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Cl35.5、Cu6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6分)1.《本草纲目》中“石碱”一条记载:石碱出山东济宁诸处,彼人采篙寥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洗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里的“石碱”是指()A.KOHB.KAl(SO4)2C.KHCO3D.K2CO32.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OH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AB.1molCl2溶于水,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C.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1NA-12-D.1L1mol·LNa2CO3溶液中含有的CO3数目为N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酸钠可称为碳酸盐、钠盐或碱式盐B.鸡蛋清、浑浊的河水可能属于同一类别C.强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发生了显著的化学变化-8D.直径为10m的微粒一定属于胶体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22++2-2-A.水电离出的c(H)·c(OH)=10的溶液:K、Na、SO4、S2O32+2+-2-B.澄清透明溶液:Mg、Cu、Cl、SO4++--C.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H4、K、AlO2、NO3-13++--D.含0.1mol·LKI的溶液:Fe、Na、NO3、Cl5.把镁条(去除氧化膜)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影响AB段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H的浓度B.体系的压强C.溶液的温度D.Cl的浓度-16.在离子浓度都为0.1mol·L的下列溶液中,加入(或通入)某物质后,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3+2++2+3++A.在含Fe、Cu、H的溶液中加入锌粉:Cu、Fe、H-2----2-B.在含I、SO3、Br的溶液中不断通入氯气:I、Br、SO3-2----2-C.在含AlO2、SO3、OH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氢钠溶液:OH、AlO2、SO33+++3+++D.在含Fe、H、NH4的溶液中逐渐加入烧碱溶液:Fe、NH4、H7.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1-\nA.向浓氨水中加入NaOH固体有利于NH3逸出B.对2HI(g)H2(g)+I2(g)平衡体系,减小容器体积,体系颜色变深C.可乐饮料打开瓶盖后有气泡冒出D.实验室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收集二氧化碳8.氯酸是一种强酸,浓度超过40%时会发生分解,该反应可表示为aHClO3===bO2↑+cCl2↑+dHClO4+e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化性:HClO3>O2B.若a=8,b=3,则生成3molO2时转移20mol电子C.若氯酸分解所得1mol混合气体的质量为45g,则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3HClO3===2O2↑+Cl2↑+HClO4+H2OD.由非金属性Cl>S,可推知酸性HClO3>H2SO49.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NaOHaqCO2O2/点燃H2O①Al2O3――→NaAlO2(aq)――→Al(OH)3②S――→SO3――→H2SO4△NH3,CO2△HClaq△③饱和NaCl(aq)――→NaHCO3――→Na2CO3④Fe2O3――→FeCl3(aq)――→无水FeCl3石灰乳煅烧⑤MgCl2(aq)――→Mg(OH)2――→MgO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10.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某X物质,发现铜粉逐渐溶解,X不可能是()A.FeCl3B.HNO3C.HClD.KNO311.汽车发动机稀燃控制系统主要工作原理是发动机在稀燃和富燃条件下交替进行,尾气中的NOx在催化剂上反应脱除。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PtA.稀燃过程中,NO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NO+O2===2NO2B.稀燃过程中,NO2被吸收的反应为:BaO+2NO2===Ba(NO3)2PtC.富燃过程中,NO2被CO还原的反应为:2NO2+4CO===N2+4CO2-2-\nD.富燃过程中,CxHy被O2氧化的反应为:CxHy+(x+y/4)O2==xCO2+y/2H2O12.下列对有关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紫色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SO2后,溶液紫色褪去,说明SO2具有漂白性B.燃着的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和黑色固体,说明镁燃烧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C.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说明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D.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说明氢气与氯气反应直接生成了挥发性的盐酸13.下列实验事实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事实实验结论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有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B.向滴有酚酞的Na2S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生成白色沉淀,红色褪去+C.向某盐溶液中滴加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该溶液中含有NH4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D.测得某溶液的pH为7该溶液为中性14.在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溶液紫色褪去,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MnO4+16H+5Na2O2===2Mn+5O2↑+8H2O+10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用浓盐酸酸化KMnO4溶液2+B.O2是还原产物,Mn是氧化产物C.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说明Na2O2具有漂白性-D.此反应产生22.4LO2(标准状况下)时转移了2mole1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组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H2O、NH4Cl、H2O2B.非金属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的物质都是共价化合物C.Na2O、NaOH和Na2SO4为离子化合物,HCl、NH3、NH4NO3、H2SO4为共价化合物D.共价化合物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②硅酸可制备硅胶,硅胶可用作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的干燥剂-3-\n2++2-2-③Mg、H、SiO3、SO4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2-④向含K、Na、Br、SiO3的溶液中通入CO2后仍能大量共存⑤SiO2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⑥硅酸钠可制备木材防火剂,也可用于制备硅酸胶体⑦Si→SiO2→H2SiO3均能一步转化A.①⑤⑥B.②⑥C.①②⑥⑦D.③④⑥17.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100mL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逐滴加入-10.1mol·LNaOH溶液,整个过程中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③④段有离子反应:HClO+OH===ClO+H2OB.可依据②处数据计算所溶解的n(Cl2)C.③处表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完全++D.①处c(H)约为②处c(H)的两倍18.25℃时,将某一元碱MOH和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如下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实验c(盐酸)/c(MOH)/反应后溶-1-1序号(mol·L)(mol·L)液的pH甲0.200.205乙0.10a7+cHA.由实验甲可判断出MOH为弱碱B.将实验甲中所得溶液加水稀释后,变小+cM-810C.a>0.10D.MOH的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Kb=a-0.10-119.常温下,向10mL0.1mol·L的HR溶液中逐滴滴入0.1mol·L-1的NH3·H2O溶液,所得溶液pH及导电性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b~c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B.b点溶液pH=7,说明NH4R没有水解-++-C.c点溶液中存在c(R)>c(NH4)、c(H)>c(OH)D.a~b导电能力增强,说明HR为弱酸3+20.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4-\n-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少量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21.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C.原子半径:T>Q>R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22.向两份等体积、等浓度,pH不同的Fe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O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加入NaClO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实验现象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实验实验现象Ⅰ滴入V1mLNaClO溶液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Ⅱ滴入V1mLNaClO溶液,溶液变黄,未见沉淀,继续滴加出现红褐色沉淀2+--+A.a~b段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ClO+5H2O===2Fe(OH)3↓+Cl+4H2+-+-3+B.d~e段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3H===HClO+Cl+2Fe+H2O--C.c、f点pH接近的主要原因是:ClO+H2OHClO+OHD.向c点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盐酸,沉淀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23.T1℃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g),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反应时间/minn(CO)/moln(H2O)/mol02.003.00t10.80-5-\nt21.800.60-1-1A.用H2表示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mol·L·mint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3.00molCO和2.00molH2O(g),达到平衡时,n(CO2)=1.20mol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t2min时向容器中再通入1.00molC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将增大D.温度升至T2℃,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70,则正反应的ΔH<0二、填空题24.(14分)CH4、NH3、H2O、HF是第二周期的氢化物,也是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物质。(1)在25℃、101kPa时,16g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890.31kJ,则CH4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_。(2)NH3和H2O中稳定性较高的是:,NH3和PH3中沸点较高的是:。(3)如图所示组成闭合回路,其中,甲装置是由CH4、O2和CO2为反应物,稀土金属材料为电极,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形成的原电池;乙装置中a、b为石墨,b极上有红色物质析出,CuSO4溶液的体积为200mL。①装置中气体A为________(填“CH4”或“O2和CO2”),d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装置中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a极产生112mL(标准状况)气体,则甲装置中消耗CH4________mL(标准状况),乙装置中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忽略电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25.(16分)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1)Cl2可与NaOH溶液反应制取消毒液,请写出消毒液中有效成分的电子式。(2)实验室可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工业上可采取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Cl2,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以HCl为原料,用O2氧化制取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反应如下:-14HCl(g)+O2(g)2Cl2(g)+2H2O(g)∆H=-115.4kJ•mol上述反应在同一反应器中,通过控制合适条件,分两步循环进行,可使HCl转化率接近-6-\n100%。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过程I(氯化)过程II(氧化)-1过程I的反应为:2HCl(g)+CuO(s)CuCl2(s)+H2O(g)∆H1=-120.4kJ•mol①过程II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②过程I流出的气体通过稀NaOH溶液(含少量酚酞)进行检测,氯化初期主要为不含HCl的气体,判断氯化结束时溶液的现象为。③相同条件下,若将氯化温度升高到300℃,溶液中出现上述现象的时间将缩短,其原因为。④实验测得在不同压强下,总反应的HCl平衡转化率(ɑHCl)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ⅰ.平衡常数比较:K(A)K(B)(填“>”“<”或“=”,下同)。ⅱ.压强比较:p1p2。(5)以上三种制取Cl2的原理,其共同之处是。26.(10分)某化学课外小组为测定空气中CO2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配制0.1000mol/L和0.01000mol/L的标准盐酸。②将2~3滴酚酞加入未知浓度的Ba(OH)2溶液10.00mL中,并用0.1000mol/L的标准盐酸进行滴定,结果用去盐酸19.60mL。③用测定的Ba(OH)2溶液吸收定量空气中的CO2。取Ba(OH)2溶液10.00mL,放入100mL容量瓶里加水至刻度线,取出稀释后的溶液放入密闭容器内,并通入10L标准状况下的空气,振荡,这时生成沉淀。④过滤上述所得浊液。⑤取滤液20.00mL,用0.01000mol/L的盐酸滴定,用去盐酸34.80mL。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标准盐酸时,需用下列哪些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A.托盘天平B.容量瓶C.酸式滴定管D.量筒E.烧杯F.胶头滴管G.玻璃棒-7-\n(2)②操作中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4)本实验中,若第一次滴定时使用的酸式滴定管未经处理,即注入第二种标准盐酸,并进行第二次滴定,使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5)本实验中,若在第一次滴定的时候未润洗滴定管,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7.(14分)电解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部分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弱酸HCOOHHCNH2CO3-7电离常数Ka1=4.3×10-4-10Ka=1.77×10Ka=5.0×10-11(25℃)Ka2=5.6×10①HCOONa、NaCN、NaHCO3、Na2CO3这4种溶液中阴离子结合质子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②体积相同、c(H)相同的三种酸溶液a.HCOOH;b.HCN;c.H2SO4分别与同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填字母)____________。③向NaCN溶液通入少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一定浓度的NaCN溶液pH=9,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呈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c(HCN)/c(CN)=________。②HCN溶液有挥发性,HCN是有剧毒的物质,实验室在做有关NaCN的实验时尽量不采用的实验条件是。A、冰水浴B、加热C、浓溶液D、稀溶液E、酸性条件F、碱性条件③常温下,NaCN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NaHCO3和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大大降低其毒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n2022级高三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6分)123456789101112131415DABBCCBDACBBDDD1617181920212223BABDDDBC二、填空题24.(14分)-1(1)ΔH=-890.31kJ·mol(2分)(2)H2O、NH3(各1分)2--(3)①CH4(2分)O2+4e+2CO2===2CO3(2分)--②4OH-4e===O2↑+2H2O(2分)56(2分)1(2分)25.(16分)+-(1)Na[ClO](2分)(2)MnO2+4HCl(浓)===MnCl2+Cl2↑+2H2O(2分)--(3)2Cl-2e===Cl2↑(2分)-1(4)①2CuCl2(s)+O2(g)===2CuO(s)+2Cl2(g)∆H2=+125.4kJ•mol(2分)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或溶液红色变浅)(2分)③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且氯化程度减少(2分)④>,>(2分)(5)一定条件下,–1价Cl被氧化生成Cl2(2分)26.(10分)(每空2分)(1)B、D(或C)、E、F、G(2)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无变化(3)0.09800mol/L(4)偏大(5)偏大27.(14分)(1)①Na2CO3(2分)②b>a>c(2分)③NaCN+CO2+H2O===NaHCO3+HCN(2分)--(2)①CN+H2OHCN+OH(2分)2(2分)-9-\n②BCE(2分)③NaCN+H2O2+H2O===NaHCO3+NH3↑(2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