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一中2022级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结业考试历史试题2022.1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8页。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上交答题卡。2.第Ⅰ卷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3.第Ⅰ卷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1.下列资料作为研究孔子的史料,其中价值最高的是()2.2022年9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拟规定将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取代现在每年9月10日作为教师节。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A.“吾将以教主尊孔子”B.“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C.“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D.“孔子之道也,远传于四域之外”3.“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4.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王夫之5.《春秋繁露》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天之亲阳而疏阴,任德而不任刑也。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据此,对董仲舒的学说认识正确的是()A.吸收了佛教思想B.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C.吸收阴阳家的思想,主张三纲五常D.吸收法家思想,主张严刑峻法6.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王阳明心学()A.重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B.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11-\nC.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D.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7.某学者认为“皇帝居于社会的权力宝塔尖上,没有制度能够制约他,也没有人能制约他。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中国古代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建立相对有序的环境。”□□□中的字可能是()A.韩非子B.董仲舒C.陆九渊D.黄宗羲8.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B.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9.“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A.孟子的“仁政”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0.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的这些著作()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B.提出经世致用等思想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11.黄宗羲被蔡元培称为中国的卢梭,他的《明夷待访录》被认为是中国的《人权宣言》,这一提法的依据是()A.否定传统文化,促进民主发展B.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C.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D.提出主权在民,主张平等自由12.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13.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C.建立法治社会D.实行君主立宪制14.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一幅历史时空图,在“?”处应填上()A.活字印刷术出现B.《新学伪经考》问世C.新文化运动D.《农政全书》汲取西方农业科技15.南朝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表明他强调书法创作应该()A.效法道家B.有意无法C.形神兼备D.超越古人16.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11-\n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17.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18.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现实的生动反映。下列文学艺术形式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①汉赋创作②书法出现③元杂剧兴盛④明清小说繁盛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重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反映出作者的词风特点是()A.清新婉约B.通俗易懂C.刚健豪放D.沉郁悲壮20.图片中对中国戏曲生动形象的描述,反映出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是()A.动作程式化B.场景虚拟化C.人物脸谱化D.语言音乐化21.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有一首题画诗写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权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体现此特点的绘画作品是()A.《洛神赋图》B.《游春图》C.《清明上河图》D.《墨兰图》22.1605年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23.柏拉图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这反映了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A.理性主义B.个人主义C.怀疑主义D.人文主义24.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A.它没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出来B.它把古文化古为今用C.它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D.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25.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启蒙思想家有许多共同主张,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其中伏尔泰与卢梭的某些主张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最主要表现在()A.是否提倡自由平等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是否反对君主制D.是否反对私有财产26.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11-\nA.普罗塔哥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B.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C.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D.康德——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27“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此话最有可能出自()A.苏格拉底B.但丁C.马丁·路德D.康德28.西方近代思想史上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其中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前两次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B.提出了理性王国的政治构想C.披着宗教的合法外衣D.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29.2022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道:“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这一阐述与下列哪一启蒙思想具有相似性()A.“天赋人权”B.“三权分立”C.“社会契约论”D.自由平等30.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自我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下列观点能最有力反驳查理一世的是()A.君权神授说B.分权学说C.人民主权说D.人文主义31.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B.欧洲启蒙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C.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32.“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而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二者的学说都()①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②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④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3.“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C.达尔文的进化论D.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34.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35.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派D.现代主义-11-\n36.1804年春,贝多芬完成《英雄交响曲》并题写了“贝多芬献给波拿巴”的献词;当得知拿破仑称帝时,他将总谱写有献词的封面撕下,并在后来出版时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这一事实主要反映了贝多芬()A.注重不断提高音乐创作水平B.敢于正视并修正自己的错误C.具有反封建与争民主的精神D.具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思想37.法国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这样赞誉《战争与和平》:“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这是因为,这部作品体现了()A.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B.想象力丰富给人以巨大鼓舞C.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罪恶D.人们从理想主义幻梦中惊醒38.现代派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材料。下列作品属于现代派的是()A.毕加索《自画像》B.莫奈《自画像》C.凡·高《自画像》D.塞尚《自画像》39.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40.有人说:在剧烈而浓缩的现代化历程中,人们……实际上已经走进了《等待戈多》的剧中情景。该剧主要反映了人们()A.对时代的困惑和迷茫B.对社会问题的典型再现与剖析C.对“理性王国”的失望D.对工业化带来的精神满足41.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形成的新思想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最大的是()A.开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思想先河,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B.寻求到了抵御外国侵略的最好办法C.是地主阶级中学习西方的先驱,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反侵略思想D.是在民族危机下仓促形成的,并未真正付诸实践,实际作用不大42.下表反映1890年代以前中国多数知识分子对于西方文化的态度是()1861至1894年间清廷陆续开设新式学堂,力图培养西方语文、专门科技和军事等方面人才,但士大夫阶层不愿送子弟入读,因此收效甚微。1870年代学者间非常流行的读书指南—张之洞所著《书目答问》中没有西方学问的内容。1890年代初期,各地书院所开设的课程,大体以儒家传统学问(经史子集)为主,西方学术只占极小的比例。A.主动学习B.比较冷淡C.反对学习西方D.只学习器物43.清末举人林昌彝在《射鹰楼诗话》中说:“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44.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11-\n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D.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45.“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4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47.“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数千年相传的官僚专制的个人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民有政治觉悟,而不能寄希望于‘善良政府,贤人政治”。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谁的著作里()A.林则徐B.曾国藩C.康有为D.陈独秀48.《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C.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49.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50.下图是1917年鲁迅受蔡元培之邀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下列对此校徽理解正确的有①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②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③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④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2页,用考试用笔将答案答在试卷上,上交第Ⅱ卷。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第Ⅱ卷共2小题。其中第51题24分,第52题26分。51.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同时又是历史时代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普罗塔哥拉材料二 在谈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时,德国学者鲍尔生写道:“-11-\n首先,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因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以及史学和人文科学,无一不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贺国庆《中世纪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过渡》材料三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四(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普罗塔戈拉对神灵持何态度?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4分)(2)据材料二,简要分析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4分)(3)据材料三,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和经济原因。(8分)(4)依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8分)52.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九国志·郑璠传》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斛(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斛至一千斛,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槽或六槽,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瞑时,惟凭针盘而行。——南宋《梦梁录》材料二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世界史·近代史》(上卷)材料三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11-\n材料四“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具体史实?(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科技成就传到欧洲产生的影响?(4分)(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8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6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6分)2022级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结业考试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O••••••••••••••••••••••密••••••••••••••••••••••O••••••••••••••••••••••封••••••••••••••••••••••O••••••••••••••••••••••线••••••••••••••••••••••O历史2022.11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题卷注意事项:1、本答卷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题区。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答题,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1.(1)(4分)(2)(4分)(3)(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n52.(1)(6分)(2)(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分)(4)(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11-\n新泰一中2022级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结业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022.11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ACDBCABCDACABDC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CCDCBDBDDCDCBCC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CBDCBCAABAABCDC4647484950DDCC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51.(1)态度:怀疑神灵。(1分)根源: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3分)(2)影响: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动了宗教改革;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有利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欧洲社会的转型。(4分)(3)不同:宋明理学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西方文艺复兴提倡思想自由。(4分)原因:中国的理学服务于封建地主阶级官僚政治,以农耕经济为基础;文艺复兴服务于新兴资产阶级,以商业经济为基础。(4分)-11-\n(4)主张: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政治上,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4分,每点2分)破坏:冲击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4分。每点2点,任答2点即可)52.(1)史实: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2分,仼答一点给1分,只答“火药”或“指南针”不给分)影响:火药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以及用坚船利炮征服世界创造条件;(2分)指南针传播到欧洲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条件。(2分)(2)主要表现: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开始传播到中国。(“西学东渐”)(2分)背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东方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6分,任答3点)(3)物质层面:兴起洋务运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2分)制度层面: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构建;(2分)精神层面: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推动民主思想的发展。(2分)(4)特点: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全盘西化;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紧相连。(6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