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五)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中国文坛名家辈出,佳作如林,让我们漫步文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吟“蒹葭苍苍,①_____”想象《蒹葭》中迷离朦胧的秋境;咏“②_____,③_____,上下一白”,领略《湖心亭看雪》中苍茫浩渺的冬景;品“④_____,⑤_____”,触摸李白在《行路难》中渴望得到重用的复杂情感;赏“⑥______,⑦______”感受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比喻传达的刚健昂扬之气;诵“大道之行也,⑧______”,理解往圣先贤憧憬的理想家园;读“⑨_____,⑩_______”,体会范仲淹笔下洞庭湖的晨昏变化。【答案】白露为霜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天下为公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雾凇、沆砀、与、垂钓、碧溪、乘、畔、晖、夕阴”等字词易写错。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中华古诗词典jí①是我国文学的瑰宝。从“诗三百”开始,到唐诗、宋词、元曲,一首首情韵盎然、铿锵有力的诗词,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承载着先贤的思想智慧、高雅情趣和高远情怀。中华古典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它们是文化百花园中最为璀璨芬芳的一枝,是精神源流中最富思想力量的一脉。没有诗意词韵的文字是乙的,失落了诗情画意的民族是没有创意和想象力的。中华古典诗词有高傲的颜值和尊贵的禀赋,却以平近的方式潜②流在我们的血脉,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学习、亲近中华古诗词,能够丙。(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2分)①__________(A.籍 B.藉)②__________(A.qiǎn B.qián)(2)请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甲__________(A.传递B.传承)乙__________(A.苍白无力B.软弱无力)(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4)下列填入文中丙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涵养博大的内心情怀 ②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③获得雅致的生活情趣 ④构筑起民族精神的根基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答案】(1)A B(2)B A(3)中华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精髓、精华)(缺少宾语,修改后的句子,符合原句句意,符合语法、语境即可)(4)C【解析】(1)①“籍”和“藉”同音、字形相近。“籍”基本释义是书、书册,而“藉”基本释义是垫在下面的东西。根据语境选择“籍”。②“潜”读音为qián,不读qiǎn。(2)甲处“传递”意思是传送、辗转递送。而“传承”是传递和继承,“中华历史”应该选“传承”;乙处“苍白无力”形容贫弱无力,多用来形容语言。“软弱无力”形容身体衰弱无气力,也可比喻处事不得力、不中用。“没有诗意词韵的文字”应选“苍白无力”。(3)修改病句:成分残缺。“中华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缺少宾语中心词,应补上“的魅力(精髓、精华)”等,修改后的句子,符合原句句意,符合语法、语境即可。示例:中华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4)排序注意句子前后逻辑关系:应当先是“生活情趣”,接着“内心情怀”,再到“文化自信”,最后“民族精神的根基”,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整体。故选C。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6分)长沙过贾谊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叙述诗人在长沙谪居三年,而今一切已风逝云散,只留下万古不变的悲哀。B.颔联即景生情,由斜阳衰草、寒林空寂而生惆怅伤感之情,为下文感慨作铺垫。C.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处境,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D.全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溯古思今,深化了怀古咏叹的主题。4.“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表达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3.A4.对贾谊不幸遭遇的悲叹,对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解析】3.本题考查诗歌理解。A.“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的意思是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给楚客留下伤悲。因此“首联叙述诗人在长沙谪居三年”错误,是“贾谊在长沙谪居三年”。故选A。4.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是该诗的尾联,意思是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可知作者这里表面在为贾谊而悲伤,实则对自己被贬的遭遇也是无比伤感。因此,品读尾联情感,需要结合前几联及诗人的写作背景。根据“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意思是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给楚客留下伤悲,因此可知抒发了对贾谊不幸遭遇的悲叹。根据本诗写作背景,是作者赴潘州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故此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根据“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意思是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含蓄地抒发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谢之,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二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选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有改动)【注】①封识:封存的标记。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何岳尝夜行 (2)其人谢而去 (3)俟他日来取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B.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C.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D.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7.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2)何利此数金乎?8.文中何岳有什么“过人也远”的品质?请简析。(4分)【答案】5.(1)曾,曾经(2)离开,离去(3)等待6.B7.(1)(他)不敢向家里人告诉(提及)这件事,害怕(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2)(我)怎么会贪图(你给我的)这些银子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①不贪图钱财,见到银子归还失主且不收酬金﹔②诚实守信(或:为人光明磊落),替他人保管财物数年,原封不动托人寄还物主。【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句意为:何岳曾有一天晚上走路的时候。尝:古今异义,曾经;(2)句意为:那个人感谢了他就离开了。去:古今异义,离开,离去;(3)句意为:等到他日我回来的时候再来取。俟:等待;6.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他捡到银子就还给别人,短时期内不起贪心还可以勉励;但那官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他却毫不动心。停顿节奏为: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故选B。7.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1)与,和;之,代词,代这件事;恐,害怕;(2)何,怎么;利,贪图。8.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文中从“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可知,何岳拾金不告诉家人并悉数奉还,且婉拒酬金,说明他拾金不昧,为人诚实;从“穷秀才也,拾金而还;寄金数年,略不动心”可知,何岳做事认真,诚实守信,虽贫穷而不贪财,做好事不求回报。据此作答即可。【参考译文】何岳曾有一天晚上走路的时候,拾到200多两银子,但是他不敢告诉家里人,因为害怕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到银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问他银子的数目,与拾到的银子数目和封存的标记都相符,于是就还给了那个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我拾到银子别人也不知道,要是想要的话就全都是我的了,又怎么会要你给我的这些呢?”那个人感谢了他就离开了。何岳又曾经在当官的人家教书,那个当官的人有事要去京城,把两个箱子交给何岳寄放,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告诉何岳:“等到他日我回来的时候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任何消息。何岳听说他的侄子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并非取箱子,他就把箱子交给那官员的侄子托他带回,给那位官员了。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他捡到银子就还给别人,短时期内不起贪心还可以勉励;但那官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他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三)阅读下文,完成9~13题。(20分)泉养活(作者:刘予儿)①有一些年里,泉水油汪汪的,像森林的眼,从深山里淌到山口处,再从丘陵一直淌到戈壁边上。它们的清凉一直伸进夜晚,仲进地下最深处,够得着一颗柔软的心脏了。②甚至还不甘心,又一直向北流进了沙漠里。泉水在这片大地上的路真长,把各个乡都联系起来。把高处和低处也联系起来。水草就各处长起来,送过去一程一程的风,气息里甘美葱茂。夏有夏的样子,秋有秋的样子。木垒除了几条季节性河流外,也就有了不枯的活命的水。③靠近山里的乡,泉眼都多。博斯塘有四百多眼泉,滚绣球一样,咕嘟嘟终年冒出绿来让人觉得,夜晚也像醒着。照壁南山里据说光是石人子沟就有七十二眼泉。它们作为水源之一汇向最大的龙王庙水库。白杨河乡的地下泉水就更多了。各种沟汊中涌出的泉水,梳理着粗粝的山石,凸出的红色山崖,无时不流过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头。太阳和泉水是石头的叫声。尤其从春天到夏季,经过村庄的水流速越来越急,流水溅在石头上,就碰出阳光的火花。就像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还有许多无名的泉群,像古代的无名氏一样。所以,就有人在文史中总结说:木垒土沃泉滋。其实,在蒲类后国时的木垒原本是汪洋一片,蒲类海变成了现在的巴里坤湖,面积确实缩小了十几倍。这缩小在时空中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也许只是一滴水的瞬间。“木垒”这个名字有可能就来自“蒲类”的转音。泉水是这因果。泉水聚成了湖泊,又流成无数小溪、小河,滋养出一片片美丽的草地,羊群总是吃着绿色的草。后来,人又幸福地吃着一只只草羊,木垒的羊也出名了。④过了木垒的东大门大石头,风就渐渐小下来,平原近处的山地逐渐开阔,闻名的一碗泉就流淌在由木垒到巴里坤公路边的一处沟口中。⑤这是一眼过路泉。无数人西出阳关经它而过:流放官员、诗人、军队、匪徒、商旅、饥民,它映出失魂落魄者的面容与饥渴的心灵。因为处在北疆入关与东来西域的咽喉要道上,与三十里烽燧相望,村子周围地下挖出的麻钱和坛坛罐罐多,挖出的铅弹也多。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⑥这眼终年不枯的泉水,养活了一碗泉村的半村人、半村子牲畜和半村水地。⑦大概清末民初,终于有人在泉边停下脚步,在古驿站的遗址上开起了车马店,后来又经战祸,这户人家也不知所踪。⑧在村里老人的记忆里,最终在泉边的坡地上安了家的是一户回族人。一碗泉村真正冒出炊烟,成了一个有三百多口回汉杂居的村庄,是又过了几十年的事情了。⑨在泉边住了半辈子的马奶奶,有时会瘪着没牙的嘴低声嘀咕:这眼过路泉,照见的亡灵多,救活的路人多。⑩那些走到一碗泉边的人,都是有福的人。⑪近百年前,住在白杨河和照壁山南庄湾里的小孩子,常常看见附近山头上两伙人打仗,有时是几伙人。他们操着异乡的语言,穿着不同的服装,还有些长着白胡子。这些大大小小的队伍,有的从最南边的达坂翻过来,有的从东边的关口冲进来。他们在木垒河边打,也在山梁山脚下打。一直打到平原戈壁上……。⑫夜里,厮杀声、枪炮声,贴着地皮传过来,火光隔着火焰传过来,黑被压实了。一村人都喘不过气来。人们藏进山洞里,藏进自家的地窖里,藏进粮仓里,藏进白天夜晚找不见的地方。这些人总是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一股风般吹来荡去,把自己的黑影子留在风里。听他们召唤的那些人,也像被风卷着跑。有人死了,他们胯下的白马、黑马、枣骝马,却定定地站住不动。像给死亡竖的一面旗子。失败的一方从大石头的山口处往回跑,打胜的人就往西开进。⑬他们打来打去,眼睛杀红了,脑袋打丢了,却没有人注意到这些一直流到路边的泉水。⑭他们顾不上润一下喉咙,顾不上听听水流声。⑮活着的人只顾争斗。死了的人身体和心灵都不再饥渴。⑯在更早前,一程一程的烟火时常在丝路中道和北道上,连起一幅奇异的图标。⑰在另一些时空里,那些停下来的人,他们饥渴的身体发现了山里生长四季的草木,发现了隐隐流淌的不竭水源,发现了可滋粮食生长、羊群牧放的大妤山河,发现了一种更大的历史之外的生命力。⑱他们终于住了下来。春种秋收,生儿育女。木垒就有了一个个靠着一眼泉水生活的村庄那些早年看见战争的孩子,在东天山的庄湾、山沟里,也已经荫下了一大家族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以“柔软的心脏”形容流动泉水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既对应标题,又点明中心。B.第③段“泉水是这因果”的“因”指泉眼无数,汇聚成湖:“果”指泉水滋养,土沃民福。C.文中多处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如,②段“联系”,⑥段“半”,①段“藏”,句式显单一。D.文章行文流畅,词句转承自然。如,第②段开头“甚至”,第①段“在另一些时空里”10.文中说“那些走到一碗泉边的人,都是有福的人”。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表现的?(3分)11.⑪至⑯段写来木垒的异乡人争斗战争场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1)羊群总是吃着绿色的草。后来,人又幸福地吃着一只只草羊,木垒的羊也出名了。(赏析加点词语)(2分)(2)四百多眼泉,滚绣球一样,咕嘟嘟终年冒出绿来。让人觉得,夜晩也像醒着。(赏析句子)(3分)13.文章以“泉养活”为标题,有哪三层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6分)【答案】9.C10.示例:无数西出阳关过路人在疲惫饥渴是喝上泉水活命;一碗村一半的人们和生灵靠不枯的泉水养活;来自各方的人们靠泉水安家落户,形成多民族杂居的村庄。11.示例:与下文取用泉水,安居乐业的场景形成对比;赞美创造美好生活、珍爱生命的人们(或:点明主题,说明大好山河要有热爱和平、珍惜生命的人们才能创造)12.示例:(1)连词“总是……又……也”的连用,说明了泉眼与生命的链条关系,表达拥有泉水不枯泉的幸福感与满足感。(2)运用比拟手法,形象、精炼地描绘出泉水滋养带来草木生机,以及赋予的强盛生命力。13.示例:泉眼养活为沙漠的居民提供良好生存环境;咽喉要道的泉水救活了历史上西出阳关来往过客的无数生命;战争中存活的人们学会爱惜泉水,珍惜生命,才有中华民族的绵远与永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9.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②段“联系”,⑥段“半”,①段“淌”等词,并没有体现出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所以不是反复的修辞手法,C选项表述有误。故选C。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选文第⑤段中“无数人西出阳关经它而过”,第⑧段“最终在泉边的坡地上安了家的是一户回族人”“一碗泉村真正冒出炊烟,成了一个有三百多口回汉杂居的村庄”,第⑰段中“在另一些时空里,那些停下来的人”,可知“那些走到一碗泉边的人”主要指:西出阳关的过路人、一碗泉村的半村人、半村子牲畜、那些听下来的人们;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表现“那些走到一碗泉边的人,都是有福的人”:西出阳关的人靠泉水活命,他们经过泉眼“它映出失魂落魄者的面容与饥渴的心灵”;在泉边安家的人,靠泉水养活了自己;后来,那些停下来的人,发现了隐隐流淌的不竭水源,发现了可滋粮食生长、羊群牧放的大好山河,“他们终于住了下来。”“木垒就有了一个个靠着一眼泉水生活的村庄那些早年看见战争的孩子,在东天山的庄湾、山沟里,也已经荫下了一大家族人”是泉水让来自各方的人们安家落户。依据以上分析总结作答。11.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及文段的作用。在散文中文段的作用主要有,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情感、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等。研读文章内容可知,本文主要表达对滋养生命的泉水的感激与赞美,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热爱。文章第⑬⑭段中,那些来木垒的异乡人“他们打来打去,眼睛杀红了,脑袋打丢了,却没有人注意到这些一直流到路边的泉水。他们顾不上润一下喉咙,顾不上听听水流声”可见他们与那些停下来的人相比较,那些停下来生活在一碗泉边的人们是幸福的,文章结尾第⑱段“他们终于住了下来。春种秋收,生儿育女”可见那些停下来的人生活的宁静祥和,这争斗战争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对那些珍爱生命热爱和平的人们的赞美,写木垒的异乡人争斗战争场面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1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句子赏析的切入点一般有,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1)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羊群的生命,人们的幸福,木垒羊的出名,这些都来源于绿色的草,从第⑤段句子“水聚成了湖泊,又流成无数小溪、小河,滋养出一片片美丽的草地,羊群总是吃着绿色的草。”可知,生命来源于泉水,人们的幸福也如泉眼里的水一样永不枯竭。“总是……又……也”连用写出了泉眼是生命链条的起点,句子“人又幸福地吃着一只只草羊”中,“幸福”表达了作者的满足、对泉水滋养的感激。(2)句可从修辞角度考虑,句子把泉水滋养草木比拟成滚绣球、冒出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泉水滋养下草木的茂盛;从关键词语赏析的话,句子中的“冒”字用的生动形象,冒是透出、往上升的意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泉水滋养下草木的生机勃勃。1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含义。首先分析文章内容,理解标题在文章中的含义。文章第③段中,那些不枯的活命的水,“泉水聚成了湖泊,又流成无数小溪、小河,滋养出一片片美丽的草地,羊群总是吃着绿色的草。后来,人又幸福地吃着一只只草羊,木垒的羊也出名了”第⑥段“这眼终年不枯的泉水,养活了一碗泉村的半村人、半村子牲畜和半村水地。”得出泉水养活了沙漠的居民,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文章第⑤段“这是一眼过路泉。无数人西出阳关经它而过:流放官员、诗人、军队、匪徒、商旅、饥民,它映出失魂落魄者的面容与饥渴的心灵”可知泉水救活了无数西出阳关的过客们;标题的深层含义要联系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及文章的主旨作答,文章最后⑰⑱段“在另一些时空里,那些停下来的人……发现了一种更大的历史之外的生命力”战争中活下来的人,发现了泉水对生命的滋养,学会了珍惜生命,才有了后来的“靠着一眼泉水生活的村庄那些早年看见战争的孩子,在东天山的庄湾、山沟里,也已经荫下了一大家族人。”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告诉人们只有珍惜生命才能传承与发展。(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14~16题。(12分)①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5G基站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电磁辐射等环境状况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关心的问题。各种“5G基站密度高、辐射大,危害健康”的言论甚嚣尘上。那么5G基站到底有多大辐射?是否真的损害人体健康?②5G网络提速,并不是加大了基站的发射功率,而是依靠扩容传输带宽、提升抗干扰能力和接收灵敏度,类似于高速公路拓宽车道。从2G基站到5G基站,辐射其实是越来越小的。在4G时代,大型基站的功率为40瓦,小型基站功率为20瓦,但在5G技术的支撑下,微基站的功率仅为10瓦,微微基站功率甚至达到250毫瓦。山东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波束赋形后,5G基站分配到天线输出口的功率仅为4瓦,与此相对应的是,家用照明灯每盏的功率为15瓦到40瓦,故5G基站辐射量微乎其微。此外,运营商在铺设基站时,会考虑到信号叠加的问题,所以实际发射功率远低于国家标准。③与2G、3G和4G网络相比,5G网络的基站数量未来可能会多一些,这是因为5G基站使用的无线电频率更高,信号衰减更快,要想达到同样的信号覆盖效果,就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站。正是由于5G基站信号衰减更快,即使5G基站数量增加,其辐射值也不一定高。很多市民认为,离通信基站越近辐射越大,因此反对在自家小区内或楼顶建通信基站。其实,通信基站的电磁波主要向水平方向发射,在垂直方向上衰减明显,所以基站的正下方功率密度往往是最小的。就像是“油灯”一样,越在灯下越黑暗,越向外越亮。因此,距离基站越近辐射不会越大。④5G信号属于射频电磁辐射,其能量只能轻微移动或振动分子中的原子,而不足以电离它,因此不会破坏DNA。网上流传着不少关于“5G基站威胁人体健康”的传言,称其会导致心脏节律改变、基因表达改变,甚至会损害DNA、致癌等,这些说法都没有科学依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⑤我国基站建设标准严格,国家先后制定出台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等多部法规和标准,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辐射标准是全球最严格的,比国际标准要求高11.25~26.25倍,比欧洲大部分国家高5倍,且我国移动通信基站在建设前必须由专业的第三方进行环保测评,并通过环保部门备案审查,所以完全不用担心辐射影响健康。⑥对于消费者来讲,不必谈基站辐射色变。无线电技术已出现100多年,手机和基站移动通信业务已有近30年发展历史,中国很多老百姓使用手机也有十几年了,我们应该以理性平和的心态来享受新科技为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电磁波主要向水平方向发射,因此离通讯基站越近,辐射不会越大。B.第②段列举了好几个数字,并将它们拿来比较,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C.由于5G辐射值不高,即使基站数量增加,它的信号也会衰减更快。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全文按照逻辑顺序来介绍5G基站的辐射问题。15.阅读第⑤段,简要概括我国基站建设标准严格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16.结合全文概括不用担心5G基站的辐射会影响健康的原因有哪些?(6分)【答案】14.C15.①国家制定多部法规和标准②标准全球最严格③5G基站建设前由专业的第三方环保测评④通过环保部门备案审查16.①5G网络提速,但基站功率却更小。②基站数量虽增加,但信号衰减更快。③5G信号属于射频电磁辐射,能量不会破坏DNA.④我国基站建设标准严格。⑤已有的史实证明,无线电技术不会影响健康。【解析】1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从第③段的“正是由于5G基站信号衰减更快,即使5G基站数量增加,其辐射值也不一定高”可知,并非“因辐射值不高,信号会衰减快”。故选C。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能力。从第⑤段的“国家先后制定出台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等多部法规和标准”“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辐射标准是全球最严格的”和“我国移动通信基站在建设前必须由专业的第三方进行环保测评,并通过环保部门备案审查”可找到答案。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从②段的“从2G基站到5G基站,辐射其实是越来越小的”“此外,运营商在铺设基站时,会考虑到信号叠加的问题,所以实际发射功率远低于国家标准”可概括出,5G网络提速,但基站功率却更小,实际发射功率远低于国家标准;从③段的“正是由于5G基站信号衰减更快,即使5G基站数量增加,其辐射值也不一定高。……通信基站的电磁波主要向水平方向发射,在垂直方向上衰减明显,所以基站的正下方功率密度往往是最小的。……距离基站越近辐射不会越大”可概括出,基站数量虽增加,但信号衰减更快,因而辐射小;从④段的“5G信号属于射频电磁辐射,其能量只能轻微移动或振动分子中的原子,而不足以电离它,因此不会破坏DNA”可概括出,5G信号属于射频电磁辐射,能量不会破坏DNA;从⑤段的“我国基站建设标准严格,……且我国移动通信基站在建设前必须由专业的第三方进行环保测评,并通过环保部门备案审查,所以完全不用担心辐射影响健康”可概括出,我国基站建设标准严格,不用担心辐射影响健康;从⑥段的“无线电技术已出现100多年,……我们应该以理性平和的心态来享受新科技为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可概括出,已有的史实证明,无线电技术不会影响健康。(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19题。(10分)材料一:阶段作息习惯睡眠问题身体影响自然化睡眠时代(1949-1977年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来不觉得睡眠是个问题。补充脑力,思维变快;调节情绪,舒缓压力;增强人体免疫力。集体化睡眠时代(1978-2000年)工厂轮班作业,强制统一睡眠和起床时间。集体生活及睡眠环境的改变,影响睡眠。疲惫乏力,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自由化睡眠时代(2001年至今)人们根据工作性质和个人习惯,自由安排作息时间。“主动性失眠”和“被动性失眠”产生,睡眠成为都市话题。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焦虑;免疫力下降……材料二:萤火虫一族,是时间维度和价值维度的集合体。他们是在没有任何外力因素强迫影响下,选择主动熬夜的一群,每周至少三天都在熬夜。萤火虫一族年龄和城市分布情况萤火虫一族夜间活动一览表理想奋斗族休闲娱乐族社交潮人族看书35.4%购物26.8%聚会20.4%工作28.4%电影22.1%K歌11.8%学习25.2%夜宵19.3%直播11.8%材料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各地各校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摘编自《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爷爷年近花甲,在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睡眠问题的困扰。B.时代变迁与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的日常作息习惯,睡眠问题日益凸显。C.身为萤火虫一族的小明,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必须天天熬夜加班。D.学生良好睡眠卫生习惯的养成需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共同努力。18.萤火虫一族有哪三个特点?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19.表哥即将参加高考,时常熬夜学习,他的父母非常担忧并极力劝说。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一、三简要分析。(4分)【答案】17.C18.①年轻化,以80后、90后、95后为主。②大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③主动熬夜,频繁熬夜,熬夜理由多样。19.①经常熬夜会带来诸如疲劳、焦虑、免疫力降低等健康问题,降低学习效率;②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时间;③父母的担忧和劝说是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的表现。【解析】17.本题考查信息理解能力。C项“必须天天熬夜加班”判断错误,萤火虫一族是“在没有任何外力因素强迫影响下,选择主动熬夜的一群”,故说“必须”错误。故选C。18.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萤火虫一族年龄和城市分布情况”的年龄分布图,可见占比最大的是80后、90后、95后;根据该表格的城市级别的扇形图,可见占比最大的是一二线城市;根据“萤火虫一族”的文字介绍,“在没有任何外力因素强迫影响下,选择主动熬夜”可见其熬夜具有主动性的特点。“周至少三天都在熬夜”说明熬夜具有频繁性。根据“萤火虫一族夜间活动一览表”可知其“熬夜理由多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9.本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根据题干,可知“表哥即将参加高考,时常熬夜学习,他的父母非常担忧并极力劝说”,我们可以分析出要筛选材料中“关于熬夜的危害及充足睡眠的益处”。根据材料一的身体影响一栏,我们可以总结出熬夜的危害是“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焦虑;免疫力下降……”;根据材料三“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可知充足睡眠是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表哥高考在即,如果没有充足的睡眠,势必会影响到学习的效率,故父母非常着急,表哥应及时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六)名著阅读。(6分)20.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读书卡片,请你帮忙完成相关任务。(6分)阅读方法助读资料阅读任务关注情节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所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选自《西游记》)(1)此情节是_____关注人名他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选自《水浒传》)(2)他是______(人名)关注地点二周后的今天我回来时盼你已作出明确的决定……我会时时为你祈祷——你的。圣·约翰。”……我听见前门开了。圣·约翰走了出去。透过窗子。我看到他走过花园。踏上雾蒙蒙的荒原。朝惠特克劳斯方向走去。——那儿他将搭上马车。“几小时之后我会循着你的足迹,表兄,”我想,“我也要去惠特克劳斯搭乘马车。在永远告别英国之前,我也有人要探望和问候。”(选自《简·爱》)(3)简·爱要乘马车去哪里?__________(地点)【答案】(1)孙行者一借芭蕉扇(或:一借芭蕉扇:一借芭蕉扇被骗: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借芭蕉扇) (2)武松 (3)桑菲尔德庄园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步回答即可。(1)阅读《西游记》,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根据“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所哄了’”分析,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借芭蕉扇,被铁扇公主骗了,可知选文部分出自《西游记》中孙行者一芭蕉扇这一著名情节。(2)《水浒传》中与之相关情节是:“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番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再根据选文中“玉环步,鸳鸯脚”可知,本情节为“醉打蒋门神”,主角是武松。(3)《简·爱》中与选文相关的情节是:简·爱与罗切斯特结婚时,发现对方有妻子,于是离开了罗切斯特。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爱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不久,简·爱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爱决定将财产平分。圣·约翰是不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爱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但理由只是简·爱适合做一位传教士的妻子,简·爱拒绝了他,并决定再看看罗切斯特。所以,简·爱乘马车要去的地方是桑菲尔德庄园。三、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梁启超先生在《最苦与最乐》中写道: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说:“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为舟。”人们常说:只有经过劳作、经过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小宁同学的妈妈跟班主任求助:我家小宁做作业嫌麻烦,周末拉他去体育场他嫌累,喜欢吉他学了一个月又嫌苦……恳请老师帮我劝劝他呀!请根据以上材料,以“苦与乐”为标题,以“知心朋友”的身份给小宁同学写一封信。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畅谈感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要求:自定立意,注意格式,符合身份和语境;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答案】范文:苦与乐亲爱的小宁同学:你好!各科作业多如蚁,时间飞逝难留意。子夜钟声催学子。教室里,收书熄灯孤门闭。本想梦归故里,成绩滑坡生愁绪。月色悠悠枕梦呓。人已寐,梦中萦绕苦与累。初三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都考试考试、背诵背诵。经常听同学们说:上初三后,老师上课的速度都很快。一开始,我并不相信,因为哪有老师为了把课讲完,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呢?上了初三,我才察觉果真像他们所说的,老师讲课的速度很快,只有认真听,稍稍走一会神,你就跟不上老师的脚步。真的像所说那样,每天考试考试,背诵背诵。上初三了,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了。对电脑、电视说:再见!每每到下课的时候,我们总会好好利用这下课的10分钟,把那些数学题弄懂。回到家,我们还要把那些化学反应式、物理公式、英语单词、语文的文言文,一谷脑地记到脑子里。可那一堆一堆的作业向我们压下来。苦与乐是相对的,就像物理中所涉及的相对运动。有人说:不苦初三枉初三。但我却想说,没有乐作为参照物,又哪来的苦呢?物极必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打开天窗,去看星空,那漆黑的天幕上缀着几颗星星,它们是那样闪耀、迷人。那漆黑的天幕不就是初三生活的外表,而那些亮晶晶的星星不就是初三生活中的内在之美吗?初三生活就是这样,跌宕起伏,最后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但当我以后挤上高中列车望着窗外时,那一定是百感交集,就想现在回眸过去一样,我们曾走过多少个百花争艳的春天,烈日炎炎的酷暑,硕果累累的金秋,寒风刺骨的严冬,这其中有道不尽的辛酸苦辣。但是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坦然面对,即使是枯燥乏味的旅途,也会变得妙趣横生。我的初三生活很精彩,我要破茧而出,穿过重重人海,在细雨中穿行。即使一路欢歌,一路叹息,也要寻觅初三生活最深处的一丝甜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希望你能正确对待苦与乐,做作业不要再嫌麻烦,体育场锻炼不要再嫌累,吉他学习不要再嫌苦……要知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相信你会闯过初三最艰难的这段时光! 知心朋友 2021年6月20日【解析】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根据“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可知,我们要有苦中寻乐的心态。由“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为舟”“只有经过劳作、经过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可知,我们要懂得苦尽甘来的道理。本次作文要求以“知心朋友”的身份给小宁同学写一封信,注意书信格式,要符合身份和语境,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畅谈感悟,规劝小宁同学正确认识苦与乐之间的关系,要苦中寻乐,做阳光少年,明确幸福快乐是奋斗出来的,改变生活态度。要以小见大,以情动人,言之有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