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四)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江南秋末冬初的天气仍是宜人的,无边的落木纷然而下,有些落mò①,但天空依然高远,青山依旧凝绿,远非北方的一派萧索。这江南的初冬如袅袅的佳人,穿上一件夹袄,显得更加雍容起来。苏东坡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坡,坡上寒烟翠”的景象,自然是秋兴华彩乐章的尾声,余韵未绝。放眼苏州城乡内外,绿水白波,涟漪荡漾,丰盈不减;,,,,。真是个赏心悦目的季节,大自然在临近休qì②的时候,再次给了人们一个惊喜。枫叶与菊花,营构了地面、天空中绚丽明净的色彩和拒霜耐寒的品格提醒。(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①落mò_____ ②休qì_____(2)加点字“凝”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1分)A.níngB.yíC.nǐ(2)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山色不寒②绿意犹存③树头枝梢④仿佛五彩着色⑤层林尽染A.①⑤④③②B.①④②③⑤C.③④②⑤①D.③①④⑤②【答案】(1)寂憩(2)A(3)A【解析】(1)落寞(luòmò):形容人寂寞的心境或者状态。休憩(xiūqì):休息。(2)凝(níng):是指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也有聚集,集中的意思;故选A。(3)本题考查语句衔接。根据前后文的照应关系来排序即可。“绿水白波,涟漪汤漾,丰盈不减”描绘的是苏州城内的景色,由“放眼苏州城乡内外”可知,画横线语句处应描绘苏州城外的景色。先描写城外的整体景色“山色不寒”,故①在前,然后写山上的“层林尽染”;④具体描述“层林尽染”的景象;写完山和林,开始看“树”,而②是对③中“树”的具体描写,故排序为:①⑤④③②。故选A。二、句子默写(10分)中国的文学传统从整体而言是一个抒情传统,怀乡则情溢于景,“(1)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观海则意溢于海,“水何澹澹,(2)_______”。情有时直白,“遥怜故园菊,(3)______”;有时含蓄,“乡书何处达?(4)_______”。友情依依,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借月传情:“(5)____,_____”;乡愁难遣,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望乡关而愁:“(6)______,_____”;请写出传达了诗人对故乡浓浓思念的诗句(连续的上下句):“(7)_____,_______”。【答案】古藤老树昏鸦山岛竦峙应傍战场开归雁洛阳边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解析】本题中应注意“藤、竦峙、傍、雁、洛、峨眉、羌、逢”这几个字的写法。三、名著阅读3.小文阅读《水浒传》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参考阅读笔记,帮小文解惑。(4分)《水浒传》开篇先写洪太尉放出108个天罡地煞,之后才写众多好汉造反的故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水浒传》阅读笔记回目任务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洪信、张天师……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高俅、王进、史进……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史进、鲁达……【答案】示例:写洪太尉放出108个天罡地煞,为后文起义的“一百单八将”埋下了伏笔。以洪信为引子,引出高俅等奸臣祸乱朝政的情节,使好汉造反显得顺理成章。暗示民众造反是因为统治阶级的罪恶,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作品主旨。借助鬼神引出故事正文,以增添神秘感,这是传统章回体小说的常用手法。【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构思的理解分析能力。此题可从内容、效果、结构等方面进行考虑。由洪信的事开头,引出后文高俅等奸臣的内容,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旨。开篇先写洪太尉放出108个天罡地煞,小说中写入鬼神的内容,增加了神秘感。结构上,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4.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问题。(4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为倡导文明风尚,共建和谐社区,某社区正在招募文明形象代言人。假如下列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来到招募现场,你认为谁适合(或不适合)做文明形象代言人?请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内容作出分析。A.《世说新语》中的谢安B.《聊斋志异》中的婴宁C.《水浒传》中的李逵【答案】示例一:我选A项。我认为谢安适合做文明形象代言人。因为谢安是社会名流,他的举动常常被作为名士风度的标杆。谢安在东山隐居时,与人泛海游玩,面对风浪,他从容镇定,同行者为他的沉稳与雅量所折服。示例二:我选B项。我认为婴宁适合做文明形象代言人。因为婴宁纯真善良,活泼爱笑,懂礼节,知进退。她很讨婆婆喜欢和信任,也深得奴婢众人之心。每当婆婆忧愁或是发怒,婴宁来了,笑一笑,婆婆就会解忧息怒。示例三:我选C项。我认为李逵不适合做文明形象代言人。因为李逵性情急躁,脾气火爆,行为鲁莽。当他误听宋江抢夺民女的消息后,便大闹忠义堂,砍倒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解析】《世说新语》中的谢安是魏晋名士,前半生寄情山水,远离尘世喧嚣,出则与朋友游山玩水,把酒言欢,居家则清谈吟诗,撰写文章;后半生则入仕为官,为家国分忧,官至宰相。他有广受赞誉的才华,超凡脱俗的气度。他是家族之楷模,以言传身教教育子弟,并且从政后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聊斋志异》中婴宁最大的性格特征就是爱笑。蒲松龄就是抓住了婴宁的笑进行具体细致、生动传神地描画的。在作者笔下,婴宁的笑是多侧面的,有微笑,有大笑,有非笑而似笑,有嗔笑,有含情脉脉的笑。《水浒传》中李逵的性格特点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莽撞急躁。李逵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具有最坚决的革命性和最强烈的反抗性,天不怕,地不怕,坚决反对招安。战场上冲锋陷阵,舍生忘死。李逵的性格中渗透着“真”和“直”的天性,但他头脑简单,做事鲁莽,此外还贪吃贪喝。由此可见,谢安、婴宁适合做文明形象代言人,李逵不适合。四、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爷爷的雷雨天郑俊华①咔嚓!晚饭刚上桌,阴沉沉的天空,响起一声炸雷。②爷爷腾地从饭桌旁站起来,一把拉起我:“不好,有敌情!快,杉木林!”③这时候的爷爷,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迅速拎上猎枪,我则伸手抓过两把雨伞,打开角门,跟在爷爷身后,冲入夜色之中。④家里老房改造时,我主张跨院的角门继续保留,因为爷爷他喜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⑤我和爷爷冲下堤坝,绕过一棵棵百年老松,继续向前摸。⑥护林的老奎叔慢悠悠地迎面走来。我忙递了个眼神过去,问:“老奎叔,什么情况?”⑦几道闪电劈过,夜空忽明忽暗,雷声如高山掉落下了巨石,隆隆作响。爷爷举起枪,如临大敌。老奎叔突然神色一凛,扯住爷爷的胳膊,压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撤了!”⑧爷爷也压低声音问:“撤哪儿去了?”⑨“你家!”⑩“快回去,快!”爷爷掉过枪口,消失在夜色里……⑪当年,爷爷还是个身手矫健的青年猎手,我们黑山寨周围的大山,就是爷爷的猎场。大山的山洞、沟谷、古树、悬崖,没有他不知道的,就连那些拧犄角的羊肠小道,也都是他和他的几个猎手兄弟踩出来的。⑫那年的一个午后,大山里来了一支队伍,战士们大都面黄肌瘦,一袭破旧的灰色衣裤,裹腿打得还算结实;清一色的草鞋,经过荆条子的再三缠裹。再一细看,二三十人的队伍,几乎每个人都有伤,或头部,或腿部,或胳膊,灰白色绷带渗着血。山林赶路,这队人马显然已经很疲惫。⑬爷爷抄小道赶在他们前面,把随身带的干粮和腊肉、土酒,挂在路边的树上。一大兜,很醒目,他们一眼就发现了⑭几个小兵如获至宝,争相过去取下来,拿到一个头缠绷带、手拄木棍的兵跟前。那兵年纪看起来比小兵大,性格沉稳。爷爷当时想,他一定是他们的长官。⑮那兵没接过东西,对几个小兵说了些山南海北爷爷听不太懂的土话。⑯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爷爷从树后转出来,把小兵重新挂回树上的兜子取下,郑重地交给了那拄棍的兵。那兵也不是军官,就是伤比较重的老兵。⑰他们始终没说自己是什么部队,爷爷也没有多问。他们态度和蔼,相扶相助,在那样连日阴雨、缺粮少药的境况下,依然说笑、哼歌。⑱爷爷喜欢上了这些人。⑲他当夜回了趟家,没跟家人透露一点儿消息,扛着家里的糙米、土酒、狍子肉和全部的草药,从屋后跨院的角门溜走了。⑳爷爷是十天后,被后山罗家寨的瞿爷爷带人抬回家的。㉑多年后我们才知道,那次爷爷是准备凭着自己“山里通”的优势,把这支与大部队走散的小队伍送过山去。㉒他们白天急行军,晚上宿山洞,绕开溪流、暗沼、沟壑,奔走在弯曲的羊肠小道上。但是因为兵员有伤,他们并不能快速前进。㉓第三天下午,狂风大作,乌云盖顶,电闪雷鸣中,有两架飞机向他们直冲下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㉔拄棍老兵大喊一声:“隐蔽!”话到手到,他一把将身边的一个小兵推到了几步外的小石砬子旁,正想就地趴倒,却见毫无战斗经验的爷爷还站在路中央,愣愣地东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蹿到爷爷身后,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结结实实地压在身下,两人就势滚进了路边的草丛。不过一息之间,空中落下三枚炸弹,把离他们几步远的羊肠小道,炸成了几尺深的断崖。㉕那次轰炸牺牲了七人,年龄最大的是拄棍老兵,38岁;最小的是扛锅小兵,仅15岁。㉖鹰嘴岩下的杉木林,堆起了一地坟茔。㉗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右脑,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㉘有一年,爷爷被请到县里,拿回个红本本。村里人这才知道,当年他遇到的队伍,是长征北上的红军。㉙那片坟茔成了爷爷的根据地,年轻时打猎,年老时护林、修坟,差不多每天必到。爷爷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㉚时间是一剂良药,几十年过去,爷爷的病基本好了,但遇雷电、发烧、劳累等情形,还时有复发。㉛猎枪交公后,木工活娴熟的老爸,做了把一模一样的老式木头猎枪。爷爷自是喜出望外。㉜老小孩一样的爷爷,是乡人的话题、乡人的至宝。每当爷爷病发,知根知底的寨里乡邻们,都会十分默契地主动配合。㉝当豆大的雨点落地时,我和爷爷已拐进了跨院的角门……(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第7期,有改动)【小说•情节梳理】5.“雷雨天”串起过去与现在。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情节。(6分)几十年前,在战争年代的一个雷雨天,爷爷__________________,从此他的思维停滞在炮火硝烟中。几十年过去了,每遇雷雨天,爷爷常会病发,但家人和乡人把他当作至宝,“我”__________________,爸爸__________________,乡人配合演戏……【小说•语言品味】6.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老奎叔突然神色一凛,扯住爷爷的胳膊,压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撤了!”(加点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②爷爷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爷爷说的口头禅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从标点的角度品析。)【小说•写法探究】7.这篇小说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内容简析。(4分)温馨提示:可从叙事视角、行文构思、叙述方式等方面思考,写出两点即可。【小说•主题分析】8.小宇想把这篇小说转载到学校文学社的微信公众号上,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他从下面三个文章标签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并阐述理由。(4分)【答案】5.给长征北上的红军带路,遭遇敌机轰炸,弹片钻进他的右脑: 主张老房改造时保留跨院的角门(跟随照看发病的爷爷) 做老式木头猎枪。6.①示例:“突然”“扯住”“压低”写出了老奎叔看到“我”递眼神后,马上领会到爷爷的病复发了,迅速主动配合演戏,体现了老奎叔的机敏及与“我”的默契。②示例:一个问号带着反问语气,表达出爷爷虽然只跟红军队伍相处三天但依然十分自豪的感情;一个感叹号更是将爷爷因给长征北上的红军带路而感到得意的心情表达了出来。7.示例:①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讲故事,显得真实亲切,有利于安排情节,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②小说构思巧妙,开篇直入情境,叙述爷爷在雷雨天发现“敌情”的奇怪行为,设置了悬念。③小说以插叙的方式,叙述了爷爷在战争年代的经历,交代爷爷产生奇怪行为的原因。8.示例:不朽军魂,因为这篇小说主要以战争为题材,读者在阅读中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红军队伍严格自律,不惧磨难,团结互助,他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甘于牺牲的革命品质让爷爷铭记与自豪。乡邻煞有介事地配合着爷爷“表演”,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革命前辈的尊重与敬仰。战争虽已远去,但革命精神长存,军魂不朽。【解析】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梳理。由第㉗段“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右脑,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可知,第一空应填:给长征北上的红军带路,遭遇敌机轰炸,弹片钻进他的右脑。由第④段“家里老房改造时,我主张跨院的角门继续保留,因为爷爷他喜欢”可知,第二空应填:主张老房改造时保留跨院的角门(跟随照看发病的爷爷)。由第㉛段“木工活娴熟的老爸,做了把一模一样的老式木头猎枪”可知,第三空应填:做老式木头猎枪。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①要求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结合上文第⑥段“护林的老奎叔慢悠悠地迎面走来。我忙递了个眼神过去,问:‘老奎叔,什么情况?’”可知,“突然”“扯住”“压低”这三个词语经历战争遗留的病复发了,于是迅速主动配合演戏,也体现出其与“我”的默契。②要求从标点的角度品析情感。结合第㉘段“有一年,爷爷被请到县里,拿回个红本本。村里人这才知道,当年他遇到的队伍,是长征北上的红军”可知,句中的问号和感叹号意味深远。结合语境可知,问号表反问语气,意思是三天虽然短暂,但在爷爷心中能跟红军相处三天,这是一生的荣耀,表达的是爷爷的自豪;感叹号表感叹语气,意思是爷爷已经将自己当作是长征队伍中的一员,表达的是爷爷的得意。据此作答即可。7.本题考查小说的叙事特点。“温馨提示”已经给出了作答角度,根据提示的角度具体分析作答即可。比如,本文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讲故事,通过“我”对爷爷的叙述,赞扬了爷爷心怀大义、勇敢无畏的高尚品质,同时红军保护爷爷,牺牲自己这一情节,歌颂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私、关心百姓、爱护群众、舍生忘死的高贵品质。行文构思上,开篇“咔嚓!晚饭刚上桌,阴沉沉的天空,响起一声炸雷”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从而引出下文对爷爷的叙述等。叙述方式上,由第⑪段“当年,爷爷还是个身手矫健的青年猎手”和第⑫段“那年的一个午后,大山里来了一支队伍”可见,文章以插叙的方式,叙述了爷爷在战争年代的经历,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同时,小说以“雷雨天”作为线索,用一声炸雷开篇,用雨点落地收尾,首尾照应,结构上严谨完整。据此回答即可。8.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把握。分析题干可知,三个标签都可以选择,但其中有一个最合适,因此要结合文章内容和所表达的主题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分析作答。通读文章可知,战争年代,红军队伍严格自律,不惧磨难,团结互助;和平年代,乡邻对革命前辈给予尊重与敬仰。由此不难分析出“不朽军魂”最合适。据此作答即可。(二)非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下面小题。(13分)这些树很重要!编辑:陈凯茵设计:姜子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又是一年植树的好时候。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自此,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中国每一位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一代代中华儿女热情参与到绿化祖国的浪潮中,义务植树运动从此在神州大地蓬勃开展起来。每到植树时节,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工厂、从部队到学校、从内地到边疆,全国各族人民挥锹扬锄,造林绿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种下的每一棵树都很重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14-2018)结果显示,全国人工林面积达12亿亩,居世界首位。从1973年到2020年,47年时间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从12.7%增长到23.04%,几乎增长了一倍。2019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一组研究数字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为地球增绿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在中国的贡献中,42%来自植树造林。在全球森林资源总体仍在减少的大背景下,中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了森林面积增长,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绿色奇迹。每一棵树都很重要,山川巨变的背后不仅是国家力量的主导,是生态建设工程持久发力的成果,更是每一个人身体力行,建设绿色中国的决心体现。(选自2021年4月2日新华网,有改动)9.下面是三位同学阅读这则新闻后的讨论发言。请根据文意,判断发言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3分)发言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40年来,我国各族人民累计义务植树超过760亿株,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绿色奇迹。从1973年到2018年的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来看,每一次的森林面积都在增加,45年间相当于增加了13808个标准足球场面积。虽然我国为地球增绿贡献最大,但全球森林资源总体仍在减少,我们还要继续参与到绿化的浪潮中去。判断(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10.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但也隐含作者的感情与思想。请结合新闻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11.将数据制作成图表,能让宣传材料更吸引人。请你结合本文中的图表内容,探究制作数据图表的有效策略。(写出两点即可)(6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9.(1)正确 (2)不正确 (3)正确10.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是告诉读者植树造林的重要性:①新闻标题是“这些树很重要”,文中多次强调了种下的每一棵树都很重要。②新闻用详实的数据来说明12亿亩人工林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③新闻中说中国为地球增绿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称赞这是令世界惊叹的绿色奇迹。11.①将重要的数据字体放大,来突出强调。如文中图表放大“170”,强调参与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人次之多;放大“760”突出义务植树数量之大。②用折线图等展示数据的变化。如文中将历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森林面积变化制作成折线图,直观地展示出森林面积的变化状况。③将数据折算(转化)成常见的事物内容,使读者容易理解。如文中图表将森林面积转化成标准足球场面积,用13808个标准足球场来体现45年间我国增绿幅度之大。④除数据和文字之外,还使用图标。如文中图表运用“树木”“地球”“足球场”等图标,使图表画面感更强,更直观活泼。【解析】9.本题考查内容辨析。(1)结合图表二内容可知,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40年来,我国各族人民累计义务植树超过760亿株,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绿色奇迹。故(1)正确;(2)结合图表一和图表三可以看出,“45年间相当于增加了13808个标准足球场面积”,但第二次森林资源清查面积比第一次要少,“每一次的森林面积都在增加”说法错误,故(2)不正确;(3)结合文末最后一段“在全球森林资源总体仍在减少的大背景下,中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了森林面积增长”可知,虽然我国为地球增绿贡献最大,但全球森林资源总体仍在减少,我们还要继续参与到绿化的浪潮中去;故(3)正确。10.本题考查写作意图。结合标题“这些树很重要”,材料内容“种下的每一棵树都很重要”,“中国为地球增绿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在中国的贡献中,42%来自植树造林。每一棵树都很重要,山川巨变的背后不仅是国家力量的主导,是生态建设工程持久发力的成果,更是每一个人身体力行,建设绿色中国的决心体现”和“实现了森林面积增长,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绿色奇迹”及所配的所有图表等内容可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是告诉读者植树造林的重要性。11.本题考查图表制作探究。结合本文中的图表内容可以看出,图表直观展示,给人以突出的印象。如图表一将历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森林面积变化制作成折线图,直观地展示出森林面积的变化状况;图表三将森林面积转化成标准足球场面积,用13808个标准足球场来体现45年间(1973-1976)我国增绿幅度之大。图表三将数据折算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内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图表二和图表五放大了数字,特别醒目:图表二放大“170”,强调参与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人次之多;放大“760”和“190”都突出义务植树数量之大;图表五放大“2500”和“1.1”,突出强调人工林的作用之大。文中图表使用“树木”“地球”“足球场”等图标,使图表画面感更强,更直观活泼。五、对比阅读(17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甲】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2.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C.何陋之有?D.属予作文以记之。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14.(甲)文中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4分)15.(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4分)【答案】12.B13.(1)(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距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14.不多余。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强饮三大白”的情景,为下文开辟另一境界,是一种遇知己的惊喜,更是“赏雪”行动的延伸,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情绪的变化(可以围绕茫茫六合,知己难逢,人生如雪泥鸿爪,转眼各复东西展开;也可以围绕故国之思展开)。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甲】文作者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意思对即可)【乙】文作者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解析】1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例句句意:是山中的和尚智仙。之:助词,的。A.句意: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之:这。B.句意: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之:助词,的。C.句意: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D.句意:嘱咐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之:代词,这件事。故选B。1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重重点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理解。(1)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与:跟、同;一:全。(2)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高局面下。于:在。“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为状语后置句。“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为判断句。14.本题考查分析内容,体会情节作用。根据“崇祯五年十二月”的记年方式,可见有故国之思。再根据文句“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对于所遇到的两个人身份的介绍,更进一步突出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表明了作者的孤独的原因。再根据“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可知,在这么晚的大雪天,竟然有人在湖心亭饮酒,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另外金陵人饮酒的场面侧面烘托了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因此不多余。15.本题考查归纳作者情感态度。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一是要结合文本,另外还要结合相关写作背景。《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根据文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知,作者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独往湖心亭看雪”“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醉翁亭记》中,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以感受到作者被贬之后寄情山水的情怀;从“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着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乙】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文言文阅读发愤著书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一个优良传统。不幸和苦难,让作者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佳作频出,《陶庵梦忆》就是其中佼佼者。六、诗歌鉴赏阅读以下古诗,完成下面小题。(6分)【甲】村居〔宋〕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乙】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6.两首同题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概述。(2分)17.两首诗都写到了“归”,一写牛鸦“归”,一写儿童“归”,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案】16.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描绘了农村特有的黄昏景色,牛儿在夕阳中回归,儿童放学后急着放纸鸢。17.牛儿在夕阳中不慌不忙地沿路回村,两只乌鸦伫立在牛背上,任由牛儿带着它们,宁静和谐蕴含了悠闲恬淡的思想感情;儿童放学后急急忙忙地回来放纸鸢,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欢乐之情。【解析】1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甲诗一、二两句意思是: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意思是: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立在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乙诗,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儿童放纸鸢的动景。所以两诗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17.本题考查情感理解。甲诗中,牛背上没有牧童,牛儿在夕阳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着归路,往村里走来;在牛背上,双双乌鸦伫立着,悠闲自在,仿佛是老牛正把它们带回村庄。整个画面没有一个人,虽然是写动,但节奏很缓慢,表现出大自然宁静和平的气氛,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因此一个“归”字,表达了诗人对悠闲宁静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乙诗中,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归”字,写儿童放学早点回来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七、语言表达18.学校举办“生活技能秀”,内容是介绍一项自己擅长的生活技能,如烹饪、整理、修理器具等。请根据语文老师的建议,完成这项任务。(8分)建议:(1)安排合理的顺序;(2)说明清楚步骤;(3)语言简明,150字左右。【答案】示例:将衣服叠成方块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做法,这种叠法美观方便,实用有条理。具体折法就是大家所说的“三点一线”。找准衣领纵向线上的三点,分别是衣领处一点,中间点以及衣角尾部点。一手捏着衣领的点,一手捏着中间的点,将衣领的点和尾部的点相重叠,将衣服拉起抖动整理,最后将露在外的袖子叠进去。学会“三点一线”的法,叠衣服只需秒钟,快、准、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微写作的题目虽然字数少,但考查考生快速成文的能力和文字水平,体现了对记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技巧具体运用能力的考查。本题要求“介绍一项自己擅长的生活技能”,那么文章应该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此外,所写内容必须是“生活技能”,可以选择题目中给定的烹饪、整理、修理器具等生活技能,也可以选择题干中没有的洗衣、炒菜、浇花、拖地、打扫房间、熨烫衣服、整理厨柜等技能。语言表达要特别注意表达要语言简明、逻辑清晰,介绍的方法要具体、可操作。八、写作19.阅读材料,完成作文。(10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同学们,文化不神秘,文化不遥远。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人。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如自然遗产地的旖旎风光、巧夺天工的珍贵文物、世代传承的古老技艺、流传千年的文艺作品……如今,我们文化自信更强了,烈日之下的希望,钢铁般的意志,无所畏惧的步伐,为我们证明,我们开始书写自己的命运。请从下面三个任务中任选一个作文。要求:不少于500字;不抄袭、不套作;不要出现考生真实信息,如人名、校名、地名等。【任务一】请你回顾身边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节日文化等,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和生活体验,给同学或老师写一封信,表达你对文化生活的思考。【任务二】班级将出一份“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班报,请你写一篇游记,记录那些具有文化气息的景点,表达你对家乡本土文化的思考。【任务三】学校将举行“文化传承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准备向全校师生演讲,号召同学们积极争做优秀文化的传承人。【参考例文一】写给老师的一封信亲爱的王老师:您好!上次您在课堂上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我想用书信的形式给您谈一下我的看法。随着社会的变革,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们很多传统节日都被冷落了。我们便遭到外来文化的侵袭。新旧思想道德文化的激烈碰撞,新时代的先进文化才能占到上风,而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精华大都失去了,或者改变了最初的形态,遭到扭曲,甚至泯灭,无迹可寻。“圣诞日”“复活节”充斥店家“商战”,“七夕”演变成了“情人节”;——这是多么的遗憾。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在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寓意,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里面所蕴含的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只要我们记住传统节日内涵,牢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刻韵味,改变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未尝不可。坚守传统文化内涵意在守住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这并不意味着墨守陈规或固步自封,而应是呼应时代、顺应发展要求、创新形式和突破。浅薄遇见,不当之处还请王老师指正!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你的学生:XXX2021年X月X日【参考例文二】我的“私家地图”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钱江源、老街、孔庙、烂柯山、天脊龙门、龙游石窟等景区,下面让我为你介绍几个我最喜欢的景区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孔庙具有700多年的历史。按山东曲阜孔庙的规模建造,亦分孔府、孔庙两部分。庙内古木参天,殿宇宏伟,思鲁阁前的"先圣遗像”碑,据传为唐吴道子所绘,极为珍贵。整个古建筑群肃穆凝重,洋溢着浓郁的儒家文化氛围。因此,衢州又被誉为“南孔圣地”。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天脊龙门的风景可谓是水中鱼儿嬉戏,水中巨龙沉睡。有龙的水,有仙的山,多美啊!天脊龙门是龙王的九子之居,"不甘此生做凡人,脚踏一步跃龙门,九龙天子可谓英雄无敌呀!空灵、明快、洁净、柔和的天脊龙门,将无限山水美一览无遗,将我们粗犷的豪情隐藏在深沉的宁静中。衢州老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那儿曾经是衢州最热闹的地方,许多人一听到这名儿都赞不绝口。从入口进去,有着一个银灰色的进士门,上面写着"恩荣,史御都"。代表着这条街曾经出过状元。这条街家家户户都开着店,有打金店,小吃店,衢州最老的一家剃头店,酥饼店,还有火柴天堂、休闲吧等等。这些店名字起得都非常有特色,最有特色的还是店名摆放的位置,有的刻在木板上,有的写在中国结上,还有的印刷在纸上,真是别具一格。老街家家户户都有灯笼,灯笼的样子统。到了夜晚,许许多多灯笼就像星星,散发着迷离的光彩,发出浅浅的淡粉色。说到最仿古的,那要数门了,这里的门是木头做的,它们的镂空方法很精巧,看起来很美观。夕阳下的老街,人来人往,勾画出一幅真实的生活景象,现代和古代交融,别有一番情趣。衢州,我美丽的家乡,我可爱的家乡。看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你是不是也爱上了我的家乡呢?【参考例文三】传承传统文化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是保护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昨天我们刚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法定节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得知韩国端午祭在2007年11月25日申遗成功时的愤慨。中国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竟被他国争先抢夺,亦或跃跃欲试。从“端午祭”申遗到“汉字之争”,“中医之争”,再到近期的“风水之争”,文化摩擦在中韩坊间蹭出不少火花,而结果,绝大部分,中国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韩国成功申遗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在责怪韩国人的恬不知耻的剽窃行为时,是否有理性地看待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遥想当年,中国软弱,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如今韩国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规模抢占中国文化时,有一些从洋媚外的人正在风风火火地哈韩,韩国的二流肥皂剧和服饰潮流都备受国人的追捧。还没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场,甚至政府出资在筹备平安夜、圣诞节,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七夕节,却很早就翘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节,或许现在就不奇怪为什么韩国可以一直申遗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于政府的无能,也不要怪罪于韩国的无耻,因为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文化丢弃了。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视自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一直对祖国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热情。利用各种媒介,多多的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国人从儿童时期起就教导他们重视,让更多中国人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别人的东西。政府也应该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起步。加大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教育宣传。这种高度重视的意识,从官府传递到民间,从我们这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我们国家的文化还会丢吗?小小韩国还可以这样张扬跋扈却可以屡屡得逞吗?“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响应时代的召唤,让民族精神传统的火炬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吧!【写作指导】本题考查材料作文。1.要求写成书信体。首先明确书信的格式及书写要求。书信的写作格式:第一行正中写“给XX的信”三个字;第二行顶格写称呼,称呼后用冒号。这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谓,表明写信人和收信人之间的关系;第三行空两格起写正文;正文写好后,要按收信人和自己的关系,写上一些表示敬意或祝愿的问候语作为信的结尾;最后再换一行,在右下角署上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在署名的下边写上写信的日期。分析材料内容可知,这是一篇有关“文化”的作文,要以学生的身份给同学或老师写一封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信的内容可以围绕自己身边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节日文化等来写,谈自己对文化生活的思考。可以是希望老师给自己解答关于“如何看待节日文化”的疑惑;或者自己对“身边文化现象”的看法与同学交流;也可以向老师建议如何开展校园文化,比如对校园文化墙的设计,对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美化校园环境,使学生能够身心愉悦地投入学习;等。作文时注意书信的书写格式。2.要求是写一篇介绍家乡的游记。具体描述家乡的旖旎风光、巧夺天工的珍贵文物、世代传承的古老技艺、美食特产、民俗习惯、文化特色、悠久历史、青山绿水、欢乐农家、家乡发生的一件事,让人家明白你为什么喜欢你的家乡。有迷人的自然风光,令人叫绝的土特产品,特别是有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民。选取值得写的景、物、人、事中选择一个,写一篇游记。写景或参观时,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多角度描写景物观察事物要有顺序,可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或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或构成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顺序,按事物不同特点进行观察。要根据家乡的特点,写出家乡与众不同的美,从而表达自己对家乡深切真挚的爱。写作时必然以描写家乡的景或物或人为重点,把景(物、人)的特点和自己的热爱、喜爱之情融在一起写。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本题考查对演讲稿的撰写能力。本题写作时需注意结合“文化传承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来拟题选材,比如《弘扬民族文化,争当美德少年》,可从为什么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怎样做到文化传承?坚持文化自信对我们有哪些意义?等几方面展开写作。本题的写作内容应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传承;坚持文化自信;等。写作时注意演讲稿的格式。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分析,最后深化主题,注意多用短句,要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明白。能够调动听众的情绪,给听众深刻印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