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二中2022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S-32Cu-64Zn-65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应用物质性质对下列物质用途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BCD用途热的纯碱溶液可去油污明矾可用于净水抗坏血酸(Vc)可作抗氧化剂液氨可做制冷剂解释加热可促进纯碱水解使溶液呈较强碱性明矾在水中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有较强附性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Vc具有酸性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B.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20Mpa~50MPa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C.打开啤酒瓶盖后有大量泡沫溢出D.夏天将食品储藏在冰箱中3.下列有关钢铁腐蚀和防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钢铁发生析氢腐蚀的正极反应:2H++2e-===H2↑B.钢铁发生吸氧腐蚀的负极反应:Fe–3e-===Fe3+C.自行车的钢圈上镀一层铬,防止生锈D.外加直流电源保护钢闸门时,钢闸门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4.下列各种试纸,在使用时预先不能用蒸馏水湿润的是A.pH试纸B.红色石蕊试纸C.蓝色石蕊试纸D.KI淀粉试纸5.关于下图所示转化关系(X代表卤素),说法不正确的是A.2H(g)+2X(g)==2HX(g)ΔH3<0B.途径Ⅰ生成HX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所以ΔH1=ΔH2+ΔH3C.途径Ⅰ生成HCl放出的热量比生成HBr的多,说明HCl比HBr稳定7\nD.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途径Ⅱ吸收的热量依次增多6.为探究NaHCO3、Na2CO3与1mol/L盐酸反应(设两反应分别是反应Ⅰ、反应Ⅱ)过程中的热效应,进行实验并测得如下数据:序号液体固体混合前温度混合后最高温度①35mL水2.5gNaHCO320℃18.5℃②35mL水3.2gNa2CO320℃24.3℃③35mL盐酸2.5gNaHCO320℃16.2℃④35mL盐酸3.2gNa2CO320℃25.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仅通过实验③即可判断反应Ⅰ是吸热反应B.仅通过实验④即可判断反应Ⅱ是放热反应C.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Ⅱ分别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D.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Ⅱ分别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7.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图Ⅰ碱性锌锰电池图II铅-硫酸蓄电池图III电解精炼铜图IV银锌纽扣电池A.图Ⅰ所示电池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剂B.图II所示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不断增大C.图III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Cu2+浓度始终不变D.图IV所示电池中,Ag2O是氧化剂,电池工作过程中还原为Ag8.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活塞的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里,分别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现分别进行下列两个实验:(N2O42NO2△H>0)(a)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b)在活塞上都加2kg的砝码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A.(a)甲>乙,(b)甲>乙B.(a)甲>乙,(b)甲=乙C.(a)甲<乙,(b)甲>乙D.(a)甲>乙,(b)甲<乙9.已知:CO(g)+H2O(g)CO2(g)+H2(g)∆H=–41kJ/mol,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同的两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相关数据如下:容器编号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达平衡过程体系能量的变化COH2OCO2H2①1400放出热量:32.8kJ②0014热量变化:Q7\n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0%B.平衡时,两容器中CO2的浓度相等C.容器①中CO的转化率等于容器②中CO2的转化率D.容器①中CO反应速率等于H2O(g)的反应速率10.下列各组中的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A.乙醇与丙三醇B.C6H5OH与C6H5CH2OHC.重氢与超重氢D.新戊烷与正丁烷11.下列物质所属类别与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A. 酚–OHB.羧酸 –COOHC. 醛–CHOD.CH3-O-CH3酮12.0.1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L0.lmol·L-1的NaOH溶液反应,形成的溶液pH最小的是A.NO2B.SO2C.SO3D.CO213.已知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和OH—的物质的量浓度的乘积约为1×10-24,则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NH4+B.NO3-C.AlO2-D.HCO3-14.准确移取20.00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C.用酚酞溶液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15.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O2在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B.溶液中OH—向电极a移动C.反应消耗的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16.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四种溶液pH如下表溶质Na2CO3NaClONaHCO3NaHSO3pH11.610.39.74.0依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HSO3¯的水解程度强于其电离程度B.常温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3、H2CO3、HClO,pH依次升高7\nC.NaHSO3溶液中存在以下关系:c(Na+)+c(H+)=c(SO32-)+c(HSO3-)+c(OH-)D.向氯水中加入足量Na2CO3固体,可以增大HClO的浓度17.硫酸锰可用于饲料营养强氧化剂和媒染剂。其生产原材料软锰矿(MnO2)、菱锰矿(MnCO3)中常混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镁等杂质,生产工艺如下图:软锰矿菱锰矿反应器沉淀池混合液MnSO4·H2O硫酸锰酸浸试剂A过滤滤渣操作Ⅰ干燥粉碎已知:(1)硫酸锰晶体和硫酸镁晶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2)完全沉淀离子的pH:Fe3+为3.5,Fc2+为9.5,Mn2+为10.8,Mg2+为l1.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试剂A应该选择H2O2,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B.试剂A应该选择氨水,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C.操作I包括蒸发、冷却、结晶、趁热过滤、洗涤、等步骤,洗涤时可用稀硫酸做洗液D.在蒸发结晶时,温度应该高于60°C18.现有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均为1×mol/L的4种溶液:①HCl溶液;②CH3COOH溶液;③NaOH溶液;④氨水。有关上述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向等体积溶液中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B.等体积的①、②、③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①最小C.②、③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D.①、④溶液混合若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④>①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6分)19.实验室用50mL0.50mol/L盐酸、50mL0.55mol/LNaOH溶液和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反应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盐酸NaOH溶液120.220.323.7220.320.523.8321.521.624.9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棒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2)经数据处理,t2-t1=3.4℃。则该实验测得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为:ΔH=__________。7\n[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J/(g•℃)计]。(3)若将NaOH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氨水,测得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为ΔH1,则ΔH1与ΔH的关系为:ΔH1________ΔH(填“<”、“>”或“=”)。20.某小组以醋酸为例探究弱酸的性质。(1)实验一:探究酸的强弱对酸与镁条反应速率的影响。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表中c=________mol·L-1。编号酸的种类酸的浓度/mol·L-1酸的体积/mL镁条质量/g1醋酸1.0102.02盐酸c102.0②实验步骤:a)检查装置(左图)的气密性后,添加药品;b)反应开始后,;c)将所记录的数据转化为曲线图(下图)。0123456t/min盐酸醋酸20406080100H2的体积/mL③写出0~5min醋酸、盐酸与镁条反应的反应速率变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现有一瓶醋酸溶液,常温下测定其中醋酸的电离程度(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设计实验方案,将待测物理量和对应的测定方法填写在下表中。待测物理量测定方法①_________量取25.00mL醋酸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0.1000mol·L-1NaOH标准溶液装入经标准溶液润洗过的碱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硼酸(H3BO3)大量应用与玻璃工业,可以改善玻璃制品的耐热、透明性能,提高其机械强度。(1)硼酸是一元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H3BO3(aq)+H2O(l)[B(OH)4]-(aq)+H+(aq)Ka=5.72×10-10(25℃)①在实验室中,如不慎将NaOH溶液沾到皮肤上时,应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硼酸。硼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②25℃时,将浓度为0.1mol/L硼酸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______。7\nA.c(H+)B.Ka(H3BO3)C.D.③25℃时,0.175mol/L硼酸溶液的pH=__________。(2)已知25℃时,Ka(HClO)=3×10-8、Ka(CH3COOH)=1.75×10-5。25℃时,pH与体积均相等的H3BO3、HClO、CH3COOH溶液分别与0.5mol/LNa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中和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V1、V2、V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2.海水是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Ⅰ.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氯、溴、碘等卤族元素。已知:X2(g)+H2(g)2HX(g)(X2表示Cl2、Br2和I2)。右图表示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1)ΔH表示X2与H2反应的焓变,ΔH0(填>、<或=)。(2)曲线a表示的是(填“Cl2”、“Br2”或“I2”)与H2反应时K与t的关系。Ⅱ.海水淡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淡化前需对海水进行预处理。(1)通常用明矾[KAl(SO4)2·12H2O]作混凝剂,降低浊度。(2)用下图所示NaClO的发生装置对海水进行消毒和灭藻处理。①装置中由NaCl转化为NaClO的化学方程式是,。②海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杂质离子,处理过程中装置的阴极易产生水垢,其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生成CaCO3的离子方程式是。23.某学习小组研究铁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并检验铁的氧化产物。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I将一束光亮洁净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过滤。铁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II取少量滤液,滴加几滴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III另取少量滤液,滴入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IV另取少量滤液,滴入KSCN溶液,振荡溶液不变红,出现白色沉淀(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铁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7\n(2)甲同学认为,实验IV说明溶液中不含Fe3+。乙同学不同意,设计并完成了实验V:取1mLFe(NO3)3溶液,滴加2滴等浓度的KSCN溶液,振荡,溶液变红;再加入少量AgNO3溶液,溶液红色褪去,产生白色沉淀。①乙同学实验的结论是;②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③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V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3)丙同学向实验IV所得的溶液中,继续滴加KSCN溶液,边滴边振荡,观察到白色沉淀逐渐增多,最终溶液变红。丙同学由此认为,铁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还有Fe3+生成。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