列对二者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是A.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B.崇尚人文理性,讲求科学-15-C.坚持王权高于教权D.批判神学思想23.观看下图拉斐尔的圣母作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反对封建贵族专制统治 ②以人的形象展示神 ③反映了人间的真情 ④宗教影响仍然深远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4.法国三大启蒙思想家是指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他们的共同观点是A.否定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B.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C.提出君主立宪的主张D.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设想25.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A.彻底批判教权主义B.不仅批判专制主义,还对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C.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D.影响波及亚洲、美洲26.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一主张A.反映了议行合一的原则B.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C.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基础D.易于导致“多数人的暴政”27.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①以“理性”为核心 ②抨击教会的腐朽③提出人民主权学说 ④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5-28.根据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完成下图A.反对封建制度B.批判封建专制C.倡导分权制衡D.提倡人人平等29.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30.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B.实用技术发达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天人三策》材料二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5-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儒家学说在汉代开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思想所具有的鲜明的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谈谈该特点形成的原因。(3)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今天该如何辩证地对待它?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材料三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于如此。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踢马刺吗?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并指出其实质。(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4)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15-鄢陵县一高高二第一次考试历史答题卡(B)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31题、(1)(6分)(2)(8分)(3)(6分)-15-32题、(1)(4分)(2)(4分)(3)(6分)(4)(6分)-15-参考答案1.A【解析】程朱理学崇尚道德,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故多“仗义死节之士”。故A项正确。【备注】无 2.D【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春秋》是儒家经典。由“仲舒断曰”等可推断出,时间是汉朝,排除A项。该案例反映了董仲舒依据《春秋》等儒家经典审判疑难案件,B、C项无从体现,故选D项。【备注】无 3.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他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由此分析,李贽对①④不执反对意见,故答案为C。【备注】无 4.A【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明末清初新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A正确。B项不能体现“异质”;C说法不正确;当时中国并没有发生社会转型,D错误。【备注】无 5.D【解析】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应该是批判发展了儒家思想,如黄宗羲发展了民本思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是主张承担积极的历史责任,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活力。【备注】无 6.B【解析】无【备注】无 -15-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活跃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依据所学可知,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来限制君权的是黄宗羲的观点,而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故D项符合题意,其他各项不符合题意,予以排除。【备注】无 8.D【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原因。百家争鸣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显著进步是百家争鸣的经济根源,D符合题意。【备注】无 9.D【解析】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了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备注】无 10.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中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与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之间的区别,前者主张“格物致知”,后者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选项中与此对应的只有B项,答案为B。【备注】无 11.C【解析】明清之际,儒家的伦理道德努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这种情况下,三大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统治,提倡仁政,本身就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备注】无 12.A【解析】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新”,所谓新,即明清时期出现的现象,这些现象是以往朝代所没有的,依据这个思路,可以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备注】无 -15-13.D【解析】由普罗泰格拉与伯利克里结为挚友可知其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度的黄金时期,排除A;苏格拉底生活在普罗泰格拉之后,排除B;据“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论神》被焚”可知,普罗泰格拉反对神,但不能说“受到神的报复”,故排除C;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本质,故D正确。【备注】无 14.C【解析】由“不要只顾肉体,而是要保护灵魂”可知,苏格拉底反对只追求物质享受,主张重视道德教育,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备注】无 15.C【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根据所学知识,柏拉图关注的不是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而是人类社会,所以C符合题意。【备注】无 16.A【解析】古代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智者运动兴起的基本条件,A符合题意;工业革命是于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开始的,排除C;B、D不符合题意。【备注】无 17.A【解析】苏格拉底的这段话主要是针对雅典民主制中“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提出批评的。故选A项。B和C项的表述与题干关联度不大,排除。本题易错选D项,但是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强调判断的根据是知识,而不是说标准是知识,排除。【备注】无 18.A【解析】孟子主张“性本善”,其政治主张是“仁政”;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扩充人的善性的方式则是道德教育。【备注】无 -15-19.A【解析】无【备注】无 20.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根据题干信息“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可知,马丁·路德强调世俗权力大于教会权力。故本题选A。【备注】无 21.D【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从材料“我们的得救,无需借助机构来实现”可以看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因信称义,故D项正确。A、B两项与宗教改革的内容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备注】无 22.A【解析】结合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内容、特点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借宗教题材进行反封建斗争;宗教改革否定教皇权威,主张信仰耶稣即可得救。二者都强调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B项指启蒙运动,C项指宗教改革,D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天主教的神学统治,并不反对神学思想。【备注】无 23.B【解析】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其圣母作品体现了人间母子亲情,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潮,②③正确;作品中没有体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①可排除;圣母是耶稣基督的生身母亲,由此推理得出④正确。故答案为B项。【备注】无 24.A【解析】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和天赋人权;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卢梭主张推翻封建专制,提出了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等。故选A。【备注】无 -15-25.B【解析】文艺复兴反封建但没有抨击专制主义。【备注】无 2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的相关内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卢梭认为官员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强调了人民主权思想,A、B、D三项不符题意,故选C。【备注】无 2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抨击教会的腐朽是宗教改革的内容,故排除②。本题选B。【备注】无 28.B【解析】从三人的主张可以看出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备注】无 29.A【解析】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化过渡。【备注】无 30.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实用技术发达。如:四大发明以及医学、农学、建筑学等方面的成就。【备注】无 31.(1)儒家思想继承了中国周朝的礼教伦常,在汉代发展为三纲五常,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封建统治秩序;同时倡导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思想的统一来加强政治上的统一,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2)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15-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封建吏治腐败,封建制度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3)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从其他方面回答,言之有理的亦可)【解析】无【备注】无 32.(1)主张“美德即知识”,人要认识自己。(2)意见:信仰即可得救。实质:反对封建神学,肯定人的价值。(3)内涵: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和贵族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4)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自然科学不断进步。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推动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2)问实际要求回答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第(3)问回答启蒙运动中理性的含义即可。第(4)问的原因、影响要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的发展等方面去分析。【备注】无 座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