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八中2022—2022学年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022.8.28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原生态的音乐声调古朴原真、嗓音鲜润婉转、高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到了来自高远的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土风貌。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的呼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山药蛋”,一嗓子信天游;那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动作和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野山间所产生的“山歌”,其语言韵调都有明显特点。原生态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侗族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音乐我们还是第一次欣赏到,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本届青歌赛上云南省代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名,很多观众都说,这个剧目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13-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目前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失,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和需要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原生态文化的美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尊重!而不要去排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原生态文化中那种纯洁美!1.下列对“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原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且未经商业开发。B.“原生态”文化具有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的特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C.“原生态”文化的特质在原生态舞蹈上有充分的体现: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D.“原生态”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它们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各民族的原生态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如苗寨的山歌、蒙族的呼麦、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等,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B.在歌唱领域中,原生态唱法只要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不会失去原生态歌唱的意蕴。C.原生态艺术地方色彩浓郁,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而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D.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许会像许多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文化现象一样快速消失。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原生态艺术有着独有的艺术语言和地方特色,其它地方的观众会因为语言不通和民俗不同而很难接受它,更谈不上喜欢它、欣赏它。B.原生态民歌因为唱法丰富,有味道,真实得让人获得返璞归真的快感,所以,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胜一筹,从而获得观众的喜爱。C.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离开这块土壤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对民歌手的精心策划、包装完全是不必要的。D.目前,原生态文化生存的土壤正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果我们不去想办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那么,它最终会变质,沦为一种表演。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①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13-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注]①觌(dí):相见。4.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受而籍之以归籍:登记造册B.太祖典禁旅典:主管,掌管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预:参与,加入D.仍赐白金万两仍:还,又5.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百玩之具罗于席吴越人以轻舟追遣之B.观其所取一无所受C.汝何故疏我吾何功哉D.彬之总师也上临哭之恸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5分)(2)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一)晁补之-13-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系帆凌震泽②,抢雨入盘门③。怅望夫差事,吴山閟④楚魂。[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②震泽:太湖的古称。③盘门:苏州城西南门名,是迄今仅存的古代水陆城门,始建于前514年(春秋吴王阖闾元年)伍子胥筑城时。④閟(bì):掩蔽。8.这首诗前两联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5分)9.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怀古之幽情?请加以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荀子《劝学》)(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3)《庄子·逍遥游》中以动植物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浙江的感兴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蚌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严谨、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件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方,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水是浙江的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13-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是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他是最严格的,有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1981年我第一次来,忙于游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年少时代的踪迹。走了一个旧的市区,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接着进入一家咸肉店,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洗得白白的木柜台,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大刀切下去,一股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这次重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山色而顿时感到清爽。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算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抹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几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湖看的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予它骨气。(取材于王佐良的同名散文)(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饮食在作者关于故乡的感兴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源于作者无法追怀的童年。B.作者书写的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游历,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C.作者插叙初次游览杭州的经过,揭示了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特征。D.“水”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也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E.文章勾勒出一幅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2)文中说:“看看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①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②作者对鲁迅又多了哪些了解?-13-(3)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哪些特点?(6分)(4)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进行具体阐述。(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尼采——伟大的漂泊者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一个语言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13-1883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在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来,却好似疯子的谵语。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节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删改)链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等,尼采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B.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C.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由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程,展现出了尼采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D.文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E.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面详实地叙述了尼采的人生轨迹、思想形成过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凸显了他非凡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格魅力。(2)本文题目为“伟大的漂泊者”,尼采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3)简要分析本文首段和尾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6分)(4)文章结尾处作者评价尼采“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你得到的启示。(8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美国政府关门意味着什么?许多国会和白宫职员休假之后,一些美国媒体开始-13-一五一十地讨论这一看起来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B.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C.因为有了充足的伏笔铺垫和出人意料的结尾,莫泊桑小说《项链》的情节显得波澜壮阔,悬念丛生,让读者回味无穷,赞叹不已。D.在以“高中阶段要不要文理分科”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反双方的表现可谓半斤八两,势均力敌,所以格外精彩。14.下列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A.为“初唐五言律第一”的杜审言(胡应麟《诗薮》),为盛唐诗坛开宗立派的孟浩然、岑参,还有张继、戎昱、陆羽、皮日休、宋祁、米芾等荆楚诗人词客,均为唐宋文学之名家。B.“经济不发展,群众不满意;经济发展了,环境破坏了,群众一样不满意。”该县一位干部说,“多年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片面追求CDP增长,容易产生‘吃着祖宗饭,砸着子孙碗’的负面效应,最终反过来又使CDP的增长难以为继。”C.2月15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盛华仁指出:本次“两会”将对驻会代表严格要求,不允许各省市代表自带厨师、食品和加工原料(2月16日《娱乐信息报》)。D.当功利之心和尘俗之念急剧膨胀,当悲壮的故事已变为明日黄花,赵公元帅和孔方兄势必成为吸引众庶千夫的强力“磁场”。15.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运用,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3分)A.微风习习,远处飘来阵阵歌声,也飘来了缕缕的花香。B.蜜蜂酿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酿出了美好的生活。C.萧瑟的秋风吹落枝头的黄叶,却吹不去她满腹的惆怅。D.风和日暖,小院关闭了柴门,却关不住那满园的春色。16.依据下列材料写一则通知,文字可以作删减调整,必须符合通知的格式和语体。发通知的时间为2022年5月26日。(6分)①学校拟举办2022年课本剧竞演活动,请各年级积极组织本年级的师生观看。②本次课本剧竞演的主题是“激活名著点亮心灵”。③本次活动的地点定在学校礼堂。④本次活动由语文组和团委联合举办。⑤本次课本剧表演将和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同时举行。⑥本次竞演活动将在全校范围内评选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⑦本次活动的时间定在2022年5月31日(周三)晚6点。17.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因为这一篇名为《记忆》充满感情和幽默的毕业致辞在网络迅速走红,被学生亲切称为“根叔”。在他的2000字演讲稿里,还有“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等一连串网络热门事件和流行语。-13-“根叔”的演讲风格迅速成为引领校长毕业致辞的新风尚。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在该校2022届毕业生致辞中急速跟进:“华中科大的根叔说,‘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我还想再补充一句,‘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左看右看不顺眼,但还要回来看的地方!’”自称是学生“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李晓红用激情四溢的致辞“对于我,你们可以选择‘爱我或者不爱我’,而对于你们,我只能选择‘爱你们或者更爱你们’”,博得了学生的热烈掌声。随后,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今年该校毕业典礼上也用了流行歌词“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用了“呜呜祖啦”、用了“杜拉拉”、用了“纠结”等学生会心一笑的词汇。“根叔”式的演讲迅速走红,给官话套话成定势的高校毕业演讲注入一股清新风气。对此,你怎么看?请用简洁的语言表明观点和理由,100字左右。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驾机飞越天安门接受检阅,是一件神圣光荣的事情。可按照空中编队的规定,女飞行员梯队只有15架战机飞过天安门,也就是要从16名飞行员中挑选出一名作为备份。“备份”张晓佳坦言:“刚开始知道自己要做备份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小的情绪,但是很快就调节过来了。”备份,就是替补的意思,有需要才能上。张晓佳是国庆阅兵的“备份”,但她没有后悔,因为“备份”也是一种幸福。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3-福州八中2022—2022学年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1.D(原文是“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2.B(说法太绝对,原文“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3.D(A项,原生态艺术正是因其鲜明的语言特色和地域特色受到观众的喜爱;B项,“更胜一筹”错,主观夸大,原文无此意;C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且说法太绝对。)二(一)4.C(预:提前,预先。如李白《长干行》之一:“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5.D(A两个“以”都是介词,前“以”翻译为“把”,后“以”翻译为“用、凭借”;B两个“所”都是结构助词,属于“所V”结构,把动词变为名词性结构;C两个“何”都是疑问代词,翻译为“什么”;D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译为“……的时候”,后一个“之”在谓语和补语之间,翻译为“得”,“哭得悲痛”。)6.D(D选项对原文理解错误。“心存戒备”“有所防范”原文无此意。)7.(1)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这是在追求(接近)名声。(既、终、是、近各1分)(2)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潘美不敢隐瞒,于是按实情回答。(觉、遽、诘、所以、对各1分)(二)8.诗人行船吴淞江,借“荒原”“落日”“鸣狐”“寒天”“吠犬”诸意象,描写了泊舟所见之景。一个深秋的黄昏,诗人所乘之舟傍河停泊。纵目四顾,日落、荒原,不见人迹,唯闻狐狸在坟墓旁鸣叫着;不时从远处村庄传来阵阵犬吠声,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寄托着作者的羁旅愁思并为下文抒发怀古之幽做了铺垫。9.这首诗尾联用典抒发怀古之幽情。徘徊在盘门中,观看着这并列的水陆两门,诗人想起了当初建此盘门的伍子胥。楚魂指伍子胥,夫差重用伍子胥大败越兵,可此后夫差非但不听伍子胥的忠谏,以至身死国灭。诗人因此感慨夫差固然咎由自取,而可惜那伍子胥的忠魂还依恋着吴山。对忠臣的死于非命,诗人表露了他的深沉怅惋之情,一抒幽思。(三)10.(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三、甲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查试卷答案第1页共4页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查试卷答案第2页共4页11.(1)AD(A“占有重要地位”没有依据,“根源于作者无法追怀的童年”更是主观臆断。D.可说“水”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尚可说水是本文组织结构绍兴和鲁迅部分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但不是描写杭州日常生活的核心线索,属于以偏概全。)(2)①色彩鲜明、严谨素净以及质朴温厚的特色。(2分)②要点一:鲁迅创作中即使最平常的叙述也富于感染力。要点二:鲁迅性格中既严格又不乏温情的一面。(4分)(3)①西湖清爽,洗涤红尘,让人感到清爽。②西湖多变,西湖是明媚的,更显清幽,③西湖淡雅天然,素描淡妆,以天然而胜。④西湖性格厚重,富有厚度和重量。水使它灵秀,山却给它骨气。(答出3点即可)(4)-13-“一切景语皆情语”,指对景物的描摹都是为了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对景物的描写其实旨在表达情感,抒情才是目的。作者书写的是对浙江的追忆和游历,勾勒出一副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文章其实就是为了抒发对故乡浓重的赞美之情,赞美这里的山水风物,人文情韵。如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严谨、素净,物件厚实可靠,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鲁迅的艺术素描朴质,温情!他用笔经济,勾画实在处境,有抒情气氛。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严格而宽厚,充满深情,是魅力之源。浙江人杰地灵!西湖清爽,洗涤红尘,让人感到清爽。西湖多变,西湖是明媚的,更显清幽,西湖淡雅天然,素描淡妆,以天然而胜。西湖性格厚重,富有厚度和重量。水使它灵秀,山却给它骨气,同样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解析】【小题2】本题考查对相关语段的概括分析能力。通过对“看看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这一句话前文的分析可以得知。绍兴街道、店铺、水乡景色的特点。原文相关词语为“严谨、素净、温厚、朴质、灵秀”整理之后即可得出答案。同样分析原文有这样的中心语句可以提取“他是最严格的,有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分析这里就可以得出答案。【小题3】本题考查对语段概括能力。要求我们提取相关因素,概括出答案。首先看试题相关于西湖的湖光山色描写是在文章后三段。分别加以概括为:西湖红尘洗涤使人感到清爽,阳光下西湖明媚更显清幽,西湖素抹淡妆,以天然取胜,西湖以厚度和重量而富有特色。【小题4】本题为开放类试题,测试多方面能力。要求先分析原文从而得出自己的体会作答。作答时要注意联系实际体会感受与原文的契合点。谈出自己的见解,观点要鲜明突出。另外要注意字数要求。乙12(1)CD(A项错在:不能说是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性格形成主要还是个人原因,文中交代幼年家人早逝就让他变得孤僻敏感。B项错在强加因果:“尼采结束土年教授生涯”与(悲剧的诞生)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无必然因果关系;:学界表述不准,应为“正统语言学界”项错在:本文并没有全面详实地叙述尼采所处的时代背景,“全面详实”也欠准确。)(2)①思想性格方面:有独立的人格,追求内心的真实。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勇于挑战传统和旧道德、旧时代的价值观念。②成就方面:提出很多重要而且有开创性的哲学思想,一生哲学著述很多,例如第一部哲学专著《悲剧的诞生》等。③地位影响方面: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德国散文的巅峰;指出时代的弊病,使人们对过去的制度观念进行反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①首段:用诗意的语言和尼采自己的话概括了尼采一生漂泊而又伟大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崇敬之情,照应题目;同时引起下文对其人生经历及思想形成过程的叙述。②尾段:再次高度评价了尼采思想的地位及影响力,深化主旨;③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圆合。(4)①这句话既体现了尼采的哲学思想,也概括了他的一生。②“在摧毁中创造”体现了尼采的哲学思想,他认为摧毁旧道德才能创造新的价值体系,凸显了尼采的批判与创造精神。③“-13-在孤独中思考”是尼采一生的主要特点。由于他向传统价值观念挑战,他的思想超越了时代,所以尼采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漂泊与孤独中度过,但他仍在孤独中坚持创作,创造出非凡的哲学成就。④启示:任何新思想都是在打破旧思想的基础上产生,要有批判的姜气,摆脱旧观念的朿缚,提出创见;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不被认同理解,要耐住孤独,坚持自己,才会有成就。【解析】(2)传记类文意中此类题目一般要从人物精神品质、成就、影响三方面来回答。从精神品质方面讲,尼采反叛了自己的家庭,“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敢于对前人的思想提出疑问,用“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反映出他的独立人格,批判精神。从成就角度看,本文提到了他的著作和思想情况“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引起了轰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提出了‘超人’理想”等等。从影响方面看,文章结尾写到“尼采是……巅峰,使人们……进行了反思……穿透了一个时代”,可称之为现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3)本题题干指明在解答时要注意从内容和作用两个方面来回答,内容即本段写了什么,作用一般指结构上的作用。首段从内容上看,概括了尼采的一生,尤其突出了“漂泊”的特点,结构上领起下文。尾段“尼采是……巅峰,使人们……进行了反思……穿透了一个时代”,高度评价了尼采的影响,深化主题,与首段形成呼应。(4)这句话出现在结尾段中的总结部分,由此可以断定,这个句子是对尼采一生的高度概括。考生在解答时应首先明确这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然后分析这个句子的含义,点明“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分别指什么,是对尼采哪些方面的概括,然后再结合上述分析谈得到的启示。总之,这类题目在解答时一定要依据原文,切不可脱离原文空谈启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查试卷答案第3页共4页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查试卷答案第4页共4页四13B(A一五一十:1.以五为单位往下计数。2.比喻叙述从头到尾,源源本本,没有遗漏。也形容查点数目。C“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修饰对象错误,“情节”应是“波澜起伏”D褒贬误用,“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14B(A项“初唐五言律第一”应在“(胡应鳞《诗薮》)”的前面。C项括号移到句号后面。D项“赵公元帅”和“孔方兄”这两个都应加双引号。)15A(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BCD三项,动词与宾语之间本来都适合搭配,而A项的飘来与花香是可以搭配的动宾关系。修辞中“拈连”,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16.(6分)参考示例:通知(1分)兹定于2022年5月31日(周三)晚6点,(1分)在学校礼堂举办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激活名著点亮心灵”2022年课本剧竞演活动,(1分)届时将在全校范围内决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请各年级组织好本年级师生观看。(1分)语文组、团委(1分)-13-2022年5月26日(1分)17.从“校长”到“根叔”,虽然只是一个称呼的变化,但却意味深长。学生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他们所需要的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校长,而是能走到他们中间的普通人。与校长这个冷冰冰的称呼相比,“根叔”在多了几分亲切的同时,更多体现出的是学生对校长的敬重爱慕之情。可以说,“根叔”就生活在学生当中,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与学生共呼吸,这样的校长没理由不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李培根为中国校长提供了一面镜子,学生需要的不是虚情假意的安慰,他们需要智者的引导,但引导的情感应该是真挚的,引导的姿态应该是平等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