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考试<br />一、设计背景: <br /> 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虽然如此,由于考试是检验<br />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认识水平等的重要途径,有些考试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的<br />前途,因此,所有考试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br />恐惧和焦虑,也就是考试焦虑。在考试过程中,中等程度的焦虑水平是可以提供<br />临场发挥的最佳情绪状态。以这种心态迎接考试,往往不会失误,甚至能超水平<br />发挥;而心理承受较弱、对考试压力的感受和反应过分强烈,就会产生严重的紧<br />张和焦虑情绪,这种高强度的焦虑水平不但对考试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起相反<br />作用。 <br />二、教学目标 <br /> 了解考试焦虑对人的生理、生活、学习工作的危害; <br />三、教学重点: <br /> 学会克服考试焦虑的几种方法 <br />四、教学难点: <br /> 运用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提高自信心 <br />五、教学方式: <br />1、讲述与讨论 <br />2、角色扮演 <br />教学过程: <br />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br />视屏引入引出考试焦虑的概念 <br />(二)新课内容 <br />一,考前心理准备 <br />1、典型问题一:考前紧张焦虑 <br /> ①问题表现与评估 <br /> 研究证明,绝大多数考生在临考前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或焦虑,属于焦虑反应,<br />是正常现象.适度紧张可以维持考生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br />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也就是说,在考试及其准备过程中,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是<br /> <br />有必要的. <br /> 丝毫不紧张焦虑的同学反而很容易大意失荆州,而过度焦虑的同学则会对自己<br />形成一种抑制作用. <br /> 考试焦虑是考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br />状态. <br /> 过度焦虑的同学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忧虑,紧张,不安,失望,行动刻板,记忆受<br />阻,思维发呆,并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血压身高,心率加快,面色变白,皮肤冒<br />汗,呼吸加深加快,大小便增加. <br /> 这种心理状态持续时间过长会出现坐立不安,食欲不振,睡眠失常,影响身心健<br />康. _ ____考试过度焦虑的生理表现: <br /> 常见反应: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脚发冷,尿频,痉挛,胃溃疡,晕厥 …… 特<br />殊反应: 无奇不有 <br /> 考试过度焦虑的行为表现:怯场,走神,呆滞,遗忘,急噪,麻痹,衰竭,厌学,逃考<br /> …… <br />②焦虑的应对策略 <br />焦虑是正常的,悦纳自己目前的状态. <br />制定恰当的高考目标,不对自己提出超出能力和时间的要求. <br />适当宣泄情绪 <br />关注此时此刻的感受而非未来 <br />脚踏实地,每天按部就班,定时定量的复习和作息习惯,胜过任何一剂心理良<br />药. <br />2、典型问题二:考前精神萎靡学业懈怠 <br />①问题表现与评估 <br /> 懈怠行为是人们为了缓解心理压力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懈怠时间的长<br />短和程度轻重,恰好反映出一个人承受心理压力能力的强弱.能力强的人会在暂<br />短的懈怠之后及时调整自己重新进入振奋的状态,而承受心理压力能力弱的人,<br />则要依赖于外力摆脱懈怠状态,靠外在的激励和监控力度才能坚持进行难度大的<br />学习. <br />②懈怠的主要原因: <br /> <br />考学前高强度的学习带来的身心疲惫. <br /> 学习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挫折,感觉难以克服. <br />心理饱和现象.做事效率下降,韧性,耐力减弱.一些优秀考生说:不是烦躁,也不<br />是没信心,就是复习不进去了.一些成绩较低的同学说:我就这样了,靠这十几天<br />的复习也不会提高,没必要怎么复习了.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说:该看的都看了,<br />做了也考不到,太熟悉,没有新鲜感.这正是心理饱和现象的典型反映. <br />③懈怠的应对策略: <br />适当减少复习时间,增加放松,锻炼,散步时间,不打疲劳战. <br />积极暗示与自我激励.豁达,从容,坚信复习什么都会有收获,黄天不负苦心<br />人. <br />3、典型问题三:考前情绪烦躁行为浮躁 <br />①问题表现与评估: <br /> 典型案例: h,女,高三学生,独生子女,性格偏内向,在家与父母沟通较少,父<br />母对 h 成绩要求较高;在学校人际关系一般,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自述:最近一个<br />月内心情烦躁,有焦虑倾向,整个人浮躁不安,想认真复习但总是静下心来,或者<br />偶尔静心十几分钟又开始烦躁不安,走神遐想甚至干脆放弃复习开始聊天或睡<br />觉. <br />②烦躁的应对策略: <br />品味烦躁情绪,把握学在当下. <br />在现阶段考生关键需要调整心态而不是学新知识,如果因为一些学习问题而一味<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