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A.干湿地区B.自然区C.高原区D.热带雨林区2.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3.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貌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4—7题: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现象5.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A.平整土地B.修水平梯田C.深耕改土D.造林种草6.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11\n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C.贫困D.环境恶化7.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A.经济可持续发展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生态可持续发展D.减少污水排放量8.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A.露天开采B.矿区道路的铺设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9.大体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和年等降水量线的值分别为A.-2℃,400mmB.8℃,600mmC.0℃,800mmD.4℃,1200mm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0~11题。10.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11.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12.田纳西河开发的核心环节是A.发电B.防洪C.养殖D.梯级开发13.关于东北平原区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面向市场,强化商品粮、豆等农产品的生产B.以国际市场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质量和竞争力C.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11\n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4—15题:14.“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15.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16.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没有经过的省区是A.甘肃B.宁夏C.湖北D.安徽17.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把许多微电子装配工业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主要是为了①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②充分利用当地便宜的土地、住房③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④传播新技术、新工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扶持燃气汽车的发展,原因是A.我国天然气储量丰富B.我国石油短缺C.世界油价上涨D.缓解大气污染和汽车能源紧张19.关于河西走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祁连山地的北面,因地势较低,形状狭长,在黄河以西而得名B.引黄河水和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农田,灌溉农业历史悠久C.交通位置极为重要D.有西北重要的石油产地玉门油田20.为监测并分析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应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①全球定位系统②遥感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④雷达系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读下图,回答21~22题。21.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耕地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A.甲B.乙C.丙D.丁11\n22.甲、乙、丙、丁四耕地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A.甲B.乙C.丙D.丁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23~25题。欧美Ⅰ阶段香港、台湾地区中国大陆、越南等地Ⅱ阶段23.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A.玩具制造B.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24.该产业部门属于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C.原料指向型工业D.资金密集型工业25.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劳动力价格B.技术C.交通运输D.原料26.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点是A.都临近海洋B.都处于大河的入海口C.同属于亚热带D.同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27.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的技术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电子通信技术28.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29.下列关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规模大B.机械化程度高C.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D.粮食商品率极高30.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A.全球定位技术B.GPS信号接收机C.地理信息技术D.遥感技术11\n31.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2.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A.水分差异造成的B.热量差异造成的C.地形差异造成的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33.西部大开发首先要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D.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34.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35.说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是因为它能A.提供大量的木材B.提供多种原材料、食品和饮料C.净化空气、涵养水源D.是生物基因的宝库36.下列不属于山西省主要产业链的是A.煤—电—铝B.煤—电—铜C.煤—焦—化D.煤—铁—钢37.有关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B.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C.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煤炭不占有重要地位D.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石油占有重要地位38.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纪后期环境恶化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11\nA.由于人口激增,对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开发B.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C.为了获取炼钢用的木炭,大片伐林,造成水土流失D.炼钢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39.下列不属于我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工程的是A.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C.西电东送 D.南煤北运40.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总的格局是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B.东北多,西北少C.长江以南多,长江以北少D.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座位号______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50分)41.将下列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的代表字母,填入下表中相应界线名称后的空白栏内。(5分)A.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B.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和拉萨附近,到达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地理分界线名称界线代表的字母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一月0℃等温线外流区和内流区界线C.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D.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E.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42.读“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图,回答:(7分)(1)字母A表示山脉,字母B表示的地形区是我国的11\n地貌分布最广的区域。(2)图上(填字母)处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这是因为。除此之外,西部还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等能源资源。(3)我国第二大林区位于横断山、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填字母)山的南坡。43.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____________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_____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______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________工程。(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_________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_____________工程。(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3分)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_____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________________。(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________和,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44.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图”(图11),回答下列问题:(24分)(1)填写图中代码所表示的河(①--⑨)、湖名称。①_____;②____;③_____;④_____;11\n⑤_____;⑥_____;⑦_____;⑧_____;⑨_____;⑩____湖;⑾_____湖。(2)A为______区,A区的江南丘陵土壤是_____,其pH值一般__7。(3)B区为______区,该区的植被以_______、_____为主,其成因主要是该区远离______。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在B区从东往西依次经过了______走廊、_______(省级行政区)。(5)C区为_______区,该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等省区,其居住的少数民族以________为主,该地区以高原为主,高原内有众多高大山脉。11\n高二地理(必修3)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第II卷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43.(14分)(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2)西气东输青藏铁路(3)水资源南多北少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供不应求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11\n(5)青藏高寒 青海 西藏 藏族 11\n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