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中2022-2022-2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一卷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关于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②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③自然旅游资源更多地表现出教育、娱乐、休憩等旅游方面的意义④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变化较缓慢,人文旅游资源一般变化较迅速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读下列景观图,完成2~3题。2.以上景观属于旅游资源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3.以上景观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 )A.①②B.③④C.⑤⑥D.③⑤4.下列有关旅游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旅游资源种类丰富,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B.深圳有了“锦绣中华”景观,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C.埃及金字塔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季节性D.我国北方海滨浴场夏季游客比冬季多,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定向性 永定土楼是指位于我国闽西地区,这里分布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它用生土夯筑而成,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土楼遍布该县的每个乡村,它们布局合理,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据此回答5~7题。5.永定土楼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A.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B.地形平坦,森林茂密C.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D.土质黏重,降水较多6.客家土楼是民居建筑,主要功能是居住,但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这说明了旅游资源的特性( )A.多样性B.非凡性C.可创造性D.永续性7.客家土楼按旅游资源的分类应属于( )A.地文景观B.遗址遗迹C.水文景观D.建筑与设施9\n8.下图是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该区域内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A.瀑布飞流B.湖光山色C.云海日出D.奇峰峡谷9.泰山号称五岳之尊,具有夏季凉爽、青松翠柏掩映;冬季虽冷、雾凇常现;春秋温和、万里无云,这主要体现了旅游资源( )A.内容与形式上的多样性B.空间上的地域性C.季节上的变化性D.美学上的观赏性10.我国文人骚客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过程中留下许多优美的诗词、绝句,恰如其分地吟出了旅游资源的特性和意境;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也都非常重视旅游资源的宣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感受黄山,天下无山”说明黄山是自然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旅游资源B.“孔子登泰山而小于下”说明泰山是纯粹的人文旅游资源C.“不到长城非好汉”说明长城是寄托人们信仰的宗教性质的人文旅游资源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说明旅游资源能反映一地的历史文化以舟山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亮点的普陀“新年祈福之旅”成为今年春节的短线游亮点。另据报道,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观光平台在2022年5月已投入使用。结合下图,回答11~13题。11.钱塘江大潮发生时,涛声似千军万马。从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看,钱塘江潮之美属于( )A.形象美B.色彩美C.声音美D.朦胧美12.若某一游客想在此欣赏钱塘江大潮,最需考虑( )A.选择观赏位置B.把握观赏时机C.抓住景观特色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13.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既借助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又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样设计主要考虑哪种现象对大桥的影响( )A.海啸B.赤潮C.潮汐D.寒潮读下图,回答14~15题。14.下列有关夏威夷的叙述,错误的有( )A.夏威夷海滨是世界上典型的休憩风景胜地B.夏威夷以热带风情和火山爆发景观而闻名于世C.夏威夷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少雨D.夏威夷群岛中最大的岛是夏威夷岛15.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它吸引游客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9\n①优美的海湾②金色的沙滩③世界罕见的海滨休憩风景胜地④阳光明媚,空气和水很少受到污染⑤火山熔岩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16.图1是“护送2022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17.由于形成雾凇原因比较特殊,当地人们有这样心得“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其中“晨挂”形成原因是( )A.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雾气和水汽凝结成冰晶而挂在枝叶之上B.日出前后,大气逆温现象明显,气温较高,适宜人们户外欣赏C.日出前后,在美丽的阳光衬托之下树挂更美丽D.日出前后,大气逆辐射强,使得空气中水汽难以散去,增加了雾中水汽浓度18.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可供游览的风景和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如布达拉宫、长江三峡等(如图所示)。与图中两处旅游名胜有关的资源评价正确的是( )A.二者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B.青藏铁路的通车为布达拉宫旅游的开发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客源市场大大扩大C.由于三峡水利工程的兴建,出现了“高峡出平湖”的景观,三峡段一日千里的景象已不存在,故游览价值不高D.长江三峡目前客源仅限于湖北、湖南两省19.从旅游资源环境评价,制约黄山景区夏季游客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A.黄山市接待能力B.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C.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环境容量D.游览价值 旅游客流量一般会随着与目的地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旅游客流量的空间分布会在距离衰减规律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波动。读图回答20~21题。20.从图中可以看出,在700~1100千米范围内,出现了第二个客流分布高峰,其客源最主要来自( )A.台湾B.福建C.广东D.广西21.从总体上看,三亚市的旅游引力主要集中在1800千米范围内,该范围内旅游客流累计百分比约为( )A.25%B.43%C.68%D.80%9\n22.读“无锡人对一些旅游目的地感知机会与可达机会图”,影响旅游者到旅游目的地游览的主要因素是( )A.游览价值的大小B.交通的通达性C.感知机会的多少D.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23.“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川之胜,则推桂林;以山而兼海之胜,则推普陀”。这句话反映了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哪个原则( )A.突出景观特色B.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C.维护生态平衡D.最佳综合效益某大城市郊区,山峦起伏,林木苍郁,水库明净,温泉遍布,尤其是春季风景如画。山麓地带古宅成片,民风淳朴,瓜果飘香,鱼虾满塘。为吸引游客,当地的旅游区规划在中心服务区兴建音乐喷泉、叠水假山、休闲广场等景点,还增加了“西游记宫”和大型游乐场。但景区建成开放以后,游客远未达到预期的人数,尤其是“西游记宫”几乎无人光顾。根据上述材料,回答24~25题。24.该旅游规划不成功,其主要问题有( )①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与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②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通达性差 ③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区布局过多的接待服务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 ④“西游记宫”等人造景观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 ⑤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旅游区形象不鲜明,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 ⑥环境污染严重,很难吸引游客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③④⑤⑥25.关于本区旅游发展的目标和开发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本区发展应以农业为主导,以农业基地建设为目标B.本区旅游产品应定位为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自然风景为辅C.鉴于长期发展的需求,本区宾馆的等级应一步到位,建成五星级宾馆D.该旅游区应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温泉资源为依托,突出山林野趣,开发观光和度假旅游产品26.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发展对旅游接待地文化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不同民族和文化接触增多,增加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B.在原来民俗文化的基础上经整合而创新了一些新的文化特色旅游项目C.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民族文化的特色与吸引力下降D.民俗、节庆、宗教活动作为旅游项目来开发,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有所下降北海银滩沙质为高品位的石英砂,为国内外所罕见,被专家称为“世界上难得的优良沙滩”。20世纪90年代初,这片海滩的中区正式开发,提供旅游服务。近年来人们发现,银滩的沙质明显变成灰黑,原来平缓的潮间带沙滩变得起伏不平,形成积水槽沟,造成沙滩萎缩和变黑。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政府于2022年12月初发布通告,在未来40天内,将全国4A级景区北海银滩公园内33幢建筑全部拆除,还滩于海。据此回答27~28题。27.造成沙滩萎缩和变黑的直接原因是( )A.人工建筑干扰了海岸沙滩自然发育过程B.海洋资源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C.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剧D.该旅游区的开发利用缺乏科学论证28.公园内33幢建筑全部拆除,还滩于海是因为( )①过多人工建筑改变了海水动力状况使沙滩萎缩②建筑给背景环境造成破坏③扰乱当地的社会秩序④建筑布局不合理,对旅游区造成严重水污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9.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9\n 读2022年我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30~32题。30.读图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多西少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C.青藏、台湾等是地震多发区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31.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下降32.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年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分析广东省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项目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年均受灾人口(万人/年)24274385912261590年均受灾农田(万公顷/年)18.143.953.782.089.1A.纬度位置较低、太阳辐射强B.季风气候降水变化大C.位于东南沿海,地形雨较多D.地势低、河流多,易成洪涝塔里木河,一条流进沙漠的河。“河水汪洋东逝,两岸旷邈弥望。”“一望草湖,村舍不断,缩芦为舍,水鸟群飞,一派江南景色。”自西汉开始,人们在该河两岸多处推行屯田;至清末,绿洲灌溉网已初具规模;20世纪90年代,塔里木盆地的耕地面积达到246.25万公顷。1972年大西海子水库以下断流,裸露出320千米的河道,湖泊变成碱壳,树木大片死亡。据此完成33~35题。33.塔里木河断流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 )A.强烈的太阳辐射造成河水大量蒸发B.沙漠地区河水大量下渗C.农田灌溉用水量过大D.畜牧基地牲畜饮用水过多34.楼兰古城、米兰古城,造成这一座座曾经辉煌的废墟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①过度放牧 ②过度樵采 ③退耕还林还草 ④退耕还湖 ⑤过度农垦 ⑥水资源利用不当 ⑦水土流失 ⑧暴风雪等灾害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②③⑦⑧D.③④⑥⑦35.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是( )A.坡地垦荒→水土流失→农业减产B.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洪涝频发C.过量引水→河流干涸→绿洲萎缩D.干旱缺水→过采地下水→地面沉降9\n“穷窝子,水袋子,栽架子屋,绑架子床,水一来就去逃荒。”荆江流域的老人们,多半记得这一则民谚。结合“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完成36~37题。36.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7.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A.深挖河道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D.退耕还湖38.右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据此,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A.春旱、寒潮、沙尘暴B.寒潮、台风、沙尘暴C.伏旱、暴雪、沙尘暴D.伏旱、洪涝、冻害39.我国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自然灾害每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下列因素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是( )A.我国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质作用强烈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40.为提高大城市震后救灾能力,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二卷问答题(共40分)1.阅读下图与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1:新疆哈密地处新疆的东大门,天山横亘中部,造成了哈密独特的旅游资源,形成三个旅游资源丰富带:南部以回王陵——哈密贡瓜园——葡萄园——维吾尔民俗为代表的9\n绿洲民族风情游路线和坎儿井——佛教遗址——古墓群——雅丹地貌(见图片)为代表的大漠风光旅游线,中部为天山名胜风景区,北部以哈萨克民俗为代表的草原风光和河谷风光为主的旅游路线。游人可以“一天之内游遍新疆的所有风光”。材料2:每年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境外游客在游完甘肃敦煌莫高窟后,乘坐敦煌至乌鲁木齐的火车直接到达吐鲁番旅游,在哈密停留旅游的人数很少。(1)哈密南部旅游路线中雅丹地貌的成因。2分(2)分析游客很少在哈密停留的原因。6分(3)为进一步促进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应做好哪些工作?2分2.下图为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1)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旅游资源类型中的______旅游资源,其旅游价值有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和________价值。2分(2)从海口到三亚景区的①②③三条线路中,____________________线路最受欢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2022年1月4日,国务院确立了将海南岛建设成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分析其对海南发展的作用及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环境保护方面注意事项。4分(4)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2分3.读“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回答问题。(10分)(1)我国地震带与泥石流的分布地区有明显的________性,从持续时间上看属于________的自然灾害。(2分)(2)我国是泥石流分布最广的地区,其地貌原因是________;气候原因是________;地质原因是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4分)(3)根据泥石流形成的人为原因,应采取的措施。(2分)9\n(4)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2分)4.气象干旱是指某时段内,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读我国两地区气象干旱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分析甲地区春季旱灾多发的主要原因。(4分)(2)甲、乙两地区的旱灾都会给其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但从甲、乙发生旱灾日期看,________地区的旱灾对其农业生产影响更大,通过甲、乙两图进行解释。(6分)参考答案1.D2.C3.C4.A5.D6.C7.D8.B9.C10.A11.C 12.B 13.C14.C15.B16.B17.A18.B19.C20.C 21.D22.D23.A24.B 25.D26.D27.A28.D29.A 30.C 31.D32.B33.C 34.B 35.C36.A 37.B38.A39.C 40.D二、问答题1、(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2)旅游资源类型雷同;价值(知名度)小;规模(等级)小;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低;内部交通便捷低。(3)①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突出整体特色,提升景点(区)内涵;②要建设好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人们的素质,提高服务质量;③要注意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一是在进行景区建设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二是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以防造成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的破坏。2、(1)自然 科学(2)①景点数量多;空间组合好(3)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生态系统保护;环境污染防治(4)海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对外交通方式单一。3、(1)关联 突发性(2)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断裂发育 对植被的破坏(3)植树造林,保护植被(4)人口迅速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4、(1)雨带尚未到来,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大;冬季风势力比较强,多大风天气;春季农业生产活动用水量大。9\n(2)乙 乙地区纬度低,气温较高,蒸发比较旺盛;春季(3、4月份),有的农作物已经处于生长期,有的则正在大面积播种。甲地区冬季(1、2月份)气温低,蒸发较弱;农作物生长缓慢,进入越冬期后需水不多,影响相对较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