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br />教学目标 <br />1、认知目标 <br /> (1)、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的故事。 <br />(2)、懂得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 <br />2、行为目标 <br /> (1)、能自觉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br />(2)、从小学会尊重人。 <br />3、情感目标 <br />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风俗习惯的情感 <br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br />教学重点 <br /> 通过讲毛泽东的一则小故事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风俗习惯是一种美德。了解<br />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br />教学难点 <br /> 学生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太少,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民族的一些特色。<br /> <br />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br />依据教材特点及本单元训练项目和学生的状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br />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师生、生生间的活动。 <br />1、情境教学法 <br /> 采用有趣的“小灵通”动画课件,进行导入,一步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指导<br />行为,明白道理。将呆板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br />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br /> 2、多种练习明白道理,指导行为通过连线、辨析、交流搜集的资料等方式来<br />了解一些知识,明白其中的道理,指导学生今后的行为。 <br />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各民族风俗习惯的资料,课内教<br />师利用媒体补充知识,课后给学生提供一些网站名字,让学生再去查找,并指导<br />学生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多样化的信息。 <br /> <br />教学媒体设计 <br /> 以虚拟的小灵通为本课的人物线索,由小灵通带大家游新疆;由小灵通讲课文<br />故事;由小灵通和大家玩游戏;由小灵通出答卷考大家。旨在以活动的方式学习<br />课文,在趣中学文,在趣中增长知识、在趣中指导行为。教师是一位导游,只在<br />关键处点明方向,指导行为。 <br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br /> 一、谈话揭题 <br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56)我们是属于什么<br />族?(汉族)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风俗,今天让小导游小灵通带大家到全国各<br />地去走一走。(出示五个民族的民居图及小灵通图像) <br />板书:民族的风俗习惯 <br /> 教学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了解一些知识非常必要,采用问答式感到很亲切。<br />风俗包括吃、穿、住等,欣赏各地富有特色的民居,以趣导入课文,这样就会有<br />一个良好的开端。 <br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br />1、欣赏一组新疆图片,配上一段解说词和一段新疆民歌,介绍新疆的风土人情。<br />(内容:维吾尔族人戴的帽子、姑娘的小辫子、手抓饭、引导不吃猪肉,传说猪<br />是他们的祖先。对于他们的这种风俗习惯,我们必须尊重。 <br />板书:尊重 <br />2、出示课文录音。(画面上出现课文插图),边听录音边看书。 <br />3、思考两个问题:(文字出示) <br /> (1)毛泽东为什么要用清真菜招待客人? <br />(2)在用餐时,毛泽东和赛福鼎谈了些什么? <br /> 4、讨论:毛泽东为什么要尊重维吾尔族客人的风俗习惯? <br /> 板书:尊重各个民族促进民族团结 <br />三、扩充、拓展深化 <br />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我党的一贯政策和优良传统。在这一方面,我国的<br />其他领导人也为我们作出了表率,小灵通给大家欣赏两张珍贵的照片。” 图<br />片出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br />