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四)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语境,补写古代诗文的名句。(10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崔颢的诗里有“晴川历历汉阳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的词中有“轻舟短棹西湖好,②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不染世俗,俯仰之间享受“③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李清照梦回帝所,生发出追求“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④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梦想。览物之情,各有不同。晏殊在《浣溪沙》中借“⑤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时光的流逝;杜牧在《赤壁》中以“⑦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倾吐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面对奇山幽谷,吴均产生了“经纶世务者,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受;面对月下庭院,苏轼发出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容天下诸事,抒万千情思,这就是古诗文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答案】芳草萋萋鹦鹉洲 绿水逶迤 采菊东篱下 蓬舟吹取三山去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窥谷忘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萋、鹦鹉、洲、逶迤、篱、蓬、郎、锁、乔、窥、反”等字词容易写错。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车过戈壁,当远方山崖上(甲)出现一排排石窟的小黑洞时,我①屏( )息沉默了。天蓝得仿佛蓝②liú( )璃一样,洞窟山崖是砂砾岩的黄色。莫高窟前的沙河一如既往,只有河底零星些许细流。在这样的偏远之地,呕心沥血,穷尽智慧与财富,为佛兴建一千年的洞窟,真是人类近乎疯狂的行为。但若非如此,又怎能为后世树立艺术的示范?经历千年岁月风沙,莫高窟内的壁画雕塑早已(乙)褪色、然而光照之下依旧摄人魂魄,令人心醉神迷,折服于人类文明的庄严璀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为什么来到敦煌?(丙)面对在这块土地上留下血与泪,留下光荣与梦想,留下不朽艺术的古人,除了感动,还是感动……(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①____(A.píng B.bǐng) ②____(A.琉 B.流)(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甲____(A.断断续续 B.陆陆续续) 乙____(A.斑驳 B.斑斓)(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它的阳光与星辰,曾照耀无数杰出的艺术家与虔诚信众的心灵②当然是为了它迷人的历史与文化光影③在敦煌看见的一草一木,都令人浮想联翩④也曾给予他们坚定的力量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答案】(1)B A(2)B A(3)示例:但若非如此,又怎能为后世树立艺术的典范?(4)B【解析】(1)屏息:拼音bǐngxī,暂时抑制呼吸,形容不出声音,精神集中;故填B。琉璃:拼音liúlí,一种用铝和钠的硅酸盐化合物烧成的釉料。此处含义是“洁净无瑕”。故填A。(2)断断续续:指时断时续地接连下去;陆陆续续:指有先有后,时断时续;根据“车过戈壁,当远方山崖上(甲)出现一排排石窟的小黑洞时”可知,这些小黑洞是随着车的行驶,有先有后地出现。故甲处应填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斑驳:意思是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色彩比较杂乱,引申为不纯,瑕疵;斑斓:形容色彩灿烂绚丽;根据语义“经历千年岁月风沙,莫高窟内的壁画雕塑早已(乙)褪色”可知,经历岁月风沙侵蚀的壁画雕塑,有的色彩已经脱落,掺杂进了其他颜色,因而颜色杂乱。故乙处应填A。(3)动宾搭配不当。“树立示范”搭配不当,应改为“树立典范”。(4)通过前文“为什么来敦煌”,可以得知前后句子是因果关系;根据②句“当然是为了”可知,②句放在第一个;①句和④句强调的是来敦煌的作用,通过①句的“曾”、④句的“也曾”可以判断出①④的顺序;③句是总结“为什么来敦煌”的原因,放在最后一个。故选B。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6分)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起笔“新”“旧”对比,表达出景物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B.“几时回”三字折射出词人内心那种企盼西下夕阳返回又知其难返的复杂心态。C.“独徘徊”的“独”意为“独自”,道出词人独享徘徊于小园香径的欣喜之感。D.整首词将瞬间的感受与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炉,既敏锐,又不乏深沉,耐人寻味。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包含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3.C4.(1)对繁华易尽感到无可奈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看到旧识重来感到欣喜;(3)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的情感交织在了一起。【解析】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道出词人独享徘徊于小园香径的欣喜之感”表述有误,“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写出词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故选C。4.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承接上句的“夕阳西下”,体现了对美好的事物终将逝去的一种无奈,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似曾相识燕归来”,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管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这一句回应前面的“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惆怅的复杂情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雷义传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也。初为郡功曹,尝擢举善人,不伐①其功。义尝济人死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谢之,义不受。金主伺义不在,默投金于承尘②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后举孝廉,拜尚书侍郎,有同时郎坐事③当居刑作。义默自表取其罪,以此论司寇。同台郎觉之,委位自上,乞赎义罪。顺帝诏皆除刑。义归,举茂才,让于陈重,刺史不听,义遂阳狂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伐:自夸。②承尘:天花板。③坐事:因为犯事获罪。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1)后举孝廉() (2)委位自上() (3)义遂阳狂被发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B.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C.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D.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金主伺义不在,默投金于承尘上。(2)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8.雷义可谓名如其人,他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答案】5.选拔、任用 放弃(3)奔走,奔跑 6.D7.(1)金子的主人趁雷义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把金子投放到天花板上。(2)胶和漆自以为坚固,却也比不上雷义和陈重的情谊。8.示例:①富有正义:雷义为官从政,推荐贤人不矜功自伐;②富有道义:救济死犯,不受黄金的报答;③富有情义:把“茂才”推让给朋友陈重。【解析】5.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句意为:后来他被推荐为孝廉。举,选拔、任用。(2)句意为:辞官上书。委,放弃。(3)句意为:他就假装疯癫披头散发奔走。走,奔走,奔跑。6.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句意为“但金子主人已死,没法再送还回去,雷义于是把金子交给县里的官员”,据此断句为“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故选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1)伺,等候,守候;默,偷偷地。于,在。(2)自谓,自以为;不如,比不上。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由“初为郡功曹,尝擢举善人,不伐其功”可概括出雷义富有正义,推荐贤人不矜功自伐;由“义尝济人死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谢之,义不受。金主伺义不在,默投金于承尘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可概括出雷义讲道义,他救济死犯,不受黄金的报答;由“有同时郎坐事当居刑作。义默自表取其罪,以此论司寇”“义归,举茂才,让于陈重,刺史不听,义遂阳狂被发走,不应命”可概括出雷义富有情义。【译文】雷义字仲公,豫章郡鄱阳县人。当初,他在郡府做官任功曹,曾经提拔和推荐贤良,也不炫耀自己的功劳。他曾经救济过一个犯有死罪的人,犯有死罪的人后来用两斤黄金感谢他,雷义没有接受。金子的主人趁他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把金子放到天花板上。他后来修理房顶才得到这些金子。但金子主人已死,没法再送还回去,雷义于是把金子交给县里的官员。后来,他被推荐为孝廉,被封为尚书侍郎,有位同为郎官的人因为犯罪应当受到刑责处罚,他暗自上奏承担罪过,因此被司寇论罪。同台的郎官发现了,辞官上书祈求为他赎罪。汉顺帝下诏免去所有罪罚。他回到家里,被举荐为茂才,他推让给陈重,刺史不从,他就假装疯癫披头散发奔走,不应召任命。乡里的人针对这件事说:“胶和漆自以为坚固,却也比不上雷义和陈重的情谊。”(三)阅读下文,完成9~13题。(20分)听,种子在翻身汤朔梅①那一年因为带二弟,我三年级辍学在家。白天无聊时常在村口呆立,或朝河面甩几片瓦爿①。人们都下地了,小伙伴们已开学。四野里很静,但不空。村里还有撒欢儿觅食的鸡鸭猫狗。风轻得几乎感觉不到,但那风没有明确的方向感,时而东南,时而西北,还有侧风。犹犹豫豫,欲说还休。侧耳谛听,远处似有微微的隆隆声,似远在天边,又像近在身旁。令人捉摸不透,但又确确实实地存在。那是来自杭州湾的潮汛吗?那是发自大地宽博的胸腔吗?②发呆间,眼梢的余光发现侧后站着一个人。哦,那是老农。老农是我爷爷辈的种田能手,因之大伙都叫他老农。他出名的寡言,但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笑。不是大笑或者对他人笑,而是无端地独自微笑。直到我长大后,才知道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方能这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③此刻,我们都站在母亲河北岸的桥头旁。他向南天远眺着,意味深长,而我则侧过身来望着他,怯怯地自语着打问:“这是什么声音呢?”④“那是种子翻身的声音。”老农咳嗽了两下后冒出一句。⑤“种子翻身的声音?种子也会翻身?”我尽管有些疑惑,但还是相信他的。因为称他为老农,除了是种地好把式,还在于他能观察天象物候。当我想再问他种子是怎么翻身的,老农已背着手过桥了。⑥辍学一年,已过去的一个学期实在寂寞难熬。正月半一过,新春的热闹也收敛了。伙伴们背着书包松松爽爽经过我家门前,而我只能眼巴巴地待在家里。闹新春的爆竹、鞭炮的残屑,挂罥在篱笆草树间,又被风撩拨下来,推着满地乱走。我何时再能去上学呢?⑦百无聊赖间,想起了老农关于种子翻身的话。于是,趁二弟睡着的当儿,我站在河岸上面朝广阔的田野侧耳捕捉种子翻身的声音。尽管是春天了,而残冬还死死抓住旧年的门槛不忍离去。早晨,从平湖驶向南桥的货轮“突突”着近了,又婆婆妈妈着远去。轻浪縠皱②着两滩薄冰,长河喇喇,那是芦荻翻身拱破冰凌的声音吗?田野里,农妇们用锄脑击碎隔年犁铧掀开的冻土,蚯蚓正睡眼惺忪极不情愿地伸着懒腰;长天里的云雀那百转千回的召唤,唤醒属于春的大世界!最令人激动的是那麦苗,听到春的呼唤便一骨碌翻过身。农谚说麦顶山,是的,即便身上压着一座山,看似柔弱的麦苗也要把它掀翻!这世上,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生命奔向春天的脚步!不久,绿油油的麦苗铺盖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那是春天驱赶饥饿的丰收梦!⑧老农把圌③圈内的谷种,一簸箕一簸箕地倒在场地上,用竹耙翻来覆去地给它们挠痒痒。似乎在说,春天来了,该醒醒了!随后,他坐到门槛上,似在倾听谷种吸纳阳光沐浴春风的声音,让烟在手指间伴着意味深长的微笑,悄无声息地燃烧。⑨家里,祖母停止了纺车的絮叨叮咛,一双半放半缠的脚鼓捣着忙里忙外。从床底下,把隔年积攒下的种蛋晒在阳光里,放在温水中洗浴,称之为“浴蛋”。看着那些鸡蛋,我似乎听到了鸡雏的啁啾④。祖母还步上斜梯,颤颤巍巍着将蚕种从家堂内取下来,然后放在阳光下,吹去尘灰。那黏附在黄草纸上的蚕卵,刚产下的一段时间,形似扁平的小米,色如温润的蜜蜡。而此时,却呈黑色,如紫苏的种子一般,似乎能看见卵内细微的蚕蚁在蠢动。待到几经风雨,柔桑破芽,则离“东邻蚕种已生些”的日子不远了。⑩因为老农,我学会了聆听种子翻身的声音,少年时代本该最寂寞的春天,充满了生趣。四十年前的那个春天,老农因为能看云识天气,而被聘请为气象站的顾问,在他生命最后的岁月里终于翻身,发了一阵微光。如今,寡言的老农早已作古,曾经少年的我也渐入老境。然而每到春天,我依然习惯站在故乡的母亲河畔,倾听种子翻身的声音,从而感悟其中的生命哲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选自《文汇报》2019年1月27日,有删改)【注】①瓦爿(pán):破瓦片。②縠(hú)皱:绉纱似的皱纹。③圌(chuán):一种盛粮食等的器物,类似于囤。④啁(zhōu)啾:形容鸟叫的声音。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第①段把“远处似有微微的隆隆声”想象成“发自大地宽博的胸腔”的心跳声,暗示着春天的到来。B.第⑦段引用农谚“麦顶山”,生动地表现麦苗发芽时迸发出的强大生命力,体现早春万物勃发的无限生机。C.第⑧段中把老农翻晒谷种写成是在“给它们挠痒痒”,语言风趣幽默,也暗含着老农轻松愉悦的心理。D.尾段中老农“被聘请为气象站的顾问”与“他能观察天象物候”相照应,表明老农是个学识渊博的人。10.第②段写老农“内心世界丰富”,这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3分)11.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1)祖母还步上斜梯,颤颤巍巍着将蚕种从家堂内取下来,然后放在阳光下,吹去尘灰。(赏析加点词语)(2分)(2)田野里,农妇们用锄脑击碎隔年犁铧掀开的冻土,蚯蚓正睡眼惺忪极不情愿地伸着懒腰;长天里的云雀那百转千回的召唤,唤醒属于春的大世界!(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3分)12.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13.标题“种子在翻身”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9.D10.他在实践中学会了观察天象物候,有颗不断上进的心;他能听到种子在田间翻身、吸纳阳光、沐浴春风的声音,有颗亲近自然的心。11.(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蚯蚓和云雀的活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回大地时万物复苏的情态,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颤颤巍巍”形容动作颤抖摇晃,这里指祖母手脚不灵活。虽然祖母手脚不灵活,但她仍步上斜梯亲自去取蚕种,小心吹去尘灰,这形象地表现了祖母对蚕种的细致与慎重。12.运用插叙,写祖母因为春天的到来“浴蛋”、取蚕种,与前文描述的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相照应,使文章内容更丰富。13.“翻身”既指种子在春天发芽时所爆发出的不可阻挡的强大生命力,又暗含在人生逆境中积蓄力量并冲破阻碍,“翻身”获得成功的生命感悟。【解析】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要信息的提取辨析。D.“表明老农是个学识渊博的人”表述有误,根据前文内容可知,老农是种庄稼的好把式,他能看云识天气,擅长观察天象物候,这是他多年生产经验的总结,并不代表他学识渊博。故选D。1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找出表现出老农“内心世界丰富”的语句加以概括。通过第②段中“老农是我爷爷辈的种田能手”和第⑤段中“因为称他为老农,除了是种地好把式,还在于他能观察天象物候”可以概括出老农在长年累月的劳作实践中学会了观察天象物候,他具有一颗不断上进的心;通过第④段中“‘那是种子翻身的声音。’老农咳嗽了两下后冒出一句”和第⑧段中“他坐到门槛上,似在倾听谷种吸纳阳光沐浴春风的声音”可以概括出老农能听到种子在田间翻身、吸纳阳光、沐浴春风的声音,他有一颗亲近自然的心。据此概括作答即可。11.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解答时,要按照题干要求从指定的角度结合句子内容和含义进行分析。(1)颤颤巍巍意思是颤抖摇晃的样子,在本句中指祖母手脚不灵活,有些笨拙。联系句子语境来看,祖母虽然手脚不灵活,但她仍然亲自上斜梯去取蚕种,小心翼翼吹去尘灰,形象表现了祖母对待蚕种细致与慎重的态度。(2)通过句中“蚯蚓正睡眼惺忪极不情愿地伸着懒腰;长天里的云雀那百转千回的召唤”的内容可知本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蚯蚓和云雀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态,通过它们的活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情态,表现出春天到来时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12.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分析其采用的叙述方法和具体作用。通过文段内容可知,本段采用了插叙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交代什么内容,使文章内容更详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文段中“把隔年积攒下的种蛋晒在阳光里,放在温水中洗浴,称之为“浴蛋”……祖母还步上斜梯,颤颤巍巍着将蚕种从家堂内取下来,然后放在阳光下,吹去尘灰”的内容写祖母因为春天的到来“浴蛋”、取蚕种,在文章结构上与前文描述的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相照应,在内容上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1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考查对标题作用的分析。标题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作为文章的线索;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概括文章内容;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作者感情的触发点。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标题中“翻身”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指种子在春天发芽时爆发出来的不可阻挡的强大生命力,同时也暗含了在人生逆境中积蓄力量并冲破一切阻碍,“翻身”获取成功的生命感悟。据此作答即可。(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14~16题。(12分)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看“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来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18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②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竞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③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④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各类人才。《吕氏春秋》有言:“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⑤“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⑥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优胜者固然可教,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1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①段以“王”的故事开篇,其主要目的是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B.第②段引用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诗句,阐释了“恒”的内涵。C.第③段从反面举例论证中心论点,这样使论证更加全面,更严谨更有说服力。D.第⑤段中引用朱熹的名言,着重论证了只要认真读书,就一定能记熟的观点。15.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16.请说说你对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的理解。(5分)【答案】14.D15.首先,提出本段观点: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接着,列举夏承焘、吴玉章一生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并做出巨大贡献的事例,充当事实论据;然后,引用《吕氏春秋》中的话,充当道理论据,证明该段的观点;最后,总结全段,从反面强调恒心的重要性。16.鲁迅认为两类人是可敬的,虽然落后但坚持到底的人;对前一类人持认同态度的人。他把这两类人比喻成“中国将来的脊梁”,强调了他们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解析】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D.有误,根据“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分析,朱熹的名言是为了引出“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的观点,不是“着重论证了只要认真读书,就一定能记熟的观点”。故选D。15.本题考查段落论证思路分析。解答此类题,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分析先论证什么,接着论证什么,然后论证什么,最后如何总结全文,最后套用运用答题模式概述。第④段的结构特点:总分总。据此,可分为四层:①提出本段观点: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②列举夏承焘、吴玉章一生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并做出巨大贡献的事例,充当事实论据。③引用《吕氏春秋》中的话,充当道理论据,证明该段的观点。④总结全段,从反面强调恒心的重要性。然后将这些内容运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词语连接通顺即可。1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鲁迅认为两类人是可敬的,一类认识优胜者,一类是虽然落后但坚持到底的人,“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强调了他们的精神、意志力对他人的鼓舞和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19题。(10分)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材料一】下面是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知识的图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二】植树造林对碳中和的作用碳汇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主要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有研究表明,2010年至2016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经过测算,森林蓄积量每增加1亿立方米,相应地可以多固定1.6亿吨二氧化碳。可见,植树造林在助力碳中和方面的重要性。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国绿色能源发展快,截至2019年底在建核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B.我国在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方面成绩不菲,已具备碳中和条件。C.碳中和最终要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也就是没有二氧化碳排放。D.把白炽灯换成节能LED灯、关掉电脑电源等都是减碳的良好行为。18.根据材料一,请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什么是碳达峰?(3分)1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福建为什么可能率先实现碳中和?(4分)【答案】17.C18.碳达峰是指碳排放量的最高点位。19.①植树造林对碳中和有重要作用②福建省森林覆盖率长期排名全国第一【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C.根据材料一可知,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的“零排放”;选项“要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也就是没有二氧化碳排放”说法错误;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能力。根据图表可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碳排放量的最高点位即为碳达峰。19.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二“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植树造林在助力碳中和方面的重要性”可知植树造林对碳中和有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一可知,福建是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森林覆盖率66.8%,长期保持全国首位,所以福建可能率先实现碳中和。(六)名著阅读。(6分)20.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读书卡片,请你帮忙完成相关任务。(6分)名著书目任务目标句子摘抄任务验收《朝花夕拾》识记人物“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是①____(人名)。《简·爱》熟悉地点“我四面环顾一下这像个修道院似的花园,又举目望望房子,一幢大建筑物,其中的一半显得灰暗陈旧,而另一半却还相当的新。较新的那部分里容纳了教室和宿舍,……”“这”指②____(地名)。《水浒传》了解情节“宋江、戴宗在岸边看时,只见江面开处,那人把李逵提将起来,又淹将下去,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显浑身黑肉,一个露遍体霜肤。……”此情节是③_______。【答案】藤野先生 洛伍德(罗沃德)学校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①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联系句子摘抄部分可知,“他”是“我”的老师,是教医学的,不是中国人。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是“我”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很关心“我”,也希望“我”能将新的医术传到中国去。由此可知“他”是藤野先生。②是《简·爱》中的一处地点,联系句子摘抄可知,这是一个像个修道院似的花园,里面较新的部分充当了教室和宿舍。由此可知“这”指的是洛伍德(罗沃德)学校。③是《水浒传》中的情节,句子摘抄中描写的是“李逵”和另一个人的打斗,“李逵”号称黑旋风,而另一个人“露遍体霜肤”,打斗地点是“江心”,由此可推知这个情节是黑旋风斗浪里白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三、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跨越了困境的考验,野百合也有春天;跨越了胆怯的台阶,自信之花悄然绽放;跨越了悲伤的沟壑,心里装满了美好;跨越了梦想,成长之路铺向远方……跨越,是一种成长的经历;跨越,是一种梦想的演绎。不断跨越,自会“一览众山小”;不断跨越,自会拥有更好的明天!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和思考?请以《跨越自己》为题,写一封不少于600字的发言稿,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分享。要求: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答案】范文跨越自己如果你是一颗野草,告诉我,你会怎么做?是埋于地下等待春天的召唤,还是勇与寒冬挣扎?如果你是一方清泉,告诉我,你会怎么做?是任凭风儿吹荡,还是勇于激起浪花?如果你是一粒沙砾,告诉我,你会怎么做?是任凭风吹雨打在空气中化为一缕尘烟,还是敢于摩擦出晶莹的珍珠?……大凡成功人士都选择后者,纵然面对的是苦涩,但苦涩之后便是甘甜。坚定的信念是跨越自己的必备条件,可要想跨越自己,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跨越自己,我们要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心。乐观使我们向上;乐观使我们开朗;乐观使我们自信。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但一定要乐观,乐观则心宽,心宽使则体健,体健我们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我们才能在面对人生岔路口时,做出明智的选择。跨越自己,我们要选择正确的方向。我们的一生都在做选择题,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都有可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学会选择,就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把握时机,明智的选择,胜过盲目的执着。明代科学家宋应星,从二十九岁第一次参加会试算起,中间经历了十六个春秋的五次会试,那时的他已经是双鬓如霜的老人了,经过犹豫,徘徊,最终决定放弃科举之路,转向与科举毫不相干的实学,研究与国民经济切实相关的科学技术。他系统的总结了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写成了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开工天物》。正是因为有了正确的选择,才有了如此成就。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跨越自己,我们要有坚定不移的毅力。毅力,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们为了达到目标而自觉克服一切困难的一切坚韧不拔的品质。有了毅力,就相当于拿到了成功之路的通行证,当然,这些是建立在拥有正确方向的基础之上。荀子《劝学》中写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都需要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否则,我们终将一事无成。跨越自己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拥有乐观豁达的心态,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去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并在前行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地积累,跨越自我,实现质的飞跃。【解析】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第一,审题。分析题目,题目要求是写一封不少于600字的发言稿,“跨越自己”则要求以第一人称写“自己”的经历和感触。什么是“跨越自己”呢?可以理解为战胜并超过自己。如战胜自己存在的某些问题,某些负面情绪,从而变得积极阳光,健康向上。跨越困境的考验,是跨越自己;跨越胆怯的台阶,也是跨越自己;跨越悲伤的沟壑,同样是跨越自己。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精彩,选择为“自己”去生活,不断跨越,明天就会更美好。第二,立意。完成这篇作文,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思考立意。一是某种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让“我”悟到了“跨越自己”哲理:“我”应该战胜困境,做更好的自己,不为任何人而活,也不再因为胆怯、懦弱、悲伤而消极封闭自我;二是直接介绍“我”在生活中如何“跨越自己”,通过多个事例来点明主题;三是可以写自己从“颓丧”到“奋起”,再从“经受挫折”到“感悟道理”,写出自己的心路历程,再抒情结尾,以“跨越自己”来自然收束全文。描写语言要生动细腻,刻画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感受。第三,选材。文章可以记事抒情,也可以议论说理。前者需从生活中取材,可用具体的事件叙述“跨越自己”的经历,以情动人。通过生活或学习中自己克服了某种负面的情绪或习惯的一件或几件小事,表现自己对“跨越自己”的感悟。后者需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阐述自己对于超越的看法和观点。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体裁,选取符合题意的素材,抒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人生感悟,表达积极向上的主题。写作时可以在内容上创新,不仅可以写关于“跨越自己”的那些经历,也可以引用关于“跨越自己”的一些故事寓言。通过引用故事寓言,可以引申出“跨越自己”的思考,也有助于表现主题;还可以从形式上创新,习作时可以在文章前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将自己感受深刻的故事串联起来,让文章的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适当的创新是吸引读者,取得高分的关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