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2期中考试卷高二政治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分,共60分)1、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今年年初,由公众发起的“光盘行动”,掀起一股餐桌新风,人们纷纷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争做节约达人。这说明( )A.文化是直接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C.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D.文化可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2、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海峡两岸两会领导人启动了双方中断九年多的商谈②2022年8月16日,世界青奥会在南京隆重举行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④庐山瀑布自然景观⑤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3、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这反映了( )A.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D.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4、近年像“逆袭”“高端、大气、上档次”“土豪金”等网络新词不断出现。这些新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B.文化创新由时代精神决定C.文化创新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D.文化创新来源于群众的灵感5、 “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时至今日,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A.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C.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D.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这句诗启示我们(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书本是知识的源泉C.文化创新需要想象 D.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积累文化知识7、尽管有网友调侃“春运买票难,难于上青天”,但是出门在外的人,还是会选择回家。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已超越一个节假日,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许多离家在外的中国人认为回家陪父母过年是一种孝道。这反映了(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所特有 ②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有相应的物质载体③不同地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特色 9\n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中国好声音》除了是2022年最热门的选秀节目,也是最受关注的“中国好生意”。总决赛冠军产生前的15秒广告拍得1090万元,彩铃下载收入预计3.2亿元,巡回演唱会的营销收入预计1亿元……这些说明( )①文化对经济有巨大促进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9、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对他的家书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推崇备至。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下列对曾国藩家书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④精神产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吸引了众多中国粉丝,剧中的主角金秀贤、全智贤所使用品牌的服饰、唇膏、鞋包、饰品也被津津乐道,引起粉丝们的疯抢。《来自星星的你》创造了全球7500万美元的票房。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③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④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1、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B.民族精神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先进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圈子是中国社会结构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同学圈、老乡圈、影视圈……,每个圈都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并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圈子文化”( )①既有独特性,又有局限性 ②源于实践,又促进实践③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④由人创造,又影响着人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13、目前,我国已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但人车争路的现象屡见不鲜。“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④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n14、近年,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很多学校特别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把校训、校歌、格言、警句等书写在校园中的醒目位置,“让墙壁说话”。这样设计的原因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理论的创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其内容涵盖甚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医学、天文、地理、艺术、科技、农业、占卜等,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其文化价值表现在(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④从中能够看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是根据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所改编拍摄的,深受观众喜爱,因为它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这体现了( )A.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优秀的文化塑造人生C.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大众传媒是当今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19、“新中装”在北京APEC会议上闪亮登场。“新中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 )①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的②传统文化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9\n③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④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20、截至2022年底,广东人均GDP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过7000美元,基本“富之”。下一步更重要的是“教之”,以教开智,以文“化”人,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这说明()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②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③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④文化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1、媒体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 )A.文字的产生 B.电的广泛应用C.多媒体技术的出现 D.印刷媒体的推广22、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的是( )①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到岭南②多媒体的广泛应用③当今世界各国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④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3、截至2022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4、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 )A.发展先进文化 B.繁荣民族文化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实现文化的多样性25、据统计,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至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如“longtimenosee”(很久不见)、dama(中国大妈)等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从中我们感受到( )①文化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强②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融中渐趋同一③汉语已成为标准英文的主要组成部分④我们应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26、习近平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会时发表演讲指出: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彩多姿、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下列诗句中与习近平强调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9\n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7、 “猜谜语、出谜语”这种文化活动在中国源远流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举办首届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深受观众好评。这表明()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②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③丰富文化形式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客观要求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8、某校高二(1)班部分学生组成研究小学组,准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题进行研究。假如让你从文化的角度对该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能够准确表达的一组关键词是( )A.先进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B.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C.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D.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继承性、文化传播与开发29、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 )A.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C.各民族文化一律相同 D.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30、2022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记住乡愁》,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村落世代遵循的行为道德规范和传承千年的家风家规,讲述传统村落的文明故事,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这体现了( )A.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在现代社会正发生改变B.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是电视媒体的主要任务C.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D.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采众长的特点31、《奔跑吧兄弟》是从韩国引进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将韩版具备的活力、创造性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该节目之所以火爆,是因为( )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②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通性③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2、2022年1月,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n33、北方人请客吃饭,总是整一桌子菜,量也很实在。南方人请客吃饭盘子小得多,菜的份量也少得多,但花色品种则比较丰富。他们都认为对方虚伪,本分人说,弄那么一点点菜,让人不敢下筷子,这请的哪门子客?虚情假意吧?南方人说,明明吃不完,还要不停的上菜,这是让人吃还是让人看?虚张声势么!这说明( )①各地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②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③请客吃饭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组成部分 ④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4、近日,记者柴静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首发后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空前广泛的社会关注.央视网、腾讯视频、优酷、微博、微信等新旧媒体的不可估量的向心力作用于《穹顶之下》,3月2日下午15点《弯顶之下》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的总播放量突破2亿次,创下严肃题材公益类长视频的播出记录。该片的成功佐证了( )①文化创造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③要发展文化产业以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④公益性文化作品比商业性文化作品更受关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5、“广场大妈”在公共场所或小区跳集体舞,是当今中国城市里的一个文化娱乐现象。美国华人集中的地方,从中国来的新移民,很自然把“广场舞”介绍到美国来。2022年7月,纽约的广场大妈一早到公园播放歌曲,跳健身舞,遭到公园附近居民投诉后被美国警察带走。广场大妈在美国和中国的不同命运说明( )①应了解对方民族的行为规范,以便真正做到入乡随俗②既要认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③要积极接纳对方的优秀文化,摒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④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感,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尊严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6、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吸引了各地群众广泛参与,人们竞相“秀”幸福、“晒”家风、展文明,建设家庭美德、涵养时代家风成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追求,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A.促进了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 B.推动了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创新C.表明传统文化能消除人们认识差异 D.是涵养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37、2022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指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之所以要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嵌在学生脑子里,是因为这( )①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②是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在增强民族精神品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④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民族情感最集中的表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8、村庄聚落形态、居民古建等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如何对这些传统村落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是当前政府和社会的当务之急。2022年4月财政部副部长刘昆在讲话中指出:要统筹资金,加大投入,切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这是因为( )9\n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③离开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④坚持文化创新正确的方向就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39、从2022年开始,中国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要恢复封建习俗和生活方式,也不是简单地读一点文言文、恢复一些民风民俗。最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信仰、价值观,要得以传承和弘扬。这表明了( )A.传承传统文化需要设立“孔子学院”等机构加强教育B.弘扬民族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继承传统最重要的是继承传统思想D.继承传统文化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40、漫画《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活寓意是( )A.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教育是传承文化的社会活动C.教育应有文化选择和创造功能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二、非选择题(共40分)41、辨析: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8分)42、材料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写下的名言。材料二 1942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首次由英文版翻译成中文,之后从1952年至1995年的44年间,一共印刷出版57次,发行250万册。这部小说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影响了几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请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读一本好书对人的影响。(8分)43、2022年11月12日9\n是广州亚运会开幕日。右图是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标志设计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12分)44、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为此,一些有识之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人们“抵制洋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针对这种现象,高二某班同学以“有必要抵制洋节吗?”为主题,准备组织一次辩论会。(1)假定你是正方的主辩手,你方的观点是什么?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陈述你的理由。(6分)(2)假定你是反方的主辩手,你方的观点是什么?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陈述你的理由。(6分)9\n1-5CCBAD6-10ACCCA11-15CDACA16-20AABAB21-25DDBCA26-30CBCAC31-35BDCAA36-40BBBDC41、(8分)①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②继承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肯定,要发扬。继承,并不是全盘接受。文化的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③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④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42、(8分)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读一本好书,能够获得知识,增广见闻、提高能力,而且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将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②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读一本好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增强精神力量,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43、(12分)①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立足于广东社会文化生活的实践。②文化创新必须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着眼于文化的继承,文化活动标志设计融入岭南文化特色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正确的把握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体现了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44、(12分)(1)正方观点:“抵制洋节”。 理由: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我国的传统节日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其力量已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抵制洋节有利于传承本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 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由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因素不同决定的。抛弃自己的传统,一味过洋节不值得提倡。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抵制洋节有利于形成和保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2)反方观点:“引进洋节”。①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包括西方的洋节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引进洋节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②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传播,共同繁荣世界文化。引进洋节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繁荣世界文化。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引进洋节,有利于我们汲取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发展、创新本民族的文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