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京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三)一(26分)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6分)种子绽放出芽蕾,尽管幼小稚嫩,却也是美的胚芽。花bāo绽放时,像帆,像船,又像一个个忍俊不禁的笑容。晴空下,花儿鲜妍可爱,蝶绕蜂喧,令人心旷神怡;风雨中,洗礼不期而至,花瓣零落,使人黯然神伤。但每一朵花都会牢记使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3分)忍俊不禁不期而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加点字注音:鲜妍()(1分)(3)看拼音写汉字:花bāo()(1分)(4)从短语结构上看,与“心旷神怡”相同的一项是()。(1分)A.美的胚芽B.忍俊不禁C.蝶绕蜂喧D.牢记使命【答案】忍俊不禁yán苞DC【解析】(1)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书写时注意横平竖直,位置居中,起行顿收的笔锋。(2)(3)题考查基础字音字形,学生首先要对课内字词非常熟悉,并注意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注意:yán是二声,“苞”是草字头。(4)“心旷神怡”意思是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属于并列短语;A.偏正结构;B.补充结构。忍不住要发笑;C.并列结构。意为蝴蝶和蜜蜂扰攘喧闹,形容生机盎然的春景;D.主谓结构;故选C。2.用诗文原句填空。(6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2)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李白一生写过许多关于长江的诗句。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潮平两岸阔(2)烟波江上使人愁(3)隔江犹唱后庭花(4)不尽长江滚滚流(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潮、潮、隔、庭、滚、陵、荒”等字词容易写错。“2021南京戏剧节”召开了,请你参与。2021年是“南京戏剧节”举办的第五年。这五年以来,南京戏剧节一直秉承着成为“爱南京的新理由”这一理念,将品质佳作引进剧场,将妙趣横生的戏剧活动带进城市,记载戏剧在这座城市的流淌痕迹,打造“文学之都”的zhǎn新文化标识。戏剧节对传承南京城市文脉、赋予南京文艺能量、扩大南京城市文化影响力具有积极意义。今年的戏剧节,除常规的剧目演出外,主办方还将以丰富多样的戏剧线下活动为载体,打破剧场壁垒,让戏剧和观众们更好的接触rónɡ合。热爱戏剧的你还不快快来关注这届彩蛋满满的“2021·南京戏剧节”!3.小夏想把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中的一个稍加修改,使前后两个句子结构一致、文气贯通。你将需要修改的句子修改好,写在下面。(2分)4.小琪找到了“2021南京戏剧节”的徽标,请你帮她解析该徽标图案设计的巧妙之处。(6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图案中所有线条为蓝色)5.学校的戏剧社团开始准备招收新成员。小夏为社团招新设计了一张演员面试评分表,你补充了其中空缺的评分项目。(6分)戏剧社演员招新面试评分表班级: 姓名:评分项目评分等级剧本理解能力1 2 3 4 5①________1 2 3 4 5②________1 2 3 4 5③________1 2 3 4 5总体评价1 2 3 4 5备注:根据面试印象,圈出得分,5分为最高分。【答案】3.示例一:(将品质佳作引进剧场,)将戏剧活动带进城市示例二:将品质上乘的戏剧佳作引进剧场,(将妙趣横生的戏剧活动带进城市)4.①这个图标整体是由汉字“南”字/字母nj变体而来,寓意这是南京戏剧节;②图案由多副面孔叠加而成,寓意戏剧演员舞台呈现的多样性/戏剧冲突(观众可以在戏剧中领略人生百态);③图标细看像一张笑脸/下半部分又类似鼓掌的双手,代表南京喜迎四方宾朋/寓意观众对戏剧的喜爱之情;④线条蓝色调/图案像一条鲸鱼取自“南京”在南京方言中的谐音“蓝鲸”,暗含了城市特色。(答满四点即可;或者介绍图案,解释寓意,写出两组即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台词背诵能力肢体语言能力 表情控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析】3.本题考查修改语句的能力。此题要求“前后两个句子结构一致、文气贯通”,。观察发现是“戏剧活动”和“品质佳作”前修饰语的有无的区别,因此可以选择在“品质佳作前”添加“经典流传”的修饰成分使得两者句式结构一样;也可将“妙趣横生的戏剧活动”简化为“戏剧活动”,与前文“品质佳作”对应。4.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此题可按顺序进行赏析。该题就要“南”字,中文和英文写法,面具形象,笑脸和鼓掌的手的形象,本次活动的口号入手进行解答。由外到内,由上至下,由表入里,由形到意,缺一不可。左侧的图形既像“南”字,又像戏曲脸谱,巧妙地点明“南京戏剧节”的主题;图案由黑白多副面孔叠加而成,观众可以在戏剧中领略人生百态;图标细看像一张笑脸,代表南京喜迎四方宾朋;图案右侧以文字点明戏剧节的名称;线条蓝色调,取自“南京”在南京方言中的谐音“蓝鲸”,暗含了城市特色。可据此回答其设计巧妙之处。5.本题考查学生项目设计能力,答案具有开放性。考生作答时先要理解题干给出的情境:一张学校戏剧社团的演员面试评分表;然后结合戏剧表演的特点和“评分项目”中“剧本理解能力”的提示,可从声音的特质,声音的表现力,形体条件,肢体动作表现力,台词背诵能力,表情控制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与戏剧演员能力相关的内容中进行选择作答。二(4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虎跑泉①[明]张岱虎跑寺本名定慧寺,唐元和十四年性空师所建。宪宗赐号曰广福院。大中八年改大慈寺,僖宗乾符三年加“定慧”二字。宋末毁。元大德七年重建。又毁。明正德十四年,宝掌禅师重建。嘉靖十九年又毁。二十四年,山西僧永果再造。今人皆以泉名其寺云。先是,性空师为蒲坂②卢氏子,得法于百丈海③,来游此山,乐其灵气郁盘,栖禅其中。苦于无水,意欲他徙。梦神人语曰:“师毋患水,南岳有童子泉,当遣二虎驱来。”翼日,果见二虎跑④地出泉,清香甘冽。大师遂留。明洪武十一年,学士宋濂朝京,道山下。主僧邀濂观泉,寺僧披衣同举梵咒,泉觱沸⑤而出,空中雪舞。濂心异之,为作铭以记。城中好事者取以烹茶,日去千担。寺中有调水符,取以为验。(选自《西湖梦寻》,张岱著,林邦钧注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虎跑泉苏轼亭亭石榻东峰上,此老⑥初来百神仰。虎移泉眼趋行脚⑦,龙作浪花供抚掌⑧。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阶环玦响。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虎跑泉袁宏道竹林松涧净无尘,僧老当知寺亦贫。饥鸟共分香积米⑨,枯枝常足道人薪。碑头字识开山⑩偈,炉里灰寒护法神。汲取清泉三四盏,芽茶烹得与尝新。[注释]①虎跑泉:在杭州西湖大慈山下。②蒲坂:古县名,今山西永济县。③百丈海:唐代高僧怀海,住洪州百丈山,因称百丈禅师。④跑(páo):兽用脚刨地。⑤觱(bì)沸:泉水涌出貌。⑥此老:唐高僧性空法师。⑦行脚:云游。⑧抚掌:拍手称快。⑨香积米:佛寺的斋饭。⑩开山:始建佛寺。6.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限断两处)(2分)今人皆以泉名其寺云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师毋患水,南岳有童子泉,当遣二虎驱来。8.虎跑泉有哪些特点?结合诗文内容分析。(4分)9.两位同学就以上选文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诗文内容补全他们的对话。(4分)甲:读完整本书,我发现张岱的《西湖梦寻》就是一部西湖诗文选。作者在每则记事之后选录先贤的诗文若干篇,比如《虎跑泉》,文末就录了两首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乙:其实,写虎跑泉的古诗有很多,苏辙、范成大等很多诗人都写过。那么张岱为什么挑选苏轼和袁宏道的这两首诗入文呢?甲:虽然这两首诗都写虎跑泉,但内容各有侧重:(1)____________乙:我明白了,原来这两首诗与上文是紧密关联的:(2)__________【答案】6.今人/皆以泉/名其寺云7.法师不要担心水源,南岳有童子泉,(我)将派遣两只老虎前来(移泉/跑泉/引泉等)。8.虎跑泉是两虎跑地而得,来历很传奇;“游人灌濯”“城中好事者取以烹茶,日去千担”“汲取清泉三四盏,芽茶烹得与尝新”等句以茶香衬托泉水清澈甘甜;“泉觱沸而出,空中雪舞”“龙作浪花供抚掌”体现了虎跑泉水量充沛;“卧听空阶环玦响”一句从听觉角度,将泉声比作玉佩击鸣,清脆空灵。9.(1)苏诗围绕性空法师“梦虎移泉”的传说展开,侧重记叙虎跑泉的来历;同时突出了泉水水量大和水声悦耳的特点。袁诗侧重描写寺内的日常生活,突出寺内生活的清净禅意。(2)苏诗呼应并佐证了上文虎跑泉的传说来历,对“虎移泉眼”的过程和法师的态度进行联想补充。袁诗呼应了上文虎跑寺的建置兴废,补充了寺内生活的场景。两诗都印证了虎跑泉水的特点。【解析】6.考查断句。本句意思是:现在的人都把泉水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寺庙。可根据语法结构来断句:“今人”是主语,“皆以泉”是状语,“名其寺”是谓语部分,故断句:今人/皆以泉/名其寺云7.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患:忧虑,担忧;遣:派遣;当:要,将要”翻译要准确。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即可。虎跑泉有四个特点:第一,其名字来历有传奇特色。从张岱文神仙派两虎跑地而得泉的传说得名(梦神人语曰:……果见二虎跑地出泉,清香甘冽。)可知,苏轼诗“虎移泉眼趋行脚”也有佐证。第二,虎跑泉清澈甘甜。从张岱文“清香甘冽”正面描写可知;从张岱文“城中好事者取以烹茶,日去千担”,苏轼诗“游人灌濯”及袁宏道诗“汲取清泉三四盏,芽茶烹得与尝新”等句以茶香也可侧面衬托泉水清澈甘甜。第三,虎跑泉水量大且美丽壮观。从张岱文“泉觱沸而出,空中雪舞”可知,从苏轼诗“龙作浪花供抚掌”也可印证虎跑泉水量大。第四,泉声清脆空灵。从苏轼诗“卧听空阶环玦响”可以得到印证。9.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考查写作方法。结合诗句内容来谈即可。(1)甲:苏轼的诗以写景叙事开篇(亭亭石榻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接着围绕性空法师“梦虎移泉”的传说展开,主要写虎跑泉名字的由来(虎移泉眼趋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再写游人取水灌濯后“卧听空阶环玦响”突出了泉水水量大和水声清脆悦耳的特点。袁宏道的诗前两句写寺内的日常生活,第三句主要写百丈禅师开寺的经过,最后一句写虎跑泉的作用。全诗突出寺内生活的清净禅意。(2)这两首诗与上文是紧密关联。苏轼的诗写虎跑泉的传说来历与上文写虎跑泉的产生由来相关联,呼应并佐证了上文,同时“此老初来百神仰”对法师的态度进行联想补充。袁宏道的诗呼应了上文虎跑寺的建置兴废(饥鸟共分香积米,枯枝常足道人薪。),补充了寺内生活的场景(竹林松涧净无尘,僧老当知寺亦贫),同时“汲取清泉三四盏,芽茶烹得与尝新”与上文写人们爱用虎跑泉水来烹茶(城中好事者取以烹茶,日去千担)也相关联。两诗都印证了虎跑泉水的特点。【参考译文】虎跑寺本名为定慧寺,由性空大师在唐元和十四年即819年创建。唐宪宗赐号广福院。唐大中八年即854年,改名为大慈寺。唐僖宗乾符三年即876年加“定慧”二字。宋朝末年遭毁。元大德七年即1303年重新修建。后来又遭毁坏。明正德十四年即1519年,宝掌禅师重新再建。嘉靖十九年即1540年又被毁。1545年,山西僧人永果再次修建。如今,人们都以泉的名字来命名此寺。先是,性空大师为山西蒲坂卢氏之子,在百丈海得法,来游此山,喜爱山上氤氲的灵气,于是在山中坐禅修行。苦于没有水源,性空大师想要迁往别处。梦里见到神仙,神仙告诉他:“大师无需担心水源。南岳有童子泉,我会派遣两只老虎把泉引来。”第二天,果然看见两只老虎奋力刨地,不久泉水涌出,清香甘冽。于是,性空大师决定留下。明洪武十一年即1378年,学士宋濂赴京,从山下经过。寺院主持邀请宋濂观赏此泉,僧人一起诵经,泉水汩汩涌出,空中雪花飞舞。宋濂很是诧异,作铭记录此事。城中爱茶人前来取泉水煮茶,一天能消耗上千担。寺中有调水符,用来作取水的凭证。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分)材料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忽视体育锻炼导致的青少年身体素质下滑问题却日益凸显,“好日子养不出壮孩子”的现象令人担忧。仔细分析,不想锻炼、不愿锻炼、不敢锻炼是导致青少年体质下滑的三大原因。所谓不想,就是青少年的业余爱好从“体力型”转到了“脑力型”。以前,踢毽子、跳房子、捉迷藏是少年儿童的最爱。现如今,捧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玩游戏成为不少青少年的首选。所谓不愿,就是现代生活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变成了“宅男”“宅女”。现在购物有淘宝、吃饭有外卖、娱乐有网游,“葛优躺”和“宅文化”成了时尚。视力下降、体重超标、脂肪肝、血压高……这些中老年疾病早早敲开了年轻人的“命门”。所谓不敢,主要是对学校而言,体育锻炼、组织春游等户外活动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一旦出现问题,家长不依不饶,上级主管部门追责问责。(摘编自《好日子咋养不出壮孩子?》)材料二人类由于交通工具、机械化、自动化、甚至人工智能等设施的扑面而来,使得人体的机能越来越差,肌肉功能退化、体力下降、脂肪渗透到人体的每一个空隙。更为甚者,今天人类获取高热量的食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肥胖更是悄无声息的蔓延着。缺乏活动,造成了我们赖以生存和活动肌肉的退化。人类到了成年之后,随着岁月的流失,肌肉质量开始下降,在四十岁开始,成人每十年约失去3%—5%的肌肉质量。尤其50岁后更明显,每年约1%—2%的丢失。到75—80岁时,骨骼肌仅占体重的25%。肌肉衰减征与静息的生活方式、营养缺乏、细胞外氨基酸代谢失衡及氧自由基损伤等多因素影响有关。在我们衰老过程中,我们总是认为肌肉的丢失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当肌肉丢失时,我们的肌肉力量下降和功能降低,脂肪比例增加时,肌肉丢失时,我们更容易疲劳,更容易跌倒,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等健康问题。(摘编自《中国科学报》)材料三目前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前位,并且呈低龄化趋势发展,其中小学生近视比例为45.7%,初中生近视比例为74.4%,高中生近视比例为83.3%,大学生近视比例则高达87.7%。我国近日发布的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也显示,学生肥胖、视力不良和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区域学生肥胖率超过15%。有调查表明,近20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在某些方面一直呈下降趋势,已经影响到兵员的质量。据了解,某市今年征兵体检中,因体检不合格而被淘汰的应征者比例竟然高达52.98%。当然,造成学生某些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视力和肥胖问题,一方面是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膳食营养不均衡,电子产品使用过多,导致学生肥胖和视力下降;另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锻炼,以及学校和家长“唯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念等,也造成了学生视力下降和肥胖。(摘编自《青少年体质亟须全面提高》,《中国国防报》)10.分析(材料二)划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11.(材料三)“据了解,某市今年征兵体检中,因体检不合格而被淘汰的应征者比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竟然高达52.98%”一句中,加点词“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12.提高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需要青少年、学校、家长共同努力,请结合材料,为三方各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4分)【答案】10.列数字,具体有力地说明人类到了成年之后,随着岁月的流失,肌肉质量下降的状态,使读者一目了然。11.不能去掉。“竟然”强调了因体检不合格而被淘汰的应征者比例之高,若删去,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12.青少年方面:①增强健康意识;②改变不良生活习惯;③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校方面:①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学生喜欢的运动课程;③适当组织户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④可以将体育作为考核项目。家长方面:①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②转变观念,杜绝“唯分数论”,对学校组织的体育、春游等各种户外活动多持理解和支持态度。【解析】1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答题思路:说明方法判断——作用分析——效果。说明方法:结合材料二第二段“3%—5%、1%—2%、25%”等数字可知,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内容:这几个数字是人四十岁、五十岁、七十五到八十岁时肌肉失去的质量或占有量;作用:结合句子开头的“人类到了成年之后,随着岁月的流失,肌肉质量开始下降”可知,这几个数字具体有力地说明人类到了成年之后,随着岁月的流失,肌肉质量下降的状态;数字的运用,具体准确,清晰明了,使读者能直观地理解这句话的说明内容。11.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思路:本义——语境义——效果。“据了解,某市今年征兵体检中,因体检不合格而被淘汰的应征者比例竟然高达52.98%”,句中的“竟然”,本义是表示惊讶,出乎意料;语境义:这里指对“某市今年征兵体检中,因体检不合格而被淘汰的应征者比例高达52.98%”这一事实感到惊讶,在惊讶中突出强调了因体检不合格而被淘汰的应征者比例之高这一事实;如果去掉,则表达不出“出乎意料”的语意效果,故不能去掉。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题思路:结合材料,给青少年、学校、家长各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1)青少年方面。结合材料二“不想锻炼、不愿锻炼、不敢锻炼是导致青少年体质下滑的三大原因”“所谓不愿,就是现代生活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变成了‘宅男’‘宅女’”可知:青少年从思想意识、生活习惯、行动上都存在问题,因此从这三个方面建议他们:①增强健康意识;②改变不良生活习惯;③积极参加体育锻炼。(2)学校方面。①结合材料四第二段“另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锻炼,以及学校和家长‘唯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念等,也造成了学生视力下降和肥胖”可知,过重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体育锻炼,因此建议学校: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②结合材料二“以前,踢毽子、跳房子、捉迷藏是少年儿童的最爱。现如今,捧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玩游戏成为不少青少年的首选”可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运动课程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参与体育锻炼,因此建议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学生喜欢的运动课程;③结合材料二“所谓不敢,主要是对学校而言,体育锻炼、组织春游等户外活动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一旦出现问题,家长不依不饶,上级主管部门追责问责”可知,学校现在几乎没有体育锻炼、春游等户外运动,这不利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因此建议学校:适当组织户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④结合材料四“另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锻炼,以及学校和家长‘唯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念等”可知:学生和家长都重视分数,如果体育成为“分数”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因此建议学校:可以将体育作为考核项目。(3)家长方面。①结合材料二“以前,踢毽子、跳房子、捉迷藏是少年儿童的最爱。现如今,捧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玩游戏成为不少青少年的首选”可知,电子产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的体育锻炼,因此建议家长: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②结合材料四第二段“另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锻炼,以及学校和家长‘唯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念等,也造成了学生视力下降和肥胖”和材料二“所谓不敢,主要是对学校而言,体育锻炼、组织春游等户外活动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一旦出现问题,家长不依不饶,上级主管部门追责问责”可知,家长过分看重分数,让孩子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能得“分数”的课业上,忽略了体育锻炼,忽略了孩子的身体素质,同时对孩子保护过度,对学校过于苛刻,导致一些户外活动无法展开,因此建议家长:转变观念,杜绝“唯分数论”,对学校组织的体育、春游等各种户外活动多持理解和支持态度。(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14分)你好,梭罗①项丽敏你好,梭罗,突然想给你写信。很久没有读你的书了。我知道你不会因此失望,因你最重要的书我已读过,像一棵树那样长在我身体里。我知道你曾有过孤独的时刻。后来你不再寻求分享的愉悦,而是把你在瓦尔登湖感受的种种测量下来,记录下来,写进书里。让书去时间里漫游,让想分享的人自己去时间里打捞,而你自此沉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好吧,我还是用问句来说:不知道你在瓦尔登湖边是否也感受过这种幸福?那种整夜舍不得入睡,听着候鸟从头顶夜空鸣叫着飞过去,如同火车由远至近,又渐渐远去的略带惆怅的幸福。你看,是不是太突兀了,我给你写信,不是说什么了不起的事,而是说我在河边居所里听到的候鸟夜鸣。如果这封信真的能到你手里,会被你哂笑吗?我当然知道你不会这样,一个能在湖边远离村庄的小屋里独自生活两年的人,一定能理解我的感受。而且我知道你也曾留意过候鸟的迁徙,在落叶满天的秋日里,时常在湖边一呆就是几个小时,观看野鸭怎样机灵地在波浪中出没。你觉得那些候鸟之所以选择栖息在瓦尔登湖,是和你一样,喜爱这片湖光山色的幽僻宁静。我的这种聆听已经持续了四个夜晚,从霜降节气后的第二天到昨天,耳边不停掠过候鸟的鸣叫声,一波过去,一波涌来。我关掉了室内会发出声音的电器,手机调到静音,窗户打开,只把窗帘拉着,为了更清晰地听见。这已是今年的第二次候鸟夜鸣。第一次是半个多月前,也是连续鸣叫了四五个夜晚,声音却没有这一次的密集,音量也小得多。这一次的音量调高了几度,伴随着结队而过的鸟儿振翅的气流声,此呼彼应。在这样的声音里你会有一种幻觉,觉得自己也是它们中间的一员,和它们一起穿越河流与森林。也有落了单的鸟鸣,声音焦急又惊恐,噢、噢、噢,来,从屋顶飞过去了。我闭着眼睛,看见它奋力追赶的样子。很奇妙吧!仅凭耳朵听见的声音就能看见天空的飞鸟,并成为它们——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验?事实上不止如此,如果我白天在河边看到候鸟飞翔,夜晚就会再次看到,只需闭上眼睛就会看到,比白天看见的更为壮观。整个秋天我就被这样秘不可言的幸福充满,内心涌动着平静的喜悦。去年和前年的这个时节,也曾听到过候鸟迁徙的夜鸣。那时候感受的并不是幸福,而是歌词里“雁叫声声心欲碎”的暗伤,是古诗词里“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的悲凉。我不知道是什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同样的声音,听在耳朵里有如此不一样的感受,是因为在心里我已经接受并喜爱现在的生活,也接受并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缘故吧。现在我已经很少用整天整晚的时间去读一本书了。相比书籍我更愿意走到河流边、山中、田间地头,去阅读大自然里活生生的事物,去观看草木、昆虫和鸟类的秘密生活,对如今的我来说这样的阅读更有趣味,是我愿意沉迷其间的。现在,我站在河堤上,仰头看着鹤群飞过经霜后转成深红的乌柏树林,飞到村庄上空,接着飞到西边的山里去了。我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最后的目的地是哪里,也不知道在这个早晨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看见这迷人的一幕,恍如梦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释]①亨利·戴维·梭罗(1812——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1845年,梭罗厌倦了城市的喧器,来到瓦尔登湖畔隐居。在那里,他拥抱自然,自耕自食,过了一段诗意的生活,并以此为题材写成了长篇散文《瓦尔登湖》,记录他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零两个月的所思所想。(节选自《迁徙季的河流》,《安徽文学》2020年第四期,有删节)14.读了文本和注释,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给梭罗写这封信吗?(3分)15.小联制作了一个表格梳理文章内容,请你帮他填写表格中的空缺处。(4分)时间候鸟夜鸣的特征内心体验第一次(第二次的半个月前)音量小③第二次(今年霜降后)群鸟②去年和前年的这个时节①声音焦急又惊恐//④16.结合你的阅读经验,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中加点内容的理解。(3分)我知道你不会因此失望,因你最重要的书我已读过,像一棵树那样长在我身体里。示例:我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读懂了史铁生在人生遭受重大不幸时从颓废到坚强的心理历程,读懂了他对帮助自己走过艰难的母亲的感念与愧疚。这些感悟也带给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丰盈了我的内心。17.小联和你一起仔细阅读了第⑦-⑩自然段,发现这些段落主要描写候鸟夜鸣。请你品味其语言的妙处,并写一段赏析性文字。(4分)小贴士:这些自然段语言妙处甚多,赏析时不妨从文本出发,多角度分条阐述。【答案】14.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阅读自然后获得了幸福,平静的喜悦,作者在听候鸟夜鸣时与其产生了共鸣,便有了写信的想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5.①落单的鸟;②声音密集、音量调高了几度、彼此呼应;③产生了幻觉/秘不可言的幸福或平静的喜悦;④暗伤、悲凉。16.示例:我读了《草房子》一书,我们感受到了家道中落后杜小康内心的孤独与迷茫,更读懂了经过暴风雨的洗礼后杜小康开始成熟。这些细腻的描写让我产生了共鸣,也深深印在我的心里,激励着我的成长。17.(1)遣词造句角度示例:①作者描写候鸟的鸣叫声用词准确、恰切,表现力强。如写整体叫声的连续不断,“不停掠过”的“掠”字表现声音大而快,“一波过去,一波涌来”中的“涌”表现声音的此起彼伏。②写落了单的鸟叫声用了形容词“焦急又惊恐”,同时用拟声词“噢、噢、噢”来生动描摹候鸟夜鸣,让人感同身受。(2)修辞手法角度示例:①用两次听候鸟夜鸣的不同心境进行对比,表达自己在其中获得的宁静感受,感受到作者和梭罗一样喜爱湖光山色的幽僻宁静。②引用诗文,引人联想,增加文采,语言更显典雅秀丽。(3)表现手法角度①虚实结合:示例1“在这样的声音里你会有一种幻觉,觉得自己也是它们中间的一员,和它们一起穿越河流与森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述作者每天听候鸟夜鸣,仿佛已经和梭罗一样选择栖息在自然中,喜爱上了自然的幽僻宁静。示例2“我闭着眼睛,看见它奋力追赶的样子。”用虚写,写出我通过声音想象出落单的鸟儿奋力追赶时努力的样子。②描写中融入主观体验,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示例:作者在描写候鸟夜鸣时,还从侧重写听鸟鸣声时自己的内心感受,将情感深深融入其中。文章大量的描叙呈现的是听觉描写和内心的主观体验。如听到候鸟迁徙的夜鸣时,感受到了喜悦、幸福。【解析】1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文中的“不知道你在瓦尔登湖边是否也感受过这种幸福”“我当然知道你不会这样,一个能在湖边远离村庄的小屋里独自生活两年的人,一定能理解我的感受”“整个秋天我就被这样秘不可言的幸福充满,内心涌动着平静的喜悦”等语句可知,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阅读自然后获得了幸福,平静的喜悦。而作者在听候鸟夜鸣时与其产生了共鸣。作者觉得自己与梭罗有类似的经历和相同的心理体验,于是产生了写一封信来和对方交流的想法。15.考查筛选信息。①根据“也有落了单的鸟鸣”可得:落单的鸟。②根据“声音却没有这一次的密集,音量也小得多。这一次的音量调高了几度,伴随着结队而过的鸟儿振翅的气流声,此呼彼应”可得:声音密集、音量调高了几度、彼此呼应。③根据“在这样的声音里你会有一种幻觉,觉得自己也是它们中间的一员,和它们一起穿越河流与森林”可得:产生了幻觉。根据“整个秋天我就被这样秘不可言的幸福充满,内心涌动着平静的喜悦”可得:秘不可言的幸福和平静的喜悦。④根据“而是歌词里‘雁叫声声心欲碎’的暗伤,是古诗词里‘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的悲凉”可得:暗伤和悲凉。16.考查语句理解和仿写。“像一棵树那样长在我身体里”说的是自己深刻的理解了书中的思想主旨,这些思想主旨已经深深的影响了自己,对自己产生了正面积极的影响。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仿照示例的格式作答即可。如:我读了吴承恩的《西游记》,读懂了唐僧师徒四人为了在取经途中体现了出来的意志坚定与百折不挠,读懂了世间百态与人情世故。这些感悟给了我深刻的启迪,让我的思想变得成熟而稳重。17.考查语句赏析。从遣词造句角度来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如“这一次的音量调高了几度,伴随着结队而过的鸟儿振翅的气流声,此呼彼应”一句中的“此呼彼应”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鸟们结伴飞行,彼此以叫声相呼应的场景,也表现了作者看到此等情景后内心的喜悦之情。从修辞的角度来看,作者引用歌词与诗文“雁叫声声心欲碎”“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增加了语言的文采,同时引发读者的联想。“这已是今年的第二次候鸟夜鸣……”一段运用对比的修辞,把自己两次听候鸟夜鸣的心境作了对比,表现了作者在此等情境下获得的宁静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与世间万物的喜爱之情。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这样的声音里你会有一种幻觉,觉得自己也是它们中间的一员,和它们一起穿越河流与森林”是虚写。此句前文是实写自己聆听鸟鸣。虚实结合,表现了作者渲染在鸟鸣当中,表达了作者对宁静自然的喜爱。作者还采用了以情入景的手法。在写景的同时,还注重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如“也有落了单的鸟鸣……”一段中,作者不仅生动的描写了落单之鸟的鸣声,“事实上不止如此,如果我白天在河边看到候鸟飞翔,夜晚就会再次看到,只需闭上眼睛就会看到,比白天看见的更为壮观”一句则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四)名著阅读。(8分)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立冬”节气后,天气转冷,进入冬季。但冬季绝不是一个万籁俱寂的季节,期间也有许多故事在发生。下面是小文和小语从名著中收集到的故事提纲,请你也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名著中选择一部,参照他们的提纲,另选角度,写出你的故事提纲。【你的提纲】【答案】示例1: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这个寒冷的风雪夜,在那个熊熊燃烧的草料场旁边的小小山神庙里,得知自己被害真相的林冲,不再懦弱的,手刃仇人,雪夜上梁山。②风雪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这个冬天是林冲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小说画龙点睛之笔。③任何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不可逼人太甚,“官逼也会民反”。示例2:①保尔为了完成筑路任务,冒着雨雪严寒,坚守在工地上,忘我地工作。冻馁交加,衣破靴烂,以致于得了严重的伤寒病。②恶劣的劳动条件,艰苦的生活条件,考验着每一个筑路人员。③“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保尔那钢铁般的意志令人敬佩!【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导读和仿写能力。要求按提纲的结构写出新的提纲。提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名著的内容,按题干要求需选择冬天发生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分析评论,对第一部分列举的事分析其价值意义;第三部分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示例:①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②童年的百草园即使冬天也那么生动有趣,这是孩子自由自在生活的快乐写照。③“朝花夕拾”,当“拾起”儿时的生活时,我们感受到一组感彻心扉的温馨的回忆。三(5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并按要求完成作文。(50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网》3月22日报道:近日,重庆627路公交车驾驶员王能勇在行车途中遇到下班高峰期,开到一个路口时,正准备通过,突然有车辆从左边绕行,为确保安全,王能勇把车停了下来。由于拥堵,这一停,就停了五分钟,这时有乘客开始抱怨。站在驾驶室旁的一个小女孩,忽然从书包里拿出本子和笔,开始写东西,并在下车时递给了司机一张纸条。等公交车抵达终点站后,王能勇拿出纸条一看:“司机先生:您辛苦了,因为堵车,您遭不耐心乘客的指责,连我听着也不好受。我喜欢司机,因为他们为我的出行提供保障,感谢您的付出。总之,您辛苦了,谢谢您送我回家。”王能勇将纸条拍下,传到工作群里,同事们看后都感到暖心。题目A:细读材料,揣摩司机王能勇在当时情境下的种种感受,请你代他写一封回信给写纸条的女孩。要求:①书信格式规范,时间为“2021年3月23日”;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题目B:读完这则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拟写一份演讲稿,准备在学校的晨会上发言。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答案】范文生活需要宽容和理解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生活需要宽容和理解”。生活里,多的是意向的差别,少的是互相的理解。心的沟通,需要理解来构建桥梁,不要介意别人有没有理解自己,要去在意的是,自己有没有做到理解,既有对他人的理解,也有对生活的理解,对命运的理解。司机王能勇为了全车人的安全,选择停车,也因此收到了许多乘客的抱怨,可他却因为宽容而避免了许多的争执,也许他能理解乘客焦急的心理。可乘客是否也该对司机多一些理解呢?有人喜欢问生活,为什么自己的人生有那么多堵心,总会因为各种莫名其妙,与他人发生争执,生活也难以顺心。其实不过是以自己为中心,而忽略了去理解周围的人,理解身边的事,理解走过的生活,偏执的认定所有的苦涩来自他人,来自外界。如果清洗一下自己的心,用一种平和去学着理解,生活会很简单,不管对人还是对事,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对峙,你若开怀,愁怨何来。生活是一场宽恕,谁的是非,谁的恩怨,谁的误解,放的开,心自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古语言:“该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没有什么恩怨值得挂念一辈子,那些解不开的结像一把双刃剑,既给别人添堵,真正伤害的是自己。生活不是计较,在别人的错误里抠不出什么意义,假如给别人的误解一点点时间,你会发现应验了一个道理,人生不打不相识,都是一路同行的人,青眼做什么,白眼做什么。宽容与理解是一种智慧,“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放,不如能化。”学会了宽恕,也就学会了最好的处世之道,也就学会走好了自己的人生,这对别人和自己都是一场善待。宽容与理解是一种美德,世事总在变化,没有哪一个人的立场或观点能永远正确,当我们看到别人对错的时候,其实已经带有自我的偏执与成见了。对与错,更多的是自我内心的分别,也是自我的一种桎梏,这世间,没有人需要你的宽恕,但是需要给自己一个救赎。生命的进程是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固执、焦虑与烦恼,人生路上,谁又不会遇上一些不顺心的人或事呢?放宽心,善待这些不如意,多给他人一份宽恕、理解和包容。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本题所给的是一则时事材料,材料涉及的人物可分为三类:司机王能勇,抱怨指责的乘客,小女孩。中心事件应是王能勇为确保安全选择停车,结果耽误了5分钟。对于此事,小女孩的做法和部分乘客的做法形成了对比。分析二者做法不同的原因就是遇事能否对他人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小女孩感谢司机能够辛苦地将自己安全送回家,而有的乘客则抱怨司机耽误了自己宝贵的5分钟。由此可以判断作文的主题应该是“宽容与理解”。题目要求考生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如果选择A,那么应该抓住“揣摩司机王能勇在当时情境下的种种感受”来写,应该写出被理解的感动与感谢。比如可以列举以往收到的同样的抱怨和指责,诉说自己听到指责时内心的不悦,表达被理解时的安慰与温暖,坚定以后继续付出的信念等;如果选择B,则应该从必要性、重要性的角度,号召大家平时对人对事要学会宽容和理解。无论选A还是选B,都要以材料中的故事为触发点,不能脱离材料而写作。此外题目规定了作文的体裁,学生写作时要注意书信或演讲稿的格式。立意:1.你的理解给了叔叔莫大的温暖。2.你让叔叔觉的所有的付出甚至委屈都是值得的。3.宽容与理解是沟通的桥梁。4.和谐社会离不开你我的宽容与理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