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2年上学期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1.D(A“囊括”词义过重,范围扩大;B唐代贡瓷、宋代名瓷多在北方,原文“唐代河南府有贡瓷”“至宋,著名的陶业多在北方”可知,另外,“这”原文不代唐代贡瓷、宋代名瓷;C“河患”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从原文“北方社会之屡受摧残,更甚于河患”可知)2.C(“都按朝代先后顺序”以偏概全,如讲“北方社会之屡受摧残”,从唐中叶到五代,接着到唐后期、安史乱后,最后讲到宋辽、宋夏对峙到安史乱后,这些不是全按时代先后顺序)3.A(“因为战乱,所以北方许多精英都往南方迁徙”无中生有,其原因不一定是战乱;另外,导致应举与宰相人数南多的原因有很多,不全在战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C(材料三说“挖掘出深层的文化内蕴,以现代的包装方法予以展现,或将取得较高的关注度”,不包括“低廉的价格”。)5.B(“这批价低质劣的老国货”有误,从原文看不出老国货都是“价低质劣”的。)6.①着力挖掘商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引发消费者的怀旧情怀;②运用现代包装方法,加强跨界合作,突出品牌个性,吸引年轻消费者;③通过科技、文化等赋能,推出高端高新产品。(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7.C(“扑朔迷离的开放情节”不是欧·亨利的典型风格,本文也没有“幽默滑稽的效果”。“欧·亨利”式的小说以戏剧性的情节和出乎意料的结尾而引人入胜,常常具有批判讽刺的效果。)8.①为人物出场做铺垫。小说开头写暮色苍茫,夜幕昏暗,这为小说中三个失意落魄的人物的出场提供了昏暗模糊的背景。②使情节展开自然合理。因为昏暗的环境,使得老人丢香皂、找香皂,葛尔特茨比从怀疑到相信进而资助年轻人等一系列情节的展开自然而合理。5/5\n③暗示了故事的结局。开头昏暗凄凉的背景暗示了葛尔特茨比从怀疑一切到最终被骗的可悲结局。(每点2分)9.①“年轻人和老先生合作行骗”:“老先生”离开长凳时遗落了香皂,“他坐过的地方几乎立即就被一个年轻人占领了”。这便是合作的明证——不能将空位让与无关之人占据。(2分)②“诺尔曼·葛尔特茨比曾经也是个骗子”:葛尔特茨比初见“年轻人”时,一眼就看出他的企图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对方尚未说话,仅仅一个表情就使他立刻警觉起来。他不动声色地听完“年轻人”的故事,嘴上应付说“并非完全不可能”而内心已经确认对方是个幼稚的骗子,然后得意地指出行骗剧本中的破绽。他对“年轻人”的言行有着准确的了解,说明他深谙其道,可能曾经也是“同道中人”。(4分)(文中依据不止一处,言之成理即可。)10.D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11.B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一般指同一朝代父亲把帝位主动让给儿子"错,一般指王朝换代帝位更换。12.C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他奉命率军追赶逃叛的杨玄感和斛斯政"错,他追赶的叛军没有杨玄感。13.(1)多次拿装饰华丽的物品向皇太子索取欢心,因此很受亲近优待,太子经常在皇帝面前称赞他。(1)小题的关键点∶"数"意为"多次";"见"表被动;"每"意为"经常";"取悦于皇太子"状语后置句。(2)大力整修军械武器。因为阎毗生性灵活工巧,熟悉以前的典章制度,(隋炀帝就)下诏让他负责此事。(2)小题的关键点∶"盛"意为"大力";"以"意为"因为";"谙"意头"熟悉";"典"意为"担任""掌管"【评分细则:每小题关键点每处1分,意思翻译准确即可】【参考译文】5/5\n阎毗,榆林盛乐人。祖父阎进,后魏本郡太守。父亲阎庆,周上柱国、宁州总管。阎毗七岁时,继承爵位石保县公,封邑一千户。等到长大,外表庄重严肃,很喜欢经史。向萧该学习了《汉书》,通晓大要。能写篆书,擅长草书和隶书,尤其善于绘画,是当高祖受禅,阁毗凭借才艺侍候太子,多次拿装饰华丽的物品向皇太子索取欢心,因此很时的妙手。周武帝见到阁毗,很喜欢他,命娶清都公主为妻。周宣帝即位,拜授仪同三司,任千牛左右。受亲近优待,太子经常在皇帝面前称赞他。不久拜任车骑,担任太子的警卫。皇帝曾经派高颇在龙台泽进行大阅军,各军队伍多不整齐,只有阎毗一军,法令制度严肃认真。高颇把这些告诉了皇帝,阎毗特别受到丝帛赏赐。不久兼任太子宗卫率长史,不久升任上仪同。太子服饰器用玩赏的物品,多是阎毗购置。等到太子被罢免,阁毗判罪杖打一百棍,和妻子儿女都被发配为官府的奴婢。两年后,赦免释放为平民。隋炀帝继位,大力整治军用器具,因为阎毗心思灵巧,熟悉以前的典章制度,下诏让他担任他以前的职位。不久拜任朝请郎。阎毗建议,帝王的车舆、车轿等,多有增加或减少,事见《舆服志》。提升为起部郎。皇帝曾经大力装备天子车驾,嫌从行的侍从车辆太多,回头对阎毗说∶"开皇时期,出行的侍从车有十二辆,事情也就办了。现在侍从车八十一辆。我想减少它,依据什么才能行呢?"间毗回答说∶"现在制度依照从前(皇帝出行,车辆规模有三种),大驾依照秦朝,法驾依照汉朝,小驾依照宋制,以此为等差。"皇帝说∶"哪里用得上秦朝的制度呢?大驾适合三十六辆,法驾适合用十二乘,小驾去掉不用。"长城的劳役,阎毗总管事务。等到皇帝在恒岳祭祀,下令阎毗营造举行祭祀大典的坛场。不久改任殿内丞,跟从皇帝到张掖郡。高昌王在皇帝巡行地朝拜,诏令阎毗举着符节迎接慰劳,就准备护送他们进入东都。不久因守母丧离开职位。不到一年,命令派他就职治事。皇帝准备发动辽东战役,从洛口开水渠,到达涿郡,用作运粮的水路。阎毗总督这次劳役。第二年,兼任右翊卫长史,营造临朔宫。等到征战辽东,以现任官职兼任武贲郎将,主管皇帝的侍卫工作。当时各路军队围攻辽东城,皇帝命令阎毗到城下宣读诏令,敌人的弓箭乱放,阎毗所乘坐的马中了流箭,阎毗脸色不变,语气高低有节奏,完成这事才离开。跟从隋炀帝征战辽东,遇上杨玄感造反,皇帝回师,,兵部侍郎斛斯政逃奔辽东,隋炀帝命令阎毗率领二千骑兵追赶他,没赶上。斛斯政占据高丽的柏崖城,阎毗攻打了两天,诏令阎毗回师。跟从皇帝到高阳,突然去世,时年五十岁。皇帝对阎毗的死深感哀悼痛惜,赏给殿内监的官位。14.D(A项,首联上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为乐当及时,5/5\n何能待来兹”,诗意翻进一层,“即使想效法古人及时行乐,然而生命即将走到终点,能行乐的时间也不多了”;下句化用《短歌行》中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深沉的忧思,而诗人却说“歌不成”,忧思更深,这里有诗人对个人际遇的忧愤,有对国事颓唐的感伤。选项中的“化用”“语意翻进一层”表述都是恰当的。B项,“暮”点明时间,也隐含人到暮年之意;“寒”点明时令,也暗合诗人的心绪。是景语也是情语,“情景交融”的表述是恰当的。C项,颈联意思是“历来高人雅士以饮酒为人生第一乐事,人生中除了诗,其他都是过眼云烟”,“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的意思是“一杯酒就能与宾客们尽兴而欢,几个字就显文采风流”,都表达诗人对“饮酒赋诗为乐”的称道。D项,“雪舟相访”是对与友人相聚的设想,照应题中的“招”。选项表述为“与友人李郢秀才雪中放舟,欣赏胜景”有误,故该项不正确。)15.①先是抑郁愁苦。“时已晚”“歌不成”,流露出人生短暂,功业难成的抑郁之思;“千里暮山”“一溪寒水”,营造出凄凉清冷的意境,表达了落寞抑郁之情。②然后转为旷达乐观。“饮为高人”“浮世强名”,否定功名,在饮酒、赋诗中自得其乐;“雪舟相访”,诗人沉浸于与朋友相聚的设想中,喜不自胜。(每点3分,共6分。)16.(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重点字:遗)17.B【解析】第一空:趋之若鹜:像成群的鸭子争先恐后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相追逐(多含贬义);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语境强调模仿,故排除A;第二空:得意忘言: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得意忘形:形容高兴的失去了常态。语境强调观众对“文学的形象、美术的形象”的心领神会,故排除C;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谨慎,也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与语境的语言大师不搭配。D、恰如其分:(说话、办事等)恰当稳妥,正好合乎分寸。适可而止: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指做事不要过分。与语境意思不合。18、C(3分)19、D(A“吸引”和“关注”搭配不当;B成分赘余。“诸多”与“数不清”重复,去掉“数不清”;C不合逻辑。“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把意思说反了。)5/5\n20.①式微的不只是春节(不只是春节在淡化或式微)。②节日是有灵魂的。③越需要传承节日(越需要将传统节日传承下去)。(每处2分。根据①项前文语境,谈论对象“过年”(春节)以及关联词“也”推测出所填内容应该是“不只是春节在淡化”。根据②项后文内容可知,话题涉及“节日”与“灵魂”的关系,因此应该填“节日是有灵魂的”。根据③项前文“越是如此”以及后文“而且……予以传承”,意思更进一层,进一步说明传承的方式,表明应该填“越需要传承节日”。)21、【答案】5G是继4G之后能使网速百倍增长并将于2022年由欧盟推出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22、参考立意:(一)第一个人的角度:1.改变环境可以带来成功。2.改变环境可以改变生存状态。3.灵活变通可以带来新的契机。(二)第二个人的角度:1.改变环境需要付出代价。2.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3.生活中,总有些必要的丧失。(三)第三个人的角度:1.坚持奋斗,亦能圆梦。2.不忘初心,实现梦想。3.坚守本分,成就自我。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