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京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五)一(26分)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6分)盛一碗小米粥,调一碟豆瓣酱,剥一只茶叶蛋,来一个三丁包……民风chún朴的小村拉开了一天生活的序幕。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经过漫长的夜晚,面对喷香的食物,人的食欲会油然而生。千百年来,世外桃源、不辞辛劳的乡民们持之以恒地守着一条简单的健康准则——认真吃早饭!(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3分)(2)给加点字注音:调()(1分)(3)看拼音写汉字:chún□朴()(1分)(4)画波浪线的词语不准确,应换作()。(1分)A.自怨自艾 B.埋头苦干 C.前仆后继 D.诚惶诚恐【答案】(1)油然而生/持之以恒 (2)tiáo (3)淳 (4)C (5)B【解析】(1)临写,仿照书写。第一幅是楷书,用笔规矩,在书写的时候要求笔笔到位,结构严谨,重心平稳,书写时笔画不要碰到边框。第二幅行楷,用笔灵活、方便,一般不需要逆锋、顿笔、停笔等严格的运笔,要求笔道流畅,使转合理,行笔巧妙。(2)调,多音字。发音tiáo,意思是使搭配均匀,使协调;发音diào,意思是调动,调取。句中调酱,故读音为tiáo。(3)汉字书写,淳朴,敦厚,质朴。注意与“纯朴”区分,纯朴指单纯朴素,不带有装饰。(4)“一日之计在于晨”,意思是一日的计划要在早晨安排。“计”,计划。故选C。(5)自怨自艾,悔恨自己的错误;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诚惶诚恐,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根据句意,形容乡民们选择“埋头苦干”恰当。故选B。2.用诗文原句填空。(6分)①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李商隐《无题》)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苏轼《定风波》)④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⑤“思”是文学中经典而永恒的话题之一,我们中小学也学过很多含有“思”字的古诗词,请写出任意两句。________,________【答案】地利不如人和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蓑烟雨任平生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低头思故乡 八年风味徒思浙(思君不见下渝州/尚思为国戍轮台/将以遗所思/杨花榆荚无才思/因思杜陵梦/悠悠我思/寤寐思服)【解析】注意“蜡炬”“蓑”“徒”(“州”“戍”“遗”“荚”“悠悠”“寤寐”)的书写正确。3.小组正在积极筹备“浦口最美景点”推荐活动,请你参与讨论。(5分)小江:我为我们小组推荐的永宁河岸花海找了一张图片,还给它配了一句“子规空山啼,黄花遍地香”,很有诗意吧?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浦:你说得对,确实不太合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其中“子规”这个意象就给人这样的感觉。我倒是想到两句话,“白鹭漫天舞,黄花遍地香”“碧波千里漾,黄花遍地香”。你看哪个好?你:我选(2)______,因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诗意是有一点,不过“子规”这个意象常给人凄凉的感觉,用作景点推荐,怕是不太合适。 示例:我选“白鹭漫天舞,黄花遍地香”,因为诗句内容和意象都与图中的情景很吻合,而且情感欢快愉悦,很有吸引力。【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空:根据小浦的回话可知,“你”的观点是虽然有诗意,但“子规”的意象不太合适。联系“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可知,子规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常用来烘托凄凉的感觉。所以不适合作为景点推荐语。据此拟写即可。第二空和第三空:开放类试题,选哪一句诗都可,言之成理即可。如:选“碧波千里漾,黄花遍地香”,因为这两句诗既有视觉,又有嗅觉,即突出了花海的广大,又表现了花香袭人,极有画面感。4.班级准备安排一场“雨山润墨,草圣书乡”专题讲座,请根据下面的对话拟写一份邀请函。(5分)小浦:王老师,您好!听说我们学校狄老师做过求雨山名人馆志愿讲解员,我们想邀请他为我们作一场“雨山润墨,草圣书乡”专题讲座。您看行不行?老师:好,这个主意真不错。这对同学们了解浦口的书法文化历史,提高艺术审美品位很有帮助。什么时候呢?小浦:打算安排在下周五(4月16日)下午4点,就在我们九(3)班教室。老师:今天是6号,你们策划组尽快写一则邀请函送给狄老师吧。小浦:好的,我们马上写。邀请函【答案】示例:尊敬的狄老师:您好!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浦口书法文化历史的了解,提高艺术审美品位,我班想邀请您于4月16日(下周五)下午4点来我班教室作一场“雨山润墨,草圣书乡”专题讲座。期待您的光临,不胜感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九(3)班4月6日【解析】考查拟写应用文。第一行顶格写称呼“尊敬的狄老师:”,第二行空两格,先写问候语“您好”,然后写明活动的目的,从“这对同学们了解浦口的书法文化历史,提高艺术审美品位很有帮助”中提炼,活动的主题“‘雨山润墨,草圣书乡’专题讲座”,活动的具体时间“下周五(4月16日)下午4点”,活动的准确地点“九(3)班教室”。正文最后表达诚挚邀请与热切期待之意。最后右对齐写单位“九(3)班”和日期“4月6日”,单位在上,日期在下。5.小江与喜爱书法的外公谈起了求雨山名人馆,外公听了之后很感兴趣,计划和外婆一起去。他们住在奥体中心附近。请你结合以下三种方案,为他们选择一种最合适的路线并说明理由。(4分)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路线D7(梦都大街地铁站南上车)地铁10号线(奥体中心站上车,雨山路站下车)打车,全程15公里(以驾车最短路线计算),耗时约22分钟;3公里起步,超过3公里部分每公里收费2.4元,未考虑等候堵车等因素,总费用约为40元。换乘无612(雨山路地铁站上车)下车站公园北路﹒黄山岭路求雨山东站耗时1小时5分钟40分钟步行1.5公里280米费用3元7元选择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方案一最合适。因为不需要换乘,而且票价最实惠。(示例2:方案二最合适。总耗时少于方案一,下车后步行距离较短,与打车相比费用不高。示例3:方案三最合适。从家直接打车前往,可以直接到达目的地,不需要步行,适合老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为开放性试题。注意首先选择一种方案,然后介绍具体的理由,通俗易懂即可。从表格来看,三个方案各有优点。示例:①方案一最合适。理由:不需要换乘,直接坐D7线就可直达目的地;而且在三个方案中,票价仅7元,最实惠。②方案二最合适。理由:总耗时仅40分钟,少于方案一;下车后步行距离较短,仅280米;且打车费用远低于方案三。③方案三最合适。理由:打车可以直接到达目的地,仅15公里;且耗时在三个方案中最少,仅22分钟;全程坐车,不需要步行,适合老年人。二(4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绝命诗①张煌言②我年适五九,复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注释】①绝命诗:此诗写在作者就义前。②张煌言:明末抗清将领,最终兵败被俘,慷慨就义,被葬在杭州,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山头重筑海塘碑记(节选)张煌言台之缑城,枕山负海,有乡名长亭,吞吐潮汐,居民日与鱼鳖为邻。邑介山海间,田阻山则多硗①,恒苦暵②;田阻海则多盐,恒苦潮。于是乡之人聚族而谋,伐木畚土隆其堤、复其障。国变十余年来,义旌遍海外,民力益殚。民尚室家不保,遑问封洫③哉!由是沉潦内溃洪涛外啮桑田亦几变为沧海矣。余闻之怅然曰:“国事固沧桑矣,而民事宁可缓乎!且山头地势污下,洪涛喷薄,无论阡陌巨浸,即庐舍亦荡漾波涛中。倘不急为修缮,民其不为鱼乎?”乃出金五十为倡,鸠④工经始;而义士冯某等为之醵⑤金钱、聚土木,以虔其事。大抵富者输财、贫者输力,奔走恐后。国就其故址,增以新防;凡埤者崇之⑥,圮者累之,阙者修之,薄者丰之。自冬徂春,盖三阅月而工始告竣。【注释】①硗:qiāo,土质硬不肥沃。②暵:hàn,干旱。③遑问封洫:哪还有心思去修塘拦海呢?④鸠:聚集。⑤醵jù,聚集。⑥凡埤者崇之:埤,pí,低洼。凡低洼处都抬高。6.小文拿不准画波浪线语句的停顿,你根据学习卡片选出了停顿正确的一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分)停顿学习卡片根据句式特点来处理停顿,如《醉翁亭记》“朝而往/暮而归”。A.由是沉潦/内溃洪涛外啮桑田/亦几变为沧海矣。B.由是沉潦内溃/洪涛外啮/桑田亦几变为沧海矣。C.由是沉潦/内溃洪涛/外啮桑田亦几变为沧海矣。D.由是沉潦内溃/洪涛外啮桑田/亦几变为沧海矣。7.小文还不理解文中画横线语句的意思。请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他理解。(3分)倘不急为修缮,民其不为鱼乎?8.小文被这篇碑文蕴含的深情打动。请你以下列语句为例,分析寄寓于其中的情感。(3分)凡埤者崇之、圮者累之、阙者修之、薄者丰之。9.结合以上诗文内容,推断后人将张煌言推崇为“西湖三杰”之一的理由。(4分)【答案】6.B7.如果不及早修筑海塘的堤坝,建起屏障,老百姓难道不就成为洪水里的鱼了吗?8.运用排比,写凡是低洼都抬高,坍圮都累筑,空缺都修补,脆弱都加固,写出为巩固海防,人人尽力,团结一心,寄寓了作者对众人齐心修筑海塘之举的赞美与感激;也寄寓了作者目睹海塘修缮后桑田保全的欣慰。9.①诗中可见他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慷慨之志,令人敬仰。②他与岳飞,于谦都与杭州西湖有关,且都力主抗击外族入侵,并慷慨赴难,充满真挚的爱国情怀。③他们都在国家危难之际还能顾及人民疾苦,并尽自己所能进行帮助。④他们都为国为民,殒身不恤,后人推崇其高尚人格以表达崇敬之情,并以此激励后世。(参考答案:张煌言为抗清而杀身成仁,后人推崇他维护民族气节而不惜牺牲的大义之志;张煌言慷慨解囊,组织修海堤造福百姓,后人推崇他关心民生疾苦的仁爱之情。)【解析】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划线句子中,抓住几个名词,即可断句,因为这些名词一般在句子里做句子的主语,分析此句可知,“沉潦”“洪涛”“桑田”是每句话的主语,所以应从“洪涛”“桑田”两词语前面断开。译文:于是积水导致田地内溃、洪水从外侵蚀,原本的桑田都几乎变成为沧海了。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赋分点:“倘”,如果;“修缮”,修筑;“其”,表反问,难道。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准确理解句子意思,“凡埤者崇之、圮者累之、阙者修之、薄者丰之”意为凡低洼处都抬高,坍塌处都加高,空疏处都修补,薄弱处都加固。然后探究本句话表达的情感。这一句运用排比,写出了为巩固海防,人人尽力,团结一心的画面,表达的情感是作者对众人齐心修筑海塘之举的赞美与感激;也寄寓了作者目睹海塘修缮后桑田保全的欣慰。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通过诗歌可知,“张煌言是明末抗清将领,最终兵败被俘,慷慨就义,被葬在杭州”,与西湖有关。这首诗歌是张煌言就义前写的绝命诗,“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可看出他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慷慨之志,令人敬仰,他慷慨赴难,充满真挚的爱国情怀,这是后人将张煌言推崇为“西湖三杰”之一的重要原因。结合文言文段“国事固沧桑矣,而民事宁可缓乎”“倘不急为修缮,民其不为鱼乎”“乃出金五十为倡”,在国家危难之际他还能顾及人民疾苦,并尽自己所能进行帮助,组织修海堤造福百姓,后人推崇他关心民生疾苦的仁爱之情,也是后人将张煌言推崇为“西湖三杰”之一的重要原因。【译文】宁海的缑城,背靠山面朝海,这里有一个长亭村,早晚吞吐潮水,村里的居民每天与鱼鳖做邻居。村子介于山海之间,田地被山挡着的就石子多而贫瘠,一直苦于缺水浇灌;田地被海挡着的就多盐分,一直苦于潮湿多水。于是这里的村民就召集全族商量,伐取木材运输土石修筑了堤坝、建起了(保护田地的)屏障。国家变乱十余年以来,起义抗清的队伍纷纷行动,百姓的财力日益枯竭。百姓连家室都不能保全,哪里还有心思去修塘拦海呢?于是积水导致田地内溃、洪水从外侵蚀,原本的桑田都几乎变成为沧海了。我听说后很难过,就说:“国事的确面临重大危机,但民事哪里可以耽搁呢?况且沿着山头的污水流下,洪水喷薄,无论什么田地都被淹没了,即使是农舍也浸泡在波涛中。如果不及早修筑海塘的堤坝、建起屏障,老百姓难道不是变成洪水里的鱼了吗?于是就拿出五十金作为倡导,召集工人开始劳作;而义士冯某等人也为这事筹集金钱、调集土木,一起认真地作这件事。富者大都出钱、贫者大都出力,大家争先恐后奔走。于是就在原有的海塘上,增加新的设施:凡低洼处都抬高,坍塌处都加高,空疏处都修补,薄弱处都加固。从冬天到春天,大概用了三个来月工程才竣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习题。(11分)【材料一】(图片来自网络)【材料二】在美国加州的办公室,我是唯一一个“外国人”,没有商业背景、没有职场经验,说实话,我每天都在自我否认当中。所以这份看起来非常美好的职业,于我却是一份挑战。当时我每天都得找到力量,才能去工作。力量从哪里来?我并不知道。可努力总没有错,干得多,睡得少,争取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这样边干边学,但很快我意识到这远远不够。大概一年以后,有一次我在项目上负责一个特别复杂的数据模型,很紧张地和领导们过完之后,起身去上厕所。在往厕所小跑的路上,突然被我们项目上那个以高标准严挑剔闻名的德国领导叫住。我当时心生不快,停下脚步,回头。他对着我说:“一诺,我就是想告诉你,你的工作非常出色。”我现在还记得通往厕所的窄道上的瞬间,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了力量。听起来也许很肤浅,但是刚刚进入职场,不得不说,力量,是从别人的认可带来的自信而来。因为这份力量带来的自信,我从一个职场新人,变成了一个不错的项目经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节选自李一诺“2018年度面孔·女性力量盛典”演讲稿)【材料三】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校长和教师说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她们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并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再三嘱托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8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进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选自《皮格马利翁效应》[美]朱瑟琳·乔赛尔森著,高榕、温旻译,机械工业出版社)【材料四】感受社会期待值的抽样调查表(表为命题组根据抽样调查结果绘制)10.在材料一中你看到哪些“期待”?(2分)11.根据材料三,解释材料二中李一诺成长的原因。(3分)12.结合生活实际,用事例说明材料四中呈现的变化。(3分)13.小可阅读材料后,提出了自己的问题:父母或权威的期待一定会促进我们成功吗?以上这些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出你思考后提出的问题并说明你这样提问的理由。(3分)【答案】10.家长期待孩子上奥数班;孩子期待学小提琴;家长期待孩子听家长的话。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材料二中的李一诺成长有自己努力和认真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得到了严厉又苛刻的领导的赏识和认可。从材料三罗森塔尔教授的实验可以看出:被权威寄予期待的人往往会有更明显的进步。材料二中的领导可以看作是李一诺事业上的权威,因为他的认可和期待,所以李一诺产生了自信,不断进步,从一个职场新人成了项目经理。就像(结论1分,原因的阐释1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12.示例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家庭对自己的期待值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就像小时候,爸妈希望我成绩好,性格好,精通音乐美术等,到了小学,爸妈希望我成绩好,性格好。到了中学,爸妈希望我学习好。示例2: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外界对自己的期待值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正如没上学的时候,表哥掐了一捧邻居家的花,邻居们笑着说他真可爱。小学的时候,他掐了邻居家的一支花,邻居说,这么大了,这样不懂事。上了初中,表哥不再掐邻居的花了,但是摔跤不小心碰到邻居家的花,邻居当时就皱起了眉头。13.示例:提问:我们该把自己对生活的期待寄托在别人身上吗?理由:因为材料一是父母寄托期待在孩子身上,材料二是自己把期待寄托在领导和同事身上,材料三是教授通过引发教师对学生产生期待的故事,材料四是外界和家庭对每一个人寄予的期待。这四则材料都出现了把期待放在别人身上的情况。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该不该把期待寄托在别人身上?【解析】10.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材料一涉及家长和孩子的对话,从家长的话语“新学期给你报了奥赛班”“新学期报了一个书法班”可知,家长期待孩子上奥数班、书法班。由孩子的话语“可是我想学小提琴”可知,孩子期待学小提琴。从家长的回应“不行,不行,不行”可知,家长拒绝了孩子的想法,也期待孩子听家长的话。1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由材料三罗森塔尔教授的实验“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8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进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可知,被权威寄予期待的人往往会有更明显的进步。再结合材料二第四段“力量,是从别人的认可带来的自信而来。因为这份力量带来的自信,我从一个职场新人,变成了一个不错的项目经理”可知,李一诺的正是得到那份力量,给她带来了自信,进而走向成功。由材料二第三段“他对着我说:‘一诺,我就是想告诉你,你的工作非常出色。’”可知,这份力量就是来自那个以高标准严挑剔闻名的德国领导的肯定。所以李一诺成长除自身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得到了严厉又苛刻的领导的肯定。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材料四的调查表可知,家庭对自己的期待值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而外界对自己的期待值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这两种变化。示例一: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家庭对自己的期待值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就像小学时,家长期望我将来德智体美劳样样出色,到了中学,家长期待我的成绩好、性格好就行,到了大学,家长只期望我成绩好,找到好工作就行。示例二: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外界对自己的期待值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正如童年时,堂姐经常模仿大人的动作,家人都夸她调皮可爱。小学时,堂姐时不时模仿大人说话,家人说这样不礼貌。上了中学,有一次堂姐学堂叔大口吃饭的样子,堂叔当场就不高兴。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延伸。所提的问题一定要针对以上四则材料的内容,围绕“期待”来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提问:到底哪些期待真的会促进我们的成功呢?理由:材料二李一诺的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得到了严厉又苛刻的领导的赏识和认可。材料三罗森塔尔教授的实验中,被权威寄予期待的人往往会有更明显的进步。但材料一中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和孩子本身的期待不一致,这种事与愿违的期待会促进孩子走向成功吗?还有材料四中外界和家庭对每一个人寄予的期待。所以引发了我的思考:到底哪些期待真的会促进我们的成功呢?(三)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面小题。(13分)英子的绝技余显斌张叔的铺子,在小镇边上,临一片湖。游人很多,来了,看湖,看小镇的粉墙黛瓦,还观赏那儿的戏剧。当然,还要去张叔的铺子,吃千层饼,尤其将千层饼掰碎,放在羊肉汤中,那味道,没得说。羊肉汤,很多人会做。可是,千层饼咋做,大家不会。有人想向张叔学,张叔就摇着头,说这是老先人传下的绝技,不能外传。张叔老先人,是从北方迁移来的,在北方,就是做羊肉汤,做千层饼的。于是,就将手艺带到了南方。每次,当张叔这样向学艺的人推辞时,女儿张英如果在旁边,就会白着眼睛道:“自私。”张叔假装没听见,等人走了,就问:“谁自私?”张英说:“我爹。”张叔哼了一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熬羊肉汤,揉千层饼。张叔揉千层饼的时候,不许别人看,关上门,自己悄悄揉着。张英说:“让我看也不看。”说着,张英就走了。张英在镇上的工行上班,是那儿的职员,离家不远。不过,最近张英很忙,小镇干部都有了扶贫任务。小镇工行的职员,也都有扶贫对象,张英也有,听说就在镇上。那次,张叔让张英帮一下忙,张英说:“不行,我要去扶贫。”张叔生气了道:“扶贫,扶贫,以后回家吃饭啊,还是在贫困户家吃饭?”张英一笑,对娘说:“娘,爹不许我回来吃饭。”张婶说:“他敢,他可以藏着他的手艺,还敢不让我闺女回来。”张英对着张叔一吐舌头,笑着跑了。几天后,镇上的周友来了张叔家,拿着两瓶酒,还有茶叶,说知张叔喜欢喝几杯,喜欢茶叶,自己就送点来。张叔有点迷惑,这个周友,家里很穷的,今儿个咋的会给自己送这么多东西啊?他就说:“算了,还是拿回去吧。”张英连忙走过来劝:“爹,人家送的就收下吧,又不是你要的。”张叔摇着头,坚决不收。张叔知道,周友一定有所求才这样做的。果然,周友就说了,自己也想开个羊肉馆,卖千层饼,想让家里日子过好一点儿,因此,就求拜张叔为师了。张叔一听,连连摇手:“不行,老祖先手艺,不能外传。”张英噘着嘴问:“爹,不外传,你想传谁啊?传我?”张叔喝口茶,无声地点着头。张英赌气一般地说:“我不学,你还是外传吧。”张叔又气又臊,说不出话来,连连对周友道:“不外传,咋的也不会外传的。”张叔说着,将周友的酒和茶拿了,放在周友怀中,将他推了出去。然后,白了一眼张英,气呼呼地道:“白眼狼。”张英就笑,知道气着了爹,就忙着给爹泡茶,给爹捶背。然后告诉张叔,自己想了,自己如果不学,将来老张家的绝技可能就要失传了。这样,自己就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爹,就是不肖子孙了。因此,自己还是学吧,反正艺多不压身。张婶听了,笑笑道:“女儿是爹的小棉袄,真没说错。”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听到张英愿意学,张叔停了一下,嗯了一声。然后慢条斯理地说:“啥时有空了,我教给你。”张英说,今儿个星期天,今儿个就有空,自己跟着爹学吧。张叔答应了,就传授起张英绝技。绝技就是一层窗户纸,说起来神秘,捅破了就不神秘了,千层饼就是在和面时,开始和少一点,放在面板上揉一会儿,加上一把面粉,再揉一会儿,再加一把。如此反复,感到差不多了,就擀开放在锅里烙得外焦内软就得了。这样的饼,吃起来一层一层的,很有嚼头。张英试验了一个说:“容易得很啊。”张叔点点头说:“不说出去,谁能晓得?”张英笑着说:“我晓得,坚决保密。”几天后,张婶去小镇那边去看张英,回来的时候,就悄悄告诉张叔:“那个周友,知道不?就是那天来求师的人,也开起了羊肉馆,也卖起羊肉汤,卖起千层饼,那味道,和你做的一模一样。那生意,红火得不得了。”张叔哼了一声,道:“我早就晓得了。”“你晓得?”张婶睁大了眼睛,不解地望着张叔。张叔告诉她,那个周友,就是张英的扶贫对象。他慢条斯理地说:“政府帮助大家脱贫,是件好事,这也是孩子的工作,我们能不支持啊?那样的话,我不就真的自私了吗?”张婶听了,笑着连连点头。(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03期,有改动)14.文章结尾说张叔早就晓得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说作者在前文做了哪些铺垫?(2分)15.仿照示例,分析文中加点词所表现的人物内心活动。(4分)示例:张叔哼了一声,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熬羊肉汤,揉千层饼。(写出张叔对孩子的误解很不认同,却不想过多地进行辩解。)(1)听到张英愿意学,张叔停了一下,嗯了一声。(2)张叔哼了一声,道:“我早就晓得了。”16.读完小说,小莉产生了疑惑:“文章写得较多是张叔的绝技,为什么标题是‘英子的绝技’?”请给他作分析。(3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7.张叔因为有“绝技”在身,在“传”与“不传”的纠结中,情节得以推进,个性得到彰显。小棠认为,名著中也写道了不少人物身怀绝技。请你列举一部初中阶段必读名著及相关人物的绝技(或本领),分析其在情节发展及人物刻画上的作用。(4分)【答案】14.英子一开始看不上张叔的绝技,后来却主动要学习张叔的绝技,有些反常。英子的扶贫对象在镇上,周友恰好是镇上的贫困户。周友主动送礼,英子主动为他说话。15.(1)对英子主动愿意学习千层饼的制作方法,既感到高兴,也觉得奇怪,一边答应一边思考其中原因。(2)张婶所谓的情报,早在张叔的意料之中。同时张叔认为家人小看了自己,也有一种自得之意。16.示例:文章写了张叔不肯外传千层饼绝技,也写到了英子把父亲的绝技学到了手,并将绝技发挥了更大作用。为了完成扶贫任务,英子千方百计,使出自己的“绝技”——借助自己的智慧和亲情的力量,让父亲改变了思想观念。现在的标题突出了新时代扶贫干部的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精神品质,也启发人们去思考传统绝技如何才能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作用。17.示例:《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一个绝技是七十二般变化,这个绝技让斩妖除魔的故事更加精彩,小说情节更加曲折。同时,面对各种险境与磨难,孙悟空一方面靠七十二变去迎战,更展现出不屈的精神和过人的智慧。【解析】14.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把握。小说的结尾“张叔告诉她,那个周友,就是张英的扶贫对象。”分析,从上文中找出英子如何扶贫“周友”的即可。根据“让我看也不看。”和“张英说,今儿个星期天,今儿个就有空,自己跟着爹学吧”得出:英子一开始看不上张叔的绝技,后来却主动要学习张叔的绝技,有些反常;根据“小镇工行的职员,也都有扶贫对象,张英也有,听说就在镇上。”和“几天后,镇上的周友来了张叔家,拿着两瓶酒,还有茶叶,说知张叔喜欢喝几杯,喜欢茶叶,自己就送点来。张叔有点迷惑,这个周友,家里很穷的,今儿个咋的会给自己送这么多东西啊?”分析得出,英子的扶贫对象在镇上,周友恰好是镇上的贫困户。根据“爹,人家送的就收下吧,又不是你要的。”得出:周友主动送礼,英子主动为他说话。据此写出铺垫即可。15.本题考查对心理活动的把握。(1)根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让我看也不看。”和“张英说,今儿个星期天,今儿个就有空,自己跟着爹学吧”分析,英子一开始看不上张叔的绝技,后来却主动要学习张叔的绝技,有些反常。这是“嗯了一声”表明有张叔对英子主动愿意学习千层饼的制作方法,既感到高兴,也觉得奇怪,一边答应一边思考其中原因。(2)根据下文“政府帮助大家脱贫,是件好事,这也是孩子的工作,我们能不支持啊?那样的话,我不就真的自私了吗?”分析,“张叔哼了一声”表明张婶所说内容与自己所料不差。根据“张婶听了,笑着连连点头”分析,张叔还有一种告诉老伴,不要小看我的自得之意。16.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结合小说内容,从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等多个层面深入分析即可。文章通过张叔不肯外传千层饼绝技到传给英子,最后让英子扶贫成功的故事,表现了新时代扶贫干部的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赞扬了张叔等老一辈具有传统绝技的人们思想的解放,把传统绝技在新时代发扬光大的行为和精神。文章虽然写了张叔不肯外传千层饼绝技,这是“绝技”的表象,英子的“绝技”是借助自己的智慧和亲情的力量,让父亲改变了思想观念。这是“绝技”的深刻内涵。用“英子的绝技”作为标题能够体现新时代扶贫干部的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精神品质,能够更好的表现小说主旨。同时也启发人们去思考传统绝技如何才能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作用。17.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一篇名著的内容情节分析即可。示例:《水浒传》中鼓上蚤时迁,轻身功夫了得,飞檐走壁如履平地。时迁并不以摧城拔寨的直面冲阵见长,却是刺探情报、敌后破坏的特战高手。他多次深入敌后“作战”,东京盗甲、火烧翠云楼、刺探曾头市、撞钟法华寺、火烧济州、火烧宝严寺、卧底盖州城、火烧独松关、火烧昱岭关,起到了决定战局的关键作用。(四)名著阅读。(8分)18.百老汇著名音乐剧《我,堂吉诃德》中唱道:“敢于此生求索那颗心,管它征途遥远,道路多险峻。”这种精神也体现在名著中的很多人物身上。请你参考下面示例,也从初中阶段十二部必读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示例除外),加以阐述。示例:我觉得《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保尔就与这句歌词相契合。你看,他的人生目标就是为了解放全人类而奋斗,为此历经坎坷,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贞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尤其是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殿堂攀登,最终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答案】示例:我觉得《西游记》中的唐僧也与这句歌词相契合。你看,唐僧的人生目标就是为了取得大乘佛法,普度众生。为此他一路餐风露宿,靠徒弟化些斋饭果腹,还多次被妖魔鬼怪抓住,如果不是孙悟空屡次相救,他已经死了若干回,但从未打过退堂鼓;在女儿国、在天竺国,他抵制了地位、金钱和美女的诱惑,毅然继续西行。最终他成功地求取了真经,送回大唐,并被封为旃檀功德佛。【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迁移。从歌词可以看出,人物有历经艰难,始终求索的精神;再结合示例,可以看出,先要确定名著及人物,然后围绕人物的经历,来展现他的“历经艰难,始终求索”的精神。示例:我觉得《简·爱》中的简也与这句歌词相契合。简一直追求人格的独立与平等,追求作为一名女性的自尊与自立。因此,在孤儿院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她勇于反抗;当她知道罗切斯特有自己的妻子的时候,她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当他的表哥约翰希望她能成为自己的助手而要求与她结婚时,她果断拒绝。最终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有了自己独立而幸福的生活。三(50分)19.请你仿照小浦的《祥子小传》,为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写一则人物小传。(50分)【答案】范文武松小传武松,出自施耐庵作品《水浒传》。他醉酒过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为报兄仇,先杀潘金莲后杀西门庆;为报恩大闹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得罪权贵遭发配;飞云浦碎阴谋,返身血溅鸳鸯楼,后来投奔梁山,最终出家于六合寺。他是一个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富有血性的真汉子。【解析】本题考查写作名著人物小传。小传,即人物小传,是传记文的一种,是一种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写前,必须详细阅读原著,了解内容,梳理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写时,要严格选材,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动笔时,还要恰当的组织材料,一般以时间为线索,用顺叙手法写。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有时也可以适当的插入议论。选择12部名著中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物进行写作即可。示例:宋江小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宋江,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受招安后,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俅用毒酒害死。宋江虽武艺不精,但为人忠义,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位英雄人物。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