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2-1期末考试卷高二政治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2、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 B、哲学是生活之外的高深智慧C、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D、哲学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联系是( )A、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分离出来的“科学之科学”B、哲学源于具体科学又高于具体科学C、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4、“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A、哲学的智慧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的智慧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D、哲学与改造自然的活动无关5、“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这段话阐明了( )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②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③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④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7.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神的恩赐;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这一现象说明(8\n) A.哲学是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的 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C.一般人的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成世界的本原9.贝克莱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A.否认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肯定了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C.否认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D.否认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10.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①是否信仰宗教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③对物质和精神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 ④世界可否认识的问题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11.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 )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体现了人们由于利益的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不同C.说明意识能够决定事物的发展 D.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12.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①人的灵明决定天地万物 ②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④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⑤上帝创造世界⑥绝对精神决定万物的发展⑦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⑧生死有命,富贵在天A.①②③⑦ B.④⑤⑥ C.①②④ D.②③⑥13.下列观点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14.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15、我国东汉时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宇宙间不存在什么造物主,该观点说明( ) A.自然界是天地创造的 B.人类社会是从来就有的C.天地是万物之源 D.世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8\n1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C.主张意识是物质的感应的唯物主义观点 D.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17.古有一人,无论做何事均问阴阳先生,看是否吉利。一日,被塌墙所压,请邻人救。邻人曰:“先问阴阳先生,今日是否宜动土?”这一故事启示我们:( A)A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C一切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D凡事应以正确的主观意识作为出发点18.科学发展观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这表明科学发展观(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的丰富和发展 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③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④是哲学发展的巅峰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9.下列关于哲学与时代关系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代B.哲学可以反作用于时代C.哲学是对时代的正确反映D.哲学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20.马克思强调,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真正的哲学 ( )。①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 ②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③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④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21、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22、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没有静止的 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2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8\n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4、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A、意识依赖于物质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C、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5、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回答26-27题。26、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27、“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28、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2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意识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有一天会超过物质的决定作用 B、人类总有一天会穷尽对一切事物的认识C、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 D、人类永远也摆脱不了作为自然界奴隶的命运30、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实践的客观性 B、实践的历史性 C、实践的能动性 D、实践的主观性31、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328\n.孙悟空神通广大,帮助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深受中国人的喜爱。特别是他在“大闹天宫”时,英勇机智,不畏强敌,敢于同至高无上的玉帝分庭抗礼,很受中国学生的喜欢。但在西方学生眼中,孙悟空却是一个“恐怖分子”,他大闹天宫,扰乱了社会秩序。下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正确的意识对人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D.世界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的基本上形成的33.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都是辩证法,后者对前者的发展34.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国务院于2022年11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必须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防止“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现象的发生。这表明()A.立中主观愿望可以改变规律B.物质决定意识,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35.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日益普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1982年美国电脑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4000亿脑力劳动者一年的工作量。电脑的普及和运用( )A.不利于意识能动性的发挥B.不利于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进行指导C.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是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36.在奥运赛场上,博尔特百米潇洒飞越,菲尔普斯泳池狂揽八金,刘春红举重力拔山兮……奥运会上不断刷新的纪录,书写着人类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梦想。这里有力与美的展示,更有精神和意志的壮歌。这显示出( )A.精神是万能的 B.精神是一种力量C.人类的潜能是有限的 D.意识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37.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8.“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的动力来自实践B.认识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不断发展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398\n.地球外存在着智慧生命是人类很早就提出的一个假说,可至今也没有得到证实。美国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了携带着地球人多种信息的宇宙飞船,期望有朝一日能被太阳系之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收到并发回音讯。可据专家们估计,飞船要飞到距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体系,需要八万年的时间。这说明( )A.科学有时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B.由于实践的局限性,人类不具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C.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的认识具有有限性D.有些认识不能依靠实践检验,只能依靠逻辑推导证实40.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这反映了( )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B.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C.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第Ⅱ卷二、材料分析题41、(16分)胡锦涛同志说:“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YRQ怀铁一中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YRQ怀铁一中①、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强调求真务实精神?(9分)YRQ怀铁一中②、我们应如何做到还求真务实?(7分)42、(8分)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43、(16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三中全会一览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8\n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1988年十三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22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2022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关注三农问题2022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16分)8\n高二政治答案:选择题1-5BADBA6-10CBDCA11-15AADBD16-20BADCB21-25DBCBA26-30BDCCB31-35CBACD36-40BACCB41、(16分)(1)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做到求真务实。②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做到求真务实。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每要点3分,共9分)YRQ怀铁一中(2)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分)②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分)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分)④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2分)YRQ怀铁一中4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第一次输血成功,从而发现输羊血可以治病救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失血问题,表明实践是发展的动力;(4)输羊血的成功以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以及有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使输血问题得到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5)为救人二输血,并探求输血失败的原因,直到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党的政策也在不断发展。(4分)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党的政策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科学理论对实践起推动作用。党的政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思想。(4分)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党的政策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4分)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党和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不懈追求和永恒使命。(4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