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20题、共60分)1.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D.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2.“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A.唯物主义命题B.唯心主义命题C.悲观主义命题D.教条主义命题3.中外哲学史上曾产生过“元气一元论”“理生万物”与“一切皆流,不可名状”等哲学观点。按照顺序与它们对应的排列是()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主观唯心主义④相对主义和诡辩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对下列四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②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③世界上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由原子结合和分离的变化所造成的④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A.①把物质归结为物质具体形态,因而该观点本质上是错误的B.②认为经验是人类知识的本原,因而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C.③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D.④把哲学物质的概念看成是具体物质形态的简单机械相加5.“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自知》。从哲学的角度看,与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①理在气先②按图索骥③我思故我在④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④6.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7.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5-\n8.《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C.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D.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9.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事物是静止的10.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哲学的思想的光辉。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①胸有成竹—意识的能动作用②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③揠苗助长——不按规律办事,就会事与愿违④见仁见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照镜子”既是关键步骤,也是重要方法,必须有“素颜”照镜子的勇气和照好镜子的决心。从唯物论角度看,“素颜”照镜子体现了()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意识决定事物的发展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12.202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2022年12月4日,加拿大一个科学家小组称,他们已经研制出迄今为止最接近真实大脑的机能大脑模型。这个利用超级电脑运行的模拟大脑拥有的一个数码眼睛,可以用来进行视觉输入,它的机械臂能绘制出它对视觉输入做出的反应。这个模拟大脑非常先进,它甚至能通过IQ(智商)测试的基本测试。可见()A.模拟大脑是人意识的源泉B.意识并非都是人脑的机能C.模拟大脑只是人脑的延伸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4.传统的横版中国地图沿经线分割,地图呈东西方向,给人的错觉是中国东西长、南北短,同时南海诸岛是以插图形式表现,读者无法全面直观地认识中国全图。日前湖南地图出版社采用中科院专家设计的“广义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方法”,沿纬线分割,绘制出的竖版中国地图更具直观性,海域展现更完整。这表明()①地图绘制技术的发展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②沿纬线分割方法比沿经线分割方法更具优越性③为测绘结果的地图是对陆域海域的能动反映④越具直观性的东西越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土豪、时间都去哪儿了、正能量、点赞”等十大流行语在客观、真实地记录了2022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5-\nA.意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16.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下列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有()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②三思而后行③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18.以下各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③全国大学生辩论赛④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⑤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⑥《2022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⑦学生在教室里听课⑧美、英、法、日、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⑩小行星撞击地球A.①②⑤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④⑥⑧⑩D.②⑥⑦⑧⑨⑩19.2022年3月21日,欧洲航天局公布了报据“普朗克”太空探测器传回数据绘制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这幅图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验证了宇宙标准模型,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与现有宇宙理论假说不同之处,科学家据此对字宙的组成部分有了新的认识。这说明()①太空探测器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发展②太空探测器具有复原宇宙演变历史的思维机能③认识正确与否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④理论假说会把人类的认识活动引向歧途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0.“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朝着同一方向再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明()A.真理是有条件的B.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界限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二、非选择题:(40分)21.(20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5-\n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材料二:习近平在今年五四青年节考察北大时强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分析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9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回答我们是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1分)22.(10分)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冰雪、干旱等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可是每当发生灾难的时候,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总是亲临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一次又一次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结合材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0分)23.(10分)2022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3月在几内亚等国家暴发的埃博拉疫情定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抗击埃博拉成为世界性联合行动。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1976年最早暴发埃博拉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最新消息,美国在非洲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两位医生在回国接受试验疫苗后,已出院与家人团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将来最终取得成功。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人们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10分)-5-\n2022年高二文科政治第一次月考答案21.(21分)(1)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分析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9分)(2)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回答我们是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0分)【答案】(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分)面对思想文化多种多样的特点,为了建成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分)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能够推动事物发展。(2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领社会全面进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1分)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2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催人向上,使人奋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分)(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分)我们要根据我国国情、根据时代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3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2分)2.(1)结合材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0分)【答案】(1)①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3分)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频发,地球生态环境恶化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2分)②人们在规律面前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分)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认识自然,利用改造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分)3.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人们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10分)①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从对病毒的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体现出人认识具有反复性。(3分)③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疫情的认识防控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逐步认识到病毒的来源、传播等,今后还会不断深入认识,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3分)④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对该毒的认识和预防,逐步深入和取得成效,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3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