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阶段检测一语文试题第一卷(40分)一、课内文言文(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A.敬贤礼士B.瑜等率轻锐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亏损、削弱B.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辄:就C.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指责过失D.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矜:怜悯3.下列加点字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金就砺则利三窟已就B.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吾属今为之虏矣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乘犊车,从吏卒D.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4.选出与例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句式结构一致的一项()A.大王来何操B.人马烧溺死者甚众C.裹以帷幕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因①不如因善而与之②因人之力而敝之B.乃①蒙冲斗舰乃以千数②骑乃得过C.而①表恶其能而不能用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D.于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二、语言知识及运用(每题3分,共18分)6.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弥(ní)天苔(tái)藓偈(jì)子如椽(chuán)大笔B.强劲(jìng)嘈(cáo)杂堤(tī)岸载(zài)歌载舞C.数轴(zhóu)细胞(bāo)征辟(pì)锲而不舍(qiè)D.露骨(lù)菱角(líng)匀称(chèn)令人咋舌(zé)7.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A.另辟蹊径犯而不较钓鱼杆寒暄B.无瑕顾及趋之若鹜里程碑端详C.前景暗淡一夜窜红暴发户就犯D.寻物启事文笔简洁座右铭诀别8.下列词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A.口颂心惟湮没无闻各行其是必须品振撼-9-B.寥若辰星棉里藏针万籁具寂灰蒙蒙枯躁C.若即若离汗流夹背摧眉折腰油布蓬白皙D.皇天厚土形容枯稿火中取栗潜意识纱账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地方政府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______,但集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2)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他们还应加倍努力地学习。(3)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一个______解决的严重问题。(4)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道德行为并不单纯是道德规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A.扶持中止急需遵守B.扶持终止亟待遵循C.扶植终止急需遵循D.扶植中止亟待遵守10.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70年代以后,海上汽油资源开发一马当先,对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B.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C.广大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D.摆脱“自我”,尽快进入角色,对于许多演员都是个难题,而对于贪官们来说却是驾轻就熟小菜一碟。1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书中,李大猷博士用一百多种中草药名来作为各篇题头的“注解”,成就了该书独特的表达方式,被称为“中国社会的本草纲目”。B.新落成的湖州高铁车站的配套设施较以前的普通车站有了明显改善,高清大屏幕不间断地提醒旅客警惕防骗防盗。C.央视的《中华好诗词》以高雅的立意、精巧的设计、轻松的形式,将中华诗词艺术与电视媒体巧妙结合起来,满足了电视观众对传统文化多样性的需求。D.近年来,抗战题材的电视剧越来越多,但质量参差不齐,那些粗制滥造、夸张离奇的垃圾作品,也许在一年后,甚至几年后就会被人们遗忘得一干二净。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每题3分,共12分)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父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亲,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士廉进说曰:“-9-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士廉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长真仅以身免,余众尽降。武德五年,士廉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贞观元年,擢拜侍中,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枚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廉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遣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五年,入为吏部尚书。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辄焚稿,人莫知之。十六年,表请致仕。二十年,遇疾,太宗幸第问之,因叙说平生,流涕嘘唏而诀。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二。(《旧唐书•高士廉传》)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适:出嫁B.既觉而涕泗横集觉:醒来C.俭坐与交游坐:停留D.内离外蹙蹙:窘迫1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事父母以孝闻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B.分其余资,轻装而去项王按剑而跽曰C.因命士廉为行军司马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士廉下车,以礼致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高士廉讲求伦理道德的一组是()①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②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③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④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⑤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⑥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⑥D.①⑤⑥1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士廉在隋朝时曾被贬官岭南,他精心安排好父母和因丈夫去世而依靠他的妹妹一家的生活才轻装前去。B.钦州的宁长真率兵进攻交趾太守丘和,丘和要匆忙迎战,在高士廉的劝说下运用谋略战胜了宁长真。C.高士廉归附唐朝后调任蜀地为官,他善于教化,改变当地不良民俗,促进文化教育,尊敬而礼待隐居不仕的朱桃椎。D.高士廉入朝为高官,很受皇帝的信任,他能尽职责,上了很多奏章,但事成之后他就烧了奏章的稿,所以没有人知道这些事。第二卷(共110分)-9-四、(共24分)16.翻译下列句子(10分)山东省中学联盟(1)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5分)(2)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5分)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菩萨蛮•宿水口[南宋]洪瑹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1)古典诗歌在景物描写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4分)(2)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18.默写填空(每句1分共6分)(1),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3),。用心躁也。(荀子《劝学》)(4)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5)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6)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五、语言表达题(8分)19.用三个短句将下面这个单句的内容重新表达,改后句意不变。(4分)现在,后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使人们重新想起了早就引起后现代理论家重视的柏拉图的关于现实与真理隔着一层的观点。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给航母上舰载机下达起飞指令时使用手势的四个原因,每点不超过5个字。(4分)“辽宁舰”舰载机成功起落后,网民纷纷模仿航母弹射指挥官(射手)下达起飞指令的动作,且戏称为“走你”-9-。由于航母甲板上各种情况变化过快,输入的数据常常跟不上变化的速度。航母上设备很多,雷达等就有几百个,使用无线电肯定会产生干扰。语言上同音字的沟通歧义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事故,这个时候视觉是最直观而且最没有歧义的。所以航母舰载机的起飞,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1)(2)(3)(4)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8分)如果你为四郎哭泣龙应台(1)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一百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2)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八十五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必喜欢。(3)遥远的十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十五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4)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5)父亲十六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十六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斗争对峙中仓皇度日,七十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6)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7)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8)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得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⑼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认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10)在那以后,我陪父亲去听过好几次的《四郎探母》,每一次都会遇见父老们和他们中年的子女;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11)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地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四百年后仍让人感动。(12)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9-(13)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14)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15)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验过“四郎”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16)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21.这篇文章的标题颇具特色,请试加分析。(4分)22.赏析第16段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4分)山东中学联盟23.龙应台曾说,文学的一种“功能”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你通过《如果你为四郎哭泣》一文能看见哪些感动?(4分)24.这篇散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6分)七、作文:25.“人的修炼和树的成长一样,必须具有三个条件,一要有知识的积累,二要有思想的照耀,三要有人格的支撑。”这是华中师范大学日前举行的2022届毕业典礼上,文学教授晓苏演讲中的一段话,读后你有何感想?请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9-高三阶段检测一语文试题答案1、答案C2、B(辄:总是)3、C(C使跟从A靠近完成B连接一类人D希望宠幸)4、B定语后置(A、宾语前置C、状语后置D、宾语前置)5、C(A、①趁机②凭借B、①甚至、乃至②才C、①因而②因而D、①向②被)6、答案D7、D(A、犯而不校钓鱼竿B、无暇顾及C、一夜蹿红就范)8、B(A、口诵心惟必需品震撼B、寥若晨星绵里藏针万籁俱寂枯燥C、汗流浃背油布篷D、皇天后土形容枯槁纱帐)9、B(“扶植”有培植之意,此处应用“扶持”,侧重于帮助、支持。终止:最终的结果,最终停止,不再发展下去、进行下去了。中止:事情中途停止,事情还没有完成,由于某种原因,被迫停止,有可能再继续下去,也有可能不继续下去。“急需”侧重主观上急切的需要,“亟待”客观上的需要,迫不及待。“遵守”指不违背,与标准保持一致;“遵循”强调遵守并依循着办,与“规律”搭配。)10、答案:B、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11.C(A.结构混乱。主语不一致,可在“被称为”前加“这本书”。B.“警惕防骗防盗”否定不当。D.“一年后”和“几年后”不合逻辑,“一”和“几”对调。)12、C(因为)13、B(A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因为”,第二个“以”是表目的的连词“来”。B项两个“而”都是表示修饰。C项第一个“因”是介词“于是”,第二个“因”是介词“通过”。D项第一个“之”是代词“他”,第二个“之”是动词“到”)14、B15、B(“丘和要匆忙迎战”是错误理解,文中“和欲出门迎之”,是丘和要出城门迎接宁长真,有投降之意。从高士廉的话也可推知此意。)16、(1)不久适逢天下大乱,朝廷政令断绝。高俭长期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对北方顾念更加深切。译出大意给2分;“寻”(不久,随即)、“问”(音信,书信)、“弥”(更加)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高俭)又趁着闲暇时选拔善作诗文的人,让他们举办文学聚会,同时让儒家学者讲论经史,勉励后辈年轻人学习。译出大意给2分;“因”(趁着)、“汲引”(荐举,提拔)、“兼”(同时)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7、(1)①构图上由远及近,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分明。②色彩上绚烂明丽,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灿烂美丽的画面。(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2分。每点都要结合内容解析)-9-(2)①词的下阕抒写了羁旅愁思和孤独寂寞之感。(2分)②前两句,谓词人旅途奔波,一事无成,“浮生”一词意为漂泊不定的经历,表示了对羁旅漂泊的厌倦;“事逐孤鸿去”,意为往事不可追寻,不能再返。(1分)③结尾两句更透出了羁旅夜晚、黄昏来临、空屋寒灯的凄凉。一个“又”字,尤其能说明词人漂泊的漫长,尝尽了千愁万苦。(1分)评分标准:共4分。第1条中两个情感各占1分。第2、3条的分析,意思对即得分。18、(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5)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19、(1)柏拉图认为现实与真理隔着一层。(2)这个观点早就引起了后现代理论家的重视。(3)现在,后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又使人们重新想起了它。20.①情况变化快。②无线电干扰。③语言有歧义。④视觉直观。(每点1分)21.⑴‘为四郎哭泣’紧扣文章内容,从老父为四郎探母哭泣之事谈起;⑵‘如果’的假设,设置悬念,既吸引读者,又引发读者对文化的重要性的思考;⑶第二人称‘你’的使用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显得平易亲切。(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22.这段话主要采用了比喻修辞,把人比喻为‘散落的珠子’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作为个体存在的独立零散状态;把文化喻为‘柔弱’和‘强韧’的‘细丝’‘黏合剂’形象地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起来是柔弱无力的,但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归属感。从而突出了本文的主旨∶文化重要。(答出比喻1分,具体分析2分,表达效果1分。)23.⑴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父辈们被四郎自责而痛苦的孝心所感动。⑵生活在他乡已是故乡的中年儿女被父辈们发自心底的思乡之情所感动。⑶作者感动于文化的内涵与力量。(一个角度2分,答出两个角度即可得4分)24.以小见大表现为文章要以‘小’,即‘一场戏’,阐明‘大’即‘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一抽象的命题。‘小’表现在感悟缘于一次看戏,杨四郎的一个举动,一句深情的话语,老父亲及其泪水代表的对故园以及亲人的思念。‘大’表现为本文主旨阐明‘文化为什么重要’即‘文化的力量’∶⑴文化艺术既能使人找到理解自己处境、发泄痛苦、表达情感的方式,抚慰受伤的心灵。⑵又能使孤独的个人找到所属的社会群体,产生归属感。⑶文化能将孤立的个体凝成精神想通的群体社会,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译文:高俭字士廉,是渤海人。青年时有才识度量,很广博地阅览了文史书籍。隋大业年间,当治礼郎。土廉的妹妹先前嫁给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了儿子长孙无忌和女儿。长孙晟去世,土廉把妹妹和外甥接到家,待他们很好,很有感情。隋军攻打辽,当时的兵部尚书书斛斯政逃跑到高丽,士廉因和他交往获罪,贬官做朱鸢的主簿。他侍奉父母因孝敬闻名,岭南多有瘴气引起的瘟病,父母不能一起前去,他留下妻子鲜于氏侍养父母。供应生活的财物不够,他又想到妹妹没有居住的地方,就卖了大房子,买了小房子来让他们住,把剩下的钱财分给他们,自己轻装离开。不久赶上天下大乱,朝廷的命令阻断了,士廉长久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对北方顾念更加深切。他曾白天小睡,梦见母亲和自己说话,好像在母亲膝下,梦醒以后涕流了很多。第二天果然得到了母亲的音讯,谈论的人认为这是他的孝心产生了感应。当时钦州的宁长真率兵众进攻丘和,丘和想要出城门迎接他,士廉进言劝说道:“宁长真兵众力量虽然很多,但孤军深入,远道而来,内部离心外部窘迫,不能坚持很久。况且我们城中能战斗的兵众足以抵抗他们,怎么能想要受别人控制呢?”-9-丘和听从了这些话,于是任命士廉为行军司马,从水陆一起进发,迎击打败对方,宁长真仅只身逃脱,其余兵众全部投降。唐武德五年,高士廉与丘和上奏章归附唐朝,多次提升当了雍州治中。贞观元年,提拔任命为侍中,后调职任命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地民俗不淳厚,怕鬼并厌恶疾病,父母生病到危重时,儿女很多不亲自照顾侍奉,在木杖头挂上食物,远远地喂食。士廉顺应方法教诲引导,风气顿时改变。又趁着闲暇时选拔善作诗文的人,让他们举办文学聚会,同时让儒家学者讲论经史,勉励后辈年轻人学习,蜀地一带的学校明显地又兴盛了。蜀人朱桃椎,做事淡泊名利,隐居不作官,披着毛皮当衣服,以绳子为衣带,在人们中间随波逐流。窦轨镇守益州时,听说后就召见他,把衣服送给他穿,逼迫他做乡正官。朱桃椎始终一句话不说,把衣服扔在地上,逃入山中。高士廉到任后,用礼节招他来,等到他来到,走下台阶跟他说话,朱桃椎不回答,直直地看着他后离开了。高士廉常让人问候他,桃椎见到派去的人,就入林自己藏匿了。近代以来,官员多轻视隐居不做官的人,唯独高士廉对朱桃椎施加赞扬礼节,蜀地的人把此事作为美谈。贞观五年,入朝任吏部尚书。高士廉受到皇帝的知遇之恩越来越重,上了很多奏章,事成后就烧了奏章文稿,没有人知道这些事。贞观十六年,他上奏章请求退休。贞观二十年,他生病了,唐太宗到他家问候他,于是叙说生平之事,唐太宗流泪叹息着和他诀别。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这一天,他在京师崇仁里私宅中去世,时年七十二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