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2022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检测试题一。语言运用(15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沤肥/呕心沥血拮据/佶屈聱牙框架/匡国济民B.参谒/斗转参横 翘楚/翘足引领 哄传/一哄而散C.贝壳/金蝉脱壳饮马/饮水思源殉职/徇私枉法D.复辟/开天辟地累赘/硕果累累结实/张灯结彩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辆核载才9人的面包车,居然塞了22个人.为了避让其他车辆,突然翻车,事故致一人伤重不治,多人受伤这也在提醒客运司机一定要按标准搭载,不要满载而归。B.一边是残忍地从年仅两岁的小孩身上碾过而逃之夭夭,一边是勇敢地跳下河救起落水小孩而最终献身。近日发生的这两件事传得沸沸扬扬。C.兰考火灾发生后,人们期待涌现更多的像焦裕禄那样为了人民的事业宵衣旰食、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D.全省工业经济冲刺推进会要求各地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指标分解,确保各项目标最终不致陷入纸上谈兵的窘境。3..概述下面一幅漫画的内容(不超过40字),指明这幅漫画的含意(不超过20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下面一首诗一、二段的内容与形式,续写第三段。(5分)(第一段)我是植物/我被春天翻译成花朵/我是花朵/我把秋天翻译成果实(第二段)我是雨/我被大地翻译成新绿/我是新绿/我把春天翻译成生机(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童区寄传柳宗元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自毁齿①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不足,则盗取他室,束缚钳梏之。至有须鬣者,力不胜,皆屈为僮。当道相贼以为俗。幸得壮大,则缚取幺弱者。汉官②因以为己利,苟得僮,恣所为不问。以是越中户口滋耗。少得自脱,惟区寄以十一岁胜,斯亦奇矣。桂部从事杜周士为余言之。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8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②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注:①毁齿,小孩换牙,指七、八岁。②汉官,汉族官员,边境地区多是派汉人做官。③秦武阳,战国时燕人,十三岁杀人,后作为荆轲的副手刺杀秦王,未成被杀。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是越中户口滋耗耗:减少B.行牧且荛且:而且C.童微伺其睡伺:观察D.大府召视儿,幼愿耳愿:老实6.下面的句子,全都直接表现区寄机智勇敢的一项是(3分)()①少得自脱,惟区寄以十一岁胜,斯亦奇矣②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③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④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⑤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⑥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区寄所以能够自救,在于利用了敌手麻痹大意、低估对方的智力和胆量的弱点。B.再被贼人抓获后,区寄危在旦夕,但他用“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打动强盗的心,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再次留下了杀贼逃脱的可能。C.本文中,作者通过一个牧童被劫的故事,揭露了掳掠儿童、贩卖人口的社会现实,并且说明在残害人民这一点上,官匪本是一家。D.区寄机智勇敢。他伪儿啼哭,就刀就火绝绳,连杀二贼,哭叫报官等等,这些都是一般孩子难以达到的。虽是传记,但是可以看出本文虚构的成分居多。8.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3分)②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4分)③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除夜作高适,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⑴首句“旅馆寒灯独不眠”作者是怎样抒发情感的?(4分)⑵请具体说明第二句中“何事”的具体内容。(2分)⑶清人沈德潜评论第三句话“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请分析其表达特色及效果。(4分)8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⑴.春冬之时,,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⑶.左牵黄,。,千骑卷平岗。(《苏轼·江城子》)⑷.,靡有朝矣。(《诗经·氓》)⑸.,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⑹.,唇亡齿寒。(《左转》)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一小时的故事〔美国〕凯特•乔宾①知道马勒太太心脏有毛病,将她丈夫的死讯透露给她时,尽量婉转也相当费了一番心思的。是姐姐约瑟芬吞吞吐吐告诉她的。理查——马勒的朋友,那时也在马勒太太身旁。火车出事惨剧的消息传到报社,他看见“死亡名单”中,马勒先生的名字列为首名。②她顿时,突发性、毫无顾及地哭倒在姐姐的怀中。当一阵伤恸过去之后,她独自回到自己房中。敞开的窗户前,立着一张舒适、宽大的靠背椅。她将身子沉了进去,陷入一阵拖缠她的身躯且似乎已噬蚀到她心灵的疲惫。她看见家门前广场上的树梢无不震颤着新春的声息,空气中嗅得到春雨的甜香,窗下街头传来小贩的叫卖声,远处不知谁的歌声袅袅飘到她的耳际,无数的燕子在屋檐下呢喃。面对她窗户的西方天边,相遇又相叠的云层中这里、那里地绽出几块青空。③有些什么在向她逼近,而她正怯怯地等待。是什么?她不知道;太微妙,只能意会,无法言传。④她开始认出了向她逼近且要占有她的是什么,她奋力地想用如她那白净、瘦长双手一般无力的意志,将它击退。当她不再抗拒的时候,一个渺小、悄然的字眼自她微启的唇间溜了出来。她屏住气息一次又一次地说:“自由、自由,自由!”她的脉搏加快,循流的血液温暖也松弛了她每一寸的肉体。她并没有犹豫且思量自己是不是被一种怪诞的欢愉迷惑了。一股清晰、崇高的意念使她斥笑这根本是不屑一顾的想法。她知道,当她看见那双被死亡合起的仁慈而温柔的手,那张对她从不具安全感与爱,如今该已凝固、灰冷且死亡的脸孔时,她会再度哭泣。但是她却看见在那悲愤的一刻过后,决然属于她自己的长远年华的到来。她张开并伸出臂膀去迎接它们。在今后那些岁月里,她不会再为另外一个人活;她要为自己活。今后将不会再有一种强烈的意志迫使她向那种盲目的坚守屈服,那种男人与女人均自认有权将个人的意志强施于另一同类的信念。无论是出于善意或居心冷酷,她要采取的此一行动,在那觉醒的片刻看来,总觉得像是一种罪过。然而,她终归是爱过他——8有的时候。多半的时候,她并不爱他。又怎么样呢!当面对自我肯定的执迷,突然认清了这是她生命中最强烈的冲动时,爱情,这无人能探破的神秘,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肉体与灵魂的解放!”她不停地悄声念祷。⑤约瑟芬恳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这样会病倒的。看在老天的面上,开门吧。”⑥“走开。我没有病倒。”⑦的确没有,她吐出了一句明快的祷言:但愿人生长久。就在昨天当她想到人生可能长久时,她还打了个冷颤呢。她终于立起身来,在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房门。两人走下了楼梯。理查在下面等候她们。有人在用钥匙开启大门的弹簧锁,进来的是马勒先生。他略带旅途的倦容,手里却很从容地提着旅行袋与雨伞。他的旅程离火车出事地点遥不可及,他根本不知道会有车祸发生。他站在那里,对约瑟芬刺耳的尖叫,对理查飞快地要挡住他,不给他妻子看见而感到错愕。⑧然而,理查已经太迟了。⑨医生到来时,说马勒太太死于心脏病——乐极生悲的结果。11.文中第②段中描写窗外景色有哪些作用?(4分)12.本文刻画人物时,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6分)13.“医生到来时,说马勒太太死于心脏病——乐极生悲的结果。”这句话颇为精妙,请简析。(4分)14.本文在情节设置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西施亡吴之谜吴王夫差是一个亡国之君,却不同于一般昏君,恰恰是个霸才。他的最显著的弱点是刚愎自用,轻敌拒谏。吴越是世仇,都想问鼎中原。越王勾践恰好是个阴谋家。《国语·越语》记勾践曾对范蠡说:“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乱民功,逆天时”云云,这是从敌人方面说的坏话;从《国语·吴语》及《史记》看,看不出他怎样沉湎于酒色。吴强越弱时,越国遣大夫文种求和,伍子胥坚决反对,越人便以美女八人献与太宰嚭,太宰嚭向夫差说了好话,夫差就答应了越国,则受美女的是太宰嚭。这人是从楚国逃亡出来,后来成为吴国罪魁,夫差的致命伤是容许卧榻之侧的强敌安然存在。说到吴国之亡,自然会想起西施,就像谈唐明皇的出奔,会想起杨贵妃一样,可是在《国语》和《史记》中,却一句也没有提到西施。先秦载籍中,《墨子·亲士篇》曾这样说:“是故比干之殪,其伉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车)裂,其事(功)也。”8这当是最早提到西施名字的史料,但西施为什么会因美而被沉在水中,没有明说。这以后,西施便成为美女的共名,直到今天,也是这样,就像月里嫦娥成为美女共名一样(历史上也有由共名而成为专名的,如漂母)。《孟子。离娄》的“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西子之称,自孟老始。《庄子。天运》有西施病心而颦,邻居丑人效之的故事(后来乃有东施效颦之说),《荀子。正论》里也提到她,这里就从略了。说明在先秦时,西施已成为美人的典型,并且有故事在流传着,流传的地区当在今河南、山东一带。将西施作为美人计的宠儿,始于后汉人赵晔的《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和文种商量后,“乃使相者国中,得宁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乃使相国范蠡进曰……吴王大悦曰:越贡二女,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这完全是小说家的笔法,还有是后汉人袁康的《越绝书》卷八,内容相类,文字更简单。至于馆娃宫、响履廊之类,全出于后人的附会铺张。又据上述记载,越国所进的还有一个郑旦,而西施却独享艳名,现在知道郑旦的人就不多了。当吴王夫差接受越国二女时,伍子胥立即反对:“臣闻贤士国之宝,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已,周亡以褒姒。”这话原是老生常谈,却又很重要,因为这三个美女,都是被征服部落故意以美女进献的。到了后汉的赵晔、袁康时,由于西施在战国时已享艳名,而赵晔、袁康又是会稽人,也即越人,便把她补了进去,成为亡国之君生活上一种连锁性的取败特征,实际仍不脱“女祸论”的习见。总之,在《国语》和《史记》时代尚无西施亡吴之说,否则,以史公的好奇,岂有不刻画之理?《论语》里“子见南子”的寥寥四五语,到了史公笔下,就写得帏影珮声,摇曵生姿。至于《墨子》里“西施之沉,其美也”二语,《墨子问诂》引苏时学说,以为与《吴越春秋》所记的“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之说符合,那是以后说来弥缝前说,《墨子》原意究意如何,尚不可知。颇疑“进美女”一度也成为史学界的思潮,而这又是女性意识强化的一种辐射,也是创作心理上很有趣的现象。回到先秦去,那里有看不尽的迷宫,足够我们徘徊流连,而且同样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 15.“说到吴国之亡,自然会想起西施,就像谈唐明皇的出奔,会想起杨贵妃一样”运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16.作者不同意“西施亡吴”之说,其根据有哪些?请分条列举。(8分)17.指出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6分)七.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如果你去印度,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里的公路特别破旧,最好的路都赶不上我们的二级公路。但只要你沿着公路走,每隔数公里你就会发现一座华丽的教堂,其华丽程度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一位旅行者问当地的居民:“你们这里教堂如此华丽,公路却如此破旧,你们就不能把那些建教堂的钱用来修公路吗?”居民答道:“路是通向财富的,不重要;教堂是通向神的,很重要!”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含意,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8参考答案1.答案:【A】A项,òu/ǒu,jié/jí,kuàng/kuāng;B项,cān/shēn,qiáo,hōng/hòng;C项,ké/qiào,yìn/yǐn,xǔn;D项,bǐ/pǐ,léi,jiē/jié。2.答案:C。A项,“满载而归”是指装满了东西回来,常形容收获甚丰,不符合语境;B项“沸沸扬扬”,状态词,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含贬义。对“救人献身”这一感人行为的社会反应不可用“沸沸扬扬”来形容。用在此处,犯“感情色彩不当”的错误;D项“纸上谈兵”,指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用在此处,犯“望文生义”的错误。此处宜改用“一纸空文”。3.4分。答案:[内容]一棵大树被狂风拦腰折断,压坏了一所房子,而房子的主人却巧借大树的断枝悠然地荡起了秋千。(2分)(说明:画面有几个部分。主要部分是折断的大树压坏房子。左上角树丛偏斜,系风所致,暗示自然灾害,并非人为。折断的树干下有一副秋千,一个人坐在秋千上运动;而打秋千的人,可能是房子主人。)[寓意]面对灾难,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2分)(说明:风把大树刮倒,树把房子压坏。偏斜的树丛(代风)、折断的树、损坏的房屋,都与自然灾害相关,以此借代灾害严重。但主人在灾害面前没有愁眉苦脸,而是利用树干打秋千进行娱乐,以此借代在灾害面前善于寻找快乐的乐观心态。)4.5分。答案:我是雪/我被太阳翻译成水/我是水/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一句1分,语句通顺1分。(解答本题必须按照结构特点:我是……我被……翻译成……;我是……我把……翻译成……。内容上三个事物要有一定的联系,修辞上要运用暗喻的手法。)5.答案:B。且:一边。6.答案C.②④⑥7.D,“虚构的成分居多”有误。传记可以有适当的艺术加工,但是所写必须是真人真事。8.10分①(3分)柳先生说,越地的百姓寡恩薄情,不论生下男孩女孩,都当作货物一样看待。(“少恩、货”各1分,语句通顺1分。)②(4分)他不好好待我,主子你果真能保全我的性命并好好待我,无论怎么样都可以。(1、3两个分句各1分,第2个分句2分)③(3分)这个孩子比秦武阳小两岁,却用计谋杀死了两个豪贼,怎么可以靠近他呢?(每个分句1分)9.10分。⑴(4分)“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凄寂(孤寂、凄清、孤独等)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无比思念之情(2分)。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1分)。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1分)。⑵(2分)他身处除夕之夜(1分)。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1分)。⑶(4分)①“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2分)②诗人运用了反客为主的写法,即为反衬手法(1分)。不写自己思念故乡亲人,却写千里之外的亲人思念自己,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更好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1分)810.8分。每句1分。答案:⑴则素湍绿潭,⑵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⑶右擎苍,锦帽貂裘,⑷夙兴夜寐⑸山河破碎风飘絮,⑹辅车相依11.4分。①借景抒情或以景衬情。所写景物都带有明快、有生机的特点。暗示人物轻松而又愉悦的心情。(2分)②以云层、青空分别象征限制自由的婚姻、即将来临的自由。(1分)③为下文揭示人物的心理以及情节的发展做铺垫。(1分)12.6分。运用了心理描写(2分)。作用:①交待露易丝的婚姻痛苦。②表现露易丝面对即将来临的自由时的喜悦。③反映露易丝内心的冲突:在更多解放快感的同时,也有负罪感。(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13.⑴医生认为马勒太太是乐极猝死,而其实她是因情绪的大起大落而猝死。⑵这句话具有反讽意味(黑色幽默),让人回味无穷。(每点2分,共4分)14.6分。有许多虽出乎意料,但又合乎情理的地方(2分)。①马勒太太接到死讯后看似异常的表现,实际上是符合其生活逻辑的。②作者设置仅仅凭借报上登载的名字就判断马勒先生之死这个情节,就埋下了可能会弄错的伏笔。③文章开头交待露易丝有心脏病,为最后她的猝死埋下伏笔。(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意对即可)15.4分。类比或类比论证(2分),表明在一些人看来,吴国之亡,安史之乱,皆缘于女祸。(2分)16.8分。①在《国语》和《史记》之中尚无西施亡吴的记载;②《墨子》里“西施之沉,其美也”不能作为吴人痛恨西施亡吴,把她沉入水中的证据;③《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这完全是小说家的笔法,不足为信;④《墨子问诂》“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那是以后说来弥缝前说,《墨子》原意究意如何,尚不可知。(每点2分)17.6分。运用比喻的手法(2分),指出了先秦诸多学说原意究意如何,尚不可知(2分)。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新的见解(2分)。18作文。[写作提示]本题所供材料完全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没有对材料的意蕴和倾向作出任何提示,所以审题难度较大。学生只要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言之成理即可。比如,着眼于信仰与财富的关系,可以强调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坚守精神家园的的主张;也可以主张摒弃虚无的追求,自主创造现实的幸福。再比如,着眼于信仰的内涵与形式的关系,可以侧重论述内涵的重要,而否定华丽的形式。本题所供材料完全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没有对材料的意蕴和倾向作出任何提示,所以审题难度较大。学生要全面理解材料的含意,就必须认真分析旅行者和印度居民的对话,辩证地看待信仰和财富的关系。如能辩证统一地提出既要坚守信仰又要积极创造财富的观点,可以视为最佳立意,评为一类作文;如能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提出见解并且言之成理,可视为符合题意,评为二类,比如,可以主张摒弃虚无的追求,自主创造现实的幸福;也可以强调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坚守精神家园的重要。再比如,着眼于信仰的内涵与形式的关系,可以侧重论述内涵的重要,而否定华丽的形式。如果只是简单地肯定信仰而否定财富,或者简单地肯定财富而否定信仰,这样的立意则只能评为三类。(参考高考评分标准评分)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